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自述):
筆名的來歷:
我本名姓鮑,讀書十多年間被起了很多與跟「鮑」字有關的暱稱。幾年前給自己起網名,「米花」兩字取自「爆米花」;覺得兩個字似乎少點啥,又加了一個「魚」字,「鮑魚」的「魚」。這兩年新認識的朋友一般稱我為米花,比我的本名好記。
個人簡歷:
80後,山東威海人,從小在農村長大。
2001年-2005年,中國農業大學,讀化學專業;2005-2007年碩士研究生期間,做農藥殘留分析;2007年-2013年初,在一家農藥外貿公司做農藥登記工作;2013年底至今在北京有機農夫市集做志願者。
從小在農村長大,到外地讀高中之前,經常會到地裡做些力所能及的農活,深知種地的種種不易,我小時候就奇怪為什麼農民辛苦種地一年的收入遠不及城裡上班的人。在我長大的過程中,目睹了村前的小河,以及農村環境的變化,不知幾時開始河水變得渾濁,垃圾隨處可見。成長的經歷讓我覺得需要為農業和環保做些什麼。
2013年初因為身體的問題,以及感覺原來的工作不是自己真正喜歡做的,於是辭職。
辭職後半年多的時間裡,讀了很多營養和健康相關的書,我相信通過飲食、運動以及心情調節可以把身體調理好。七月份因一本書開始了飲食調整,改變了曾經二十多年的飲食方式。飲食調整的主要改變是多吃生食,開始我吃的是普通市場的蔬菜,後來到超市以及網購有機蔬菜,再後來到了北京有機農夫市集。隨著對市集農友們的認識和了解,深感他們所做的正是這麼多年來我內心一直想做的事情,把農業和環保兩者結合起來,加上我當時對做飯的喜愛,從來沒想過自己的夢想會以這樣的方式實現。
過去一年多的時間裡,大部分市集我都會參加,一方面以志願者身份幫農友做 銷售,寫產品介紹,研究菜譜;另一方面逐漸體會食物對身體的影響,慢慢走上了有機純素的飲食之路。現在的我更堅信,大部分身體的問題可以通過飲食調整好,再加上運動和心情調節等,身體的恢復速度會超出你的想像。與其把大筆錢送到醫院,不如現在開始購買支持當地中小農戶的有機農產品,少則兩三個月,多則一年,相信大部分人都能感覺到食物對身體的影響。也許不少人覺得有機農產品價格偏高,當你能體會到食物與身體的關係,理解你的消費行為與環境的關係時,相信每個人都會做出適當的選擇。
關愛自己,愛護地球,每個人都值得去行動!
文章系作者2014年8月21日(周四)博文。
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dolafood
八月到這麼好吃的西瓜了,吃過之後這個夏天再木有遺憾了。參加@北京有機農夫市集 以來,愈發想了解提供食物的農場。看網絡上的文字圖片無法讓我真正了解農場的狀況,實地看看更有感覺。早就想到一墩青農場拜訪一下,之前是打算等市集組織一起去,市集的活動不知道幾時能排上日程。上周突然冒出個想法,自己去看看
一墩青農場,全稱是一墩青懷安可持續農業示範農場,位於河北省張家口市懷安縣。一墩青的名字來源於當地的一個馬鈴薯品種。
上周日在三元橋的市集結束後,搭乘一墩青負責人成哥的貨車到農場。同行的還有到市集銷售產品的張大哥和武姐。周日的市集是晚集,傍晚七點結束,上周末帶的西瓜數量較多,沒有售罄,收拾完畢,駛上三環路時已經八點了。周五傍晚的三環路路況尚可,很快上了京藏高速,一路上有大貨車的陪伴。忙碌了一天的成哥一路聽歌,抽了幾支煙提神,中途停車一次吃點東西。晚上十一點多到了張家口市,把武姐送到樓下。武姐是普通上班族,只在周末到市集幫忙銷售,一墩青銷售的大公雞是武姐父親餵養的。然後從張家口到成哥負責的農場所在地南頭百戶村,夜裡十二點多到達。天空高掛一輪下弦月,繁星滿天。成哥的媽媽已經幫我們準備好床褥,農場夜裡的溫度很低,需穿春秋裝了。簡單收拾下睡覺。
星期一
早上6點多起來,跟成哥到地裡看看。
地裡的洋蔥,現在的個頭看起來跟市集正在銷售的差不多,成哥說要等十月份收穫,多長一個月,洋蔥的營養和風味會更好。還未吃過他家的洋蔥,甚是期待,好食物值得等待。
地裡的土豆花。今年當地乾旱,土豆前段時間開花少,後來下了些雨,又有開花的了。
成哥今年新試驗的作物——藜麥。藜麥營養很高,有素食之王的美譽。且不說藜麥的營養和吃法了,地裡生長的紅藜麥快成熟了,五顏六色,甚是漂亮。
還有白藜麥。藜麥的葉子跟常見的灰灰菜有些像,吃了幾片藜麥葉子,越吃越好吃……
地裡自然長出的單棵向日葵,早熟的瓜子已經被鳥兒嘗鮮了。張大哥說等葵花盤的黃色花瓣蔫了就可以採收了。向日葵葉子上的洞洞,原以為是被蟲咬的,實際上是被冰雹砸出來的!一墩青的葵花籽去年冬季在市集上甚是搶手,年貨必備。
地裡的穀子也快熟了,大概十月收穫
成哥在地頭搭了一個棚子,西瓜成熟期要天天住瓜棚看著,成哥自己弄了塊太陽能板發電,在地裡也可以給手機充電。
地裡的西瓜剩的不多了。今年成哥的西瓜種了三批次,第一次銷售的大西瓜品質很好;第二批次的瓜,小瓜相對多,小瓜不耐運輸,加上收穫前下了場大雨,瓜的品質不如第一批次的好。成哥的西瓜種植屬於試驗階段,如果從盈利的角度來看,他完全可以不種西瓜,但是他希望有多樣化的產品,所以他還會繼續試驗下去的。
此時有些餓了,地頭切個現摘的大西瓜。
向日葵,和豆子間種的。地裡的雜草不少。
這是生物動力製劑,BD501。成哥的地用的BD500,BD501。
生物動力農業(Biodynamic Agriculture,BD)又稱生物動力平衡農業、自然活力農耕、活力有機農業、生命能量農業等,是有機農業中的更高層次。
我以前對生物動力了解不多,聽柳樹說的很神乎,回來查了下,確實不錯,看來以後要更多的支持成哥家的產品了。
花瓣西紅柿,果實成熟後為紅色,上周末成哥第一次銷售,由於天氣乾旱,很多西紅柿不夠美觀,味道卻是很好的。
這個黃色西紅柿,上周末第一次見到,味道跟以前吃過的西紅柿大不一樣,成熟的是面甜的口感,可以當水果吃。
成哥家的茄子,老品種,超大。
地裡留著作種的圓白菜。
左圖是水果玉米,今年的試驗貌似失敗。右圖是成哥試驗的小麥草,用的小麥草種子,不是普通的小麥。留著做種明年用。
豌豆花
地裡逛了一圈,九點回家吃早飯。
吃完飯,成哥開著他的大拖拉機,把家裡的一些谷糠和雜草拉到地裡做堆肥。
早上去地裡是坐成哥的貨車,沒能好好看路邊風景。這次做拖拉機,可以好好欣賞一番了。路邊一片一片的向日葵開得正旺。
中途停車,查看一下半年前做的堆肥。
這是一個多月前做的堆肥,再撒上有機小米打出的谷糠,蓋上雜草。堆肥內部很熱,估計菌菌們吃有機肥料也會很happy。
成哥家明星小米之紅穀子
另一款明星小米之晉谷21號
做完堆肥,又去西瓜地裡拔草。中午12點多,坐著成哥的三輪車回家。
午餐後睡了一覺,起來時成哥早就出門了,成哥要做的事情很多,後來得知他中午只休息了一刻鐘。
成哥家的窯洞,一直以為只有西部才有窯洞,到了這裡才發現當地很多窯洞。
天氣晴好,藍天白雲,空氣乾淨透亮,呼吸感覺很清爽。
下午晚些時候來了兩位朋友,一起到張大哥的村裡去。張大哥和成大哥不在一個村,張大哥上午回去了,回去之前很熱情的邀請我和柳樹過去看看。
張大哥家院裡的菜園比較大,蔬菜現在可以自給自足,都是有機蔬菜。
跟張大哥到他地裡查看。
張大哥的向日葵長的很高,明顯比普通方式種植的更高大茁壯,張大哥說看著很有成就感。張大哥談到自己的土地時常帶著一種自豪感,不用農藥不用化肥給他帶來的不一樣的農耕體驗會讓他發自內心的繼續做下去。
路邊的玉米,葉子被冰雹砸的有些嚴重。
張大哥種土豆十多年,很喜歡種土豆,大家用手刨了些出來做晚餐用。挖土豆時還帶出來蚯蚓。不用化肥的土地,土壤明顯鬆散。
回家的路上夕陽西下,晚霞甚美。
左圖是路邊的地窖;右圖是張大哥家附近自己挖的地窖,地窖裡面很涼快,存儲土豆比用現代化的冷庫要好多。
遇見張大哥的老爸放羊歸來,老爺子身體看起來很結實。右邊的小夥是張大哥的兒子小海,今年15歲,如此年輕就有志於農事農業,他說喜歡做這個,當時聽他說過後,對小夥子是刮目相看。
晚餐主食是土豆糊糊,土豆煮七八成熟,加小米,煮熟後再加五穀糊糊(五種雜糧加工製作的,去年冬季市集有售)煮開。勤勞能幹的柳樹第一次看到拉杆風箱,興致勃勃的拉杆燒火。
晚上十點多從張大哥家裡出來,銀河浩渺,繁星滿天。
(PS,如果有人從來沒見過這番美景,實在是人生之大憾)
星期二
早上六點多起來時成哥早就出門幹活了,今天上午給菜地澆水。
步行到地裡,沿途風景美不勝收,山溝裡有盛開的向日葵,還有各種作物。
成哥地裡的蔬菜除了西紅柿,還有甜菜根,尖椒,豆角等。當地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空氣乾淨,加上有機種植方式,這樣的環境長出來的蔬菜品質不需多說。
成哥的爸爸,成天在地裡幫忙幹活。
老爺子身體不錯,人也很有趣,初次見面時念叨:米花,不是米粒?
成哥家的粘玉米,上次吃他家的粘玉米是冷凍保存了幾個月的,味道尚可,考慮到幾個月的冷凍對於品質的影響,當時就想這個玉米如果是剛摘的味道會有多好。據說八月底可以收穫,非常期待中……
成哥今年還試種了專門做爆米花的玉米,目前長勢不錯。我個人很喜歡吃自製爆米花,所以年初問成哥能否種植,願望成真,感謝成哥!
中午前成哥騎摩託送我到鄰村,坐小客車到張家口市換大巴回京。如果自駕,北京直接到農場三個多小時就夠了。成哥說打算再買個窯洞,以接待更多朋友,想學習和了解有機農業的他都歡迎。
希望成哥早日弄好淋浴設備,下次再去多呆幾天,白天幹點農活看看書,夜裡遙望星空,住著冬暖夏涼的窯洞,在農場度假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短暫的一墩青農場拜訪結束,收穫滿滿,看盡了喜歡的向日葵花,看過了皓月當空宛如白晝十多年未見的夜色,對成哥和張大哥以及有機農業有了更多了解,更為認識小海這樣年輕有志的新農人而欣喜。希望有機農業的發展如此行見到的向日葵花,陽光燦爛,遍地盛開;我們的土地可以再次變得肥沃,我們的食物可以再次變得有味,我們的未來可以變得更好。
(歡迎將博客、微博@集室 ,也可直接發送至郵箱:zhouzhiying@farmersarmket.cn)
預定價格:4元/斤,預定收40元,按市集重量多退少補。
可以選擇市集、集室自取,也可以選擇配送到家。現在定不了,可等臨採摘前確認。一次吃不完的話,也可以選擇分次自取/配送。
總共8畝瓜,預計4500個成瓜。訂完就木了
預定方法(含詳情):
戳↓↓↓【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