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有人說「身處亂境,不知所措。」有人說「正不壓邪,只能委曲求全」。有人說「堅守中庸,明哲保身」。有人說「環境險惡,逆來順受」。有人說「總是擔心別人不了解自己」等等。概括為兩個字:「無奈」。真的無奈嗎?
人活在世上,就是存活在人際關係中。人際關係是一種非常複雜的場,複雜是萬物的本性。人際關係的複雜不依個人意志為轉移,是一種客觀存在。我們每個人都應有這種自然的心態。不能由於人際關係的複雜就厭惡世道艱難,甚至隱居避世。即使隱居,也還在世上,也還要與人打交道。
絕對的與世隔絕的獨居,人類歷史發展到今天,還找不出一個來。隱居也好,獨居也好,只是生存的具體環境、方法及看問題的角度變了。但本質沒變,作為一個人沒變。因此,積極的態度是入世,是在複雜的人際關係中,在複雜的社會中生存發展。
在這複雜的人際關係場中,人總是會有得到別人認可的自我需求,孔子卻說,不必擔心別人不了解自己,只需要擔心自己不了解別人。這種態度,不是消極避世的,而是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觀,一種推己及人的典型寫照。
孔子說:「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氣,不也是君子的風度嗎?「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不要擔心別人不了解自己,只擔心自己不了解別人。別人不了解我,我還是我,對我來說並沒有什麼損失,所以「人不知而不慍」,這並沒有什麼好擔心的。反之,如果自己不了解別人,就不能親近高人與正能量的人、遠離小人與負能量的人,這才是值得擔心憂慮的。孔子還說:「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不擔心別人不了解自己,只擔心自己沒有本事。
當你身處複雜環境中時,要保持清醒,心裡需裝著多數人。度是事物之間的關係,要通過度與更多的人保持聯繫,形成超越個人的共同體,不斷充實自身,練就好過硬的本領,以共同體的力量解決複雜環境中的矛盾和問題,走出「無奈」,度正內心,度正自己。看到這裡,你還會擔心別人不了解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