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截至2020年結束,目前恆大青訓體系內的U15-U23的優秀年輕球員儲備已超百人,包括入選各級國家隊、海外留洋和在恆大或其他職業俱樂部踢球的球員。
年輕球員在職業平臺鍛鍊少、機會少,大賽經驗不足,實戰經驗欠缺,從青訓期過渡到職業期的成材率較低,更難產出實力突出的年輕球員。無奈之下,中國足協近幾年出臺了U23政策,其目的同樣是為了鍛鍊年輕球員快成長、速成才。但由於各中超俱樂部普遍缺乏給年輕球員鍛鍊的上升通道,因此政策收效甚微。
從2018年啟動「全精英」青訓體系後,恆大足校建立了12年「一條龍」的四級進階培養,年齡覆蓋7-18歲。
第一級是向下紮根與全國15省名校戰略合作建立青訓中心,派出B級以上教練員培養7-9歲校園足球精英苗子;
第二級是9-13歲經過嚴格選拔進入恆大足校本部接受世界頂級青訓教練團隊5年特訓;
第三級是從14歲開始每年選拔25人到恆大西班牙分校留學5年;
第四級是18歲學成後,最優秀學生繼續留在歐洲職業俱樂部深造,大部分球員選拔進入恆大俱樂部梯隊、預備隊乃至一線隊。
在搭建了這個完整的青訓體系之後,恆大足校從今年開始為足校自產的優秀尖子球員設計了「兵分三路」的「練級」模式。
首先是把足校的U20球員大膽提拔到恆大一線隊和預備隊。
2020賽季,恆大一線隊的平均年齡降到了26.4歲,成為中超第三年輕的俱樂部。恆大俱樂部50人大名單中,一線隊有5名球員、預備隊全部20名球員出自恆大足校,佔總人數的一半。
中超首階段帕爾曼江、譚凱元、王世龍進入一線隊。9月18日足協杯首輪,譚凱元首發出戰並打進一線隊生涯首球,他是首個代表恆大一線隊破門的足校球員。
11月28日,亞冠小組賽第三場比賽,王世龍在第61分鐘登場,成為恆大足校首位在亞冠賽場亮相的球員。王世龍本賽季為恆大一線隊出戰4次,包括1次亞冠、2次中超和1次足協杯。
帕爾曼江本賽季則在一線隊獲得5次出場機會,其中聯賽4次,足協杯1次。 結束中超第一階段徵戰後,帕爾曼江入選U19國青徵戰中乙,出場6次,共計266分鐘。
中超第二階段破格提升15歲中場李星賢、16歲後衛萬隸楷等三名小將入選一線隊。15歲的李星賢創入選一線隊最小年齡紀錄。
11月26日足協杯第二輪,廣州恆大淘寶隊迎戰崑山FC,大名單29人全部是恆大足校培養的U21球員,其中僅3人年滿21歲,其餘均為U19球員,最小的17歲,全隊平均年齡19歲。
其次是把恆大青訓球員大量外租到各級職業聯賽的俱樂部進行鍛鍊。
恆大青訓球員目前累計有近40人外租中超、中甲、中乙俱樂部或入選U19國青隊。本賽季,20名恆大足校青年球員外租「練級」,累計出場90場次。
中甲共有:艾尼孜爾江(北體大主力)、陳泉江(內蒙古中優主力)、李明,3人共計出場23次。
中乙共有:艾沙江(2球1助攻)、周品希(1球)、蔡明民(1助攻)、蔣政傑、張自超、陳煜、賽達爾、馬翊倫、陳鄭烽、張正、張玉磊和楊晨,12人累計出場48次。
U19國青共有:侯煜、和韶麟、帕爾曼江、艾菲爾丁等5人入選,徵戰中乙共計出場22次。其中侯煜和艾菲爾丁、成為絕對主力,10輪中乙聯賽兩人分別出戰6次(全部首發)和8次(6次首發2次替補),艾菲爾丁攻入3球成為隊內主力射手;03年齡段的和韶麟更是連跨兩級入選國青。
第三就是出國留洋深造。
因為疫情原因,恆大足校成建制海外留學方式今年被迫中斷。恆大青訓另闢蹊徑,積極把潛力之星們送往海外鍛鍊,這是歷史上的第一次,把「留洋深造」的年齡大大降低至青少年階段。
其中U18球員盧其、呂世豪已經租借至西班牙萊裡達體育足球俱樂部,參加西班牙青年最高級別的U19青年榮耀級聯賽。
吳俊傑、蔣維朗、何鑫傑於恆大杯U18冠軍聯賽決賽階段後出國留洋,租借加盟西班牙希洪競技。
門將郭嘉宇
前鋒曾耀樟
之後還將有多名U18球員轉戰歐洲舞臺,創下同一梯隊同時加入歐洲職業俱樂部梯隊的人數最多紀錄。此外,恆大足校U16球員曾耀樟、王世傑、趙政、郭嘉宇,U15韓昆達和王梓洋已租借註冊西班牙莫拉塔拉斯,越級參加當地比賽。
上述三種「練級」模式將成為「恆大青訓」未來長期的一種戰略,如今恆大青訓體系內的U15-U23的優秀年輕球員儲備已超百人。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張喆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廖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