文‖ 田心
最近,李誕在採訪中被問到:
「你覺得李誕是可以複製的嗎?」
他回答:
「誰都是不可以複製的,可以借鑑,但各人有各人的命嘛,娛樂圈90%是運氣。」
「娛樂圈90%是運氣」這句話刺痛了很多人的神經。在很多人看來,在如今這個泛娛樂化的時代,出名是件很容易的事。
如果你能夠發些博人眼球的視頻,不管是奇裝異服,還是長得好看,又或者僅僅是有某項超乎常人的技能,你可能都會出名。
但李誕還表示自己就是運氣好。
我覺得李誕的真實意思是,正因為人人都可能出名,在眾多同質的競爭者中,能夠突出重圍一直被網友喜愛,就離不開良機和好運的加持。
有這樣一個人,和李誕一樣,別人說他出名是靠專業和幽默,而他自己卻說是靠網友的力捧,如果換做另外一個人,也可能會出名。
他就是被網友稱為「刑法小王子」「法律界郭德綱」的羅翔。
01
羅翔,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法學博士、厚大法考授課老師,在赫然有名的官方頭銜以外,他還有一個無人能敵的網絡稱號——B站第一UP主。
一個和「網紅」不太能沾邊的人,因為公開法律講座迅速躥紅網絡,就連羅老師自己都感到很意外。
正式入住B站前,有網友在B站剪輯出他在厚大法考授課的視頻,獨特的授課模式,加上專業的法律知識,深受網友們的喜愛。
今年3月9日,羅老師受B站邀請正式開通自己的帳號,並發布了第一條視頻。
視頻中,沒有刻意的穿搭、沒有專業的構圖設計、也沒有專業的視頻剪輯,只是羅老師一個人穿著西服、用手機簡單錄製了幾句和網友打招呼的話,就在兩天後收穫了一百萬粉絲。
之後,羅老師更以不可阻擋之勢,席捲B站,成為頂級流量王。一周粉絲突破200萬,半年粉絲突破千萬,這個速度更是無人能敵的。
除了法律專業的學生,更多非法律專業的粉絲每天守候在B站,坐等羅老師更新。甚至有學生不是學法律的,卻因羅老師的視頻,萌生了參加法考的想法。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法律人士總是西裝革履、表情嚴肅,讓人產生一種距離感。
而羅翔的法律講座,太不一樣。
自帶湖南口音特效,從把婦女說成婦鋁,把湖南說成浮藍,一下子就拉近了和網友的距離。時不時出現嘟嘴控、歪頭殺、咬手指等動作,讓人覺得這個法律老師有點可愛。
粉絲們都說他是一個可愛、幽默又兼具文學素養的人,人送稱號「刑法小王子」。
羅翔老師就像是一部法律題材電視劇的編劇,他的「御用男主角」名叫張三,更被網友調侃為「法外狂徒」「B站第一慘案主角」。
每天講座,網友們都坐等張三上線,「開門見三」「三三來遲」更是成為網友們向羅老師打招呼的方式。羅老師也非常賣力地作為「編劇」,給張三這位「男主角」設計案情。
在羅老師的設計下,「張三」被人僱傭去強姦室友卻失手強姦了僱主;按照神奇配方將400克阿司匹林和400克榆樹葉在400度高溫下蒸煮400個小時,製造出「綠色無汙染」海洛因;又因為傷害別人而被對方用吉他打爆狗頭……
這就是羅老師的教學特點,把枯燥的法律知識融入奇葩的案例,讓你無暇錯過男主角的年度大戲。
02
有網友說,羅翔是法律界的「郭德綱」。更有網友調侃,每一場講座都像是普法單口相聲專場。
他自創的金句和詞語,總是能莫名戳中網友笑點。
比如
「拉出去讓狗吃了,執行犬決」,
「只要讓我看得不爽,就是流氓」。
他的一些奇葩發問,更讓人覺得腦洞大開。
比如,
「一隻狗咬我,我把狗咬死了,屬於正當防衛嗎?」
羅教授解釋說:不屬於,因為狗是沒有法治觀念的,它不是罪犯,這屬於緊急避險。
「一個女的放狗咬你,你打不贏這個狗,把這個女的咬了,算不算正當防衛?」
羅教授上線解答:算,因為女主人是有法治觀念的,而我們也說「擒賊先擒王」,所以,這屬於正當防衛。
「我30天沒吃飯了,要餓死了,看見熊貓能吃嗎?」羅翔告訴我們:能,雖然熊貓是國寶,但人是無價之寶,在要餓死的情況下,這屬於緊急避險,可以放心大膽地吃,見東北虎吃東北虎、見狗熊吃狗熊。除了人,看見什麼都可以吃。
他的每一場講座都是段子與案子的結合,在嬉皮的外表下,蘊含的則是嚴肅的內核。
其中,著名的「糞坑案」在微博上轉發兩萬多次,已經火出法律圈。
這個案件是這樣的,上世紀80年代,在一個冬天的晚上,一個女的在半山腰騎自行車,突然遇到一個歹徒,歹徒要強暴她,女的急中生智,就和這個歹徒說這地方不夠平坦,要換一個平坦的地方,歹徒覺得有道理,就跟著女幹部來到一處冰面。
女的讓歹徒脫衣服,結果歹徒在脫衣服時眼睛就被衣服擋住了,女的則順勢一推,把歹徒推進了糞坑。
這還不是最戲劇化的,歹徒拼命往上爬,女的用腳踩了歹徒的手一下,歹徒就掉進了糞坑;歹徒又先後兩次往上爬,都被女的踩手而再次掉進糞坑。
此案爭議的地方在於,這個女的的行為屬於正當防衛還是事後防衛?
有人說第一腳是正當防衛,第二和第三腳是事後防衛。
羅翔設身處地地站在受害者當時的角度去分析問題,假設自己是這個女的,他不僅要用腳踩,還要用磚頭去砸他,並且還會當心糞別濺到自己的身上。隨後,還做了一個用手抖衣服的動作。
這就是羅翔課程的根本魅力所在,站在受害者的角度,給予生死攸關的分析,而不是站在事後的理性人的角度。
把原本枯燥無味的普法變得生動有趣,也讓學生學到新的知識和對於法律案件考量的思維方式。
在法律和道德之間的平衡,讓剛性的法律多了一股柔情。
在講犯罪終止還是未遂的視頻裡,羅翔講了這樣一個案例。某天,甲的父親被乙推進糞坑,甲找到乙想要替父親報仇,甲把乙推到在地舉刀便砍,乙假裝可憐說自己是無辜的,是丙逼著自己把甲的父親推到糞池的,甲信以為真,就鬆開了乙。
如果你是甲,你放不放過乙?為了讓學生進一步帶入情境,羅翔還說,一個人把你老爹打成重傷,結果你看到對方求情,竟然把他給放了,你這不是丟了犯罪人的臉嗎?
本著「冤有頭債有主」的原則,羅翔能夠依據事實經驗,站在客觀角度,不偏不倚,引導學生做出法律的判斷。
張三的老婆跟李四有不正當關係,張三心裡憤憤不平,準備去強暴李四的老婆王五。結果發現不是王五,而是另外一個人王六,這屬於終止還是未遂?
羅翔進一步闡述,一個犯罪人不是人渣,他只是為了報仇,他只是想洩憤而不是洩慾,所以,這種情況下,一個理性的犯罪人是下不了手的,屬於未遂。
有網友說,法律要是都這麼講,我可能早就擺脫法盲了。
正面和負面評論也總是接踵而來。有人追捧,也有人質疑。
有網友說,案件都太極端,也太戲謔了。
面對網友的聲音,羅翔發微博說,自己對職業有尊重和敬畏,也希望大家能夠做到。
帶著對法律的敬畏之心,把嚴肅的法律知識寓教於樂,讓更多的人懂得法律,是羅翔作為知識傳播者的自恃使命。
03
堅持正義和希望的理想主義者
羅翔有句話說得很好「我讀莎士比亞並不妨礙我讀郭德綱的相聲。」
「下裡巴人」的幽默和「陽春白雪」的哲思,是同時存在於羅翔頭腦中的兩樣東西。
在生動有趣的講解之餘,羅老師對英國維多利亞時期的著名法學家詹姆斯史蒂芬、英國文藝復興時期哲學家培根的思想更是信手拈來。
培根說過:一次犯罪不過是汙染了水流,而一次不公正的司法審訊卻汙染了水源。
這是羅翔在張玉環案發生後發布的視頻中引用的一句話。
也用這句話倡導學生追求公平正義,樹立正能量的價值取向,希望年輕人可以成為法治之光。
1993年10月的一天,張玉環像往常一樣割完水稻回家,同日,村裡兩名男童被人殺害。3天後,張玉環被警方定為嫌兇。理由是,在張玉環手上發現了傷痕。
在沒有提取DNA比對的情況下,案件進展神速,幾日後張玉環「承認」犯罪事實。1995年,在沒有辯護律師的情況下,張玉環被南昌中院判處死刑,緩刑兩年執行。
當案件平反後,才得知張玉環當年是在刑訊逼供下才寫下的認罪書。此後,張玉環以「冤案」為由開始了長達26年的上訴之路。
2001年,江西省高院以事實不清、證據不足,將案件發回重審。同年11月,南昌中院再審,維持一審原判。
後來在代理律師和親人的幫助下,2020年,江西省高級人民法院撤銷了「張玉環殺童案」的原審刑事判決,改判無罪。
在張玉環平反案發生後,羅翔專門錄製了一段長達十二分鐘的視頻,有理有據地闡述了刑訊逼供的問題。
在羅老師看來,張玉環被關了9778天,被逼問6天6夜,還被放狼狗撕咬,這種做法是不符合法律規定的。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刑訊逼供就像是潘多拉的魔盒,一旦被打開,黑白之間的界限就會變得暗淡不清。
自帶人性光輝的人,總是會讓人看到黑暗背後的光亮。
除了正義的法律觀念,羅翔也會用雞湯式的哲學思想引導學生去閱讀、去追尋更廣闊和有價值的人生。
羅翔曾說過:
「我只是海灘上的一個拾貝者,希望讓同學們看到背後的大海,是那麼廣袤,那麼美麗。」
這海洋,不只是法律知識的海洋,更是珍貴人生的海洋。
他用自己的能量將更多人帶入自己的人生劇本,去傳遞更多正義力量和人生能量,去影響身邊的人,而正義和希望是不滅的火光。
我覺得有一個詞語用在羅翔身上恰到好處,就是「理想主義者」。
一個理想主義者一定是信奉某些事物的人,而一個人願意堅持下去的事情,也一定是他願意用一生去熱愛和成全的東西。
04
走紅需要運氣,更需實力和堅持做支撐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欣賞一個人,始於顏值,敬於才華,終於人品。
成為一個網紅分幾步?大概是始於顏藝、敬於專業、久于堅持。
其實,走紅固然需要運氣,但更是對於法律的敬畏、熱衷,才是讓羅翔一路走紅的底層要素。
1995年,17歲的羅翔聽從父母的安排學習法律,因為課程多,要背的東西很多,一度覺得大學生活極其枯燥乏味。
可是,漸漸地,當他意識到法學的博大精深,法學之於社會的意義,他開始喜歡上這個學科,也把傳播法律當成自己的終身使命。
因為爺爺是一位老師,他從小就明白一位好老師對於學生的意義。畢業後,他成為大學法律專業的老師,也記得爺爺的教誨,謹記教書育人同樣重要。
做法律考試培訓講師後,他開始各地奔波,也曾想要放棄,但是聽說每年很多人參加法律考試,他們才是中國法律的希望。於是,他一如既往地堅持著。
有人問:羅翔為什麼走紅?
我覺得有個回答說的很好:普法教育,有利於知識傳播,讓很多的人獲得平時接觸不到的法律,帶起一個文化圈子,只要堅持更新,熱度就不會減弱。
如今,藉助網際網路平臺出名的學者很多,諸如在《最強大腦》中擔任評委的軍事評論家張召忠、在《奇葩說》第六季中擔任導師的經濟學者薛兆豐,他們能夠在眾多專家學者中突出重圍,成為受到網友喜愛的網紅,可以說是借勢網際網路,更是實力做基礎。
盧梭說過:
誰成了哪一行的尖子,誰就能走運。
無論何時,機遇都是強者的謙辭。能力,才是大於機遇的實力。
網際網路時代,一個人成名有很多機遇,但能讓網友長期喜愛的,一定是有深度、有內容、有價值的輸出。
這也正是對羅翔「網紅」之路的生動詮釋。
【丹叔有話說】
當羅翔爆紅的時候,有人說他火不了多久,曇花一現。可是丹叔覺得,他會火很久。
曇花一現的那些網紅,往往只有熱點事件或者姣好的相貌相陪襯,熱點一過,更好的相貌出現,他們就退出人們的視線了。
真正的網紅,是靠實力做基礎,有知識內涵,有人格魅力,如戴建業,如張宏文,如羅翔。
所以看到羅翔的爆紅,我們不僅僅看到的是他的幽默搞笑,看到的還應該是豐富的知識和閃爍的人性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