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詠儀
編輯 | 石亞瓊、楊軒
36氪從接近交易的人士處獨家獲悉,「水滴公司」獲超過2億美元D輪融資,由瑞士再保險領投,騰訊、IDG、點亮基金、五道口基金等老股東跟投,投後估值尚未披露。
此前,水滴公司分別於去年6月獲得10億元C輪融資,3月份獲5億元B輪融資。加上本次新融資,水滴在不到一年半的時間累計獲得融資超4億美金,融資進展迅猛。
一位二級市場從業者對36氪透露,今年年初瑞士再保險就已與水滴接觸,洽談投資意向,一直到年中交易才完成。
另一位投資人則對36氪表示,近期有報導稱本輪融資後水滴估值約20億美金,由於今年水滴業務增長迅速,當前最新估值已經遠不止這一數字。
截至目前,水滴公司成立不過四年。2016年,曾為美團第10號員工的沈鵬創立水滴籌,並逐步獲得來自騰訊、博裕資本、中金資本、高榕資本、藍馳創投、創新工場、美團點評、真格基金、IDG資本等網際網路公司及投資機構的多輪投資。
發展至今,水滴公司已成為擁有「水滴籌」、「水滴互助」、「水滴保險商城」及「水滴公益」四大核心業務的集團,形成「事前保障+事後救助」的保險保障體系。其中,水滴籌+水滴公益為社會責任板塊,水滴互助+水滴保險商城則是商業板塊。
在社會責任板塊中,水滴籌作為水滴公司的第一塊業務,截至今年7月,已為經濟困難的大病患者免費籌得近320億元的醫療救助款;水滴公益於2018年7月上線,目前已上線超6000個項目,產生了超過2800萬次愛心行為,捐獻善款近6億元。
在商業板塊中,水滴互助以網絡互助形式提供事前保障,截至2020年6月底,平臺已經累計救助了近12000個家庭,劃撥超過15億元互助金。
另一塊業務「水滴保險商城」原名「水滴保」,成立於2017年,持有全國性保險經紀牌照,專注健康險領域,近年來在水滴集團內部的戰略地位不斷上升,成為重要盈利來源。自2019年升級為「水滴保險商城」以來,水滴保險不斷加快與保險公司合作步伐,無論是產品創新還是保費增長均十分迅猛。截至2020年6月底,水滴全平臺獨立付費用戶數近3.3億人,平臺累計保障用戶數超1億,保障家庭數近6000萬,76%的用戶來自三線及三線以下城市。
「籌款+互助+保險」被稱為是造就水滴成功的「三級火箭」,即擁有了籌款這一大量流量的入口,水滴再將生態內的用戶轉化為互助及保險客戶。儘管網際網路保險賽道前兩年經歷增速放緩,今年的疫情卻讓人們購買意識不斷提升,線下難以成單的現狀也反過來促使線上成單的快速增長。2020年,水滴保險前兩個季度年化籤單保費近60億元,接近2019全年年化籤單保費金額。並且,沈鵬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水滴保險在今年4月和5月均實現了單月盈利。
今年7月,還有多家媒體報導稱水滴公司準備最早於今年進行IPO,瞄準美國市場。對此,水滴在媒體採訪時表示公司「還沒有明確的IPO計劃, 但將繼續探索資本市場的各種機會」。
而無論何時進行IPO,水滴當下面臨的挑戰是:要更好地證明自身的商業價值,以及未來到底能夠服務多大規模客戶的多少需求。
在這一層面,水滴公司以後想講的故事大概率是保險科技平臺。一方面,水滴當前利用生態內海量的保險客戶及行為數據,實現精準營銷、風險控制等方面,甚至實現產品反向定製,能夠大幅度降低保險產品邊際成本,實現更多產品創新。
另一方面,近期又一員大將的加入也會讓這個故事講得更深——就在前天,36氪獨家報導,原優信集團聯合創始人兼CTO邱慧已經於近期正式加入水滴公司,擔任合伙人和CTO一職,將帶領團隊,加大AI和大數據在保險保障領域和大健康生態的投入。
(36氪作者靜婷對本文亦有貢獻)
相關閱讀
36氪獨家|原優信CTO邱慧加入水滴,擔任合伙人和CTO
「水滴保險商城」發力線下保險經紀業務,以長險銷售為主
水滴保險商城2019年成績單:保費超60億元,同比增長近600%,累計保障用戶數超4000萬
水滴公司完成超 10 億元 C 輪融資,博裕資本領投
眾籌+互助+保險,「水滴公司」獲近 5 億元 B 輪融資,騰訊領投
建立「籌款+互助+保險」的醫療支付生態閉環,「水滴公司」獲1.6億人民幣A輪融資
水滴保險商城楊光:如何向8億網民賣保險? | 2019 WISE 超級進化者大會
水滴籌創始人兼CEO沈鵬:水滴下沉的背後,是三四線城市醫療保障產品的稀缺 | 2019WISE風向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