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南京和燕路過江通道項目
進入關鍵階段
整個工程猶如一條巨龍
正在從地底穿越長江
而它的「龍頭」來自常熟製造
——盾構機「振興號」
走進過江隧道工地,近距離觀看「鋼鐵巨龍」不斷掘進的場面……感受就一個詞「震撼」!
這條隧道位於哪裡?進展如何?
南京和燕路過江通道起點位於棲霞區的燕恆路與和燕路交叉口,向北沿和燕路以隧道形式穿越長江,在八卦洲上止於浦儀公路立交,全長約5.725km。該通道位於長江大橋和長江二橋之間,距離上遊的長江大橋約7.4km,距離下遊的長江二橋約2.7km。地層複雜,且江下最高水深達79米。
目前「振興號」盾構機已在和燕路過江通道右線掘進至1642米,正在通過江底複合地層風險點。至此,右線已完成60%的盾構任務。整個項目計劃明年完成盾構工程,2023年通車。
打通這條隧道有多難?
錢七虎等5位院士組成的專家組曾評價
此隧道是目前國內難度最大的盾構隧道之一,也是迄今為止長江上建造的最困難的過江隧道。對盾構機設備製造和盾構施工技術都是嚴峻的考驗。
目前「振興號」正在穿越江底上軟下硬地層,處於70多米水深的超高水壓區域,水壓達0.72兆帕,並即將穿越衝槽淺覆土、斷層破碎帶的疊加層高風險地段;
此段隧道是全線水土壓力最大的區域,存在冒頂、沉降、失穩坍塌等巨大風險。
這些工程難題如何破解?
中交天和機械設備製造有限公司 信息管理部經理 楊順東:「在設計之初,我們就準備了應對一切風險的『工具包』。」
工具包最新配置 攻破難點
「振興號」配備了全智能化管片拼裝系統,只需一個按鈕,盾構機就能實現隧道內管片的自動運輸抓舉拼裝,可以大幅提高管片拼裝質量,更可減輕工人作業強度;
智慧化遠程安全監控管理系統,可實時記錄盾構掘進數據,管理風險邊界,及時報警並提供解決措施預案,還可實現盾構機遠程故障診斷及遠程控制,實現盾構機全生命周期管控;
綠色環保管路延長裝置,徹底解決了隧道內泥水溢出的施工環境汙染;
泥水分層逆洗循環技術,能有效應對巖溶複合地層及斷裂帶的掌子面塌方、泥水管路堵倉滯排、刀盤結泥餅等施工風險,迅速恢復刀盤掘進功能。
「巨龍」的牙齒是貫通的關鍵
在盾構機穿江過海的過程中,它宛如穿行地下、吞石吐泥的巨龍,刀具就是它的牙齒,對隧道的順利貫通至關重要。
「振興號」在世界範圍內首次採用超大直徑盾構超長不換刀技術,這不僅節約了大量成本,還降低了因換刀而導致的隧道坍塌和人身傷害風險。
掘進1500米不換刀片
在和燕路過江通道前1500米施工中、同等地質條件下,目前其它超大直徑盾構機200米左右就需要更換刀具,「振興號」在該地層連續掘進了1500米未換刀,掘進到800米時,刀具最大磨損量處5毫米;掘進到1500米,刀具最大磨損量僅達到9毫米,而刀具允許磨損量是50毫米。
「振興號」還首次採用了國產的常壓換刀裝置、刀具全狀態監測系統、刀盤伸縮擺動裝置,進入不同地質層,面對不同掘進環境,技術人員會為及時更換不同特點的46種刀具,防止因刀具磨損導致掘進偏離。
2019年6月21日,「振興號」在中交天和機械設備製造有限公司常熟基地下線。
這是國內首臺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
複合地層超大直徑泥水盾構機
未來」常熟製造」會有更多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