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醴陵 之 雪花丸子

2021-02-17 青羊工作室


作者:龍隱。1976年生於醴陵農村,愛好文學,騎行和戶外運動。


雪花丸子是一道地道的醴陵美食。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雪花丸子還是酒席上的一道主菜,更是孩子們十分期盼的美食。在那個物質比較貧乏的年代,一份雪花丸子足以讓人望穿秋水,望斷飢腸。那個時候辦酒席,如果不是請客(地方風俗 一般辦酒席只請親戚還有非常好的朋友,不請自來的叫 百家)一般不會帶孩子去的。所以大人去吃酒席,孩子最期盼的就是大人能夠帶幾個雪花丸子回來嘗鮮了。那份在屋門前翹首等待的心情,現在的孩子是很難體會到的。

        

我父親是一位鄉間大廚,能夠應付五六十桌那種場面的大廚。父親幫人家下廚開單子的時候,總會多開一點雪花丸子的材料,父親說孩子們喜歡吃。父親做的雪花丸子色香味形俱佳,那個手藝在我們那裡是有口皆碑,兩個字「好恰」。小時候的我忍不住嘴饞的時候,就會去父親下廚的地方,蹭兩個雪花丸子解下嘴饞。但是父親下廚回來從來不帶雪花丸子回家。他說人應該有原則,他一直這麼耿直地堅守著這個原則。

         

父親做雪花丸子很有講究。他先把糯米洗乾淨,然後浸泡幾個小時,讓糯米充分吸收水份。父親用鍋燒開水,把浸泡好的糯米過水焯一下,馬上撈上來瀝乾水備用。雪花丸子必須用豬肉,父親說後腿肉太瘦了不行,沒有油水,硬肋肉太肥了也不行,太油膩了,所以父親做雪花丸子一般都是用前夾肉,肥瘦剛好。父親剁肉餡從來不用絞肉機,他說用手剁出來的肉餡做出來的雪花丸子香氣更濃 ,味道更純也更加衛生乾淨。父親把兩個雞蛋的蛋清搗碎,把蔥白和姜剁碎,加入胡椒粉鹽一起放進糯米和肉餡裡面,熟練地攪拌。然後父親把捻好的丸子在預留好的糯米上面滾一下,一個雪花丸子就做好了。這個過程是做雪花丸子最關鍵的一步,這樣沾滿糯米的丸子蒸熟之後晶瑩剔透如朵朵雪花飄落在丸子上面,這也是雪花丸子名字的由來。心靈手巧的父親很快就把雪花丸子整齊地碼好在蒸籠上面,然後上熱鍋,接下來就是靜靜地等候雪花丸子出鍋了。大火約五十分鐘左右,雪花丸子就出鍋了,父親趕緊撒上備好的切成細細的蔥花。冒著熱氣的雪花丸子外面晶瑩剔透,油光閃亮,淡淡的肉香撲鼻而來 ,咬一口下去糯糯的軟軟的,爽爽的滑滑的順著喉嚨下去,那感覺讓人口舌生津回味無窮。現在的孩子吃東西嘴挑,但是我兒子和侄女卻對雪花丸子情有獨鍾,每次都要吃得肚子飽飽的裝不下去了,卻好像還意猶未盡。

       

今年中秋節父親又做了一次雪花丸子。我吃著吃著不知不覺眼中溼潤:還是一樣的雪花丸子,只是味道鹹了,肉沒有剁細,還忘了放胡椒粉。父親老了,味覺不靈敏了,手上力氣不如從前了,記憶力衰退了。望著白髮蒼蒼的老父親,傷感從心底油然而生,我怕父親看到我的失態,默默地轉過身去,偷偷地擦拭眼睛。心裡暗自思量:父親,過年的時候您好好休息,讓兒子為您做一次雪花丸子吧!

      

 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好,雪花丸子已經慢慢從酒席上淡出人們的視線,但是雪花丸子依然是很多醴陵人的最愛。

往期精彩

印象醴陵 之 瓷城雙塔

凡所有原創作品,詩歌、小說、散文、時事評論、攝影(沒有後期處理)、歌曲、視頻(微電影、公益片)等,只要是還沒在網際網路上發表過的原創作品,一經採納,定有稿費酬謝。
投稿郵箱:3358995179@qq.com
投稿微信:707556110

「 —— 廣 告 —— 」

相關焦點

  • 【「鼠」不盡的年味兒】大年初三•雪花丸子
    回到醴陵後,總是要嘗嘗魂牽夢繞的醴陵家鄉味。有的還想自己動手,做幾道醴陵味十足的特色菜。今天的《「鼠」不盡的年味兒》專欄,繼續推出一道醴陵菜,教你做出最正宗的醴陵味。今天是大年初三,小編給大家送上「雪花丸子」。雪花丸子,又稱糯米丸子,珍珠丸子,這可是南方餐桌上過年的必備菜!寓意團團圓圓。
  • 榮膺「湖南風味小吃」 圖蘭朵的雪花丸子火爆「米粉大擂臺」
    「米粉大擂臺」活動在湖南九所賓館舉行米粉大擂臺現場圖蘭朵酒店團隊參加「米粉大擂臺」活動市民熱捧醴陵炒粉紅網時刻4月26日訊(記者 唐頻輝)「鬆軟Q彈,晶瑩剔透,真是好看又好吃,原來醴陵不止有小炒肉還有雪花丸子。」
  • 【一文一菜 】第15期 新疆回族特色美食九碗三行子之「雪花丸子」
    實際上只有五種菜品:丸子、燜子、黃燜肉、夾沙肉各兩份,最後是中間擺放的一份水菜或甜飯。後來,在原料上也有了不少改進,有些大師傅在做菜時還增加了蒸南瓜、燒椒麻雞、酸辣魚、燒羊排等花樣,甚至素食的「九碗三行子」也出現了,更適合現代人的飲食需求。春曉最愛吃其中的「雪花丸子」和「甜盤子」。這種宴席不僅擺法有講究,而且上菜時也有一定的規範程序。
  • 千言萬語醴陵瓷 《醴陵瓷》作者田申登臺淥江講壇
    在湘東之城醴陵,窯火已傳承了千年。12月10日,「人文蔚起書香醴陵」淥江講壇·建宸大課堂第十一講,迎來了《醴陵瓷》一書的作者田申,由他帶領淥江講壇的粉絲,「千言萬語醴陵瓷」,講述了醴陵瓷的前世今生。 田申與醴陵有著很深的淵源,曾多次到訪醴陵。
  • 千言萬語醴陵瓷《醴陵瓷》作者田申登臺淥江講壇
    「人文蔚起書香醴陵」淥江講壇·建宸大課堂第十一講活動現場。《醴陵瓷》作者田申。紅網時刻12月11日訊(記者 劉芳)「天下名瓷出醴陵。」在湘東之城醴陵,窯火已傳承了千年。12月10日,「人文蔚起書香醴陵」淥江講壇·建宸大課堂第十一講,迎來了《醴陵瓷》一書的作者田申,由他帶領淥江講壇的粉絲,「千言萬語醴陵瓷」,講述了醴陵瓷的前世今生。田申與醴陵有著很深的淵源,曾多次到訪醴陵。
  • 湖南醴陵獲頒「中國陶瓷之都」 產品暢銷150多個國家和地區
    中新社株洲9月28日電 (劉曼)2020湖南(醴陵)國際陶瓷產業博覽會28日晚在醴陵開幕,來自德國、俄羅斯、法國、芬蘭等23個國家的64個國外陶瓷企業品牌參展。開幕式上,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中國陶瓷工業協會聯合授牌「中國陶瓷之都·醴陵」。醴陵是中國三大古瓷都之一。
  • 柔性引才看醴陵⑨|以柔引才,醴陵「小酒瓶」文化範科技感十足
    湖南醴陵作為全國百強縣,堅持「不為所有、但為所用」的柔性引才機制,堅持實效導向,回應群眾期盼,解決基層需求,創新加強基層柔性引才用才工作,著力加快建設全國最優人才生態區。今年年初,醴陵市被湖南省委組織部選為全省柔性引才用才試點。試點以來,醴陵在醫衛、農業、產業、教育、文化等領域積極探索和大膽創新,湧現出一批具有常態、長效、示範意義的典型案例。
  • 醴陵獲省職業服裝活力集群獎牌
    株洲日報記者 鄧偉勇 通訊員 彭麗娜10月16日上午,服博會專題活動之醴陵職業服裝展示對接會舉行。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流通分會副會長徐建華,市委常委、組織部長羊貴平,副市長楊英傑參加。醴陵現有服飾行業註冊企業近600家,從業人員1.5萬餘人,年產標誌服裝約400萬套,年銷售額超50億元。其中船灣鎮作為醴陵服飾產業集群地,被評為「中國職業服裝名鎮」。會上作了醴陵服飾產業推介,並進行產學研、經貿合作等方面的21個項目籤約,金額12.5億元。
  • 錨點「四新經濟」 醴陵搶佔發展新高地
    「十三五」圓滿收官,「十四五」全面擘畫,站在歷史交匯點,醴陵作為縣域經濟全國綜合實力第45位、競爭力全國第64位,以「三高四新」戰略為發展總牽引,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立足發展基礎,搶抓發展機遇,凝聚發展動力,加快邁入縣域經濟發展的「千億時代」,奮力譜寫好建設現代化新湖南的醴陵篇章。紅網時刻記者 曹緹 通訊員 彭麗娜 張致軼 株洲報導醴陵全景。
  • 「文化十講」傳承文化 十講醴陵
    為了傳承醴陵地方文化,增強學生對地方文化的認同感、自豪感以及歸屬感,樹立和強化師生保護、傳承醴陵地方文化的理念,明月鎮中心學校進行了《醴陵文化十講》讀書活動。賀剛老師講《醴陵歷史》《醴陵文化十講》一書,內容分為十個主題進行闡述:一、醴陵歷史;二、風景名勝;三、農耕文化;四、民俗風情;五、書院文化;六、風流人傑;七、宗教文化;八、陶瓷文化;九、花炮文化;十、未來展望。
  • 醴陵美食 | 醴陵人沃糯飯,放了黑豆放紅棗,香滿一壠!
    香甜軟糯的正宗柴火糯米飯好吃不膩,總是能勾起醴陵人最原始的味蕾享受。簡單食材搭配讓人如此的安心,我想這就是醴陵人特有的糯米飯情結。柴火的味道是家的味道,磚頭砌成的灶臺,往裡添些柴火,灶膛裡柴火發出噼裡啪啦的聲音,冒出通明的火焰。
  • 醴陵原產地證書審核「秒通」
    株洲日報記者 張潔 通訊員 曹娥 近日,醴陵首份被「智能審核」通過的原產地證書下發,這標誌著該市原產地證書審核正式邁入「秒通」時代。
  • 醴陵各界代表300餘人炎帝陵公祭[圖]
    11月20日上午,醴陵各界代表300餘人赴炎陵縣公祭炎帝神農氏,為百萬醴陵人民祈福。公祭典禮由市委書記周曉理主祭,市委副書記、市長蔡周良主持,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李理,市政協主席楊龍,市委副書記林柏芝出席。 陽光普照、青山肅立中的炎帝陵氣氛莊嚴,神農大殿前彩旗獵獵、鼓聲昂揚。
  • 【重磅】廣東省湖南醴陵商會在醴成功籤約9.7億元!!
    廣東省湖南醴陵商會商會名譽會長陶海良、賀平,監事長鄔勇,常務副會長王支前、付首明,副會長駱苗林出席籤約儀式。醴陵市委書記胡湘之,市委副書記、市長康月林,市委副書記鄒志超,市人大常委會主任賀小玲,市政協主席江曙明出席。
  • 醴陵各鄉鎮地名由來
    船灣是該鄉的一個大的村鎮,醴陵方言中,稱停船為灣船。因「船灣地處鐵水上遊,河水流經市集,原為穀米碼頭,來往船隻常在此停泊,故稱『船灣』」。這說明該鄉在歷史上因得水利航運之便,早有經商傳統。現航運碼頭已廢棄。20世紀80年代以後,該鄉以船灣村為中心,成為遠近聞名的服裝生產基地,其產品遠銷東南亞,顯示了該鄉經商的歷史傳承性。
  • 從醴陵話中的「諧音訛傳」說開去
    □ 王彥宏一、 簸籮貨(菠蘿貨)現在的醴陵人,但凡在講起一件價格低、檔次不高的大路貨物品時,喜歡用「簸籮貨」或「菠蘿貨」來形容。聽者也心照不宣,它已經成為人們對「質低價廉」貨物的戲稱。二、牛屎弄(巷)子在醴陵中山南路中段,有一條約1米來寬的狹窄小巷,人們都叫它「牛屎弄子」。我第一次知道這個小巷的「大名」,是在1964年讀初中一年級時,我有個同班同學塗霞生,當年自我介紹時說:「我家住在南門『牛屎弄子』隔壁」。當時我覺得這名字難聽,又奇怪,又好笑,但好記。但從未想考證為什麼要這樣叫。
  • 醴陵醫療隊英雄在歡呼與禮炮聲中凱旋
    在醴陵西廣場歡迎醴陵醫療隊平安凱旋。夾道歡迎。紅網時刻4月3日訊(記者 姜心玥 通訊員 謝寧)他們是奮戰在抗疫最前線,與時間賽跑、與病魔抗爭的白衣戰士,今天他們完成使命凱旋。4月3日8點45分,醴陵西中心站黨支部配合醴陵市政府、交通、衛生等部門在醴陵西收費廣場舉行歡迎支援武漢、黃岡、淥口英雄回家的迎接儀式。為完成好此次任務,醴陵西中心站黨支部高度重視,4月2日召開支委會,就迎接細節、人員安排等進行明確布置,要求黨員強化責任擔當,以最飽滿的熱情、最佳的服務迎接英雄勝利凱旋,全力以赴做好此項工作。「歡迎回家!歡迎回家!」歡迎回家!
  • 醴陵王政:「勞模精神,是我前進的最大動力」
    醴陵玻璃椒有輝煌的歷史,曾一度遠銷東南亞和歐美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但由於農戶種植分散,加上沒有形成品牌,這個產業走了下坡路。2016年,當地政府決定把曾經遠銷歐美、東南亞的特色辣椒作為鄉村發展的重要產業,重新打造。大年初一,王政接到了時任鎮黨委書記郭輝的電話,「請」他出馬,帶頭發展醴陵玻璃椒。重新拾起「被遺忘的珍珠」,必定困難重重。
  • 醴陵各鄉鎮地名解讀(全集)
    醴陵市市名由來,據舊縣誌引《九域志》及《名勝志》曰:「治北有陵(山) ,陵下有井,湧泉如醴(甜酒) ,因以縣名。」縣境上古時屬禹貢荊州區域,春秋戰國屬楚國,秦漢屬長沙郡,漢高后4 年(公yuan前184年) 封劉越為醴陵候,由此建縣治。從此不管其歸屬何處,始終未改醴陵之名,這樣算來「醴陵」之名,至今已有2190年的歷史了。1950年以前,全市共有15個鄉鎮。
  • 春風得意好光景——醴陵田間地頭見聞
    春風得意好光景——醴陵田間地頭見聞通訊員 陳君 鄧立平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李文峰3月20日,春分時節,醴陵田間地頭醴陵市委組織部的一位幹部說,該市聞令而動,「兩個拳頭」出擊,抓疫情防控不鬆懈,抓春耕生產不鬆勁。在防疫期間,該市推廣「網際網路+生產」模式,通過電話、微信、QQ視頻等方式,進行春耕生產技術指導,提供信息諮詢服務,解決農民的技術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