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阿爹
「我孩子三天兩頭要往醫院跑。」市民陸女士回想起孩子小時候就十分心疼,「可是,直到遇到了程阿爹我這懸著的心終於安定了下來。」
孩子體質差反覆生病
一進醫院就是「西藥、打針、抗生素」
陸女士的孩子從小體質就弱,「只要幼兒園有小朋友生病,我家孩子肯定是被傳染到的那個。回到家之後就是打噴嚏、流鼻涕,然後感冒發燒就隨之開始。」有次發燒孩子一下燒到了39.8℃,大人趕忙帶孩子到兒童醫院看病。醫生詢問了孩子的情況,看了扁桃體、聽了肺音,隨後抽血化驗,「發燒就得掛水消炎,由於我孩子體質差容易反覆,醫生就會建議再掛幾天,來鞏固一下,看著孩子經受這一番折騰,心裡真難受。」陸女士最不願意看到自己的孩子掛水,每次針頭戳進孩子皮膚的那刻,陸女士自己的心上也仿佛在被針扎。「孩子會哭鬧,如果再遇上針扎偏掉,那受的苦太大了。」
其實和陸女士有過相同遭遇的家長數不勝數,小朋友由於表達能力較差,一旦有不舒服家長總是心急如焚,希望第一時間帶孩子去最好的醫生那求醫問診。但醫院的診斷偏西方模式,西藥、打針、抗生素,成了「老三樣」,可這些一方面的確可以治癒疾病,但同時也會對孩子的身體造成損傷。後來經人介紹說可以試試中藥調理,聽說了雷允上誦芬堂坐診的「熊貓級」中醫兒科老專家——程子誠。
尋得兒科老中醫「程阿爹」
不打針看病有「獨門秘籍」
程子誠,姑蘇人氏,五十年代即在中醫院開闢中醫兒科,專為小兒孩童把脈看病,其開具的中藥方,療效顯著頗受歡迎。時至九十年代,程醫生從中醫院退休,但上門問診的人還是絡繹不絕。出於對蘇城百年老店雷允上「允執其信、上品為宗」這種重視信用和品質作風的認同,程老先生決定常駐雷允上百年老店誦芬堂,繼續以精湛的醫術服務蘇城百姓。
春夏交替,氣溫就像娃娃的臉時晴時雨,早晚溫差特別大。陸女士的孩子又一次有了感冒跡象。陸女士本打算給孩子吃藥,可是一個念頭划過,她就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找「程阿爹」看看。「程老先生年歲頗高,但看起病來有條不紊。他先是詢問了我孩子基本的日常情況。譬如,最近都吃過什麼?晚上睡覺有沒有著涼?幼兒園周圍有沒有感冒的小朋友?雖然都是一些日常問題,可程老先生說這能幫助他更好的診斷。」隨後,程阿爹開始給孩子把脈、聽診、看舌苔等等一系列診斷工作,程阿爹不緊不慢詳細地了解著孩子每一個細節,這樣的看病過程是陸女士在兒童醫院感受不到的,陸女士半信半疑的心也漸漸緩和了一些。「經過診斷,他說孩子感冒還算初期,就配了幾貼中藥,讓孩子連著吃幾天。
只要這樣診斷、吃中藥就能壓下去麼?「您孩子病很輕,不用受那份苦,如果病情嚴重,我也要建議家長帶去醫院作必要的檢查,再把報告給我看。」隨後,程阿爹還叮囑陸女士,中藥味道苦,可以放些糖在藥裡,這樣孩子更能下咽,放糖也不會影響藥效。也許真的只有現實最具有說服力,孩子連著吃了三天中藥,人感受也好了,感冒的跡象也慢慢消失,慢慢調理之後,孩子的體質有了明顯的改善。
一家祖孫三代都找「程阿爹」
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老面孔」
那麼為什麼大家都稱程醫生為「程阿爹」呢?又為什麼家長這麼信任他?
據悉,程醫生從業六十多年,專攻中醫兒科、尤其以呼吸系統疾病見長,例如,哮喘、支氣管炎、上呼吸道感染等等。「程阿爹」和藹可親,對待小孩子極有耐心,看病時最喜歡講道理。家長們聽了他的道理十分有用,配的藥也很便宜,因此大家都喜歡稱程醫生叫「程阿爹」。
「程阿爹」名聲一傳十、十傳百,每天到誦芬堂皆是人滿為患、一號難求,更有其他省市患者早早來排隊候診。程子誠老中醫的醫術和醫德,令很多人敬佩,有的阿婆先是帶著兒子在程醫生這看病,現在又帶著孫子來找程醫生看。程阿爹常說:「我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老面孔』,我喜歡跟大家講道理,希望大家能聽進去我說的話,別讓孩子再生病,就皆大歡喜了。」
連結:他還有自己的醫生語錄
1、晚上小兒睡覺,上身穿棉毛衫,下身穿三角褲就可以了。
理由:穿得越暖小孩子越喜歡手放外面,你大人也是呀,穿棉襖或毛衣睡也熱的,一熱手就伸出外面,就著涼!越冷越是喜歡往被子裡鑽,就捂得越好。
2、不能多曬太陽,曬個五分鐘就回屋裡,過半個小時再曬。
理由:冬天小孩子穿得多,曬太陽時間長了出汗,一進屋又冷,馬上著涼。
3、不能多洗澡。
理由:洗澡小孩子下半身在水裡,但上半身在外面,不可能全部捂到,特別容易著涼!髒就髒點,身體好就可以。
4、燉蛋一小碗,小孩子一次吃太多,建議分三次吃完。
理由:大人吃一碗都覺得飽,小孩子胃口還小,不能一次吃完。
(程子誠醫生坐診地點:西中市134號誦芬堂;坐診時間:周一至周日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