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龍隱。1976年生於醴陵農村,愛好文學,騎行和戶外運動。
雪花丸子是一道地道的醴陵美食。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雪花丸子還是酒席上的一道主菜,更是孩子們十分期盼的美食。在那個物質比較貧乏的年代,一份雪花丸子足以讓人望穿秋水,望斷飢腸。那個時候辦酒席,如果不是請客(地方風俗 一般辦酒席只請親戚還有非常好的朋友,不請自來的叫 百家)一般不會帶孩子去的。所以大人去吃酒席,孩子最期盼的就是大人能夠帶幾個雪花丸子回來嘗鮮了。那份在屋門前翹首等待的心情,現在的孩子是很難體會到的。
我父親是一位鄉間大廚,能夠應付五六十桌那種場面的大廚。父親幫人家下廚開單子的時候,總會多開一點雪花丸子的材料,父親說孩子們喜歡吃。父親做的雪花丸子色香味形俱佳,那個手藝在我們那裡是有口皆碑,兩個字「好恰」。小時候的我忍不住嘴饞的時候,就會去父親下廚的地方,蹭兩個雪花丸子解下嘴饞。但是父親下廚回來從來不帶雪花丸子回家。他說人應該有原則,他一直這麼耿直地堅守著這個原則。
父親做雪花丸子很有講究。他先把糯米洗乾淨,然後浸泡幾個小時,讓糯米充分吸收水份。父親用鍋燒開水,把浸泡好的糯米過水焯一下,馬上撈上來瀝乾水備用。雪花丸子必須用豬肉,父親說後腿肉太瘦了不行,沒有油水,硬肋肉太肥了也不行,太油膩了,所以父親做雪花丸子一般都是用前夾肉,肥瘦剛好。父親剁肉餡從來不用絞肉機,他說用手剁出來的肉餡做出來的雪花丸子香氣更濃 ,味道更純也更加衛生乾淨。父親把兩個雞蛋的蛋清搗碎,把蔥白和姜剁碎,加入胡椒粉鹽一起放進糯米和肉餡裡面,熟練地攪拌。然後父親把捻好的丸子在預留好的糯米上面滾一下,一個雪花丸子就做好了。這個過程是做雪花丸子最關鍵的一步,這樣沾滿糯米的丸子蒸熟之後晶瑩剔透如朵朵雪花飄落在丸子上面,這也是雪花丸子名字的由來。心靈手巧的父親很快就把雪花丸子整齊地碼好在蒸籠上面,然後上熱鍋,接下來就是靜靜地等候雪花丸子出鍋了。大火約五十分鐘左右,雪花丸子就出鍋了,父親趕緊撒上備好的切成細細的蔥花。冒著熱氣的雪花丸子外面晶瑩剔透,油光閃亮,淡淡的肉香撲鼻而來 ,咬一口下去糯糯的軟軟的,爽爽的滑滑的順著喉嚨下去,那感覺讓人口舌生津回味無窮。現在的孩子吃東西嘴挑,但是我兒子和侄女卻對雪花丸子情有獨鍾,每次都要吃得肚子飽飽的裝不下去了,卻好像還意猶未盡。
今年中秋節父親又做了一次雪花丸子。我吃著吃著不知不覺眼中溼潤:還是一樣的雪花丸子,只是味道鹹了,肉沒有剁細,還忘了放胡椒粉。父親老了,味覺不靈敏了,手上力氣不如從前了,記憶力衰退了。望著白髮蒼蒼的老父親,傷感從心底油然而生,我怕父親看到我的失態,默默地轉過身去,偷偷地擦拭眼睛。心裡暗自思量:父親,過年的時候您好好休息,讓兒子為您做一次雪花丸子吧!
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好,雪花丸子已經慢慢從酒席上淡出人們的視線,但是雪花丸子依然是很多醴陵人的最愛。
往期精彩
印象醴陵 之 瓷城雙塔
凡所有原創作品,詩歌、小說、散文、時事評論、攝影(沒有後期處理)、歌曲、視頻(微電影、公益片)等,只要是還沒在網際網路上發表過的原創作品,一經採納,定有稿費酬謝。
投稿郵箱:3358995179@qq.com
投稿微信:707556110
「 —— 廣 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