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是你的宿命

2020-12-23 騰訊網

孤獨

1

孤獨源於愛,無愛的人不會孤獨。

也許孤獨是愛的最意味深長的贈品,受此贈禮的入從此學會了愛自己,也學會了理解別的孤獨的靈魂和深藏於它們之中的深邃的愛。從而為自己建立了一個珍貴的精神世界。

2

孤獨是人的宿命,它基於這樣一個事實:我們每個人都是這世界上一個旋生旋滅的偶然存在,從無中來,又要回到無中去,沒有任何人任何事情能夠改變我們的這個命運。

是的,甚至連愛也不能。凡是領悟人生這樣一種根本性孤獨的人,便已經站到了一切人間歡愛的上方,愛得最熱烈時也不會做愛的奴隸。

3

和別人混在一起時,我嚮往孤獨。孤獨時,我又嚮往看到我的同類。但解除孤獨畢竟只能靠相愛相知的人,其餘的人擾亂了孤獨,反而使人更感孤獨,猶如一種官能,因為受到刺激而更加意識到自己的存在。

孤獨和喧囂都難以忍受。如果一定要忍受,我寧可選擇孤獨。

4

在靜與鬧、孤獨與合群之間,必有一個適合於我的比例或節奏。如果比例失調,節奏紊亂,我就會生病——太靜則抑鬱,太鬧則煩躁。抑鬱使我成為詩人,煩躁使我成為庸人。

5

一個精神上自足的人是不會羨慕別人的好運氣的,尤其不羨慕低能兒的好運氣。

6

活動和沉思,哪一種生活更好?

有時候,我渴望活動,漫遊,交往,戀愛,冒險,成功。如果沒有充分嘗試生命的種種可能性就離開人世,未免太遺憾了。但是,我知道,我的天性更適合於過沉思的生活。我必須休養我的這顆自足的心靈,唯有帶著這顆心靈去活動,我才心安理得並且確有收穫。

如果沒有好胃口,天天吃宴席有什麼樂趣?如果沒有好的感受力,頻頻週遊世界有什麼意思?反之,天天吃宴席的人怎麼會有好胃口,頻頻週遊世界的人怎麼會有好的感受力?

心靈和胃一樣,需要休息和復原。獨處和沉思便是心靈的休養方式。當心靈因充分休息而飽滿,又因久不活動而饑渴時,它就能最敏銳地品味新的印象。

所以,問題不在於兩者擇一。高質量的活動和高質量的寧靜都需要,而後者實為前者的前提。

7

外傾性格的人容易得到很多朋友,但真朋友總是很少的。內傾者孤獨,一旦獲得朋友,往往是真的。

8

健談者往往耐不得寂寞,因為他需要聽眾。寡言者也需要聽眾,但這聽眾多半是他自己,所以他比較安於獨處。

9

沒有自己獨居的處所是多麼可怕的事,一切都暴露無遺了。在群居中,人不得不掩飾和壓抑自己的個性。在別人目光的注視下,誰還能坐在那裡恬然沉思,捕捉和記錄自己的細微感受。住宅危機導致了詩和哲學的生態危機。

10

學會孤獨,學會與自己交談,聽自己說話,——就這樣去學會深刻。

當然前提是:如果孤獨是可以學會的話。

11

獲得理解是人生的巨大歡樂。然而,一個孜孜以求理解、沒有旁人的理解便痛不欲生的人卻是個可憐蟲。

12

人與人之間的理解或不理解是命運,誤會卻是命運的捉弄。我坦然接受命運,但為命運的捉弄悲戚。

可是,何必表白呢?表白是理解的死亡證書。

13

知道痛苦的價值的人,不會輕易向別人洩露和展示自己的痛苦,哪怕是最親近的人。

14

一個特立獨行的人而又不陷於孤獨,這怎麼可能呢?然而,儘管註定孤獨,仍然會感覺到孤獨的可怕和難以忍受。上帝給了他一顆與眾不同的靈魂,卻又賦予他與普通人一樣的對於人間溫暖的需要,這正是悲劇性之所在。

15

老是聽別人發表同樣的見解和感嘆,我會感到乏味。不過我知道,在別人眼裡我也許更乏味,他們從我這裡甚至連見解和感嘆也聽不到,我不願重複,又拿不出新的,於是只把沉默給他們。與人共享沉默未免太古怪,所以,我躲了起來……

16

這是一個孤獨的人。有一天,世上許多孤獨的人發現了他的孤獨,於是爭著要同他交朋友。他困惑了:他們因為我的孤獨而深信我是他們的朋友,我有了這麼多朋友,就不再孤獨,如何還有資格做他們的朋友呢?

17

你們圍著他,向他喝彩,他惶恐不安了。你們哪裡知道他心中的自卑,他的成就只是做出來給自己看的,絕沒有料到會驚動你們。

18

語言是存在的家。沉默是語言的家。饒舌者扼殺沉默,敗壞語言,犯下了雙重罪過。

19

說到底,在這世界上,誰的經歷不是平凡而又平凡的?心靈歷程的懸殊才在人與人之間鋪下了鴻溝。

相關焦點

  • 《心是孤獨的獵手》:太深太久的寂寞盡頭就是那宿命的孤獨吧
    《心是孤獨的獵手》是我看的第一本麥卡勒斯的小說。在書店看到這本書的時候,封面上那個留著短髮,手扶著下巴,一雙大眼睛似在看著你,又似毫無目的的女人一下子抓住了我。就像當你看到張愛玲的照片時會感到她骨子裡的冷,你看到麥卡勒斯,會感到她身上那種天真的疏離感。
  • 尼採:孤獨是每個人的宿命,也是一個人的狂歡,但你要知道這一點
    不知道你有沒有體會過走在人群中的孤獨,尤其是在你初到一個陌生的城市時,這種孤獨感會油然而生,不是你對這個城市一無所知,而是這個城市沒有你能給你安全感的人和事。一無所知的是恐懼,可是如果你走在熟悉的城市裡,走在熱鬧的人群中,依然是孑然一身,恐怕這個時候你才是最無助,最孤獨,最想念以前的。
  • 活得孤獨,死於愛情,一個清醒者的宿命
    黛西只是愛情的化身,而愛情是他孤獨生活中唯一的寄託。而追求理想中的愛情,也是他逃避現實的手段。爾虞我詐的現實,眾人追名逐利的嘴臉讓他厭煩,只有愛情是他精神中僅存的一塊清淨之地,能夠給他喘息的空間和生存下去的動力。只可惜,這理想中的美好愛情,仍無可避免地走向覆滅。
  • 黑暗之魂3:悲劇與苦難的無限循環,永遠的孤獨與宿命鑄就不朽經典
    《黑暗之魂3》就是這樣一部能夠在當今時代傳承古希臘悲劇精神的作品,個人將其視作宿命悲劇的最高詮釋——悲劇與苦難的無限循環,永遠的孤獨與宿命鑄就不朽經典!隨著DLC2的通關,黑魂系列已然告終,願它優秀的理念薪火相傳!
  • 周國平:「孤獨是人的宿命,但愛和友誼可以將它撫慰」
    作家周國平說:「孤獨是人的宿命,愛和友誼不能把它根除,但可以將它撫慰。」 前段時間看了一期《令人心動的offer》,裡面的丁輝給人的印象挺深刻,作為實習生裡面年齡最大的一個,面對職業競爭的壓力也會更大。
  • 女人最好的宿命?劉若英:窩在你懷裡孤獨,與老公分房睡安心自在
    在看完了她的《我敢在你懷裡孤獨》一書,發現她對孤獨、相處以及生命的看法與思考,帶給我很多啟發與驚喜。正如她所言「我不確定這本怪書有什麼價值,但它一定很誠實。」其實,如果你學會了「自處」與「相處」,擁有讓自己幸福的能力,無論選擇單身還是結婚,你都可以活得有滋有味。在奶茶《我敢在你懷裡孤獨》一書談及到,「英國心理學家唐納德·溫尼科特這樣說:完美的相處關係是「窩在愛人懷裡孤獨」。
  • 生未百年死不孤獨:《百年孤獨》最經典十句話,讓你明白孤獨真諦
    生未百年死不孤獨:《百年孤獨》最經典十句話,讓你明白孤獨真諦這本書被很多人稱為是,一生至少讀一次的書。即便你沒有看過這本書,我相信你也一定聽過。真正讀這本書的人很多,但真正讀懂的人很少《百年孤獨》是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作,是20世紀最重要的經典文學巨著之一。
  • 《萬曆十五年》:戚繼光的孤獨,竟揭示了芸芸眾生的掙扎和宿命
    《萬曆十五年》在寫戚繼光這篇時,用的標題是孤獨的將領。這個標題點出了兩層意思,首先,戚繼光是個軍人,而且不是個普通的小卒,是領頭帶兵的將領,將領是他的職業和頭銜,是外在的社會標籤。其次,他是孤獨的,偏向內心精神世界和人際關係。
  • 重複人名的三個用意,助你讀懂百年孤獨,原來這是煞費苦心的安排
    相信你看完這篇文章後,會理解馬爾克斯的煞費苦心後,也會重新看待這些複雜的人名,甚至會再次翻開這本書。《百年孤獨》因重複的人名看不下去?弄清這三個用意後,你不會再打退堂鼓。我想說,你只記住他倆就夠了,這是關鍵信息,是為後續人物命運走向埋下伏筆的。所以說到底,《百年孤獨》中重複的人名不是為了混淆你,而是讓你徹底記住他們。
  • 心理學:孤獨不代表寂寞、可憐、沒人愛,孤獨是一種能力
    作家劉同說:「一個人的時候或許並不孤獨,置身於熱鬧人群中,才愈發孤獨。」因為一個人的時候,別人是看不到你的孤獨的。但是人多的時候,你的落寞,愈發凸顯了你的孤獨。04或許你以為,結了婚,有人陪伴,孤獨就跑得無影無蹤了。這只能說,你還是太單純。
  • 接管賭王偌大家業,卻要孤獨終老,這就是女強人的宿命?
    接管賭王偌大家業,卻要孤獨終老,這就是女強人的宿命?家有錢財萬萬貫,不談戀愛也沒事,這是咱們大部分普通人的想法。
  • 沒有人能掙脫孤獨,蔣勳的《孤獨六講》,與我們傾心交流孤獨之美
    《孤獨六講》確實是一本好書,一本當你走過一段孤獨的人生歲月後,回過頭來讀一讀關於「孤獨」的這個我們逃不開的人生話題,會有不一樣的體會和啟發。《孤獨六講》是一本讓你釋然生命中經歷的那些孤獨時光的人生感悟的好書,我不想把它牽到哲學的層面,因為它讀起來比較易懂,亦如蔣勳老師的聲音深邃卻平易近人,仿佛與一位經歷了無數繁華與落寞的人生智者的一次傾心交流般醍醐灌頂,感謝蔣勳老師讓我看到如此精彩的一個思想的世界。蔣勳老師的《孤獨六講》,從六個方面講訴我們生命中的孤獨。
  • 孤獨成王會是他的宿命...
    都在討論哈登的去留,別忘了休斯敦還有另一位MVP,他糟糕的發揮直接導致了火箭在季後的崩盤,孤獨成王就是他的宿命! 2、自從杜蘭特走後,威少就化身當作雷霆的救世主,連續三年場均三雙的壯舉讓他名垂千古,生性桀驁不馴的他更像是一個孤獨的王者,作為雷霆之子雷霆管理層在對於威少的續約上也是毫不吝嗇
  • 馬孔多100年心酸的孤獨史,成就魔幻現實的驚世之作《百年孤獨》
    當你閱讀世界名著時,你有沒有這樣的感受:「小時候不懂,長大後動容」。這種感受在我重讀加西亞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這部鴻篇巨著時再次被印證。年輕時我們人手一本《百年孤獨》,只是為了故作深沉,裝作博學,對書中如夢似幻的故事並沒有太多的感同身受,也無法理解這本書,為何以描寫孤獨成為世界名著。長大後,逐漸發現書中那些生命中不可逃離不可消除的深沉孤獨,那些每一個悲劇背後隱藏著的必然宿命,對於每一個個體來說,是如此真實,如此讓人動容。
  • 深度解讀諾貝爾文學獎巨著《百年孤獨》:孤獨是軟肋,更是鎧甲
    孤獨是布恩迪亞家族成員的宿命,是他們的不想讓別人透視到的軟肋,但同樣也是令他們看起來很強大很坦然的鎧甲。 困於其中,卻又不知不覺樂在其中。
  • 《百年孤獨》中的一個道理:生命從來不曾離開過孤獨而獨立存在
    這個家族最終沒有逃脫宿命,一切都仿佛按照原本預訂的那樣發生了。無論是每一代阿爾卡蒂奧,還是每一代奧雷良諾,他們都在與命運做抗爭,但最終都沒有成功。終其一生,他們都是孤獨的。馬爾克斯的筆下是殘忍的,他通過刻畫百年間一個家族的歷史,告訴了我們這樣一個道理:「生命從來不曾離開過孤獨而獨立存在。
  • 《百年孤獨》中最經典的一句話,僅僅只有8個字,卻寫盡人生孤獨
    書中的一句——生未百年,死不孤獨。短短8個字,短小精悍卻被世人奉為經典。書中有著世人所有可以用來與孤獨做抗爭的方法。小編經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我想要什麼樣的生活,但是生活卻一次又一次逼著我低頭。"、"我真的太孤獨了,我就是一個深層孤獨患者。"
  • 為什麼要讀《百年孤獨》?因為部分生活除了無趣,只剩每日的孤獨
    因為你的生活就如書中的一樣,每天都是重複著一個事情,而且真可以用「百年孤獨」來形容。書中所講的故事是發生在一個小鎮上的事情,在馬爾克斯的筆下,這些人和事不再需要遵循現實邏輯,增添了更多的魔幻色彩,吸引著讀者的注意力。像書中所描述的「家族裡的第一個人被綁在大樹上,而最後一個人會被螞蟻吃掉」。他們仿佛生來就有了自己的宿命,其中無邊無際的恐懼、黑暗,讓人和孤獨融為一體。
  • 你生而孤獨,終將孤獨,但我愛你丨阿斯伯格症候群
    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這部治癒系影片《瑪麗和馬克思》,看看這兩位異常孤獨的主人公,是如何產生聯結,並成為畢生摯友的吧。01兩個隱蔽的孤獨患者,意外交匯在澳大利亞的一個小鎮上,有一個8歲的小女孩,她的名字叫瑪麗。
  • 豆瓣評分8.6,你們看到的是皇后樂隊的熱血,我看到了主唱的孤獨
    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樣,在電影結束後,會找出皇后樂隊在這場演唱會上的歌曲來聽,恰好網易雲音樂上有這段歌曲串燒,時長近26分鐘,反覆循環聽,參照中文歌詞,竟感覺到一絲絲孤獨、宿命的味道,仿佛所有的一切皆是命定必然,我們只是按照設定好的程序走完各自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