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雲南省民族宗教委和雲南民族幹部學院聯合舉辦的「提升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突出人才綜合素質,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雲南民族文化、民族古籍專題培訓班」的80餘名學員到雲南省圖書館學習交流民族古籍保護工作。
交流以講座的形式進行。雲南省圖書館歷史文獻部主任、雲南省古籍保護中心副主任計思誠為學員作了「古籍保護與古籍普查」講座,從中華古籍保護計劃、雲南省古籍保護工作概況、古籍普查方法步驟、十四五期間雲南省古籍保護工作規劃等方面與學員進行交流,重點介紹了雲南省少數民族古籍保護與普查;歷史文獻部副主任楊敏仙以「化腐朽為神奇的古籍修復技藝」為題,從古籍修復的淵源、裝幀、裝具、破損形態、技術要求等方面,重點介紹了本館近年來開展少數民族文字古籍修復的情況,並以簡短的視頻為學員演示了古籍修復及裝訂的過程;雲南省圖書館古籍修復保護傳拓研習館副館長、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拓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張衡作了「文物傳拓的概念與實踐」講座,從中國傳拓技藝的發展、文物傳拓的原則、方法步驟等方面進行了講解。
此外,在雲南省圖書館古籍修復工作人員的指導下,每位學員還學習裝訂了一本仿古線裝書。
通過交流,學員們進一步充分認識到做好少數民族文化傳承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感受到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蘊含的無窮智慧,增強了對民族文化遺產保護的意識,提升了古籍保護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
雲南少數民族文字古籍達10餘萬冊(卷),截至第六批評審結束,雲南省共有81部少數民族文字古籍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今後,雲南省圖書館暨省古籍保護中心將繼續著力推進民族文字古籍徵集、普查、修復、數位化等各項古籍保護工作,設立專項保護項目,重點開展彝文、藏文、傣文等民族古籍保護示範點建設,系統保護、傳承和建設發展雲南省民族文字古籍資源,並分別在楚雄彝族自治州、迪慶藏族自治州和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建設「民族古籍保護研究中心」,以當地民族文字古籍資源為依託,建成民族特色鮮明、民族文字古籍藏量逐步提升、能支撐本民族學科研究的民族文獻資源中心。(歷史文獻部 楊敏仙)
【來源:雲南省文旅廳】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