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住在老家的朱之文經常被同鄉騷擾,甚至被踹門,這就引發了一個思考,富貴之後,如何與父老鄉親相處。
「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誰可知」,這句話出自大名鼎鼎的項羽口中。項羽滅秦以後,成為了西楚霸王,人也風光了,就想回老家向江東父老顯擺顯擺,哪知道被身邊的人嘲笑了,說他是戴著帽子的楚國猴子。敢對霸王這麼說話,後果就是被殺。
劉邦建立漢朝以後,也回去了一次,那是因為攻打黥布後,返回的時候正好路過沛縣,闊別家鄉多年,劉邦有感而發,作了一曲《大風歌》,灑脫之極。從胸懷上看,項羽確實不如劉邦。
到了漢武帝的時候,劉徹洞察人性,經常賞賜大臣衣錦還鄉,朱買臣就是例子。朱買臣沒有發跡的時候,老婆看他都五十了,還是窮困潦倒,怒提分手找了一個木匠,朱買臣也沒有去怪她,因為離婚後前妻還是幫助過他,但是前妻心裡過意不去把,羞憤之下竟然選擇了自盡。
富貴之後就要回老家無非是三種願意:
一、報恩
韓信年少時受了漂母的一飯之恩,回到家鄉去感謝漂母,還把曾經侮辱自己的屠夫封了小官。韓信是個懂得感恩的人,有許多人和韓信一樣,年輕時在老家受苦受難,有人幫助過自己就感激地不行,發誓有錢之後一定要好好回報幫助自己的人。
二、報復
以前沒有錢,被同鄉欺負,親戚也瞧不起。發達之後就要回去羞辱他們一番,蘇秦當年經過老家的時候,曾經欺負自己的親戚都戰戰兢兢地,尤其是他的嫂子,直接匍匐在地上,蘇秦就問她:你以前的氣勢哪兒去了?
第三種,也是人最常見的心理,那就是顯擺,和項羽一樣,生怕別人不知道。
衣錦還鄉固然痛快,但是也有潛在的危機,那就是熟人嫉恨。嫉妒是許多人的天性,當你比別人強的時候,就會有人嫉妒你。他們會想,你曾經也就是個窮小子,怎麼有朝一日發達了。當人有了嫉妒心,就會排斥別人,甚至貶低別人。
還有就是分配不均的問題,當你拿了東西回家看望父老鄉親,想要公平對待的話,曾經幫助你多的人就會不開心。而每個人都想從你身上獲利,那麼有求於你的人也越來越多,煩心事也會越來越多,到時候不想幫忙都不行。就像許多人中彩票後,親戚朋友來借錢的越來越多,你借還是不借呢?
在看一下大衣哥朱之文,長期住在老家,他這麼做的原因外人也不好評論什麼,但是自從他出名以後,鄉親們沒少煩擾他,這其中的苦樂只有自己最清楚。
人要常懷感恩之心,但是鬥米養恩,石米養仇,貪慾永遠無法滿足。還有就是距離產生美,你要有敢於翻臉的勇氣,畢竟這個世界,不是每個人都值得交往。
所以啊,人還是低調點兒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