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12種重點珍稀瀕危野生動物,諸暨也有分布,你見過嗎?

2020-12-14 浙江在線

2020-10-05 14:03 |諸暨發布

  浙江有29個重點珍稀瀕危物種(類),其中植物17種(類)、動物12種(類),自《浙江省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搶救保護工程行動方案(2017—2020年)》實施以來,種群數量得到擴大,物種瀕危程度得到有效緩解,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拯救保護取得突破性進展。

  現在就一起來認識這12種(類)重點珍稀瀕危動物~

  1

  朱䴉

  世界性瀕危珍稀鳥類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朱䴉與熊貓、羚牛、金絲猴一起並稱為四大國寶。浙江是朱䴉的歷史分布區,上世紀50年代分別在寧波和瑞安等地所採集的朱䴉標本,現今仍陳列於上海師範大學等單位的博物館。2008年浙江從陝西引進10隻朱䴉,在德清下渚湖開始了人工遷地保護和浙江野外種群重建工程。

  如今,朱䴉的人工圈養種群不斷擴大,2014年首次放飛朱䴉33隻,野外存活率高達96.97%。

  2

  華南虎

  我國特有虎種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野生華南虎數量在90年代持續下降。2000年浙江曾有野外發現華南虎的報導,而後多方調查再無野生種群存在的證據,目前世界上存活的華南虎均為人工圈養個體。

  2014年,杭州野生動物世界從上海動物園和南昌動物園首次引進4隻華南虎,2015年成功繁育浙江首例華南虎(1隻)。

  3

  揚子鱷

  我國特有鱷類物種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揚子鱷是當今全球23種鱷類中最為瀕危和受到的生存威脅最大的物種。

  為拯救揚子鱷,1979年浙江建立了「長興尹家邊揚子鱷保護區」,以保護僅有的11條成年揚子鱷為基礎,經過多年努力,成功實現了人工繁育、野外放歸、野外種群重建。

  4

  華南梅花鹿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華南梅花鹿是現存梅花鹿亞種中最瀕危的物種。目前有兩個種群,其中一個種群生活在臨安境內的清涼峰自然保護區。

  上世紀60年代,臨安境內的種群數量不足40頭。為拯救華南梅花鹿,浙江於1985年成立清涼峰自然保護區。通過對野外種群和棲息地進行保護,華南梅花鹿的活動區域不斷擴大,種群數量回升。

  5

  中華鳳頭燕鷗

  世界性瀕危珍稀鳥類

  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據估計,該鳥全球數量不足50隻。2004年在象山韭山列島發現了20隻中華鳳頭燕鷗個體,自此,浙江省中華鳳頭燕鷗保護研究拉開序幕。在科研人員的不懈努力下,中華鳳頭燕鷗種群數量逐年回升,現繁殖個體數量達到52隻,種群總數約100隻。

  6

  獐

  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舟山是目前我國獐的主要分布區,2010年被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授予「中國獐之鄉」稱號。

  由於棲息地破碎化,獐的分布有著「島嶼化」趨勢,為解決其種質資源退化的問題,2009年浙江建立了野生獐種源繁育基地,2015年首次實施了獐的野外放歸。

  7

  黃腹角雉

  中國特有瀕危雉類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1981年浙江在泰順烏巖嶺首次發現該物種。烏巖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國內已知的野生黃腹角雉最高種群密度區,也是中國黃腹角雉專項保護區和唯一的保種基地。2015年開展了人工繁育研究,當年成功繁育9隻。

  8

  海南鳽

  中國特有珍稀瀕危鳥類

  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

  海南鳽是世界30種最為瀕危的鳥類之一。《浙江動物志•鳥類》對海南鳽在浙江的分布僅註明其在杭州、臨安曾有記錄。

  淳安千島湖自2004年發現有海南鳽繁殖以來,直至2015年均有繁殖記錄。2014年,在千島湖發現了海南鳽繁殖巢6巢,鳥類數量35隻。

  9

  蠑螈類

  安吉小鯢

  中國特有珍稀物種

  安吉小鯢於1990年在安吉縣境內龍王山自然保護區海拔1300m處被發現,種群數量小,分布區狹窄,目前已知的分布區僅限於安吉龍王山自然保護區、天目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清涼峰自然保護區以及與之接壤的安徽清涼峰自然保護區境內,其中安吉龍王山自然保護區為其集中分布地。

  鎮海棘螈

  浙江省特有種

  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極危」等級

  鎮海棘螈是蠑螈科中典型孓遺類群,現存2種,分別分布在我國鎮海和日本琉球群島。

  鎮海棘螈於1932年被首次發現於浙江鎮海縣城灣。鎮海棘螈行動遲緩,遷徙能力很弱,主要分布在北侖九峰山瑞巖景區內,總分布面積約3000公頃。該物種野外種群數量極其稀少,據研究90年代僅50尾。後浙江開展了一系列保護工作,陸續放歸人工繁育的幼螈。

  義烏小鯢

  浙江特有種

  義烏小鯢因模式標本產於義烏而命名,在浙江義烏、鎮海、蕭山、浦江、溫嶺、江山均有分布,但近年來因棲息地縮減,種群數量較少。

  10

  穿山甲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穿山甲主要分布於我國廣東、廣西、江蘇、江西、浙江、雲南、安徽、四川、湖南、湖北、福建、臺灣、海南,曾是一種廣為分布、資源量較大的物種。但由於其重大的食用價值和藥用價值,遭到亂捕濫獵。據記載,60年代前後全國穿山甲捕獲量為15萬~16萬隻,猖狂的非法獵捕導致資源蘊藏量極劇下降。

  11

  犬類

  豺

  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

  習慣上將世界範圍內的豺劃分為11個亞種,浙江省分布的為中國亞種,是中國最具有代表性的豺亞種。豺曾在我國大陸地區廣泛分布,但由於棲息地的破壞和食物短缺等因素,目前我國野生豺數量稀少。

  狼

  浙江省重點保護動物

  狼在我國曾廣泛分布,但由於人類活動的影響,其棲息地破壞嚴重,種群數量極劇下降,野生種群已很難見到。

  12

  豹類

  金錢豹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1995-2000年全國野生動物資源調查結果表明,豹分布於淳安、臨安、嵊州、諸暨、開化、龍泉、青田和遂昌,總數量為59隻。由於棲息地面積的退縮、環境質量惡化、食物缺乏和偷獵等原因,豹數量極劇減少,野生種群很難見到。

  雲豹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20世紀70年代,浙江是雲豹的重要分布區。由於森林的破壞使其種群支離破碎,肆意捕殺,雲豹棲息地減少,數量極劇減少,野生種群很難見到。

  怎麼樣,浙江這些重點珍稀瀕危野生動物,你見過幾種?

  ......

  來源:浙江發布

  責任編輯:趙 娟

  轉載請註明出處

  ▼

1601877802000

相關焦點

  • 甘肅祁連山林區發現大量珍稀瀕危野生動物
    甘肅祁連山林區發現大量珍稀瀕危野生動物 尤為重要的是,拍到了雪豹、棕熊、猞猁等珍稀瀕危野生動物活體照片。  甘肅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總工程師汪有奎接受記者電話採訪說,近年來,隨著該保護區生態環境的改善,區內野生動物的生存條件有了顯著改善,野生動物種群數量得到了明顯恢復。包括雪豹、棕熊、猞猁等一些常年罕見蹤跡的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也頻頻出現在人們視野裡。
  • 諸暨大叔挖筍,挖到一條「怪物」!不是蛇!竟然是瀕危動物!
    諸暨竟然有這麼神奇的動物!大家快來看看。像蛇又不是蛇!像蜥蜴又沒有腳!像鰻魚但卻長在土裡!▼▼▼12月28日下午3點多,傅師傅背著鋤頭上山挖筍。一鋤頭下去,把土翻出來的時候,突然看到一個「蛇頭」!它叫脆蛇蜥,是瀕危野生保護動物小編把圖片發給了諸暨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自然資源保護科。得到的答覆是,整個科室都沒見過這種動物,要去問一下省裡的專家。
  • 震驚:中國十大瀕危野生動物!
    震驚:中國十大瀕危野生動物!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地球上存在著數以萬計的生命物種,然而伴隨著人類的活動,許多生物在消失,保護動物刻不容緩,需要每個人的努力,下面一起來看看中國十大瀕危野生動物!大熊貓古樸國寶大熊貓,屬於哺乳綱、食肉目、熊科,是大熊貓亞科和大熊貓屬唯一哺乳動物,體色為黑白兩色,它有著圓形臉頰,兩個大黑眼圈,壯碩的身體,標誌性的內八字行走方式,也有解剖刀般鋒利的爪子。大熊貓——不僅集珍稀、瀕危、特產於一身,而且非常古老,有「活化石」之稱。
  • 大熊貓、蘇鐵等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群「十三五」實現恢復性增長
    「十三五」期間,我國有效保護了90%的植被類型和陸地生態系統、65%的高等植物群落,85%的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種群,大熊貓、朱䴉、藏羚羊、蘇鐵等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群實現恢復性增長。  這是記者4日從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了解到的。
  • 電商無野行動呼籲:莫讓網絡成為珍稀瀕危野生陸龜的法外逍遙之地...
    電商無野行動呼籲:莫讓網絡成為珍稀瀕危野生陸龜的法外逍遙之地!來源:DOI: https://doi.org/10.1017/S0030605303000590比如,2019年,上海徐匯公安分局會同市局食藥環偵總隊,歷時6個多月縝密偵查,偵破一起集走私、運輸、網絡販賣為一體的非法收購、出售輻射陸龜等珍貴、瀕危野生動物案,並先後在廣東、浙江、上海等地抓獲犯罪嫌疑人8名,查獲輻射陸龜等珍稀陸龜53隻。
  • 湖南寧遠九嶷山首次拍攝到多種珍稀野生動物
    中新網永州12月7日電 (唐小晴 趙小兵 李嚴軍)地處湖南寧遠縣的九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今年安裝了60臺紅外相機,首次拍攝到黃腹角雉、白頸長尾雉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九嶷山拍攝到多種珍稀野生動物。 九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工程師肖有鐵7日告訴記者,工作人員整理數據時,發現拍攝到黃腹角雉和白頸長尾雉兩種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白鷳、紅腹錦雞、斑頭鵂鶹、斑林狸、藏酋猴等7種國家二級野生保護動物,以及小麂、黃腹鼬、野豬、紅嘴相思鳥等國家「三有(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保護野生動物。九嶷山拍攝到多種珍稀野生動物。
  • 2020年浙江省珍稀瀕危植物保護研討會在遂昌召開
    日前,由浙江省植物學會、國際植物園保護聯盟主辦,浙江九龍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中心承辦的2020年浙江省珍稀瀕危植物保護研討會在遂昌縣召開。國際植物園保護聯盟中國辦公室負責人、浙江省植物學會理事長、浙江省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總站負責人,浙江省植物學會會員、浙江省相關植物園、從事珍稀瀕危植物保護工作的相關科技人員及當地百姓等60多人參加。研討會上,從事植物保護工作的專家學者匯聚一堂,探索研究植物保護工作的新思路,新辦法。
  • 諸暨大叔挖到的「山鰻」竟是瀕危保護動物
    提示信息諸暨竟然有這麼神奇的動物!大家快來看看。像蛇又不是蛇!像蜥蜴又沒有腳!像鰻魚但卻長在土裡!▼▼▼昨天,愛粉周女士報料說,她的公公在山上挖到了 一種稀有的保護動物 !大家都不知道是什麼。12月28日下午3點多,傅師傅背著鋤頭上山挖筍。一鋤頭下去,把土翻出來的時候,突然看到一個「蛇頭」!傅師傅驚了一下,立刻又補了一鋤頭下去,然後從土裡翻出來一條大約30釐米、成年男子大拇指粗細的「小蛇」。這傢伙速度很快,但看起來又不太像蛇;通體是淺色,表面像是鍍了一層銀,有反光。有點像蜥蜴,但是沒有腳!首尾略扁,又有點像鰻魚!
  • 中國十大瀕危動物你能說出幾個?你知道哪些,見過哪些呢?
    1.古樸國寶:大熊貓大熊貓是一種以食竹為主的食肉目動物,不僅集珍稀、瀕危、特產於一身,而且非常古老,有「活化石」之稱。與其同時代的古動物劍齒虎、猛獁象、巨貘等均已因冰川的侵襲而滅絕,唯有大熊貓因隱退山谷而遺存下來。
  • 【工作動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更新 青海湖共有28種野生動物保護級別提升
    2021年2月1日,經國務院批准,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農業農村部聯合公布新調整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
  • 販賣瀕危野生動物 被告獲刑並被判公開致歉
    去年5月,安徽省合肥市肥西縣一公司宿舍內,驚現平原蜥蜴、紅尾蚺和黑白泰加蜥蜴等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瀕危野生動物。肥西警方接到報警後,發現這些野生動物是尤某從網上購買並飼養的。此後,警方經過偵查,陸續抓獲11名涉案人員。
  • 「野生動植物」廣東首個珍稀瀕危植物保育基地開園
    4月22日,由廣東省林業局、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韶關市政府共同舉辦的廣東珍稀瀕危植物保育——南嶺基地開園儀式在韶關林場舉行。開園後,南嶺基地成為廣東首個珍稀瀕危植物保育基地,將為鞏固粵北「生態發展區」的功能定位、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產生重要影響。
  • 廣東野生動植物種群穩步增長 陸生脊椎野生動物超770種
    最新調查顯示,全省有陸生脊椎野生動物770多種,高等植物7050多種,近年來發現了丹霞梧桐、鬣羚等多個新分布物種和新種,在鳥類同步調查中發現黑臉琵鷺、中華秋沙鴨、鴛鴦、青頭潛鴨、小青腳鷸、勺嘴鷸等珍稀瀕危鳥類數量大幅增多。
  • 國家Ⅰ級重點保護瀕危珍稀植物:水松
    前面我們陸續介紹了不少珍稀瀕危的孑遺植物,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和水杉極為相似的我國特有物種——水松。水松為中國特有單種屬樹種,僅僅有1種,分布於我國廣州珠江三角洲和福建中部及閩江下遊海拔1000米以下地區。
  • 廣東珍稀瀕危鳥類數量大幅增加,野外資源種群穩步增長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從廣東省林業局獲悉,在全國第二次野生動植物資源調查工作中,廣東發現丹霞梧桐、鬣羚等多個新分布物種和新種;而在鳥類同步調查中發現黑臉琵鷺、中華秋沙鴨、鴛鴦、青頭潛鴨、小青腳鷸、勺嘴鷸等珍稀瀕危鳥類數量大幅增多;黃腹角雉、莽山烙鐵頭現身南嶺地區,黑臉琵鷺、黃嘴白鷺頻現粵西沿海溼地,黑臉琵鷺、白鶴、白眉鴨在珠三角地區相繼發現。
  • 新發現野生脊椎動物39種!深圳生態環境好轉引瀕危野生動物頻繁現身
    靈貓、唐魚、赤麂、蟒蛇......隨著深圳市的生態環境日益好轉,一些曾經「消失」的瀕危野生動物又頻繁現身在大眾視野中。在深圳市生態環境局日前公布的陸域生態調查評估項目成果中顯示,深圳2018-2020年共記錄脊椎動物共有41目146科566種(其中外來物種38種),新發現野生脊椎動物39種(含野生鳥類33種)。
  • 國家瀕危珍稀植物:秦嶺石蝴蝶
    石蝴蝶是苦苣苔科石蝴蝶屬多年生草本,迄今為止全球發現有27種,我國分布有24種,主要分布在雲南、四川、陝西南部、湖北西部、貴州和廣西西南部等地區。扁圓石蝴蝶石蝴蝶分布在西南省份,然而大多野生資源比較充足,有的作為藥材被人們採挖,其中只有一種,被列為國家第一批珍稀瀕危保護植物,那就是秦嶺石蝴蝶,保護級別是二級。
  • 秘境之眼|我國本土特有的珍稀野生動物,您認識多少?
    中國是眾多瀕危動物的故鄉它們在華夏大地繁衍生息下列我國本土特有的珍稀野生動物您認識多少?大熊貓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2016年《中國脊椎動物紅色名錄》易危物種坐標:四川龍溪—虹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作為中國的「名片」大熊貓集珍稀、易危、特有等標籤於一身
  •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我國珍稀瀕危物種實現恢復性增長
    「十三五」期間,我國通過系統實施瀕危物種拯救工程,建立了佔國土面積18%的各類自然保護地,有效保護了90%的植被類型和陸地生態系統、65%的高等植物群落、85%的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種群,大熊貓、西藏巨柏等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群實現恢復性增長
  • 貴州珍稀瀕危蕨類的識別與保護
    據初步統計貴州省蕨類植物已超過900種,其中藥用蕨類達400餘種,國家級珍稀瀕危蕨類達10餘種,還有大量的食用和觀賞種類等待進一步調查。但由於人類活動範圍不斷擴大,長期對植物資源的過度利用和對生態環境的破壞,許多的蕨類植物已經滅絕或瀕危,因此搶救和保護這些珍稀植物就成為當前如火如荼的研究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