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健康知識,不應該一直被忽略甚至被誤解
很多人都聽過「宮頸糜爛」這個詞,不少女性更是聞之色變。
一方面,「糜爛」的名頭足夠唬人。
另一方面,受一些糟粕文化的影響,這四個字莫名其妙地和私生活不檢點、濫交、浪蕩……這些詞聯繫在一起。
於是,當「宮頸糜爛」這樣的「診斷」忽然落在自己頭上時,很多女性都會不知所措,在慌亂中急忙求醫。
用某搜尋引擎去搜「宮頸糜爛」,會發現關聯度最高的問題,都是疾病向的諮詢:嚴重嗎?怎麼調理?吃什麼藥?
大家對「宮頸糜爛」都存在著太多的誤解。
今天,恩哥就好好跟大家好好說一說,「宮頸糜爛」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宮頸糜爛到底是不是病?
不是。
在十幾年前,受限於當時的醫療水平,對宮頸認知不足,國內醫學教材上確實存在過「宮頸糜爛」的說法。
但在 2008 年,醫學教材就將「宮頸糜爛」的病名廢除了,以「宮頸柱狀上皮異位」生理現象來替代。
圖片來源:《婦產科學》第 7 版
曾經所謂的「宮頸糜爛」,是指宮頸裡的細胞長到了宮頸口外,因為表面呈紅色粗糙,看上去就像是「糜爛」的樣子。
實際上,「宮頸糜爛」是年輕女性由於雌激素水平較高,出現的一種正常的生理變化。
在絕經後,雌激素水平下降,曾經的「糜爛」也會消失。
得「宮頸糜爛」需要治療嗎?
不需要。
相信很多人還是會有疑問:那為什麼體檢結果還會顯示輕度、中度、重度「宮頸糜爛」,醫生還是會開藥讓我治療?
至今仍然把「宮頸糜爛」當做疾病來診斷和治療的,有兩種情況——
一種是這些醫生的知識更新緩慢,教科書在十年前就更新了,他們腦海中的知識庫卻沒有;
另一種就比較壞了,無良商家或醫院想要從中牟取利益。
很多女性正是被「宮頸糜爛」的問題所困擾,花了很多錢做各種檢查、吃藥不說,甚至還有人去做利普(Leep)刀手術切除。
在健康情況下做宮頸切除手術,是過度醫療,會增加流產和早產風險!
圖片來源:UpToDate 臨床顧問截圖
所以,不要再被「宮頸糜爛」的說法嚇到了哦~
本文來源:恩哥聊健康
本文作者:鄒世恩
責任編輯:劉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