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家和企業家總是喜歡貶損人家高福利,這是一種什麼病

2020-12-23 非常道畢延河

電影《我不是藥神》中有句經典臺詞,「這世間只有一種病,叫窮病」。

電影裡邊那個深受病苦的老奶奶,拉著警察的手說:「領導,能不能不抓賣藥的人啊,他賣的藥不是假藥,我是病人,我知道的。但是他的藥便宜啊,他不賺錢的。這三年,我吃的都是四萬塊一盒的藥,房子被吃沒了,家人被吃垮了。誰家沒個病人,你能保證你不生病嗎……?」

《我不是藥神》的英文名字Dying to survive譯為「向死而生」,很貼切啊。《我不是藥神》戳中了國人的痛點屏幕前哭聲一片,看不起病真是感同身受。有一種病叫窮病,有一味藥叫保障,中國人需要福利。

「從搖籃到墳墓」,以高福利為主要特徵的西方社會保障體系被視為「均富社會和避免衝突的理想模式」。2008年以來,在西方國家爆發的金融危機、政府債務危機及其引發的社會和政治危機,對全球帶來深刻而持續的影響。中國主流經學家們形成一股潮流,貶損嘲笑高福利國家,把歐債危機的原因歸結於高福利,諄諄告誡國人謹防「福利病」和「福利陷阱」。這就好比經濟學家對一個還吃不飽飯的說少吃一點,預防肥胖症。

著名經濟學家張五常就講,中國創造了人類最好的體制,就是既不搞福利也沒有工會,還說世界的趨勢是歐洲學美國,美國學中國——高福利國家要學低福利國家,低福利國家要學負福利國家。

經濟學家們腦洞大開,低福利成了國家的優越性和競爭力,還要求人家來學習。在經濟學家眼裡,高福利養懶漢,成為經濟發展的負擔,高福利、高稅收提升了勞動力成本,使得福利國家經濟競爭力與活力不足,從而加劇失業問題。

原來的清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教授秦暉十幾年前有個論斷,「不要說高福利,低福利連零福利都沒有,中國的福利制度一直都是負福利,就是擴大差異的福利,而不是減少差異的福利。」

秦暉一直很反對「在中國目前的狀態下過多強調福利國家有多麼危險」這樣的說法,非常贊成政府搞民生工程、改善福利,但問題是中國一搞福利政策就容易搞成「負福利」,給弱者的福利往往沒有給特權者的福利增加得快。秦暉說,江蘇省在2007年時,八千萬的人口裡,全額公費醫療只有14萬人享有。

經過十幾年的發展,中國的福利也發展很快,截至2018年6月,包括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在內的基本醫療保險覆蓋人口超過13億;社會保障卡持卡人數達11.5億人。總體而言還是低保障低福利階段。要不然大家不會看著《我不是藥神》而哭泣,為電影更為自己。

有經濟學家曾說過,中國自1978年來經濟之所以能快速發展,其中一項關鍵武器就是靠勤勞而廉價的勞動力彌補了制度資本的不足,成就了過去幾十年我們已經習以為常的現實:一方面中國GDP每年都在趕英超美,另一方面中國人比世界其他民族都更勤奮更拼命,但仍然不怎麼有錢。

低工資低待遇低消費低保障,所構成的廉價勞動力,是中國發展的一大優勢。剛開始的時候沒有辦法可以理解,但是如果幾十年都看作是中國的競爭力那簡直就是一個悲劇,我們可以看到為了降低成本有的使用童工,甚至出現了「黑窯奴」這樣的失去人身自由的新時代的包身工。富士康員工在不到半年時間,就連續出現13人跳樓自殺事件,馬雲侃侃而談996,一點勞動法的概念也沒有。

值得警惕的是某些西方經濟學家也鼓吹中國不需要高福利,難道中國就永遠都是給西方打工的嗎?

特約翰·奈斯比1997年在中國出了一本書叫《亞洲大趨勢》,說全世界現在都給福利國家搞壞了,只有中國政府完全不管福利,百姓只能靠自己和家庭的奮鬥,因此特別吃苦耐勞,創造了經濟奇蹟。

羅伯特·蒙代爾,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199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蒙代爾認為:對於中國來說,如果能夠從這場危機中學到什麼經驗的話,就是不要引入歐元區的社會模式,即這種福利社會模式。

在一些經濟學家看來,高福利影響了經濟增長和科技創新,影響了國家競爭力,實際上這是一個靠不住的結論,使得福利制度成為經濟危機的「替罪羊」。

聯想的柳傳志說過:「我覺得在歐洲過度的福利制度造成社會慢慢變成一個養懶人的社會。我不希望這種風氣『傳染』給中國,解決的方式是增加就業機會,同時政府用稅收支持弱勢群體,而不要壓制了企業家精神。」

國內的某些企業家就是半夜雞叫周扒皮再世,把人的效益用到極限,不管是996還是007,總以為創新就是加班出來的。聯想集團直到今天也不是什麼高科技企業,有什麼核心技術呢,就是組裝電腦的。高福利的荷蘭能製造最尖端的光刻機,中國企業什麼時候造出來呢?

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等發布《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對131個經濟體創新能力進行排名,前十名是德國、韓國、新加坡、瑞士、瑞典、以色列、芬蘭、丹麥、美國、法國。沒有一個國家是低福利的,正說明高福利不是創新的阻力而是保障。以高福利出名的北歐國家基本上都是每年創新排行榜的常客。

瑞典有宜家、H&M、Spotify和沃爾沃;丹麥有樂高、嘉士伯啤酒,以及全球最大的製藥公司之一諾和諾德;視頻電話服務Skype,Linux編程代碼,《憤怒的小鳥》,這些都是北歐人的創新。

馬雲說,「今天中國BAT(百度、阿里、騰訊)這些公司能夠996,我認為是我們這些人修來的福報。「

芬蘭總理桑娜·馬林卻呼籲在芬蘭實行更靈活的工作制,包括每周工作4天,每天工作6小時。

高福利養懶人嗎?北歐五國的高福利養出來54人諾貝爾獎來,其中瑞典獲獎者29人,丹麥13人,挪威8人,芬蘭3人,就連冰島都有1人獲獎。

2020年全球最幸福國家榜單前十名依次是:芬蘭、丹麥、瑞士、冰島、挪威、荷蘭、瑞典、紐西蘭、奧地利、盧森堡。值得一提的是,自2013年至今,每年的世界幸福指數排行榜中,北歐五國芬蘭、丹麥、挪威、瑞典和冰島都位列前十。對比2019年報告,中國從86名下降到93名。

沒有福利,沒有保障,靠什麼幸福呢?靠講故事是不行的,某些經濟學家和企業家缺乏基本的責任和人性,嘲笑人家的高福利,豈不知自己連基本的福利還沒有做到,等達到高福利再說什麼福利病福利陷阱也不遲。

相關焦點

  • 廣東省經企聯:構建聯繫經濟學家、企業家的橋梁和紐帶
    廣東省經濟學家企業家聯誼會(簡稱:廣東省經企聯)成立於1989年,成立至今三十餘年來一直服務於全省經濟學家、企業家和民營企業戰線,是黨和政府聯繫經濟學家、企業家、民營企業的橋梁和紐帶。先後接受廣東省體制改革委員會、廣東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廣東省工商聯的主管。
  • 武漢疫後重振具有全球示範意義,亞布力論壇重磅企業家、經濟學家...
    2020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武漢特別峰會現場。長江網訊(記者康鵬)「武漢的疫後重振,為世界經濟復甦提供了路徑,在全球具有示範意義。」8月12日,在2020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武漢特別峰會上,論壇輪值主席、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一語道出現場眾多企業家、專家的心聲。
  • 多米尼加選出新總統 有經濟學家和企業家雙重身份
    他擁有經濟專業學士學位和項目管理專業碩士學位,是多米尼加經濟學家、企業家。他將在8月16日宣誓就職。多米尼加大選原定5月舉行,後因新冠疫情推遲。按照政府要求,投票在嚴格防疫措施下進行。選民須佩戴口罩,排隊時保持兩米間距並在投票前洗手消毒。
  • 鼠疫究竟是一種什麼病?
    鼠疫究竟是一種什麼病?它通過哪些途徑傳染?出現疫情後該如何預防?對於百姓關心的問題,鞍山市疾控中心專家一一予以解答。 市疾控中心傳染病防制科科長張憲策介紹,在我國法定報告傳染病中,鼠疫位居甲類傳染病之首,歷史上大名鼎鼎的「黑死病」就是由鼠疫引起的,被稱為「1號」病。鼠疫是由鼠疫耶爾森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通常在齧齒動物之間流行,偶爾能引起人之間流行。
  • 高福利待遇的北歐人,為什麼總是感到抑鬱?背後原因讓人深思
    前言提起北歐,估計很多人腦海裡想到的第一個詞語就是「高福利」,事實上確實如此。北歐的社會福利一直穩居世界前列,上學免費,看病免費,還有各種社會補貼,人們的生活可以說是非常幸福。幸福和抑鬱共存在北歐,幸福與抑鬱往往相伴相隨,每個人在享受著高薪高品質的幸福生活的同時,又因為對生活的迷茫與無措而感到抑鬱。可能你會覺得他們是因為生活太輕鬆了而無病呻吟、傷春悲秋,但現實卻是,北歐人並不覺得自己有多幸福,頂多就是感到滿足。
  • 這兩輛自行車之間的區別,告知你企業家和打工人的本質
    您能識別出這兩輛自行車之間的區別嗎? 自行車1: 但是,後一種方法比另一種方法更有效,更快。 有什麼區別? 所述第一有一個單一的齒輪:
  • 為什麼奧地利學派經濟學總是被邊緣化?
    門格爾和英國的傑文斯、法國的瓦爾拉斯分別獨立發現了邊際效用原理,引發了經濟學領域的邊際革命,被譽為「邊際三傑」。後來奧地利學者歐根 馮 龐巴維克、弗裡德裡希 馮 維塞爾繼承和發展了門格爾的思想,使奧地利學派經濟學發揚光大。特別是龐巴維克,由於在資本理論和利息理論取得的突出成就,成為歐洲大陸最具聲譽的經濟學家,他的頭像曾印在奧地利貨幣100先令上,這也是經濟學家獨有的榮譽。
  • 急診科醫生什麼病都會看,是不是比專科醫生水平高?
    感覺電視中的醫療劇最喜歡拍的就是急診科的故事,戲劇性強。急診科醫生每天能遇到各式各樣的人和事。在普通人眼裡,急診科醫生是很厲害的,什麼都要會,什麼病都能看,感覺很神。但是,你知道嗎?事實和你想的可能是完全相反的。很多醫生心中都有一條默認的鄙視鏈,越專的科室,越覺得上檔次。
  • 關鍵時刻,這4位企業家說出了心裡話
    「企業家」代表了一種做事的方法 寧高寧:現在大家對「企業家」這個名詞有一點點誤解,認為企業家是很有錢的人,或者說這個人很有名,或者這是一種榮譽。我覺得企業家本身不是金錢、榮譽、地位和職務的表達,它實際上是表達了這個人做事的方法。
  • 經濟學家王福重:農民辛苦勞作,是一種真正的懶惰
    作為知名的經濟學家,王福重這些年到處在電視臺和網絡上做節目,贏得了大量的粉絲和關注。他也經常登上郎鹹平的《財經郎眼》,在節目中指點江山,涉及的範圍從經濟到農業,從貨幣到時事,大有「地上的事兒全知道,天上的事兒知道一半」的架勢。
  • 愛生氣的人容易得什麼病 這6種疾病跟生氣有關
    生氣相信大家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吧,但是長期生氣的話會影響我們的健康的,那你知道愛生氣的人容易得什麼病嗎?總是容易生氣的話該怎麼辦呢,你知道人平時為什們要有生氣的現象發生嗎?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 霍金去世 你知道他所患的「漸凍症」是一種什麼病嗎?
    漸凍症到底是一種什麼病?漸凍症,醫學上稱作肌萎縮側索硬化症,也叫運動神經元病(MND),後一名稱英國常用,它是上運動神經元和下運動神經元損傷之後,導致包括球部(延髓支配的這部分肌肉)、四肢、軀幹、胸部腹部的肌肉逐漸無力和萎縮。
  • 經常熬夜會得什麼病 熬夜對身體有這些危害
    現如今,有很多人都有了熬夜的習慣,不管男女老少都喜歡在晚上看電視玩遊戲等,那你知道經常熬夜的人會得什麼病嗎?熬夜後翅哪些食物有助於身體的恢復呢,平時熬夜後有哪些補救措施呢,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 自古七八出福利?為什麼日本動畫總是在7、8集出泳裝等福利呢?
    自古七八出福利,這可以說日本動畫的定理,絕大多數動畫都會遵守這一規則比如本季度播出的新番動畫《喜歡本大爺的竟然就你一個?》就即將迎來泳裝回,那麼為什麼日本動畫總是喜歡在7、8集給觀眾獻上各種福利呢?不過日常也就到此為止了,因為動畫預計只有12-13集,故事就必須顯得緊湊,一旦福利回結束了,那麼後面一般就不會再出現日常了,第九集和第十集,往往會有新角色,新主線,而第十一集就開始決戰,到了最後一集,又會表現出結局,但又不會給人一種不會出下一季的感覺。至於出不出下一季,那麼就看動畫或者動畫帶動的其他產品賣得好不好了。
  • 張維迎在黑馬大賽和周鴻禕討論:企業家精神不是什麼?
    用郵政馬車的數據預測汽車是沒有用的,風帆木船的數據也不可能告訴我們鐵船是否可行,因為汽車和鐵船很大程度上是卡爾·本茨和約翰·威爾金森這樣的企業家想像出來的。經濟學家把「不確定性」等價於「風險」,進而把「風險」等價於統計學上的方差,是嚴重誤導的。正如德國學者雷納·齊特爾曼指出的:「企業家通常不會按照經典經濟學理論的理性假設行事。
  • 企業家性格buff加成:企業成功與平庸的差距顯學
    與平庸相對的鮮明個性才能成就一個偉大的企業家,以自己的個性去做適合自己個性的的事業,這也是社會創新和活躍的表現。在國內企業家當中,李國慶其實也是一位個性鮮明的人物。 他的許多言論往往備受輿論關注,但這些言論背後往往是為了民營企業家以及弱勢群體發聲。
  • 打造「數字絲綢之路」標杆城市,國內外經濟學家知名企業家力挺武漢...
    作為全國商貿重鎮,近年,武漢不斷創新和拓展傳統優勢,把發展數字經濟作為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選擇,數字貿易發展新力量加速匯聚,數字經濟增加值佔比已達40%。據統計,目前,全國數字經濟百強企業中,有四成在武漢布局。全市軟體和信息服務業近7年年均增速超過20%,去年營收超過2000億元。數字新基建亦加速布局。
  • 那些很牛的企業家都有這幾個特質
    學習分為兩種,一種是通過閱讀進行學習,比如芒格式的;還有一種是在工作實踐中學習,就像「中國最牛打工妹」王來春。王來春初中畢業後起初一直在家務農, 21 歲那年南下深圳成為富士康流水線上的一名普通員工。當時深圳和富士康的整體環境都非常糟糕,很多人受不了離開了,但王來春堅持了下來,一待就是 10 年。
  • 思考和關懷真實世界,遇見經濟學家弗蘭克·奈特
    對於自己來說,接觸、理解和學習經濟學是一件吸引人的事情。即使已經走出了大學校園,那段憑著個人的興趣讀著經濟學家著作的時光,還是會不時地想起,令人懷念。在學校的圖書館裡,一個人漫無目的地踱步在書架之間,為偶然間發現的一本能夠讓自己著迷的書籍而欣喜若狂。
  • 諾獎經濟學家斯蒂格利茨:美國是如何走到這一步的
    從這個意義上說,美國目前的困境是自己造成的:人們錯誤地理解了經濟、政治和價值觀所代表的意義。美國的經濟學「出錯了」。人們總是認為不受約束的市場(包括減稅和放鬆管制)是所有經濟問題的唯一解。美國人認為金融、全球化和技術進步本身就會給所有人帶來繁榮,市場本身是具有競爭性的。因此,他們不理解市場勢力的威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