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色讀山西,平遙古城晉商之奇,昭君出塞雁門關,應縣木塔之奇

2021-02-08 閆曉蘋

行程:兩天

出發地:石家莊——平遙古城

出行物品推薦:

此時的山西雖然不比夏日炎炎,但防曬霜,遮陽帽,防曬衣、遮陽傘必備,特別在雁門關這座天下第一關景區內,防曬很有必要的。愛美的女生一定要多帶些漂亮的衣服,打卡各個景點留下些時光中美麗的印記也是日後最好的回憶。

DAY1:平遙古城

DAY2:雁門關+應縣木塔

DAY1:我在平遙古城等你

從石家莊乘坐高鐵至平遙古城,不過兩個小時左右的車程。

走進平遙古城,推開這座古城神秘的大門,我遙想的平遙古城是一座古老的城池,裡面充滿了喜怒哀樂,煙火人生,只是故事久遠,時光流逝,那些我們再看不到的痕跡就再也看不到了。

卻沒想走進平遙古城,這座小城如今依舊有人居住,依舊是朝朝暮暮,煙火人家。

平遙古城始建於公元前827年~前782年間的周宣王時期,為西周大將尹吉甫駐軍於此而建。

春秋時屬晉國,戰國屬趙國。秦置平陶縣,漢置中都縣,為宗親代王的都城。北魏改名為平遙縣。明朝初年,為防禦外族南擾,始建城牆。

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在舊牆垣基礎上重築擴修,並全麵包磚。以後景泰、正德、嘉靖、隆慶和萬曆各代進行過十次的補修和修葺,更新城樓,增設敵臺。

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3年)因皇帝西巡路經平遙,而築了四面大城樓,使城池更加壯觀。平遙城牆總周長6163米,牆高約12米,把面積約2.25平方公裡的平遙縣城一隔為兩個風格迥異的世界。

平遙縣衙坐落於平遙古城中心,始建於北魏,定型於元明清,保存下來最早的建築建於元至正六年(1346年),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整座衙署坐北朝南,呈軸對稱布局,南北軸線長二百餘米,東西寬一百餘米,佔地26000餘平方米。平遙縣衙作為中國現有保存完整的四大古衙之一,也是全國現存規模最大的縣衙。縣衙整個建築群主從有序,錯落有致,結構合理,「平遙縣衙 古衙之最」。

日升昌票號成立於清道光三年(1823年),由山西省平遙縣西達蒲村富商李大金出資與總經理雷履泰共同創辦。總號設於山西省平遙縣城內繁華街市的西大街路南,佔地面積1600多平方米,用地緊湊,功能分明,是中國民族銀行業的先河,一度操縱十九世紀整個清王朝的經濟命脈。其分號遍布全國30餘個城市,遠及歐美、東南亞等國,以「匯通天下」著稱於世。

立於平遙古城城牆之上,望著這座六百年的城池,生生不息,人世萬千,須臾瞬間,我們看得到的看不到的都如過眼雲煙般流逝著。眼前這人流匆匆,我們皆是過客,如同生活在這座城池的人們,他們祖輩與此緣份頗深,於是,世世代代是這座城池的主人,亦是過客。

DAY2:雁門關+應縣木塔

中華第一關——天下九塞,雁門為首

綿延起伏雁門關,將士巡邏中,給遊人以錯覺,仿似當年古戰場,亦是親眼目睹。

碧空浮雲遊子意,綠意盎然間,秋月豔陽映照這片山河歲月。

那是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卻也是註定別離的日子。公元前54年,匈奴呼韓邪單于被他哥哥郅支單于打敗,南遷至長城外的光祿塞下,同西漢結好,曾三次進長安入朝,並向漢元帝請求和親。」昭君出塞六十年,「邊成宴閉,牛馬布野,三世無犬吠之警,黎庶無幹戈之役。」

有道是「白馬秋風塞外,杏花春雨江南」。昭君出塞於天下第一關雁門關,一去六十載再無回還之日,那日,別離之雁悲鳴,這位沉魚落雁之美女,自此北去塞外黃塵滾滾,孤鴻南飛,牛羊遍地,青草連天的土地上。 昭君雁門關出塞和親後,從此這裡有了"遙城晏閉,牛馬布野,三世無犬吠之警,黎庶無幹戈之役"的安定局面。

而昭君落雁之美傳說是因為出塞路途遙遠,昭君思念家鄉,內心悲傷,彈起琵琶以慰別離之情。天空飛翔的大雁聽到琴聲,忘記了擺動翅膀,跌落地下。從此,昭君就得來「落雁」 的代稱。

山長水闊知何處,往事不復離人愁。

今日的雁門關雄偉依舊,矗立天地之間,曾經的滄桑與過往是時光的記錄,文字不曾訴說太多人的悲傷。徵戰殺伐與往昔歲月,雁門關做為長城上的重要關隘,以"險"著稱,被譽為"中華第一關",有"天下九塞,雁門為首"之說。

我們記憶中朗朗上口的大多是昭君出塞,或許美女更惹人憐,更會給後人留下太多的嘆息與不舍。但很多人不知道蒙恬大將群也曾經從這裡出塞,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派遣大將蒙恬率兵三十萬,從雁門出塞,"北擊胡,悉收河南之地"(即河套地區),把匈奴趕到陰山以北,並且修築了萬裡長城

當年匈奴徵伐侵犯時,漢武帝下詔發卒整修雁門關。漢朝名將衛青、霍去病、李廣等都曾馳騁在雁門古塞內外,多次大敗匈奴,立下汗馬功勞。"猿臂將軍"李廣在做代郡、雁門、雲中太守時,先後與匈奴交戰數十次,被匈奴稱為"飛將軍"。

將軍出紫塞,冒頓在烏貪。

笳喧雁門北,陣翼龍城南。

雕弓夜宛轉,鐵騎曉參驔。

應須駐白日,為待戰方酣。

——出自唐代:盧照鄰《戰城南》

今日我見雁門關,秋高雲淡塞外邊關。環顧四周,時光流浙。古名西陘關的雁門是古代宋明兩代的歷史標誌,長城上的重要關隘,與寧武關、偏關合稱為「外三關」。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呂氏春秋》、《淮南子》都稱天下九塞,句注其一曾經誰在此馳騁疆場,曾經誰人思念成灰過往的光陰一幕幕,令今人回望。

雁門關之稱,始自唐初。《唐書·地理志》描述這裡"東西山巖峭拔,中有路,盤旋崎嶇,絕頂置關,謂立西陘關,亦曰雁門關。

兵家要塞,自古徵戰殺伐從不曾間斷,北宋初期,雁門關一帶是宋遼(契丹人)激烈爭奪的戰場。雁門關將領楊業(又稱楊繼業)及其他楊家將士都曾在這裡大顯身手,為國立功。而後我們都知道楊家老少戰死沙場,後佘太君率楊門女將徵戰討伐。

遠與君別者,乃至雁門關。

黃雲蔽千裡,遊子何時還。

徵戰沙場之將士,這裡是他們思念家鄉之地,如今遊人如織,白雲蒼狗,古關要道,道不盡的滄海桑田。後經五代十國、宋、遼、金、元約四百餘載。元朝設千戶所,關城被毀。

明清以後,關城僅在東門、西門、小北門三個門洞和靖邊寺前的一對石獅,一副石旗杆,明鐫李牧碑石一塊。

雁門關這座明朝古建築在秋風蕩起的日子裡,沉默著……

如今我們目之所及重新修建好的雁門關,攀爬起來並不耗時力,只是每走一步臺階就會更明顯聽到秋日風鳴拂動樹葉的聲。

東漢張衡曾說「我所思兮在雁門,欲往從之雪紛紛,側身北望淚沾巾」。悲泣血淚中,今人腳踏著西周穆天子踩踏過的古代石板路,盛世太平,安居樂業。

從城門處遠遠便可看到雄偉壯觀的雁門關雁塔,在兩側挺起的山峰之巔,雁塔拔地而起。這也是我們站在城門下可以眼觀到雁門關最高的一處,沿著後人修繕過的古長城,回望眼,綠意濃鬱,雖然是地處邊塞要到,如今卻不曾有風沙拂面之感。

只是那份歷經年代久遠的蒼涼、 凝重、雄渾、的邊關風情不曾改變,那古石板道斑駁的痕跡。 行至雁塔即可見雁門關全貌,綿延不絕,順著起伏的遠山一直到我們看不到的遠方。有人說,一座雁門關,半部華夏史,這句話一點也不誇張。

綿延起伏雁門關,將士巡邏中,給遊人以錯覺,仿似當年古戰場,亦是親眼目睹碧空浮雲遊子意,綠意盎然間,秋日豔陽映照這片山河歲月。

回望眼,雄關如昨!

DAY2:

世界三大奇塔之一應縣木塔

佛陀釋迦牟尼涅槃後,舍利被分成八萬四千份, 世界各地建塔加以供奉,如是佛說,見舍利如見佛真身。

《摩訶僧祇律》中說:百千車真金,持用行布施,不如一善心,華香供養塔。釋迦塔全稱佛宮寺釋迦塔位於山西省朔州市應縣城西北佛宮寺內,俗稱應縣木塔。建於遼清寧二年,金明昌六年增修完畢,是中國現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構塔式建築,與義大利比薩斜塔、巴黎艾菲爾鐵塔並稱"世界三大奇塔"。 2016年,釋迦塔獲金氏世界紀錄認定,為世界最高的木塔。

釋迦塔塔高67.31米,底層直徑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全塔耗材紅松木料3000立方米,2600多噸,純木結構、無釘無鉚。塔內供奉著兩顆釋迦牟尼佛牙舍利。

應縣木塔釋迦塔位於寺南北中軸線上的山門與大殿之間,屬於"前塔後殿"的布局。塔建造在四米高的臺基上,塔高67.31米,底層直徑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

塔頂作八角攢尖式,上立鐵剎。塔每層簷下裝有風鈴。全塔共用鬥拱54種,每個鬥拱都有一定的組合形式,有的將梁、坊、柱結成一個整體,每層都形成了一個八邊形中空結構層。

在應縣的民間傳說中,將木塔的建造歸功於中國傳說中的木匠鼻祖魯班。傳說魯班的妹妹與哥哥賽手藝,妹妹說在一夜裡能做十二雙繡花鞋,哥哥魯班要是能在一夜之間蓋起一座十二層的木塔就算哥哥的手藝高。結果,魯班真的修成了十二層的木塔,只是修完之后土地爺承受不住,塔直往地下陷,魯班便舉手一推,將塔分成兩截,上半部被他一掌拍到了今天的內蒙古一帶,留下的五層慢慢地鑽出地面,就成了如今的釋迦塔。

鬥拱是中國古代建築所特有的結構形式,靠它將梁、枋、柱連接成一體。由於鬥拱之間不是剛性連接,所以在受到大風地震等水平力作用時,木材之間產生一定的位移和摩擦,從而可吸收和損耗部分能量,起到了調整變形的作用。釋迦塔設計有近六十種形態各異、功能有別的鬥拱,是中國古建築中使用鬥拱種類最多,造型設計最精妙的建築,堪稱一座鬥拱博物館。

古人不見今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經百千年,木塔依舊與有緣人相遇,對視,無論幾百世的生死輪迴,結緣,參拜,繞塔,祈福,都是宿世的善因,今日的善果。

代縣錦江精品酒店

入住代縣錦江精品酒店,酒店內裝飾古典雅致,大氣,上三樓房間門口處即見青花瓷,字畫都在訴說這座古老縣城曾經發生的故事。

房間大氣,裝飾用純木色,雖然夜色中有些寒意,但我還是將窗戶打開,聆聽這座縣城的夜晚聲音,聽一聽這裡傳說千年的故事。

代縣錦江精品酒店房價不高,150元左右起,含早餐,距離雁門關景區很近,適合家庭出遊,商務等下榻。

後記

山西,我們知曉晉商,娘子關,雁門關,應縣木塔……

但,我們知道的僅僅是表面上的字眼

並不知曉千百年的風霜裡

這裡的人間煙火

山河遠闊

相關焦點

  • 【9.7-11免門票特價】五臺山~雁門關~雲岡石窟~北嶽恆山~懸空寺~應縣木塔~平遙古城~王家大院~晉祠~休閒攝影活動
    、應縣木塔、晉祠等126家景區。雁門關:國家5A景區,中國萬裡長城有名的「三關」之一。應縣木塔:中國現存最高最古的且唯一一座木構塔式建築,世界三大奇塔之一。應縣木塔釋迦塔全稱佛宮寺釋迦塔位於山西省朔州市應縣城西北佛宮寺內,俗稱應縣木塔。建於遼清寧二年(宋至和三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南宋慶元一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畢,是中國現存最高最古的且唯一一座木構塔式建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景區。與義大利比薩斜塔、巴黎艾菲爾鐵塔並稱「世界三大奇塔」。
  • 北嶽恆山雲岡石窟應縣木塔雁門關品美食4天6日出發
    應縣佛宮寺釋迦塔,俗稱應縣木塔。是中國現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構塔式建築應縣木塔與巴黎艾菲爾鐵塔和比薩斜塔並稱為世界三大奇塔。雁門關是世界文化遺產長城重要組成部分,是長城上的重要關隘,以「險」著稱,被譽為「中華第一關」,有「天下九塞,雁門為首」之說。
  • 山西最容易被忽略的古城,藏著「中國比薩斜塔」,古樸低調!
    行走在晉北,仿佛在讀一本史書,上下五千年,如數家珍;但很多人往往會選擇去大同,看雲岡石窟、懸空寺等等,而它旁邊的這座風光旖旎的古城—朔州,卻常常被人忽略
  • 三千年文明看陝西,五千年文明看山西——你對晉商文化了解多少?
    作為一個正宗的山西妹子,今天終於可以寫寫在自己的故土怎麼玩了。如果我喜歡,歡迎在評論區討論。山西的旅遊線路大致可分為三條:以太原為中心向北是佛教朝聖之路,主要有五臺山,大同雲岡石窟,應縣木塔,懸空寺等。五臺山位於忻州市五臺山。是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首。被稱為「金五臺」。
  • 觀光君帶你去旅行:品讀《出塞》,雲旅遊山西忻州雁門關
    讓我們放下紛擾的一切,靜靜地讀一首詩詞,開啟一段美妙的旅程。觀光君今天帶大家品讀唐代王昌齡《出塞》,雲旅遊山西忻州雁門關。北宋初期,雁門關一帶是宋遼(契丹人)激烈爭奪的戰場。愛國將領楊業(又稱楊繼業)及其他楊家將士都曾在這裡大顯身手,為國立功。在宋太平興國四年(979),楊業任代州刺史兼三交駐泊兵馬都部署以後,曾多次以少勝多,大敗遼兵,當時人們譽楊業為「楊無敵」。
  • 大美山西,一眼晉覽,平遙古城、雲岡石窟全陪班來啦!
    第四天:雲岡石窟—應縣(含早中餐)    早餐後前往【雲岡石窟】位於大同以西16公裡武周山麓現存洞窟53 個,石雕造像51萬餘尊,是國內三大石窟之一,雲岡石窟雕刻在我國三大石窟中以造像氣魄雄偉、內容豐富多彩著稱。【應縣木塔】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國家AAAA級景區。
  • 晉善晉美--山西五臺山.雲岡石窟.喬家大院.晉祠.壺口瀑布.平遙古城.華嚴寺.懸空寺等<全景8日遊>
    迄今為止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達三千年之久,有「中國古代文化博物館」之美稱,還被譽為「華夏文明的搖籃」。「精衛填海」、「女媧補天」的傳說就發生在山西。晉善晉美看山西看哪兒?人說山西好風光,古建文化美名揚。懸空建寺是奇觀,雲岡大佛多輝煌。應縣木塔立塞外,五臺山內皆佛光。閻府院中有博愛,地道戰裡打豺狼。
  • 踢輪胎私房路線:中華古城太原-雁門關
    太原積澱了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如晉祠,稱得上是華夏文化的一顆璀璨明珠;建於明代的永祚寺,「凌霄雙塔」是中國雙塔建築的傑出代表;龍山石窟是中國最大的道教石窟,被專家譽為世界之最;始建於北齊、毀於元末明初的蒙山大佛,堪與樂山大佛媲美!在2500多年的歷史長河中,太原曾經是唐堯故地、戰國名城、太原故國、北朝霸府、天王北都、中原北門、九邊重鎮、晉商故裡……「無端更渡桑乾水,卻望并州是故鄉」。
  • 【遊山西 讀歷史】一眼千年,宛若初見
    >盡覽山西文化之光我是西侯度身處黃河中遊芮城縣上世紀60年代考古人員在這裡>兩岸石壁峭立河口收束狹如壺口故名壺口瀑布若要彰顯中華母親河博大胸襟、恢宏氣度不謙虛地說還是我最有發言權我是雁門關人稱「中華第一關」「險」是我的代名詞歷朝歷代拱衛京都、屏護中原我的功勞可不小與寧武關、偏頭關一起我們合稱「外三關」組團約起來一起體悟中華民族百折不撓、
  • 【3月特惠】5.1-5.9日,秦晉風光 | 從山西到陝西,領略秦晉大地的無限錦繡風光
    ——見過應縣木塔的人一定同意梁思成的這句話。這座中國現存最古老的木塔,在2016年被金氏世界紀錄認證為「世界上最高的木塔」。Day02 太原—雁門關—應縣木塔—懸空寺▍住宿:大同四星標準酒店標間;▍用餐:不含餐;我們的第一站是天下第一關之稱的雁門關,雁門關位於山西忻州代縣的雁門山中
  • 「遊山西·讀歷史」 讀什麼?怎麼讀?
    政策解讀:「遊山西·讀歷史」 讀什麼?怎麼讀?華夏文明看山西,為保護、傳承和弘揚我省優秀歷史文化,推動文旅融合、建設文旅強省,近日,我省啟動了「遊山西讀歷史」活動,這也是省委省政府忠實踐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重要指示,彰顯文化自信、大力實施文化強省戰略的一項重要舉措。「遊山西讀歷史」,讀什麼?怎麼讀?我們一起來看。
  • 五臺山、平遙古城等山西51個景區對這三地遊客免頭道門票!
    ·讀歷史」專題活動的通知》,通知指出,從202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全省國有及國有控股運營的A級以上政府定價管理的景區,將試行對上海市、浙江省、江蘇省遊客免頭道門票優惠措施。  山西最經典景區幾乎均名列其中:  五臺山、平遙古城、雲岡石窟、太原晉祠、渾源懸空寺、應縣木塔、靈石王家大院、祁縣渠家大院……
  • 清明3日【山西經典】我在平遙等你の大同-雲岡石窟-北嶽恆山-懸空寺-喬家大院-平遙古城
    中國四大古城之一平遙古城《又見平遙》領略晉商精神 感受晉商文化喬家大院北嶽至尊恆山•懸空寺中華瑰寶大同•雲岡石窟晉善晉美 經典山西三日行我有酒,你有故事麼?我在平遙等你!▌ 活動亮點1)山西全境經典遊:暢遊山西極具代表性的懸空寺、恆山、雲岡石窟、喬家大院、平遙古城;2)登北嶽恆山:徒步穿越五嶽之一的恆山,感受恆山的險峰峻石之美,站在恆山之頂俯瞰群山;
  • 山西應縣木塔,古人木構建築的奇蹟,無釘無鉚已屹立千年
    有句話說到:十年中國看深圳,百年中國看上海,千年中國看北京,三千年中國看陝西,五千年中國看山西。回溯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史,山西說第二,沒人敢說第一。山西朔州應縣,位處於朔州市與大同市之間。應縣城建始於唐末時所置金城縣,並在縣城內創建應州,自創辦之日起這裡一直都是重要的戰略要地。
  • 這,就是山西!
    華夏人文始祖黃帝、炎帝以及堯、舜、禹長期在山西活動;距今183萬年前迄今為止全世界最早的用火遺址——西侯度遺址在山西;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政權夏朝建立在晉南……距今4300年前中國最早的都城遺址——陶寺遺址在山西,在發掘中發現了規模空前的城址、與之相匹配的王墓、世界最早的觀象臺、氣勢恢宏的宮殿、獨立的倉儲區、官方管理下的手工業區等。
  • 古建瑰寶:應縣木塔即將1000歲,堪稱一座「鬥拱博物館」
    ,與義大利比薩斜塔、法國巴黎艾菲爾鐵塔並稱「世界三大奇塔」。是山西應縣的釋迦塔。 這座再過36年就滿1000歲的木塔,使用鬥拱種類之多,造型設計之精妙,堪稱一座「鬥拱博物館」。
  • 遠方行 山西——古代文化聖地,華夏文明搖籃
    鸛雀樓、中國四大古城之首——平遙古城、千裡黃河一壺收——壺口瀑布、尋根祭祖地——洪洞大槐樹、北方民居代表——喬家大院。雲岡石窟D2:懸空寺、應縣木塔。上午懸空寺,下午渾源大巴到應縣,夜宿應縣。應縣木塔D3:雁門關。上午應縣汽車到雁門關、下午雁門關汽車到代縣,代縣汽車經繁峙轉五臺山站,再坐車去臺懷鎮,夜宿臺懷鎮。
  • 長城板塊,山西重點打造三條精品旅遊線路
    來源:山西文旅長城,是中華民族的重要象徵,在山西境內蜿蜒3500多公裡。山西的長城類型分布非常齊全,譜系非常完整,保留了從戰國到明朝各個歷史時期的長城遺址,見證了歷史上民族與文化逐漸融合的過程。所以,長城博覽在山西,山西就是一座長城博物館。
  • ...五臺山、平遙古城、雲岡石窟等山西51個景區對浙江遊客免頭道門票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吳崇遠據山西省政府官網消息:山西省文化和旅遊廳、山西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近日聯合印發的《關於開展「遊山西·讀歷史」專題活動的通知》,從202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全省國有及國有控股運營的A級以上政府定價管理的景區,將試行對上海市、浙江省、江蘇省遊客免頭道門票優惠措施
  • 五臺山、平遙古城、雲岡石窟等山西51個景區對浙江遊客免頭...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吳崇遠據山西省政府官網消息:山西省文化和旅遊廳、山西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近日聯合印發的《關於開展「遊山西·讀歷史」專題活動的通知》,從202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全省國有及國有控股運營的A級以上政府定價管理的景區,將試行對上海市、浙江省、江蘇省遊客免頭道門票優惠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