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的母親河南流江發源於大容山,向南直入大海;另一條主要河流北流河,發源於雲開大山,向北貫通西江。南流江和北流河,使玉林成為海上絲綢之路和陸上絲綢之路的重要連接點。早在唐宋時期,「鹽利所在,舟車之會,巨商富賈於此聚居」,玉林便成為了商貿重鎮。
就是這樣一個地方,歷史源遠流長,旅遊資源豐富,人文景觀獨特,自然風光秀麗,分布著真武閣、謝魯山莊、民國將軍故居群、楊貴妃故裡、王力故居等120多處名勝古蹟,擁有國家森林公園1個,國家4A級景區11個,有大容山、六萬山、都嶠山、鹿峰山等一批生態養生旅遊景區,可謂「嶺南美玉,勝景如林」。
今天,我們就談古論今,說一說玉林的「玉」在哪裡,「美玉」在哪裡。
秦始皇嬴政併吞韓、趙、魏、楚、燕、齊六國,一統中原之後,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建立了一套自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前214年,遣50萬大軍「南取百越之地」統一嶺南,設置桂林、南海、 象郡三個郡,今天的廣西大部屬桂林郡,少部屬象郡。《舊唐書地理志》中記載道:「江源多桂,不生雜木,故秦時立為桂林郡也。」
秦時所立的桂林郡郡治在布山縣。這個已經消失在歷史長河裡的布山治所,一說在現桂平市西南古城,一說在現港北區政府舊址,但在今貴港境內毫無爭議。
秦朝末期,代行南海郡尉趙佗乘天下大亂之際,封關絕道,擊並桂林郡、象郡割據嶺南,自立南越國。元鼎六年(前111年),漢武帝派路博德率軍南下平亂,次年奪取南越國。東漢時期,在嶺南設置南海、蒼梧、鬱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珠崖、儋耳9郡。其中在今天廣西地區境內有蒼梧、鬱林、合浦3郡。蒼梧郡領廣信、謝沐、高要、封陽、臨賀、端溪、馮乘、富川、荔浦、猛陵十縣,郡治在廣信;林郡轄布山、安廣、阿林、廣都、中留、桂林、譚中、臨塵、定周、領方、增食、雍雞等縣。郡治仍為布山縣;合浦郡統合浦、徐聞、高琮、臨允、朱盧,郡治合浦。
今天玉林市的興業縣屬鬱林郡,而玉州區、福綿區、容縣、北流市、陸川縣、博白縣則屬合浦郡。
說到這裡,忽然想起玉林舊稱鬱林,有點懵圈,讓我們一起查閱一下《新華字典》:鬱,簡體字:鬱,拼音: yù,部首:鬯部,外筆畫: 19,總筆畫:29。呵呵,明白了——=鬱,鬱林=鬱林。想想也是,如果沒有簡化字體的話,這29個筆畫的「鬱」字估計要難倒不少老百姓呀。
赤壁之戰後,逐漸形成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面,今玉林市境為吳國屬地。黃武五年(226年),鬱林郡隸屬廣州。鳳凰三年(274年),析鬱林郡之東北部復置桂林郡,郡治之所設於武安(今來賓象州縣境)。大興元年(318年)析地置晉興郡。隋開皇年間(581–600年)廢鬱林郡,後復置,統屬廣州,領鬱林、鬱平、領方、阿林、石南、桂平、馬度、安成、寧浦、樂山、嶺山、宣化12縣。
隋末天下群雄並起,李淵起兵建立唐朝,唐太宗即位開創了道府建制,將天下分為10道,府以下為州、縣,今廣西大部地域歸屬嶺南道的桂州、容州、邕州三管節制。貞觀元年(627年),唐太宗頒令各州縣以所在地之名山大川命名,於是就有了我們耳熟能詳的地名,如容州、龔州、潯州、鬱林州、平琴州、繡州等等,有些地名一直沿用至今,如梧州、柳州、賀州、欽州等,至貞觀十四年(640年),全國共設360州(府),在這期間地名變化甚多,如鬱林的義州、智州和牢州。
唐天寶元年(742年)、鬱林州改置鬱林郡,治所興業縣蒲塘鎮、洛陽鄉一帶,領石南、興德、鬱平、興業、潭慄5縣。乾元元年(758年)復置鬱林州,五代十國遷移今貴港市港南區東津鎮鬱江南岸,宋朝初年遷移今興業縣石南鎮(古州肚),至道二年(996年)遷移南流縣(今玉州區),並建州城於南流江畔。至今已有1024年的歷史,這就是稱玉林為「千年古州」的由來。
因此,西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設立鬱林郡算起,從布山到石南,又到鬱江江畔再到南流江邊,歷經千年變遷之後,「鬱林」這個名字終於戴到玉林的頭上。
「千州萬州不如鬱林州」。事實上,玉林並沒有出產玉,更沒有什麼美玉,反而嫌「鬱林」的「鬱」字筆畫多、難記,為圖快速方便就寫成與當地方言同音的「鬱」字,寫成「鬱林」,但多為約定成俗,流行於民間而已,並未得到官方認可。
1956年1月28日公布了《漢字簡化方案》,「鬱」即為「鬱」的簡體字,但文人墨客並不看好「鬱」字,卻對與「鬱」字普通話同音的「玉」字情有獨鍾,認為寓意更好,更願意把鬱林寫成玉林。最終書寫壓倒口語,普通話壓倒方言,1956年3月30日,國務院批准,鬱林縣更名為玉林縣。
玉林,終於由此而得名,並一直沿用至今。
玉林,現為廣西14個地級市之一,下轄北流市、容縣、陸川縣、博白縣、興業縣、玉州區、福綿區7個縣(市、區)和玉東新區,總面積1.28萬平方公裡,2019年底總人口736.97萬人。玉林是全國改革發展試點城市,全國九個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之一,是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珠江-西江經濟帶成員城市,是廣西最大、全國著名的僑鄉。
讀到這裡,玉林經歷了從鬱林到鬱林、再到玉林的變遷,這「鬱」和「鬱」,乃是茂盛的意思,這「鬱林」和「鬱林」,乃指是林木多而繁盛的地方,與「玉」並沒有什麼關係。
說玉林沒有「玉」,好像也不對,2000多年的郡治歷史,1000多年的古州歷史,這不正是玉林的「玉」嗎?獨特的嶺南文化、僑鄉文化、客家文化、玉商文化,這不正是玉林的「玉」嗎?「敢為先、善創業、尚包容、重務實」的玉林精神……
這,不正是玉林的「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