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和故宮到底有什麼區別?

2021-02-07 和教授

圖片來源丨故宮博物院官網



紫禁城是龍的世界,無論遠近、俯仰之間,到處閃耀著龍紋的光輝。


剛剛我們知道了,所謂紫禁城就是皇帝的居所,紫禁城裡裝飾最多、氣勢最盛的圖案就是龍紋。


那麼今天,我們要認識的第一隻小神獸就是龍。


龍是中國古代傳說中最神通廣大的動物,漢代以後,龍更被象徵有聖德的君王。帝王被稱作「真龍天子」,為世人中間的最尊貴者。帝王借龍神化自己,五爪金龍也就成為紫禁城中佔主宰地位的圖案。


紫禁城中的龍,不僅飛騰於崇高莊嚴的殿堂上,在皇家大內的各處生活環境中,自服飾、家具、鐘錶、文房用具、杯盤器皿乃至儀仗兵甲等等各類器物,到處舞動著各式的龍紋。


中國古代還有「龍生九子」的傳說。據傳龍生有九個孩子,稟性各異,嗜好不同,我們也能分別在紫禁城的大門、屋脊等建築部位和香爐、編鐘器物上找到他們可愛的身影。



此外皇家大量收藏的歷代文物中,上溯遠古,歷商周、秦漢、魏晉,乃至唐宋,迄於元明清,時間瀚海中的各類龍紋龍形爭奇鬥勝,在雲煙中、滄海上蜿蜒出沒,或威猛、或靈動、或雄武、或華貴,栩栩如生,充滿活力,可謂天下神龍盡現紫禁城中。




鳳凰,亦作「鳳皇」,古代傳說中的百鳥之王,這就是我們要認識的第二隻小神獸。


鳳凰常用來象徵祥瑞,鳳凰齊飛,是吉祥和諧的象徵,它自古就是中國文化的重要元素。


鳳凰是女的嗎?其實並不絕對。在「龍鳳」組合中,龍指的是皇上,鳳就無疑指的是皇后。


但實際上,鳳凰指的是兩種神鳥,雄的叫「鳳」,雌的叫「凰」,總稱為鳳凰。


鳳凰更多用於故宮的內廷,也就是我們說的「後宮」,它不僅可以用於指代皇后,也可以用於指代皇帝的母親和兒子。


龍的形象總是張牙舞爪,代表了皇權皇家的一種威嚴。而鳳,它更加柔和,代表皇家在生活中的一種狀態,比較隨意。在皇帝們眼中,龍可以代表工作,鳳凰則代表了生活,因此在內廷的建築中,出現了大量的鳳凰形象。




第三隻小神獸,就是獅子。


故宮的獅子是皇家守衛門戶確保皇宮安寧的瑞獸,因為獅子是獸中之王,它體態壯碩雄健、威錳無比、氣勢非常。統治者認為獅子不但可以避邪,還可帶來祥瑞之氣。


故宮獅為雌雄一對。獅頭飾鬃髦,頸懸響鈴,肌肉發達,氣勢雄偉。雌獅前左腳下有一幼獅仰臥作嬉戲狀,雄獅前右腳撫踩一繡球。底座有繁縟精緻的卷葉紋。故宮銅獅已成為所有傳統獅子造型中的典範。


故宮獅的造型大同小異,但仔細觀察,其實是不同的。


在內廷的獅子,耳朵往往是向下耷拉,眼睛也是低垂的,就像是一個護衛一樣保護皇家的生活隱私。


這樣的造型就好像在提示故宮的侍衛、侍女不要打聽生活隱私,頭低著,不要聽也不要看。


而外廷的獅子就大不同了,獅子的耳朵是豎著的,昂視前方,身材往往更加魁梧,這些獅子代表的是皇家的威嚴。

相關焦點

  • 把故宮帶回家,紫禁城600年
    皇子們都要學什麼課程?古代的手爐和冰箱長什麼樣?紫禁城午門的門洞,正面和背面的門洞數量竟然不一樣?大臣們上朝的時間竟然是在漆黑的凌晨?皇宮裡的孩子平時都玩什麼遊戲?交泰殿中的自鳴鐘是怎麼運行的?這些你都知道嗎?2019年,故宮的遊客人數超過了1900萬人次。
  • 故宮到底有多大?
    故宮到底有多大?原來,所謂「故宮=437個白宮」,實際上用的是故宮的佔地面積與白宮的建築面積比較。這就好比跟用重慶市行政區域去跟上海市區比較,最終可能會鬧出「重慶相當於60個上海」這樣的笑話。那麼,故宮到底有多大呢?
  • 《上新了·故宮》鄧倫魏晨聶遠尋找紫禁城最神奇的色彩
    如此特別的故宮探秘之旅,即便對曾登上過養性殿東暖閣和鍾粹宮大殿天花頂棚的鄧倫來說,也是值得銘記的「初體驗」。在這座先後居住過八位皇帝的養心殿中,藏有各類珍貴文物一千八百餘件。不過此次線索中的龍紋圖,卻隱藏在養心殿房頂的一片瓦當中。據故宮博物院高級工程師張典介紹,養心殿區域至今記錄的瓦件共81640塊之多,帶有款識信息的瓦件也多達18396塊。究竟他們能否在數以萬計的瓦片裡找到同款龍紋圖?
  • 《故宮知時節》:解讀紫禁城裡的節氣與物候
    比如在同為故宮所藏的《雍正十二月令行樂圖》中,就有觀燈、競舟、賞月、賞菊等內容。可見,二十四節氣,就是中國人的時間法則。《故宮知時節:二十四節氣 七十二候》,宋英傑著,王璡攝影,故宮出版社月令和節氣到底有什麼分別?月令和節氣是長期並行的。宋英傑說,二者的區別,更多的在於「解析度」的不同。
  • 故宮半解之偶遇故宮維修,得以見到紫禁城「底色」
    前兩年去故宮,遇到東西六宮維修。以前總是做封閉維修,那次竟然是開放的,一邊修著,東西六宮的展館也開放著。並沒有人特別注意維修,我倒是站著看了一會兒,畢竟以前沒見過。東西六宮宮殿木建築的紅漆都被清除乾淨,漏出了木頭的本色。
  • 《故宮賀歲》第三期上線 紫禁城也流行「集福」
    本期節目主要講述了清代紫禁城新年自臘月始的宮俗禮儀,例如元旦盛典皇的帝拜年和開筆儀式有什麼講究?清代五帝的「福」字又有何不同?一系列禮制儀典背後,如何以物為註腳,見證禮的延續?別急,竇文濤和羅晉將領著您去宮裡揭曉答案。
  • 紫禁城中藏著北鬥星和銀河?走近600年名宿故宮
    紫禁城中藏著北鬥星和銀河?在節目小片中,跟著吳謹言的腳步 我們得以「走進」紫禁城 穿過午門和太和門之間的廣場 來到內金水橋和延禧宮 邂逅這座城的古典美 紅牆如碑,青磚如卷 和吳謹言手中的老照片對比
  • 《故宮賀歲》第三期上線,原來紫禁城也流行「集福」
    「當天地間寒風驟起,年就近了,那些關於團圓的溫暖氣息,似乎也開始縈繞在記憶裡」,隨著青年演員羅晉的開場白響起,《故宮賀歲》第三期於1月8日在騰訊新聞客戶端正式上線。本期節目主要講述了清代紫禁城新年自臘月始的宮俗禮儀,例如元旦盛典皇的帝拜年和開筆儀式有什麼講究?清代五帝的「福」字又有何不同?
  • 故宮半解之色彩,紫禁城深秋的色彩
    對於古都北平的秋,自然有大手筆寫過,比如老舍的《北平的秋》,鬱達夫的《故都的秋》。但時過境遷,氣候變暖,科技發展,兩位先生看到的秋和現在的秋可能有了很大的不同。現在,11月份,花還開呢,當然這裡面有氣候變暖和技術提高(包括嫁接)的功勞。鬱達夫先生在《故都的秋》中寫道「秋天,無論在什麼地方的秋天,總是好的;可是啊,北國的秋,卻特別地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前一句很同意,後一句,可以商榷了。不信,就一起去看看古都裡的核心「紫禁城」的秋,是靜嗎?有悲涼之感嗎?
  • 今年是故宮建立600周年,他和故宮博物院的關係你知道嗎
    一些朋友看新聞注意到,在不少新聞表述裡,有時候說故宮,有時候說故宮博物院。許多朋友沒有感覺到有什麼區別?其實區別還是很大的。簡單點說,故宮當時屬於皇家私有。故宮博物院是在清王朝滅亡以後,政府組織修建的用於陳列文物。
  • 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周年:一部關於故宮的「百科全書」
    這次《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周年》特展彌補了這一小小的遺憾:特展的三大主題融匯了十八個重要的歷史節點,用最詳細的圖樣、最精確的數據和最珍貴的歷史圖片逐一呈現了故宮的建造理念、維護過程,以及從明朝至民國故宮由皇家宮殿成為故宮博物院的歷史故事。步入其中,相當於在瀏覽一部關於故宮的「百科全書」。
  • 北京故宮和臺北故宮有什麼不同?
    北京故宮北京故宮是中國最後兩個封建王朝明朝和清朝的皇宮,之所以叫故宮有過去的皇宮之意,舊稱紫禁城,位於北京市中心,這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築的精華,也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北京故宮與法國凡爾賽宮、英國白金漢宮、美國白宮、俄羅斯克裡姆林宮並稱為世界五大宮,故宮還是五大宮之首,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世界遺產委員會曾評價「紫禁城是中國五個多世紀以來的最高權力中心,它以園林景觀和容納了家具及工藝品的9000個房間的龐大建築群,成為明清時代中國文明無價的歷史見證。」
  • 乾清宮有密道?真實紫禁城到底啥樣?
    日前,故宮博物院在官方網站推出了「我要去故宮」公益視頻課,頗受關注。據介紹,該線上課程講述了故宮的宮廷建築、歷史文化……與其同名的系列圖書也已經出版。圖片來源:故宮網站截圖紫禁城有著幾百年的歷史,有著深厚的文化積澱。常會有人充滿好奇發問:午門有何用處?乾清宮是否真的有密道?古代沒手機,皇宮中如何計時?
  • 展出以冬奧會和紫禁城為靈感的新作,故宮開幕蔡國強藝術展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2月14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蔣肖斌)由北京冬奧組委和故宮博物院主辦的「遠行與歸來」蔡國強藝術展,今天下午在故宮博物院開幕。本次展覽共展出蔡國強藝術作品180件,以對話東西方文明的創作形式,呈現藝術家近年「一個人的西方藝術史之旅」項目的精選作品,及以冬奧為主題和以紫禁城為靈感創作的新作。其中,《銀河嬉冰》以故宮博物院館藏《冰嬉圖》為靈感,連接2022年北京冬奧會主題,呈現在銀河中溜冰的想像。展出作品還包括《花瞬二》《夢遊紫禁城》作品組。
  • 《上新了故宮》第三季開播,帶你探訪紫禁城的秘密
    提起故宮,你能想到什麼?是滄桑厚重的歷史,還是大氣磅礴的建築......由故宮博物院和北京廣播電視臺出品、華傳文化聯合出品、春田影視製作的大型文化季播節目《上新了故宮》第三季,在萬眾期待之下於10月24日正式開播,觀眾對故宮的情懷依舊,對節目的期待未減。今年恰逢紫禁城建成600年,故宮博物院成立95周年,《上新了故宮》第三季,以全新的面貌慶祝紫禁城建成600年。
  • 故宮是600年的紫禁城,是70多座宮殿和9000多間房屋
    春節,故宮的春節大展「賀歲迎祥——紫禁城裡過大年」,把600年的紫禁城所能開放的區域都開放,變成一個節日的展場,全國的老字號都被請進宮裡「獻寶」擺攤兒。公開消息顯示,150家中華老字號企業帶著自己的產品和工藝「進宮」,很多商家不但展示了自己的產品與特色,還現場推出試吃,從酸辣粉到東坡肉,包括賣鍋的都「上朝」了。
  • 單霽翔:紫禁城建成600周年 「智慧故宮」款款走來
    趙曉 攝故宮博物院原院長單霽翔:紫禁城建成600周年 「智慧故宮」款款走來中新網濟南1月8日電 (趙曉)「把壯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給下一個六百年,引入5G技術、打造『智慧故宮』是發展方向,讓遊客打開手機就能知曉故宮萬事。」
  • 「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亮相故宮午門
    「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亮相故宮午門發布時間: 2020-09-11 09:42:02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王肇鵬 | 責任編輯: 王肇鵬 中國網11日訊 2020年9月10日,「丹宸永固
  • 古代紫禁城中的人們玩什麼遊戲?
    在中國,有一項歷史悠久、有益無害、利於身心的大眾文化傳統:琢磨住在深宮大院中的王公貴族們吃什麼、玩什麼。可惜溥儀是人菜癮大,車技並不好不過,那些住在紅牆綠瓦後的人們,終究是沒有手機、電腦,當然更不會有PS5,沒法潛水、蹦極、逛秋葉原,除了騎自行車,他們到底還能玩什麼呢?
  • ...上新了·故宮3》鄧倫、魏晨、張雪迎探尋紫禁城中的數字密碼
    今日20:30,由故宮博物院和北京廣播電視臺出品、華傳文化聯合出品、春田影視製作的大型文化季播節目《上新了·故宮》第三季第六期,故宮文創新品開發員鄧倫、魏晨、張雪迎,將通過隱藏在紫禁城文物中的數字密碼「雙闕、四面、六合」,深度了解乾隆皇帝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