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兩個彈匣之後就成燒火棍?G36步槍的過熱問題到底是怎麼回事兒

2020-12-23 瘋狗的輕武

咱們是不是經常聽到G36因為過熱問題導致德國國防部和H&K公司的一系列互懟故事?然後有夥計也發私信給我,想了解一下G36的過熱問題到底是怎麼回事兒,所以水一篇這個。

咱們先從故事本身開始聊,在2010年4月2日,阿富汗北部的一個德軍傘兵排正在執行掃雷任務時被大約一百來個塔利班襲擊,結果陣亡3人,負傷8人,這對於長期只知道喝啤酒吃香腸的聯邦肥宅來說是個大事件。

而在此前,德軍內部就已經有吐槽G36容易過熱,導致打不準的聲音,4月2日這次翻車事件之後一調查,那些參戰德軍果然是吐槽說是G36的鍋,並表示自己打了兩個彈匣之後G36的子彈就亂飛了,否則的話區區百來個塔利班還不是白給?

然後這事兒就開始發酵了,到2012年,德國明鏡周刊向公眾爆出了這個事兒,當時是說G36在連續發射兩個彈匣之後,在200米上的彈道散布會偏差半米,在500米上會偏6米。那接下來肯定是罵聲一片啊,什麼草菅人命啊、黑心軍火商啊巴拉巴拉一頓罵。

到了2015年,德國國防部長也開始公開吐槽G36的精度問題了,然後就是H&K公司的一系列公關神操作。在這裡我先說下G36這個過熱導致精度不準是怎麼回事兒。

首先G36是一把聚合物外殼的武器,相比金屬槍身而言,塑料這種聚合物的導熱性很差。這用在槍上本身不是個壞事兒,可以避免燙爪,但導熱差也會導致受熱不均勻。尤其是中東那塊兒太陽又賊毒,G36受陽光照射的那面就偏熱,如果此時在持續射擊,就容易導致聚合物受照射那面加速膨脹變形,然後就會擠壓節套,導致槍管位移,結果就打不準了。

上圖就是G36的節套和塑料連結處。

H&K公司的說法是,G36這步槍本身設計時就針對了中歐氣候環境,當時就沒想著有一天會跑去阿富汗打仗,你僱個女僕難道用來扛原木啊?所以要怪就怪你們國防部當美帝舔狗,怨不到我們頭上。而且當時你們不是驗收了麼?不是合格麼?

H&K公司還說,明明是聯邦肥宅不會用槍,這是步槍!不是機槍,誰讓他連續扣N個彈匣了?這熱偏熱散現象任何槍都有啊,你們要潑水買我們的MG36輕機槍啊,不要拿G36裝個兩腳架就當機槍用啊(H&K對當年德軍不買MG36非常鬱悶)

再然後,這事兒就成了一個商業/政治問題了,沒人去關心G36到底有沒有易過熱問題,國防部和H&K只是拿這個事兒整天日常互懟。你看其實到現在也一樣,2017年德國說要全面換槍,結果到2018年10月又沒這回事兒了。到今年9月份說黑內爾公司的MK556中標成為德軍下一代步槍,結果到10月份,在H&K斡旋下黑內爾的合同又黃了。所以...G36這事兒就在這麼一陣陣扯皮中繼續安然無事的被聯邦肥仔摟在懷裡,偶爾噹噹交換生...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手槍用直彈匣,步槍卻用彎曲彈匣?只和彈殼錐度有關
    熟悉槍械的朋友一定對彈匣不陌生,作為一款槍械的「靈魂」。如果一把槍沒有了彈匣,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因為無法發射。然而我們常見的槍械中,手槍幾乎用的都是直彈匣。而突擊步槍似乎用的都是彎曲彈匣。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 同樣是槍,為何手槍的彈匣是直的,而突擊步槍的彈匣卻是彎的呢?
    彈匣是槍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槍沒有彈匣是不能發射的,而有彈匣沒有槍也是不能發射的,二者缺一不可。然而同樣是槍,為何手槍的彈匣是直的,而突擊步槍的彈匣卻是彎的呢?手槍彈匣和突擊步槍的彈匣之所以不一樣,其實說簡單一點就是子彈不一樣,並不是說子彈的大小不一樣,而是和子彈錐度的大小有關,而子彈錐度是指彈殼和子彈頭連接部位的角度。手槍彈匣之所以設計成直的,主要是因為手槍使用的子彈維度很小,它的彈殼前後的直徑幾乎差不多一樣大。在給彈匣裝上子彈後,彈匣裡面的子彈大致是相互平行的狀態。
  • 單手換彈匣不是夢?未來戰場,一個彈匣到底有多重
    :使用盒裝彈鏈供彈的HK23E機槍;圖⑥:採用鋁合金彈匣供彈的TAR-21突擊步槍。(製圖:張曦)影片《戰狼2》中,吳剛飾演的老兵何建國單手換彈匣的動作給觀眾們留下深刻印象。在實戰中,該戰術動作能夠大幅壓縮火力間隔,提升射擊效率。讚嘆之餘,有軍迷發問,這是什麼彈匣?一個彈匣有多重?彈匣重量的問題不僅被熱心觀眾和軍迷所關注,更為世界各國軍隊所重視。一般來說,戰士們都希望彈匣既輕巧便攜又裝彈量高。
  • 彈匣還是護木?當我們一隻手握著步槍握把時,另一隻手該放哪?
    以步槍為例,一隻手握著握把,負責扣動扳機,而另一隻手的自由度就比較高了,有的人喜歡握著彈匣,有的人喜歡握著護木,方法各不相同。 無論是握彈匣還是護木,最終目的都是為了更好地穩定槍身,那麼這裡就產生了一個問題,兩個位置中哪一個更好呢?
  • 德國HK417突擊步槍,採用半透明彈匣,裝備多國特種部隊
    步槍是步兵的主要武器裝備,更是他們最忠誠的夥伴。說起槍,可能很多軍迷會馬上想到美國的巴雷特。這是一款大口徑狙擊步槍,它的射程遠、威力大,射擊精度極高,已經裝備十幾個國家的軍警部隊。狙擊步槍是步槍的一種,它裝有精確瞄準的瞄準鏡,槍管也經過特別加工,射擊精度比普通步槍高很多。HK417,是德國研製的一款自動步槍,它與正在研製的SCAR相似。
  • 被蘇聯波波沙打魔怔了吧?二戰德軍的雙彈匣MP40是怎麼回事兒?
    加彈鼓是個辦法,但PPsh41那種破彈鼓可靠性也不咋地啊~ 而且用彈鼓之後握持手感很糟,這怎麼體現我們大德意志的人機功效?當然是再插一個彈匣啊!1943年6月,還只有個設備編號的Gertnummer3004原型問世...然後問題來了,雖然它有兩個彈匣。但彈膛和槍機就只有一個啊。
  • 電影中ZB26輕機槍插56衝的彈匣,它的彈匣到底是直的還是彎的?
    抗戰中使用的ZB26輕機槍當然,在《亮劍》播出之後,就誕生了很多關於抗戰題材的電視劇。這款優秀而常見的輕機槍的彈匣到底是直的還是彎的?先從槍說,抗日戰爭時期我國大量裝備有ZB26機槍及其仿製品,同時還有英國的7.7mm勃然機槍(也叫布倫,當時的官方音譯是勃然),還有加拿大製造的7.92mm的勃然機槍,通常簡稱為79勃然機槍。
  • 彈匣容彈量30發,國產03式步槍和美國RFB步槍相比誰佔優勢?
    我國槍械的發展,從80年代開始小口徑步槍,在後來根據場景使用的不同,又在小口徑步槍中劃分出兩個分支:有槍託式步槍和無槍託式步槍兩種。其中無槍託式步槍就是被人們熟知的95式自動步槍的最大特點。但是關於有槍託和無槍託的爭議一直不斷,特別是在實戰中得到的反饋,使得問題逐一暴露出來。按照當時的計劃,如果無槍託式95步槍不足以滿足士兵的戰鬥需要,那麼就需要進行備選方案替換。
  • 95步槍缺空倉掛機確實因設計失敗:十八年後主任設計師說出真相
    2、主任設計師、項目組組長的說法 在《輕兵器》雜誌的2020年11期中,原95步槍主任設計師郭明的採訪中,出現了對95步槍空倉掛機功能取捨的另一種說法: 「然而由於當時工程塑料材料問題,彈匣口部開槽後容易變形,彈匣經過幾次使用,本能裝30發彈的彈匣裝滿彈時為31發,由此造成供彈故障。
  • 那為何步槍彈匣僅有30發?說了你可能不信
    在眾多的槍械當中,步槍是公認的子彈裝填最多的槍械,這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節約裝填子彈的時間,加快作戰的進程。雖然說,30發子彈已經算是最大限度的了,但是,還是會有人想要研發出可以裝填更多彈藥的槍械。不過,這對於研究者而言是存在難度的,對於槍械本身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 出口97式步槍發生炸膛!這個鍋到底該不該「中國製造」背?|輕武專欄
    到底是什麼導致了這次的97式步槍炸膛呢?今天,軍武菌就來給大家聊聊「炸膛」這個玩意兒。 先來說說炸膛到底是怎麼回事。實際上,炸膛是外行對於槍炮在射擊中出現炸裂現象的一種統稱。而炸膛的原因,也是有多種多樣的。
  • 二戰德軍的波茲坦衝鋒鎗到底是怎麼回事
    當然,狗子看到這個文章之後第一反應肯定是不信。至少這價格不可能是個量產的售價,要知道德國當年無論是衝鋒鎗還是步槍亦或者是突擊步槍,價格普遍都在20-30美元左右,一把以廉價為主的山寨品怎麼可能搞那麼貴?所以親自去查一下資料是必須的。
  • SCAR和HK416突擊步槍對比 前者在這方面更受士兵喜愛
    使用SCAR突擊步槍的美軍士兵  SCAR突擊步槍的性能更突出一點。因為在測試中,SCAR突擊步槍的可靠性更高一些。在戰場上,可靠性是重中之重,如果可靠性不行的話,那麼這款槍就是個「燒火棍」,關鍵時刻是會要命的。
  • 二戰北非戰役義大利一言難盡的卡爾卡諾M1891式步槍
    義大利陸軍當時裝備可謂一言難盡,比起日本簡直就是半斤八兩,步槍作為一支強大陸軍最基礎的裝備,義大利步槍說好聽一點是歐洲五大量產步槍之一,說難聽點是當時歐洲國家生產性能最不堪入目的一款步槍,該款步槍就是義大利陸軍主要裝備卡爾卡諾M1891式步槍,該槍出自當時法西斯陣營三大強國之手,之所以不出名的原因就是性能太過一般,卡爾卡諾M1891式步槍,彈匣容量6發,全槍長度78釐米,全重3.8公斤
  • 一個彈匣有多「重」
    HK23E機槍;圖⑥:採用鋁合金彈匣供彈的TAR-21突擊步槍。(製圖:張曦)影片《戰狼2》中,吳剛飾演的老兵何建國單手換彈匣的動作給觀眾們留下深刻印象。在實戰中,該戰術動作能夠大幅壓縮火力間隔,提升射擊效率。讚嘆之餘,有軍迷發問,這是什麼彈匣?一個彈匣有多重?彈匣重量的問題不僅被熱心觀眾和軍迷所關注,更為世界各國軍隊所重視。一般來說,戰士們都希望彈匣既輕巧便攜又裝彈量高。然而,魚與熊掌通常不可兼得。
  • 傑夫庫珀與偵查步槍概念(下):精美的斯太爾scout步槍
    出於當時的市場考慮,偵查步槍是一個大膽的嘗試,這種步槍既可以滿足富家少爺們馳騁荒野的願望,又可以為軍方提供一種多用途且可靠的輕量化步槍,應該會有不錯的前景,因此斯太爾公司將傑夫·庫珀的概念定義成介於求生工具與軍用步槍之間的輕量化多功能步槍,並開始研製。
  • 角逐最爛制式步槍!南亞霸主的英薩斯,大英帝國的L85,誰更爛?
    在上個世紀印度陸軍還在使用FAL和AK系列步槍的時候,由於步槍配件和子彈不通用給印軍的後勤管理帶來了極大的困難,因此印度下定決心自主研發一款制式步槍。由於印度在國際上左右逢源,見識過,也使用過不少好槍。因此英薩斯步槍設計之初希望集各家之長,開發一款全能的武器,當然初衷是好的,可是事實證明印度軍工底子太薄,造出的這款英薩斯步槍不倫不類不說,就連日常使用都成問題。
  • 尾翼穩定脫殼穿甲「步槍」,奧地利AMR/IWS反器材步槍
    話說之前就有人提到過,既然反坦克炮打從二戰結束之後就逐漸從線膛變成了發射脫殼穿甲彈或者破甲彈的滑膛,從而穿深有了長足的進步,那麼反坦克步槍這玩意能不能也走這條路。這還真有,今天要聊的奧地利AMR/IWS就是一桿發射通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的反器材武器。
  • 填補AK系空白——RD700DMR精確射手步槍
    AK47、AK74的槍管長均為415mm,而RD700 DMR步槍的槍管長達457mm,別小看增加的這42mm,對其有效射程的提高非常有裨益。其次是對發射機構進行改動,由連發發射方式改為單發,這樣才能提高射擊精度。解決了上述兩大問題之後,就是對各部件細節上的設計了。
  • 下拋殼是解決無託步槍拋殼問題的好途徑嗎?看看RDB步槍是如何做的
    橄欖綠色的RDB步槍為了應對美國某些「白左」州苛刻的槍枝管理法規,Kel-Tec RDB系列還推出了RDB「獵人」(RDB Hunter)和RDB「生存」(RDB Survival)兩個派生型,它們的特徵是取消小握把,將彈匣插口前緣向前延伸出一個弧形面供射手握持,這就規避了這些州「民用步槍不得有獨立小握把」的法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