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農村俗話有一些是帶有主觀想法的,甚至有的還帶有一定的偏見。但是,這些主觀想法和偏見也是建立在一起經驗上的,並不是毫無來由的,也不能張嘴就全盤給否定掉。
比如這句「豪不過三,富不過六,窮不過九」。這句話冷不丁看到時,會有一些人表示茫然,字面上看太精簡,跟一些通俗易懂的俗話有些不同。
但其實有過一些生活經驗的人都能很快明白這句話,並且引起自己的思考。
那麼,這句話究竟是啥意思呢?有沒有道理呢?
一、這句話啥意思
所謂豪不過三,指的是過去那些豪門大族,這個是一直存在的,比如漢朝末期的袁紹家族,比如魏晉時期那些貴族,比如李世民家族,這些在古代都是真正的豪門大族。
這個豪不過三,就是再怎麼牛的豪門,也撐不過三代人就會逐漸衰落。
富不過六的意思也很明顯,你家裡富有,但撐不過六代人就會逐漸沒落變窮。這是人們認為,一般富人家裡,孩子都會飛揚跋扈成為紈絝子弟,所以他們會敗家。一個特別富的家,六代人就敗得差不多了,會慢慢變成窮人,不會永遠的富下去。
窮不過九這個有時候指九代,有時候指九年。但不管指的是什麼,都帶著人們的寄託,人都會有窮則思變的想法,窮得沒飯吃,就會想辦法去掙錢,或打工,或做生意,慢慢的改變這種窮困狀態,使自己的生活慢慢變好。
所以,窮不過九就是窮人經過自己的努力,也會使生活變好起來。
解釋了這句話的意思後,我們再來看看這有沒有道理。
二、這句話有道理嗎
還是有一定道理的,但並不是全部都有道理,這個道理其實是個辯證問題,而不是說道理在任何場合都一定是對的。
比如豪不過三,咱們說一些有道理的例子,漢朝開國那幫功臣,在漢立國後都成為了豪門,比如韓信、比如張良、比如周勃,但韓信富貴,兩代而終,張良富貴,三代而滅,周勃富貴同樣沒撐過三代。
這些似乎能印證豪不過三的道理。可是,李世民家族又撐了多少年呢?所以說簡單來理解一句話有沒有道理其實是片面的。
富不過六說的那些富人,其實富人更重視孩子教育,過去的確有太多紈絝子弟敗家,但更多的還是守住了自己的家業,他們受的教育使他們更加奮發圖強。一部分不學無術,一部分卻繼承家風而發揚光大。
窮不過九這個則有著人們美好的寄託,窮人的確能靠著自己的奮鬥改變命運,改變生活狀態,九年時間太短,九代人又太長,但人只要肯努力,能受苦,不眼高手低,雖然一代人達不到大富大貴的程度,但生活無憂也還是可以達到的。
最後:當我們看這些老話時,還要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當然了,人和人的生活不同,所積累的經驗也不會相同,於是對一些俗話的理解也就有了分歧,有分歧是好事,你有你的道理,人家有人家的經驗,都是相對的。當我們想要讓別人絕對相信自己所說時,其實已經陷入了主觀的怪圈而不能自拔。
這句總結似乎和上文無關,但黑嫂認為還是有一些相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