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11月22號,農曆十月初八,小雪節氣來臨。我這裡昨天斷斷續續下了一天雨夾雪,今天早上起來,天空中飄灑著稀疏的小雪花,真是應景了小雪節氣。這個節氣在每年太陽黃經達到240°時來臨,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個節氣,後面是大雪、冬至、小寒和大寒節氣。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十月中,雨下而為寒氣所薄,故凝而為雪。小者未盛之辭。」小雪的到來,意味著冬季降雪即將拉開帷幕。
我們知道,關於二十四節氣的農諺俗語有很多,是千百年來人們根據四季變化,進行農業生產的經驗總結,形成了各種相關的俗語老話,來提示人們做好相關防寒保暖,農業生產等事宜。
比如預測天氣變化的農諺俗語:「小雪小到,大雪大到。小雪不下看大雪,小寒不下看大寒。小雪不見雪,大雪滿天飛。小雪西北風,當夜要打霜等。小雪見晴天,有雪到年邊等。」還有關於農事生產經驗總結:「小雪不收菜,必定要受害。小雪收蔥,不收就空。小雪不砍菜,必定有一害。小雪雖冷窩能開,家有樹苗儘管栽。小雪地能耕,大雪船帆撐。小雪棚羊圈,大雪堵窟窿。小雪封地地不封,老漢繼續把地耕。小雪不把棉柴拔,地凍鐮砍就剩茬等。」
這些農諺俗語很好的反映出,在沒有氣象衛星的時代,先人們高超的智慧。比如俗話說:「小雪雨淋淋,黃牛跑不停」,就表達出前人們對生活經驗感悟的的總結。
在沒有農業機械化的時代,牛和牛車是人們進行各種農事活動的主要依具。那麼,如果小雪節氣雨雪較多,降溫快,天寒地凍,冬季冷的就要早一些,也預示著冬季雨水豐沛。在此情況之下,使用耕牛的地方就比較多了,那麼,耕牛肯定就有的忙了——黃牛跑不停。為啥是黃牛而不是水牛呢?因為氣候等因素,我國北方冬季下雪地區不養水牛,這句話有明顯的地域特色。
我們知道,在很早以前,人們度過寒冬,生火做飯取暖需要碳火,那麼,在比較冷的冬季,人們就需要用牛車拉更多的柴火,來滿足生活所需;加上牛棚簡陋,保暖性比較差,冬季太冷,牛也會在牛圈裡來回「跑」著給自身取暖。所以,牛就會「跑不停」!再者,冬季寒冷,雨雪豐沛,對農業生產非常有利。
比如農諺說:「瑞雪兆豐年」、「冬季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就是很真實的寫照。在生產力落後的時候,病蟲害防治、以及灌溉,多是「靠天收」,人工幹預措施極少。那麼,寒冬可以凍死很大一部分病蟲害,加上冬季雨水豐沛,來年農業生產,有極大概率豐產豐收,谷滿倉。可想而知,莊稼高產了,人們豐收了,用牛車的地方就多了,牛就「跑不停」了。
當然了,我們看待這句俗話的意思,以當地的氣候規律,以及當時的生產力來了解,就比較簡單。畢竟,現在隨著科技發展,生產力有了質的飛躍,無論是人們的做飯取暖方式,或者農業生產,都有了很大的改變。比如說現在農業機械化的大量普及,使得耕牛的作用發生了顛覆性改變。以前人們養牛,主要是為了進行農業生產;現在人們養牛,主要是為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服務,比如供應肉、奶和皮等。
至於說「小雪雨淋淋,黃牛跑不停」,站在現在的生產力情況下理解,個人理解為四季氣候要正常——該冷就冷,該熱就熱,風調雨順,人們就能更好的進行農業生產,獲得更好的收成。大家說是不是這個理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