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第六屆中國智慧城市國際博覽會在北京展覽館開幕,國家部委領導、各地市代表、頂級專家學者、智慧城市領域核心企業以及國際城市、相關機構等代表出席,企查查作為獨角獸企業代表受邀參加並參與展覽。
智博會已走過五屆,本屆博覽會主題為「人民的城市——融合生長·合作共享」,旨在推動全球城市在信息化、數位化、智能化和資源、產業、人才等各方面的交互、發展。博覽會設有全球智慧城市示範展區、新型基礎設施展區、數字經濟與產業創新展區、前沿科技與城市生活展區等多個展區,意在展示智慧城市建設運營的先進經驗,展現5G、AI、區塊鏈等高精尖技術在城市中的融合應用。
作為大數據服務商、企業徵信領域的龍頭企業,企查查受邀在數字經濟與產業創新展區布展,展示企查查利用大數據、人工智慧、可視化分析等技術,通過對數據進行挖掘、清洗、建模,在企業信息查詢,企業認證、徵信,法律風險,智慧財產權和風險監控等多維度推出的產品和服務。
(企查查展區現場)
智慧城市是一種集合最新一代信息技術,並將之融貫、協調進而充分運用於城市各領域發展的高級信息化城市形態,是尖端科技的凝聚體。這其中對大數據、5G、AI、區塊鏈、雲計算、物聯網等技術的運用不可或缺,而企業大數據的採集與整合,對於構築智慧城市也是不可缺少的必要一環。企查查作為企業信息查詢領域的開創者和技術引領者,也一直為智慧城市的打造,默默貢獻力量。
本屆博覽會上設置了主論壇和進行精細化探討的以城市群、都市圈、城市治理、AI賦能等為主題的分論壇。企查查CEO楊京在12月3日下午出席「城市智能體—— Smart City引領之聲」分論壇,發表了名為《後疫情時代:大數據賦能企業尋找新機遇》的主題演講。
(企查查CEO楊京在會場發表演講)
在演講中,楊京分「回顧、需求、應用、展望」四個維度,講述了疫情變量前後,大數據技術在各產業實際應用中的瓶頸與限制、需求與優勢以及前景和未來。疫情是「危」與「機」並存的實時場景,它暴露隱患又蘊藏新機。楊京指出,疫情所至,暴露出了「數據分散割裂、聚而不通、通而不用」等問題,其中數據開放共享不足,信息孤島問題尤為突出。
針對此類問題,臨「危」之際,企查查利用了自身數據優勢,緊急上線「疫幫幫」對接平臺,助力醫療衛生企業進行生產調配;第一時間開放「全國蔬菜瓜果類合作社查詢」服務窗口,幫助果蔬採購商、經銷商、供應商互相高效對接,為彌補數據應用短板,發了一份光熱。
後疫情時代,如何查危而知變、見缺而補遺,將大數據技術更有效應用於日常場景是勢之必然。「大數據時代,每一個字節裡都蘊藏著變革的能量」,如楊京所言,無論在數據、焦點觀察抑或產權、金融和經濟觀察層面,都可以透過數據爬梳、算法分析,看到數據疊嶂之後的廬山真面,如猛虎嗅薔,察市場之秋毫與微變。
「用算法看數據,從數據看現象」,以企查查為例,它既可以為數據處理提供算法支持,同時又是企業信息的情報中樞。企查查可以通過對數據的收集、處理、可視化呈現,準確實現數據對接、提供徵信報告。又可以細審、縱察,為整個產業、區域提供大數據分析報告。它是第三方徵信平臺,同時又是市場的觀察者、警示者。
展望未來,中國正為全球產業新生態提供機遇,如何構建一個針對整個商業決策場景的生態聯盟,是時代對信息化產業提出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楊京在演講中提到,作為大數據服務平臺的企查查有必要繼續堅持技術導向,以科技硬實力為支撐,持續有力地保障數據共享,給出清晰準確的產業分析,為個體、企業和政府提供可靠的決策依據,為企業尋求新的發展機遇。
5G、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是構建智能世界的關鍵技術要素,也是建設新型智慧城市的基石。智慧城市高質量發展,需要更加系統、全面的技術創新支撐。而如何打破數據孤島,實現數據共享共治,實現數據之下人與人之間的「融合生長·合作共享」,當下需要各行業攜手共行,共築未來。
參加第六屆國際博覽會,為企查查向外界、向全球展示自己開啟一扇明窗,也為企查查學習共享提供了一次良機。在未來,各行業齊行併力構建智慧城市是大勢所趨,企查查作為企業信息查詢行業領軍者,會盡己所能打通數據壁壘,讓企業徵信那盞燈,在智慧城市中晝夜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