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名家最美的梅花盛宴!

2020-12-14 騰訊網

,花中四君子之一,傲而不俗。其色分紅白及綠,另有蠟梅,色黃如蠟,香氣濃鬱,雖自成科屬,其風韻卻與梅有異曲同工之妙。梅壽可逾千載,枝幹虯曲,身姿蒼古,其芳愈寒愈媚,臨風寒勁挺傲然鐵骨,遇冰雪更添飄然風儀,為歷代文人雅客所喜愛。明代李漁曾論賞梅之無奈:「風送香來,香來而寒亦至;雪助花妍,雪凍而花亦凍」。吾以為:梅不畏寒乃出自天然,而寒香俱來更是造化奇絕,踏雪尋梅,呵氣凝香,滿目嬌色,風雅至致哉!

王冕 墨梅

梅屬喬木,凌寒獨開,君子比德,為文人雅士和人民大眾所喜愛。宋代王安石詠梅名句「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和元代王冕題畫《墨梅》「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充分表現了人們對梅花象徵的高尚品格的崇敬愛戴的情懷。

梅花詩意圖 宋 巖叟(待考)

圖中畫盛開的梅花,樹幹上墨書有「巖叟」二字。此圖運筆道勁有力,構圖疏密有致,枝條穿插,富有韻味,具揚補之遺法,為補之傳派中上乘之作。

梅鵲圖軸 宋 沈子蕃

此圖軸絲質,依畫稿緙織。以十五六種色絲裝的小梭代筆,巧妙搭配,畫面色澤和諧。以「通經斷緯」的手法緙織,並嫻熟地運用了多種緙絲技法。所用絲線之經密度20根/cm,緯密度44-46根/cm,精工細密。此緙絲圖很好地體現了原畫稿疏朗古樸的意趣,畫面生動,清麗,典雅,是沈子蕃為數不多的存世作品之一,也是南宋時期緙絲工藝傑出的代表作。

梅竹寒禽圖 宋 林椿

此圖寫紅梅翠竹,殘雪未消,寒雀刷羽枝頭,神態生動。竹梅為雙鉤填彩,而雀則用細毫寫羽毛,寫實逼真。

春消息圖 元代 鄒復雷

圖繪老梅新枝,蓓蕾競綻,喧鬧熱烈的氣氛宣告春天來臨的消息,動人心魄。畫家以勁健和時帶飛白的筆觸皴寫粗幹,梅花畫法奇特,既非用筆點染,亦非用線鉤勒,而用絹卷或線團蘸墨點成。作者以特寫鏡頭截取畫面,擅用疏與密、繁與簡、直與曲等對比手法布局,筆勢遒勁奔放,墨色濃淡參差,境界幽雅淡逸,是古代墨梅畫的傑作。

墨梅圖 元代 王冕

此圖梅枝橫斜而出,枝條簡疏。枝節交叉處梅花競相吐蕊開放,表現了王冕野梅的清絕韻致。筆墨精練蘊藉,主幹以淡墨揮灑,濃墨點苔,蒼古老拙。分枝以中鋒勾撇,挺拔堅韌。

煙籠玉樹圖 明代 陳錄

此幅構圖別致,布局豪縱奇崛,氣象崢嶸而清勁可愛。枝幹縱橫,以墨筆皴寫,溼筆中又呈飛白,枯健如蟠龍虯曲,再橫點重墨,更顯蒼老道勁。枝梢俏利,而嫩枝又筆直上伸,上下呼應。繁花散於嫩枝之間,只用簡潔的雙鉤,千斛萬蕊,冷豔寒香便撲面而來。妙在一縷煙霧橫遮梅梢,更添雋撥清逸之致。

萬玉圖 明代 陳錄

此圖寫倒垂梅一株,枝由右上角出,主幹弧形彎曲,構成梅枝總的動勢。小枝則有穿插、變化,形成枝蕊參差交錯、俯仰顧盼,梅花爛漫怒放的景象,圖中以沒骨寫幹,雙鉤圈花,淡墨渲染背景,突出千條萬玉、花團錦簇的視覺的效果。

梅花圖 明代 陳錄

這幅梅花圖與畫家的《萬玉圖》有異曲同二之妙,但在氣勢上更覺恢宏。此圖梅幹自左出,倒垂而下,分為二枝,一枝彎曲直下,一直平伸出畫面,但細枝側條全取披垂之勢,與總的動勢保持一致。畫面上繁花密蕊、瓔珞紛呈,千條萬玉,撲面而來。構圖上將主幹分散從而強調密如萬玉的花朵本身的美感,有一種喜氣洋洋的氛圍,體現了畫家躬逢明王朝「盛世」,而「借花獻佛」,以寫「梅花得意羨群芳」的心情,從而少了王冕畫梅之中的那種孤傲和清雅之氣。

梅竹圖 明代 孫克弘

此圖以較工整細緻的筆法畫一枝梅花與一叢翠竹,從一角斜出,垂曳於清溪之上。構圖疏秀有致,梅枝盤折曲伸,指向扇面款識,使整個畫面得到統一。

墨梅圖軸 明 王謙

圖繪老梅一折,虯幹挺拔,枝幹挺枝,枝幹交錯,頗有氣勢。枝頭繁花怒放,一片生機。用筆雄健,墨色渾厚,粗細相間,疏密有致。有曹瑩、繆樸、王麟三人題詩,左側自識「錢塘王牧之為文敏指揮使寫」,鈐「牧之」印,另一印模糊難辯。

雪梅鴛鴦圖 明 王醴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圖繪雪景寒江,兩隻鴛鴦站岸邊梳理羽毛。一株老梅,枝條繁茂,花開帶雪,分外妖嬈。雪竹挺立,小雀瑟棲於上。鴛鴦造型優美,色墨交融;梅樹用筆老辣,用墨焦重,梅花清新淡雅,整個背景以淡墨渲染,留白以表雪意。

水仙茶梅圖 清 姜泓

此畫中寫水仙與茶、梅三友相為呼應,梅枝上一小鳥正躍躍欲飛。構圖奇妙,梅枝斜伸而下,另有一短枝取向上之勢。以淡墨點染出山石,水仙、茶樹用工筆細加勾畫,而花冠及梅花皆以粉色由外及內的渲染,間點丹紅,色澤淡雅脫俗,氣韻流動。山雀用筆筒略,造型卻準確生動。

早春圖 清 楊晉

此畫寫二株老梅枝幹曲虯盤折,枝頭新花綻放;奇石之旁新篁枝葉靈秀,水仙盛開,靈芝仙草長於山石之上。全圖結構緊湊講究,繁密而不沉冗。樹幹山石皆以淡墨暈染,以小斧劈皴、橫皴等點染,以濃墨點苔。水仙用白描雙鉤手法繪出,雋秀淡雅;梅花則以墨線勾畫,錯落紛呈。畫面雖未設色,卻將初春的盎然生機盡於筆端描出。

梅花綬帶圖 清代 沈銓

此圖寫寒梅怒放,一綬帶鳥棲於枝上,另有一小雀在其下方啾啾嗚叫。梅枝曲折,由墨筆勾出,淡墨皴染,梅花由鉛白點染,晶瑩剔透。綬帶鳥及小雀刻畫細緻入微,一絲不苟,有北宋黃筌之意韻。

梅花圖 清代 汪士慎

此畫清淡秀雅,瘦勁姿媚,使我們看到了作者畫梅的獨特風格。金農曾評日:「巢林畫繁枝,千花萬蕊,管領冷香,儼然灞橋風雪中。」但我們看到作者遺存的梅花作品中,枝、花並不太繁,是以疏朗清瘦見長,給人一種疏影瀟灑、冷香四溢的感覺,這幅《梅花圖》便可作為佐證。

春風香國圖 清 汪士慎

此畫以梅蘭竹、牡丹為題。梅花清淡秀雅,以墨筆寫幹,稍加點染,曲折秀逸。墨線勾花,略罩淡粉,鉛白點蕊,神清韻足;中鋒撇寫蘭葉,轉折有致,以硃砂點寫花冠,淡墨點心,新穎不俗。牡丹花葉以淡墨潤染,鉤勒花瓣罩染輕粉,暈染有溼潤清麗,水氣空朦之感。

玉壺春色圖 清代 金農

圖中取梅樹老乾一截,通貫畫幅正中,頂天立地,布局奇絕,又以大筆鋪枝,小筆勾瓣,繁枝密萼,穿插左右,枝幹以飽含水分的淡墨揮寫,濃墨點苔,更顯出老梅凌寒的性格。「花光迷離,恍如曉雪之方開」。右側上端有作者自題,乃知為追思五十年前,觀元至大辛少府貢粉矮梅卷情事,凝想而作,款署:「薦舉博學宏詞杭郡金農畫記,時年七十又五。」此為金農老年精心之作。

《月下墨梅圖》 清代 童鈺

此圖裁取梅樹一角,老乾蒼勁,新枝挺發,繁花密萼,正反轉側,一片生機。枝幹蒼老古樸,花蕊挺勁清秀,運筆密而不亂,繁而不雜,墨氣雄厚,一輪圓月,影照梅花,分外清逸。

有梅之記,始見於《西京雜記》漢初修上林苑,遠方各獻名果異樹,有『朱梅』、『胭脂梅』。迄今2000年矣。梅入畫,有史載始於南北朝,至宋僧仲仁方盛,稱「墨梅始祖」。

宋 趙佶 《臘梅山禽圖》 絹本設色 縱82.8釐米 橫52.8釐米

宋 揚無咎 《四梅花圖》「未開」

「欲開」

「盛開」

「將殘」

馬麟《層疊冰綃圖》

南宋 林椿 《梅竹寒禽圖》 上海博物館藏

宋 趙孟堅 《歲寒三友圖》

元 鄒復雷《墨梅圖》

元 王冕 《墨梅圖》上海博物館藏

元 王冕 《南枝春早圖》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元 王冕 《墨梅圖》上海博物館藏

《梅花水仙圖》 佚名 上海博物館藏

《墨梅圖》 佚名 遼寧省博物館藏

明 陳錄 《萬玉圖》 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明 陳錄 《梅花圖》 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明 王謙 《卓冠群芳圖》 上海博物館藏

明 王謙 《梅石圖》

明 王謙 《梅花黃鳥圖》(左)

明 陳洪綬 《梅石圖軸》

清 沈銓 《雪中遊兔圖》

清 金農 《紅綠梅花圖》 上海博物館藏

清 汪士慎 《梅花圖》 上海博物館藏

清 八大山人《梅花圖》

清 石濤《梅花圖》

李方膺《梅花圖》

石濤 《靈臺探梅圖》

清 惲壽平 《五清圖》

清 蕭晨 《踏雪尋梅圖》 青島博物館藏

唐寅 《梅花書屋圖》

清 陳枚 《月下賞梅》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煙籠玉樹圖》 明 陳錄

《梅花綬帶圖》 清 沈銓

《玉壺春色圖》 清 金農 南京博物院藏

《紅綠梅花圖》 金農 上海博物館藏

張大千 人物梅花

謝稚柳 《梅竹圖》

齊白石 《梅花雙蝶》

潘天壽 《松石梅月圖》

李苦禪 《晴雪梅花圖》

《水墨梅花圖》 黃胄 1984年

(注:圖片均來自網際網路,只供參考)

文章版權歸原作者

贈人玫瑰,手留餘香。

分享快樂,傳播正能量。

相關焦點

  • 十位國畫名家筆下的梅花
    梅花與蘭花、竹子、菊花一起稱為「四君子」,也與松樹、竹子一起被稱為「歲寒三友」。中華文化有謂「春蘭,夏荷,秋菊,冬梅」,梅花憑著耐寒的特性,成為代表冬季的花。梅花是中華民族與中國的精神象徵,象徵堅韌不拔,不屈不撓,奮勇當先,自強不息的精神品質。今日與大家一起來欣賞中國歷代名家畫的最美梅花。
  • 梅花代表著堅韌不拔的精神,不同大師筆下的梅花究竟什麼樣子
    梅花代表著堅韌不拔的精神,不同大師筆下的梅花究竟什麼樣子文/文涓我們都知道在繪畫界有四君子,那就是梅蘭竹菊了,其實梅花也和松樹,竹子一起被稱為歲寒三友。▲王雪濤作品01歷代大師都很喜歡梅花在中國文化的發展過程中,梅花具有耐寒的特性,成為了許多文人之士非常喜歡的一種花卉
  • 優谷朗讀攜手央視頻舉辦名家直播朗誦會, 帶給你一場視聽盛宴!
    來源標題:優谷朗讀攜手央視頻舉辦名家直播朗誦會, 帶給你一場視聽盛宴! 隨著穀雨節氣的到來,春寒漸隱,夏暑將起,時間的腳步已悄然走至四月下旬。
  • 國畫梅花:書畫名家石榮祿最擅長畫梅花,家庭裝飾畫手繪紅梅圖賞析
    梅花是中華民族與中國的精神象徵,象徵堅韌不拔、不屈不撓、奮勇當先、自強不息的精神品質,為薔薇科李屬的落葉喬木,與蘭花、竹子、菊花一起列為「四君子」,也與松樹、竹子一起被稱為「歲寒三友」。
  • 喜迎2021年,今天讓我們共賞歷代名家的「元旦」詩詞吧!
    了解了「元旦」二字的含義後,不妨讓我們共賞歷代名家的「元旦」詩詞。田家元旦(唐)孟浩然昨夜鬥回北,今朝歲起東。我年已強仕,無祿尚憂農。桑野就耕父,荷鋤隨牧童。田家佔氣候,共說此年豐。桃版隨人換,梅花隔歲香。春風回笑語,雲氣卜豐穰。柏酒何勞勸,心平壽自長。元旦在鶴林偶作(宋)白玉蟾東風吹散柳梢雪,一夜挽回天下春。從此陽春應有腳,百花富貴草精神。
  • 欣賞東莞歷代名家書畫,中秋國慶長假去東莞虎門
    9月30日,一場名為「墨韻鄉情」的東莞歷代名家書畫展正在東莞市虎門鎮虎門影像藝術中心舉行。對於書畫藝術愛好者來說,這是一個不可多得的欣賞和學習的機會。本次展覽由東莞市收藏家協會、東莞市虎門鎮宣教文體局、虎門鎮文聯聯合主辦的。
  • 現代國畫大師的梅花,這個人鮮為人知,作品卻有很大的升值潛力
    歷代大師筆下的國畫梅花,只有這個人的梅畫得最為大膽,令人叫絕》和文章《喜歡國畫梅花的人注意了,清代這幾位大師的梅花,也是國畫至寶》中簡單盤點了歷代國畫大師手下的梅花作品,讓喜歡國畫梅的人們對中國國畫梅的傳承發展脈絡有了一定的了解,到了晚晴,則湧現了一些承前啟後的國畫藝術家,其中不乏巨擘和大師,他們作品同樣藝術價值非常高深,影響非常廣泛,既豐富了人們的精神世界,又把我國的傳統國畫推向了另外一個高地,其中他們筆下的梅花作品更是各領風騷
  • 故宮國寶,多見他的跋文,被譽為最美行書之一!書法名家:不可學
    無論是北京的故宮博物院,還有臺北故宮博物院,都是藏寶勝地,無數珍貴書畫珍藏其中,比如《清明上河圖》、《富春山居圖》、《十宮圖》等等,在這些名貴的字畫中,很多都有一位書法名家的跋文!這位書法名家就是梁詩正,也是乾隆的太子太傅,隨身秘書,上書大臣。清代書法巨著《三希堂法帖》便是出自他之手!
  • 董懷勇|水墨漾泉—2021當代中國畫名家邀請展
    新春伊始,陽泉展覽館特邀全國15個省市的三十多位當代中國畫名家,創作近百幅彰顯個人風格和本土地域文化的精品力作,以丹青慶佳節,用水墨繪華章,以精品佳作學術水準,提升公眾審美意識,在文化自信的當下讓民族創造活力長盛不衰。首屆「水墨漾泉」2021當代中國畫名家邀請展的舉辦正逢其時,具有學術性、地域性和代表性。其名家之眾、畫作之精、尚可言之。
  • 小花鳥,大境界歷代名家花鳥畫欣賞
    早在工藝、雕刻與繪畫尚無明確分工的原始社會,中國花鳥畫已萌芽,天水放馬灘出土的戰國末期木板畫《老虎被縛圖》,是已知最早的獨幅花鳥畫。花鳥畫發展到兩漢六朝則粗具規模。趙佶 梅花繡眼圖在題材上,宋代出現了水墨梅、竹、松、蘭,淡墨揮掃,整整斜斜,不專以形似,獨得於象外。以擬人化的手法將崇高、貞潔、虛心、向上、堅強寄於「四君子」上,這種文人畫思想的加入,為花鳥畫注入新的內容。
  • 15位歷代書法名家寫《陋室銘》,最後一位堪稱神作!
    15位歷代書法名家寫《陋室銘》,最後一位堪稱神作!完文章來源/書法家園原標題:《15位歷代書法名家寫《陋室銘》,最後一位堪稱神作!》
  • 「梨園雅集——兩岸京劇名家演唱會」將在臺舉辦
    新華社記者石龍洪攝新華社北京8月31日電(記者 石龍洪)「梨園雅集——兩岸京劇名家演唱會」系列活動將於9月10日至13日在臺北、臺中舉辦。在31日舉辦的活動行前記者會上,北京京劇院副院長秦豔介紹說,該系列活動由北京京劇院與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華之聲聯合主辦,包括三場演唱會和一場戲曲交流輔導活動,精選臺灣觀眾耳熟能詳的京劇經典傳統劇目選段,同時邀請臺灣京劇名家同臺獻藝。
  • 春分,看歷代書法名家筆下的「春」字
    今天書法家園為大家搜集整理了歷代名家筆下的"春"字,風姿各異、尚之令人大飽眼福! 甲骨文拓片
  • 歷代書法名家「恭喜發財」,給您拜年啦!
    點上方藍字可免費訂閱關注——————江蘇書協——————新年伊始,萬象更新曆代書法名家
  • 琴動江城,武漢2019古琴名家新曲音樂會,民族器樂的視聽盛宴
    琴動江城 攝影:清風視界 / 盧清國11月9日晚,「琴動江城 · 2019古琴名家新曲音樂會」民族器樂精品節目,在洪山區珞珈山劇院,相邀湖北知音好友欣賞優美的民族音樂,讓音符指引著我們,在旋律中相遇,在旋律中相識,在旋律中愉悅,在旋律中放飛心情,帶給我們不一樣的視聽盛宴。琴動江城 攝影:清風視界 / 盧清國張子盛:古琴演奏家、教育家。
  • 畫牛,12位歷代名家誰最厲害?由你說了算!文後附投票
    陳洪標|文畫牛,12位歷代名家誰最厲害?由你說了算!文後附投票?2021年是牛年,我們來說說牛。牛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是勤勤懇懇、吃苦耐勞、任勞任怨的代名詞。而歷代畫家也愛畫牛,其中有12位名家畫的牛,各有千秋,很有特色。現在,把這些名家的落款拿掉,請你來投票,看看誰的牛畫得最好?▼1號【這兩頭牛一猛攻一敗逃,很是傳神,牛氣也有了,野性和兇頑躍然紙上。】▼2號【這頭牛的神態很有意思,下雨天在扭頭看什麼呢?】▼3號【這牛的眼神很撩人,夠深情。】
  • 林陽寺梅花迎來最美花期,香氣撲鼻!都是剛拍的圖……
    每年寒冬世界當北方人欣賞雪上枝頭之時在福州有一種更美的「雪」在枝頭等你那是在晉安北峰千年古剎林陽寺全線盛放的梅花梅花開啦每年春節前位於北峰山區的千年古剎林陽寺都會迎來它一年中最美的時光白梅似雪,紅梅似霞還有點點金黃的
  • 歷代名家筆下的「貴妃出浴圖」,香豔至極!
    王叔暉《出浴圖》如此傾國傾城的人物,自然成為歷代畫家們不願放過的描繪對象,且他們尤其愛畫「貴妃出浴」的場面。王美芳 趙國經 《貴婦出浴圖》下面,就一起來欣賞歷代名家筆下的「貴妃出浴圖」吧!歷史上的孰是孰非,眾說紛紜,但是名家筆下的《貴妃出浴圖》讓我們更加領略貴妃的婀娜身影,顧盼生姿,絕代傾城……
  • 十二月梅花
    在某年正月初七,壽陽公主到宮裡默林賞梅,一時睏倦,就在殿簷下小睡,正巧有朵梅花輕輕飄飄落在她的額上,留下五瓣淡淡紅色的痕跡,壽陽公主醒後,宮女都覺得原本嫵媚動人的她,又因梅花瓣而更添幾分美感,於是紛紛效仿,以梅花印在額頭上,稱為 「梅花妝」,世人便傳說公主是梅花的精靈轉世,因此壽陽公主就成了梅花的花神。
  • 書房掛什麼畫好 石榮祿手繪竹子圖和梅花圖展示
    適合掛在書房的字畫,無外乎這兩類:亭亭玉立的竹子圖和氣質高潔的梅花圖。1、一幅亭亭玉立的國畫竹,裝飾書房,是品味更是氣節!竹子雖無牡丹之富麗,無松柏之偉岸,無桃李之嬌豔,但它虛心文雅的特徵,高風亮節的品格卻歷來為人們所稱頌。歷代多少仁人志士常讚美竹、詠竹、畫竹、寫竹,它們有著虛心亮節、瀟灑挺拔的君子風度,世人常用竹來寄託自己的情感或以竹的品質定自己品格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