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自東漢以來已很少流通,而白銀的地位則日益提升,清代金銀錠則在各城鎮甚至各行各業均有不同的標準,形同壁壘。種種落後而缺乏效率的使用狀況,註定了金銀錠被淘汰的命運。」浙江省博物館研究員、中國金銀錠專家李小萍介紹說,到了民國,廢兩改元無情地將金銀錠掘出流通領域。
隨著古玩珍藏的升溫,金銀錠逐漸引起寬大珍藏家的青睞,尤其是近幾年,更登上了拍賣市場的舞臺。從現在的拍賣成交結果來看,早期宋元金銀錠存世希罕,價格已是不菲,好比在去年北京誠軒的秋拍上,一枚南宋十分金陳二郎背呂拾兩金鋌,成交價到達了72.4萬元。可見,對於通俗投資者來說,珍藏早期金銀錠往往可遇不行求。
此枚嘉慶九年足金金元寶沒有鉛色,但色澤深沉古樸。鑄造規範,保存完好,金光閃閃,品相極佳,彌足珍貴,具有非常高的歷史價值、文物價值和藝術價值。
當一些企業家在現金充裕的情況下,必然會考慮投資和資金保值的問題。根據近二十年中國內地投資市場的比較,收藏投資古玩藝術品珍稀真品的回報率要遠高於股票、房產以及貴金屬等,而且各自的投資回報曲線的走勢和峰值並不一致。為了不把所有的資金都放在一個籃子裡,企業家會考慮將一部分資金用來做藝術品投資,用來分擔通脹風險和投資風險。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