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RS和2019-nCoV同屬於一種引起致病性肺炎的冠狀病毒,其傳播途徑、方式和致病機理有相似性,這是本文對兩種病毒的疫情分析的假設前提。本文SARS數據整理自WHO的公開數據;2019-nCoV的疫情數據摘錄自國家衛健委公開發布的數據。
2003年非典疫情回顧
從2002年12月5日,世界首例非典病人被發現,到2003年3月15日,世界衛生組織正式將該病命名為SARS為止,病程持續近8個月,確診人數8069人。 從下圖中可以看出確診人數在3月25日之後從456例躍升到1323例,原因是WHO統計數據中正式加入了中國大陸的病例統計,到6月1日時,增長明顯放緩,進入到7月,病情基本消散。
2003年全球確診非典人數統計
確診病例的統計數據很難看出疫情傳播的趨勢,確診人數的日增長量可以得出更直觀的結論。由於香港地區的SARS病例數據較為完整,以香港為例,可以看出一開始即以每天近30例的速度增長,到3月28日之後則開始爆發性增長而達到增長高峰。其後又開始平穩增長直至4月12日達到第二個小高峰、4月17日達到第三個小高峰,之後開始緩慢衰減直至6月中旬開始逐步停止增長。
2003年香港地區SARS確診人數日增長量統計
我們來比較一下2003年香港和大陸地區SARS確診人數日增長量的數據。如前所述,3月25日的峰值數據是由於第一次加入大陸確診病例數據導致,可以PASS,往後看,第一次增長高峰大陸地區和香港地區均出現在3月29日,並於4月18日共同進入第二次增長高峰。但從4月23日之後,大陸地區開始了第三波增長高峰,而此時香港病例則開始增長放緩。隨後的4月29日,大陸地區則開始了第四波增長高峰,之後才開始放緩增長。
香港、大陸及全球SARS確診人數日增長量統計
2003年的SARS疫情共導致774人死亡,其中大陸地區死亡人數348人,香港地區299人。致死率接近十分之一。從下圖可以看出,其中香港地區死亡率最高,達到17%,大陸地區為6.6%,全球平均為9.6%。
香港、大陸及全球的SARS死亡率統計
nCoV疫情的統計數據分析第一例2019-nCoV感染患者發現於2019年12月1日,經過醫務人員和病毒專家的努力,2020年1月9日確診為新型冠狀病毒。從下圖的數據可以看出,從2020年1月10開始,接近一周的時間內,確診病例一直都沒有增加,均為41例。從1月17日開始,病例明顯增多,直至迅速爆發。
國家衛計委統計2019-nCoV確診人數統計
2019-nCoV確診人數日增長量統計
從上圖可以看出,確診病例的增長量一開始以較低的斜率增長,之後快速攀升,迅猛增長至日均上千例。這比SARS大很多,說明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染性遠超SARS,確診人數於2月27日出現第一個明顯的峰值。考慮到目前病例的確診存在檢測瓶頸,也許我們應該參考疑似病例+確診病例的數據更為合適。從下圖可以看出,2月27日的峰值可能還不是最大值,應該繼續觀察。
2019-nCoV確診、疑似以及確診和疑似之和的日增長量統計
與SARS相比,新型冠狀病毒的致死率要低得多。從有統計的數據來看,平均致死率絕對低於5%,隨著後期確診病例的增多,死亡率很可能再降低一個數量級。
2019-nCoV死亡率統計
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數人未注意此次疫情的患者密切接觸人數和接受醫學觀察人數的統計,下圖可以看出,疑似人數比確診人數高出近一倍,而接受醫學觀察的人數比疑似人數大出一個數量級,這是個潛在的風險點。
2019-nCoV確診、疑似及醫學觀察人數統計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發展趨勢
兩種病毒自身的傳染性和致病能力有所不同,參考鳳凰網的一篇文章,SARS的R值(每個病毒攜帶者平均可感染的人數)為2.9,由於非典已經結束,這個數據是準確的。排除超級傳播者,平均每個非典患者會傳染2.9人。而根據國內外專家的研究數據,2019-nCoV的R值在3.8-6.47之間,這說明其傳染力要強於非典。
兩種病毒的潛伏期不同。SARS潛伏期為3-5天,2019-nCoV的潛伏期為7-14天。此外,非典患者發病基本都會有發燒症狀,重症患者較多,容易甄別;2019-nCoV患者存在不發燒的情況,輕症患者較多,這導致排查、隔離效果會打折扣。
此外,兩種病毒爆發的環境不同。SARS爆發於2003年,那時候,我國還沒有高鐵等快速交通工具,個人乘用車保有量0.12億輛,國內旅行人數8.7億人次;2019-nCoV爆發於2019年,我國高鐵裡程3.5萬公裡,高鐵的速度已經是3倍於普通列車速度,乘用車保有量2.6億輛,全年國內旅行人數超55億人次。可以預見的是,此次病毒疫情的爆發速度會更快,波及範圍會更廣。
從數據可以看出,接受醫學觀察的人數一直呈線性增長態勢,這有可能意味著後續疑似和確診人數的第一個峰值仍然還沒有到來,接下來做好隔離,及時發現感染人員仍然是重中之重的任務。
2019-nCoV接受醫學觀察人數日增長量統計
眾志成城,抗炎必勝!
如今中國的綜合國力、醫療水平較17年前有質的飛躍,應對手段和處置速度也更快,公民的健康意識遠超從前,再加上移動網際網路和新媒體技術的發展,使得訊息的傳播速度要比從前快得多,這也會有力的抵消病毒發展的不利因素。只要大家積極主動做好防護,聽取國家、政府和專家的安排和建議,我們戰勝此次疫情一定指日可待!
除非註明,否則均為DataFocus企業大數據分析系統,讓數據分析像搜索一樣簡單原創文章,轉載必須以連結形式標明本文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