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2021-02-11 國語社

《左傳·成公十三年》:「……是故君子勤禮,小人盡力,勤禮莫如致敬,盡力莫如敦篤,敬在養神,篤在守業,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祀有執膰,戎有受脤,神之大節也,……」(按,膰,音蕃 ㄈㄢˊ;脤,音蜃 ㄕㄣˋ)所謂「執膰」即手持宗廟祭祀所用之熟肉;「受脤」即接獲帝王祭祀所用之生肉。

我國古來重視「祀與戎」,「祀」即祭祀,《禮記·曲禮下》:「天子祭天地,祭四方,祭山川,祭五祀,歲遍。諸侯方祀,祭山川,祭五祀,歲遍。大夫祭五祀,歲遍。士祭其先。」「戎」即戰爭,而「戎」亦泛指古代西方之少數民族,蓋因其好戰之故。先秦古籍中提及中原政權與各路「戎」之戰事可謂不勝枚舉。(按,傳統有「東夷、北狄、西戎、南蠻」之謂,統而言之曰「戎」、「戎狄」等。)

商代之時,祭祀之對象及其應用之禮儀、供奉之犧牲,已多至難以計數。凡舉神明,何日、何時、何處祭祀,由何人主持,採何種禮儀、牲畜幾何,以何種方法宰殺,埋於地下抑或沉溺於河中,甚至是否烹飪,用何種烹飪法。無不考究細節。由此可以想像感受商王唯誠唯恐之態度與心情。商人所祭祀之對象中,「帝」為最具威力之神靈。「帝」能命令降下風雨、雷霰、陰晴,禍福災祐。並有下屬及其各自權責,「帝」至高無上,儼然鬼神之王。

周滅商之後,「帝」被抽象之「天」所取代,人之最高名號亦稱「天子」。周代之天很可能不同於商人之概念,商代卜辭中,「天」僅偶爾受祭。周代之「天」以予人福祐或降以災禍,甚至國運維繫於天之眷顧與否。商人對於「帝」(亦稱「上帝」)全心信賴,以為神靈之保證絕對可靠;而周人強調天命有變,為政者當時時警戒,不可疏忽人事,以至於為「天」所厭棄。故此,周王不完全依恃天命,仍須改進或鞏固其統治技巧。周代為我國傳統天命觀之發軔。

戰爭源於生存之競爭,此為自然界成員所不得不採取之手段。為尋求必要之生存物資,於利益不平衡中保存自己,則必須透過各種途徑壓制對手。戰爭即為壓服對方並解決爭端之方法。最激烈之行動即消滅對手。

人類為自然界之成員,為尋覓食物、保護自身及繁衍後代,與動物、植物做不同形式之爭鬥。不同於以消滅對方為主要方式之其他物種,人類更為高明得多,人類將野生動物馴養成為家畜;將野草培育為穀物進而發展農業。此外,不可避免與同類引發爭執,從而出現小至因個人或家族利益,大至部落及國家之間規模不等之戰爭。古代戰爭之目的不外掠取土地及其資源,及至以戰敗者為奴工從事生產、服務戰勝者。

戰爭殘酷,卻是人類文明發展不可或缺之主要動力。戰爭帶動武器研發之進步,工具之改良進而提升社會之生產效能。弱者為對抗強者,則建立聯盟或共同體集團,亦促成戰爭規模擴大。為有效進行戰鬥,則要求良好之組織,並授權有能者領導。如此終於催生國家制度。故文明之國家無不於連續之戰爭中成長。傳說黃帝開創帝國,歷經五十二次戰鬥。

我國傳統觀念,使用武力並不被讚美,可能源自東周時代先民飽受兵燹摧殘之後,對於暴亂之反感。亦因儒家王道思想之傳佈得以深化此觀念。例如:《禮記·樂記》:「是故先王之制禮樂,人為之節;衰麻哭泣,所以節喪紀也;鐘鼓幹戚,所以和安樂也;昏姻冠笄,所以別男女也;射鄉食饗,所以正交接也。禮節民心,樂和民聲,政以行之,刑以防之,禮樂刑政,四達而不悖,則王道備矣。」《荀子·王制》:「彼王者不然:仁眇天下,義眇天下,威眇天下。仁眇天下,故天下莫不親也;義眇天下,故天下莫不貴也;威眇天下,故天下莫敢敵也。以不敵之威,輔服人之道,故不戰而勝,不攻而得,甲兵不勞而天下服,是知王道者也。知此三具者,欲王而王,欲霸而霸,欲彊而彊矣。」以仁義為善政。

修德立國之外,武備為國族競爭之後盾。《論衡·非韓》:「治國之道,所養有二:一曰養德,二曰養力。養德者、養名高之人,以示能敬賢;養力者、養氣力之士,以明能用兵。此所謂文武張設,德力且足者也。事或可以德懷,或可以力摧。外以德自立,內以力自備,慕德者不戰而服,犯德者畏兵而卻。徐偃王脩行仁義,陸地朝者三十二國,彊楚聞之,舉兵而滅之。此有德守,無力備者也。夫德不可獨任以治國,力不可直任以御敵也。……」故有德之國,須養兵自立,內安百姓,外禦勁敵;無德之國,擁兵為亂為患,概莫能外。

言及抗戰,此為吾國近現代之樞機時代,我國內修善政之時,被迫應戰並堅持禦侮,國力雖弱而民心士氣高漲,不因一時一地之敗績而喪失必勝之信心。抗戰八載,貫徹以空間換取時間之戰略,「我全軍將士之忠勇效命,全國同胞之一致努力」,歷經廿二場會戰,終於取得最後勝利!

抗戰犧牲之將士均入祀忠烈祠,以此永誌不忘我國軍將士之奉獻,如此,「祀與戎」之意義更多一層,又至九三軍人節,當向保家衛國、親民愛民之將士表達最高之敬意!

衡陽南嶽忠烈祠

雲南騰衝忠烈祠

臺北圓山忠烈祠

▍本文配圖來自網路,特此說明。

相關文章:

九三軍人節 | 慶祝抗戰勝利

回憶抗戰:不屈的意志

勝利和平記受降——日本投降簽字典禮經過

回顧:中國戰區日本投降簽字典禮

銘記歷史 | 抗戰受降紀念日

掃描以下二維碼關注「國語社」↓  

相關焦點

  • 王安泰:渤海國的開國爵與政治體系
    可以注意到的是,李居正的爵位「均谷柱縣開國李」,對應渤海國所置湯州均谷縣,可知李居正的封國位於渤海國境內。「柱縣」或釋做「枉縣」,但無論是理解為柱縣或枉縣,皆與唐代爵制不同,因此「柱」應為衍字,但也不排除「柱縣」具有標示縣等級高下的作用。後面的「開國李」似為「開國男」之誤寫,亦可能是「開國子」。儘管釋文尚有不確定之處,至少可知李居正的爵位是帶有封國名號的開國爵。
  • 靑野君《珠穆朗瑪:文化聖母峰》系列之二:「漢與藏 民與族 國與家」
    (:本系列短文改編節選自長文 原題為:)《珠穆朗瑪:東亞大陸原生文化的聖母之峰 》—淺談漢藏民族和諧共生的文化並存與同進
  • 荷馬與僭主:讀《理想國》(一)
    《理想國》的第一卷、第二卷,蘇格拉底遇到幾個勇猛的對手:塞拉西馬柯(Thrasymachus)、格勞孔(Glaucon)、阿狄曼圖(Adeimantus)。 第二卷,阿狄曼圖發起了最後一擊。蘇格拉底提議,為了理解正義,開始一次建國之旅。 第三卷開篇,就是著名的對詩人的審判。在王道城邦裡,這不是文學問題,是教育問題,歸根結底是政治問題。
  • 格言與典故||千人之諾諾,不如一士之諤諤.
    周舍對曰:「願為諤諤之臣,墨筆操牘,從君之過而,日有記也,月有成也,歲有效也。」簡子居、則與之居,出、則與之出。居無幾何,而周舍死,簡子如喪子。後與諸大夫飲於洪波之臺,酒酣,簡子涕泣,諸大夫皆出走,曰:「臣有罪而不自知。」簡子曰:「大夫皆無罪。昔者、吾有周舍有言曰:『千羊之皮,不若一狐之腋;眾人諾諾,不若一士之諤諤。昔者、商紂默默而亡,武王諤諤而昌。』
  • 祀【昊天上帝】文獻數篇
    祭天神奏《昭順》之樂。祭地祇奏《寧順》之樂。祭宗廟奏《肅順》之樂。登歌、奠玉帛奏《感順》之樂。皇帝行及臨軒奏《治順》之樂。王公出入、送文舞、迎武舞奏《忠順》之樂。皇帝食舉奏《康順》之樂。皇帝受朝、皇后入宮奏《雍順》之樂。皇太子軒懸出入奏《溫順》之歌。正至皇帝禮會登歌奏《禮順》之樂。郊廟俎入奏《禋順》之樂。酌獻、飲福奏《福順》之樂。祭孔宣父、齊太公、降神同用《禮順》之樂。
  •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崇尚英雄,賡續傳承
    來源:觀海新聞/青島早報記者 陳勇 【來源:青島早報】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 朝比奈彩三點式演《今際之國的有棲》硬撼三吉彩花
    》已在全球190地同時上架,由山崎賢人夥拍曾傳緋聞的土屋太鳳,還有町田啟太、青柳翔、村上虹郎、朝比奈彩、三吉彩花、仲裡依紗、水崎綾女等人氣演員參演,近期憑BL劇《如果30歲還是處男,似乎就能成為魔法師》爆紅的町田啟太,在《今際之國的有棲》中雖戲份不多,但他與男主角山崎賢人的友情令人感動,町田還與女拍檔有激咀場面。
  • 國之忠魂 軍之幹才
    同年秋,赴山東剿匪,在棗莊地區與匪軍作戰,後又進沂蒙山區與匪軍作戰半年,重創匪沂蒙山區。民國36年7月,「解放軍」華東野戰區的兩個縱隊圍攻楊將軍駐守的滕縣,楊將軍率全師據守兩月之久。同年9月,楊將軍率部到河南寶豐、魯山、南召等地,同「解放軍」晉冀魯豫野戰軍所屬部隊進行拉鋸戰。
  • 自古以來,國之大事在祀與戎,拜祀太歲祈福消災解厄就是國家祀典.
    《周禮》《春官》篇的《馮相氏》節稱其職為"掌十有二歲,十有二月,十有二辰,十日,二十有八星之位"。鄭玄注稱"歲謂太歲,歲星與日同次之月,鬥所建之辰"。太歲信仰源於古代漢族民間的天體崇拜,與歲星(木星)有一定的關係。由此,歲神原是中國古代天文學中為觀測天體和地球運動的需要而編定的。
  • 孔廟從祀聖賢一覽
    唐贈卞伯,宋封平陰侯,國朝乾隆元年升附正殿,列十哲之次。先賢朱子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婺源人。諡曰文,贈太師,追封信國公,改封徽國公,淳祐元年從祀文廟,元順帝至正二十二年改封齊國公,清康熙五十一年升附正殿,列十哲之次。孔廟東廡奉祀先賢先儒合計七十四位。(先賢者以明道修德為主,先儒者以傳經授業為主。)1 先賢 蘧子 諱瑗 字伯玉,衛國人,仕靈公稱賢大夫。
  • 顏娟英、石守謙主編《藝術史中的漢晉與唐宋之變》(簡體版)出版
    元裝幀: 精裝ISBN:9787301257982 內容簡介:本論文集為2012年6月25至26日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舉辦「藝術史中的漢晉與唐宋轉折」國際學術研討會之成果集結而成。代表論文:〈北齊禪觀窟的圖像考──從小南海石窟到響堂山石窟〉(《東方學報》70,1998);〈從涼州瑞像再思考敦煌323窟、332窟〉(《東亞考古學的再思──張光直先生逝世十週年紀念論文集》,中央硏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13)。專書:《臺灣近代美術大事年表1895~1945》(1998)、《風景心境──臺灣近代美術文獻導讀》(2001)。
  • 蔣經國在臺的日常生活與疾病
    不過,蔣經國有時會邀請一些朋友去長安東路的宅邸吃飯、喝酒,大家喝得爛醉如泥;他也很喜歡聚會,和朋友應酬的飲食,卻都沒有其父親的規律與簡單。蔣介石常囑咐經國先生休息,經國先生就去各地玩,這樣的生活型態一直到蔣經國接任行政院長之後,他開始比較孤單、高處不勝寒,就不太喝酒了。
  • 五胡十六國:中國歷史的倒退
    一是給予諸侯王過大的權力,中央弱而地方強,釀成了八王之亂,異族趁勢而起;二是對內遷少數民族沒有予以高度重視,異族在中原聚居生活,隱有坐大之勢,郭欽與江統相繼建議強制遷離胡族,江統更著有《徙戎論》,但晉室不予採納;三是統治階層的驕奢淫逸,加劇了民族貧富差距與仇恨,西晉是中國封建王朝最腐朽的政權,蛻變程度位列各朝之首。
  • 淺談《古月照今塵》的家國情懷
    筆者與清羨兄都是愛中華民族、愛中華文化的炎黃子孫,自懂事成人那一天起,對於先賢先烈的敬仰無時不刻是我們之間的共同之情,但是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由於筆者與清羨兄的人生經歷和閱讀經歷的不同,對於同一首音樂的品味自然會存在著小異,筆者正藉此在這裡淺談一下自己對於《古月照今塵》的體悟。
  • 過去領導聖戰士作戰,見證部下的無知、無能與恐懼──前 ISIS 特務的自白:我決定自組軍隊與之對抗
    哈立德也發現一件很神奇的事:在圍攻科巴尼的幾個月之中,伊斯蘭國的戰士可以隨意進出敘利亞和土耳其的邊境。土耳其身為北約第二大軍事國,在其南方邊境派駐了士兵、坦克和裝甲運兵車;離邊境不遠之處便是敘利亞內戰最激烈的戰區,結果他們幾乎什麼都不做,只有偶爾看到庫德族人試圖逃往土耳其時會對他們發射水砲(water cannon)。
  • 姚廣孝與北京寺廟之緣
    廣孝之居此,蓋以其密邇燕邸耳。」按照明代劉侗《帝京景物略》的記載,慶夀寺在元代時修有雙塔,一個九級,名曰「特贈光天普照佛日圓明海雲佑聖國師之塔」,一個七級,名曰「佛日圓照大禪師可庵之靈塔」。「海雲」與「可庵」都是元僧,從那以後,「慶夀寺」便俗稱「雙塔寺」。章宗瀛推測姚廣孝居「慶夀寺」是可以「密邇燕邸」。
  • 《羋月傳》與歷史:稱呼篇
    而這個主角之名,又直接顯示在了本劇的名中。這個羋月,指的是秦惠文王的羋八子,為何稱「羋八子」?羋是其姓,八子是秦國對嬪妃的封號,類同嬪、妃、才人等,皆是古代帝王對後宮諸妃的封號。從史籍來看,春秋戰國時期的女子稱呼,一般是莊姜、文姜、孟姜、繆嬴、虞姬這樣。這裡,第一個字可能就是名,第二個字則是其姓,如「文姜」,為齊襄公之妹,姜姓,應該是姓姜名文;「繆嬴」,秦國宗室之女,後嫁於晉文公,嬴姓,名繆。
  • 聶溦萌:輯佚的加減法——湯球《十六國春秋輯補》的工作方法(刪節版)
    此下之事《魏書》述原委經過甚詳,而且其字句即便經過刪節也與《輯補》不符。《資治通鑑》也記載了這些事件[⑤]。前半見卷一二二元嘉九年,「郭緣」作「郭淵」,其他文句也與《輯補》略有差異:無「保守宗廟」,「忿形已露」作「結忿已深」,無「所適」,而且此下還有一段朱脩之之事(屬同一條)。
  • 王安泰:前後秦的封國分布與天下秩序
    [10]筆者曾分析漢國與前後趙時期的封國分布,這些政權分封諸侯時不以自身疆域範圍為限,原因在於統治者以繼承漢晉的天命與天下為號召,藉由封國分布遍及各處,以宣示自己為天下之主。因此凡是漢晉時期曾設郡縣之處,都可以當作封國。[11]漢與前後趙在支配範圍之外大封諸侯的統治模式,是否為前秦、前燕等國所繼承,還是有所變化,值得再作探討。本文所關注的重點,便在於此一分封體系的發展。
  • 胡耀飛:使職之國:讀賴瑞和《唐代高層文官》
    更重要的是,他作為普林斯頓大學杜希德(Denis Twitchett,1925-2006)先生的高足[1],在熟練掌握唐史史料之餘,頗為擅長利用西方社會科學方法和西方歷史上類似的現象來解析和比附中國歷史。此外,賴先生的英美文學功底也使得他便於通過語言學、修辭學的理論來討論中國古人對於各種詞彙的認識與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