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00萬中國人患的病,科學家找到了快速見效的藥物

2021-01-08 騰訊網

超過46%的自殺身亡者死時都患有精神疾病,最常見的則是抑鬱症。未經治療的精神疾病是絕大多數自殺的原因。

抑鬱症目前主要以抗抑鬱藥物治療為主,輔以心理治療或是物理治療。

然而,目前的抑鬱症藥物面臨兩大挑戰。

首先是近50%的患者對現有的抗抑鬱藥反應不佳。其次,常規抑鬱藥物需要大約3-5周才能見效,反應較慢。

巴西聖保羅大學的研究人員正著手解決第2個問題。他們希望利用表觀遺傳調節劑,消除壓力造成的人體變化。

表觀遺傳機制是一個複雜系統的一部分,它控制著基因打開或關閉的時間和方式。

壓力則是抑鬱症的一個關鍵誘因,它會改變大腦中的某些表觀遺傳標記。其中許多改變發生在與神經可塑性相關的基因中,進而影響大腦對經驗做出反應的能力。

壓力最主要的增加了這些基因的DNA甲基化。

DNA甲基化是一種染色質重塑過程,通過招募參與基因抑制的蛋白質或通過抑制轉錄因子與DNA的結合來調節基因表達。大多數現有的抗抑鬱藥都是為了減少這個過程。

在研究中,研究小組決定對BDNF(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進行深入研究,這是一種神經系統蛋白,對神經可塑性的調節有著廣泛的作用。

之所以把目標放在這上面,是因為根據研究結果,壓力會降低BDNF的表達。而BDNF信號被阻斷,可能就是抗抑鬱藥無法見效的原因。

研究小組提出了這樣一個假設:壓力增加了BDNF基因的甲基化,降低了BDNF的表達,從而導致抑鬱。如果假設正確,那麼使用一種抑制DNA甲基化的基因調節劑,使BDNF水平也會正常,就能起到抗抑鬱效果。

按照這一理論,抗抑鬱藥的作用與甲基化基因的正常化有關,而消除應激引起的改變需要時間,這就解釋了為什麼常規抗抑鬱藥物見效慢。

同理,只要直接調節這些表觀遺傳機制,就能迅速產生抗抑鬱作用。

我們發現情況確實如此。」

根據他們在《分子神經生物學》雜誌上發表的研究報告,結果確如他們假設。研究小組測試了2種不同的藥物作為調節劑,5-AzaD和RG108,兩者都抑制了導致DNA甲基化的酶。結果,科學家在這2組測試中都觀察到了快速的抗抑鬱作用。

這一研究成果對於日趨嚴重的抑鬱症蔓延,無疑具有相當大的意義。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披露數據顯示,全球有超過3.5億人罹患抑鬱症,近十年來患者增速約18%,全球平均發病率在4.4%左右。

其中,女性平均發病率為5.1%,高於男性的3.6%。

發病率隨著年齡增長。55-74歲的男性抑鬱症患病率超過5.5%,55-74歲的女性抑鬱症患病率超過7.5%。60-64歲女性為高危人群,發病率接近8%。

2019年,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黃悅勤教授等在《柳葉刀 · 精神病學》發表研究文章,對中國精神衛生調查(CMHS)的患病率數據進行了報告。

在中國,抑鬱症的終身患病率為6.9%,12個月患病率為3.6%。根據這個數據估算,到目前為止,中國有超過9500萬的抑鬱症患者,女性抑鬱症患者佔65%,35歲以上患者佔據了總患者比例的67%。

此前,一項針對中國成年人抑鬱症的調查研究數據顯示:

除內蒙、新疆等地無數據外,陝西、甘肅、福建等地區的重度抑鬱患者佔比最高,江蘇、上海等地重度抑鬱患者佔比相對較少。

此外,該研究數據還顯示,四川地區患有抑鬱症的人群佔比較高,而山東、江蘇和黑龍江等地患有抑鬱症狀的人群佔比相對較低。

2019年7月24日,中國青年報在微博上發起針對大學生抑鬱症的調查在超過30萬的投票中超過兩成的大學生認為自己存在嚴重的抑鬱傾向。

編譯/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參考資料:

[1]https://www.eurekalert.org/pub_releases/2021-01/fda-ssf010421.php

相關焦點

  • 你擔心自己會患早發性阿爾茨海默病嗎?
    阿爾茨海默病是痴呆症的一種,所有的痴呆症病例中有超過70%為阿爾茨海默病。大部分阿爾茨海默病的病例發生在65歲或以上的人當中。輕微的記憶力減退是衰老的正常現象,人們如果忘記鑰匙放哪了或忘記在雜貨店鄰居的名字時,不應該過分擔心。如果這些事情發生的很少,就沒有理由去擔心。如果假期在迪士尼樂園或購物中心你偶爾忘記車停在哪兒了,你不必擔心這就是患上了阿爾茨海默病。
  • 挑戰阿爾茨海默病,西湖大學PI獲BBRF青年科學家基金
    不久前的 9 月 21 日,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將很多人的視線聚焦到這個神經退行性疾病上——每 3 秒鐘,世界上就會有一人患上阿爾茨海默病;中國有 1000 多萬阿爾茨海默病患者
  • 藥物搭載「納米鑽頭」,快速穿透、精確治療!
    俗話說「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當人們受疾病困擾時,總會寄希望於各種藥物能快速化解病痛,但是藥物從服用、被人體吸收到發揮作用需要時間,有的幾個小時,有的幾天,當為病所困時,人們多麼希望有一劑藥可以
  • 76歲「漸凍人」科學家霍金去世 「漸凍症」是什麼病
    圖說:76歲的「漸凍人」科學家霍金去世 來源/東方IC 新民晚報訊(記者 左妍)76歲的「漸凍人」科學家霍金去世,引發了人們對「漸凍人」的關注。霍金在21歲時就被診斷患上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ALS),就是俗稱的「漸凍症」。儘管他曾被告知只有兩年生命,但他沒有向命運低頭,繼續追求夢想,也被媒體報導為存活最久的「漸凍人」。ALS是一種怎樣的疾病?如何早期發現及治療? 對此,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神經內科副教授陳晟表示,「漸凍人」在臨床上其實並不少見,「冰桶挑戰」讓「漸凍人」逐漸進入了大眾的視野。
  • 科學家通過基因改造西紅柿來產生用於治療帕金森病的重要藥物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科學家對西紅柿進行了基因改造,以產生L-DOPA,這是一種用於治療帕金森病的藥物。研究人員認為,在獲得合成藥物受到限制的地區,這種創新可能是一種更容易和更便宜的生產基本藥物的方法。
  • 吳太感康見效快嗎?
    今年,根據中國衛健委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二季度的感冒人數僅為1.5萬左右,2019年第二季度的感冒人數數量高達35.87萬例,比對同期患者數量下降了95.82%。感冒患者數量的大幅度下降,不僅跟感冒藥物的嚴格監管有關,同時也跟個人的防護增強有關。
  • 佐力藥業2020年預計淨利8500萬-9500萬 主營產品銷售增長
    報告期內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8500萬—9500萬,比上年同期增長232.12%—271.20%。業績預告期內,公司積極面對外部環境的變化,聚焦主業,抓住國家基本藥物政策實施、醫保目錄調整、分級診療患者下沉、網際網路診療和慢病長處方政策出臺等發展機會,用好核心產品烏靈膠囊、百令片、靈澤片進入國家基本藥物目錄的優勢,穩自營、強招商,加大市場投入和終端醫療機構的開發和覆蓋。
  • 德科學家找有望藥物解除時差不適
    德國科學家發現腎上腺皮質素對人體生物鐘運行起關鍵作用,相信今後可以開發出能控制這種類固醇荷爾蒙分泌的藥物,消除飛行時差帶來的不適。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專家格雷戈爾·艾歇勒帶領的研究團隊發現,人體內腎上腺皮質素水平在早上8時達到高峰,從中午12時至凌晨4時降到最低水平。研究報告刊登於最新一期《神經元》雜誌。
  • 快速瘦手臂一周見效 如何快速告別蝴蝶袖
    所以,有很多女性在到處尋找快速瘦手臂一周見效的方法,那麼究竟該怎樣告別蝴蝶袖呢?      夏天即將來到,每個女性朋友都想要穿著美美的比基尼去海邊走一圈來吸引眾人的目光。但是,如果你的手臂堆積了很多的脂肪的話,一定會大煞風景。
  • 阿爾茨海默病真的無藥可救嗎?3個預防方法,1個藥物治療很有效
    2015年全球約有990萬例新發痴呆患者——每3秒鐘就有1例。國外分析家預測,到2050年,老年痴呆患者的數量約為現在的3倍,屆時將超過1.3億人。據中國老年保健協會老年痴呆及相關疾病專業委員會(ADC)數據顯示,目前我國65歲以上老人老年痴呆的發病率在4%~6%。患病人數的持續增長,讓這個疾病受到全社會及每個家庭的矚目。
  • 星形膠質細胞釋放ATP有快速抗抑鬱作用
    新華社 □廣東科學家發現快速抗抑鬱物質,為解開抑鬱之謎、研究靶向藥物提供方向 □文章發表於《自然—醫學》子刊,是世界上首次報導三磷酸腺苷的抗抑鬱作用 長期以來,抑鬱症不僅「抑鬱」了病人,也「抑鬱」了醫生。
  • 近期阿爾茲海默病重要研究成果解讀!
    ,這種新方法能幫助研究人員測定潛在藥物對阿爾茲海默病患者的治療效應,相關研究或為進行阿爾茲海默病研究及藥物開發指明了方向。在流行病學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聽力缺失與痴呆症有關,而且這種情況所誘發的痴呆症患者數量時全球4700萬病例中的十分之一;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種新的理論來揭示為何耳朵的障礙會誘發阿爾茲海默病的發生,研究者希望這種最新的解釋能幫助科學家們深入研究阿爾茲海默病的發病機制並在未來有效預測後代發病的風險。
  • 為何越來越多的帕金森病患者選擇DBS手術?|帕金森病|藥物治療|DBS|...
    帕金森病症狀「因人而異」  根據《中國帕金森病治療指南》,每一例帕金森病患者都可以先後或同時表現出運動症狀和非運動症狀,但在整個病程中都會伴有這兩類症狀,有時會產生多種非運動症狀。不僅運動症狀影響了患者的工作和日常生活能力,非運動症狀也明顯幹擾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 阿爾茨海默病吃藥難治?低頻聲音+LED光照效果更好
    忘記過去、忘記家人、忘記一切......這是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每天所經歷的痛苦。比如《都挺好》裡面的蘇大強。 近幾十年來,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全世界範圍內,患這種「不治之症」的人數在急劇增長。 目前,全世界約有4700萬阿爾茨海默病患者,且這一數字仍在不斷增長。
  • 日掉兩斤的快速減肥法!三天見效!
    對於不胖的人來說,感覺減肥太容易了,不就是「管住嘴邁開腿」嗎?但是他們不知道,真正的胖子來說,減肥真心難,難在哪裡呢,難在沒有方法!有些人說不是的,管住嘴比較難!那減肥究竟怎麼減呢,怎麼減才能見效快又健康呢?首先第一點你要搞清楚自己胖的原因,俗話說的好,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嘛!
  • 【中國抑鬱症患者超過9500萬 僅次於心血管疾病人數】據世衛組織...
    【中國抑鬱症患者超過9500萬 僅次於心血管疾病人數】據世衛組織統計數據,全球約有3億多人患有抑鬱症。2019年調查數據顯示,中國抑鬱障礙終身患病率達6.8%,約有9500萬患者,成為僅次於心血管疾病的第二大疾病負擔源。而這其中,青少年抑鬱症超50%,高中生佔40%。 日前,國家衛健委發布《探索抑鬱症防治特色服務工作方案》。
  • 研究發現阻止導致帕金森病中神經元退化的蛋白質有毒積累
    現在,來自新澤西州新不倫瑞克羅格斯大學和佛羅裡達州木星斯克裡普斯研究所的科學家們已經開發出一種方法來減少α-syNucin體內產生的量。 新技術使科學家們能夠發現一種化合物,這種化合物可以關閉編碼破壞性蛋白質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阻止α的產生和帕金森氏症的進展。
  • 焦慮會使已經患有認知能力下降的人更快患上阿爾茨海默病
    原創 Daily Mail 阿爾茨海默病研究發現,相比於沒有焦慮的認知能力下降的人,有焦慮的認知能力下降的人更快地發展成完全的阿爾茨海默病。這個美國的研究小組發現,即使沒有潛在的遺傳風險,認知能力下降的人患阿爾茨海默病的速度也與焦慮有明顯的聯繫。他們希望這項研究將有助於開發新的治療方法,幫助那些有輕度認知障礙的人延緩阿爾茨海默病的發作。然而,研究人員說,他們還不知道是焦慮導致了記憶問題和快速衰退,還是記憶問題導致了焦慮。
  • 2017年度聚焦:阿爾茲海默病重磅級研究
    長期以來,很多人備受阿爾茲海默病的困擾,而科學家們也一直在尋找治療阿爾茲海默病的新方法和策略,隨著近年來研究的深入,科學家們在該領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進展,時至歲末,2017年阿爾茲海默病研究領域科學家們又取得了哪些研究成果呢?本文中,小編對相關重要研究成果進行整理,分享給大家!
  • 快速瘦腿3天見效 大象腿有救了
    想要實現這樣的願望就要找到有效的瘦腿方法,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下快速瘦腿3天見效的方法,妹子的大象腿有救了!   想要實現這樣的願望就要找到有效的瘦腿方法,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下快速瘦腿3天見效的方法,妹子的大象腿有救了!  快速瘦腿3天見效  1、拉伸動作  這個拉伸動作做法很簡單,效果也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