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河系有多大?從銀河系中心揭示銀河真面目

2021-02-25 宇宙解碼

    敢問銀河什麼樣?一般人都知道銀河像是兩個扣在一起的盤子,側面很薄,正面是個盤狀的漩渦。可是你有沒有想過,我們身在銀河中,又是如何知道銀河系的樣子的?

銀河系蝗蟲集群的真相銀河面貌何來?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這首名詩說明了身在其中的人難以總覽事物全貌的尷尬,真是真知灼見,太形象了!從古至今,人類都想知道天地什麼樣,但古人只能站在地球上觀察地球,那怎麼可能看出地球的真面貌呢?把圓地球看成是一片平地,於是古人認為「天圓地方」。

    如今無法跳出銀河系的我們面臨著同樣的問題,我們銀河系又是什麼樣子的?這個問題,恐怕身在其中的我們無法回答吧。用合適的望遠鏡,我們只能看到銀河系的側面什麼樣。可如今,科學家說:銀河系是個盤狀的漩渦,那麼科學家是如何知道的?

    我們知道地球是球形的,因為跳出地球的衛星可以為我們拍到地球的照片。可是到現在,人類的探測器也才剛剛跨越太陽系邊緣,人類自己都不敢想何時才能跳出銀河系。那麼銀河系的面容圖到底是怎麼來的呢?

    這些疑問確實點到了實處。有關銀河系的全貌圖不是望遠鏡看到、拍到的,而是科學家畫出來的,也就是說,銀河系的樣子是科學家推測出來的。

    那麼,科學家的推測有沒有道理呢?其實在我們還沒有跳出地球的時候,人類就已經通過測量數據和航海經驗,推測出地球應該是球形的。待人類造的衛星跳出地球大氣層之後,拍攝到的地球真面容確實是球形的,證明了之前的推測。由此可見,雖然我們現在無法跳出銀河系來看銀河系的全貌,但根據已掌握的資料,也可以對銀河系的樣子作一些推測。

現在,就讓我們跟著科學家的思路,來推測銀河系的面容吧


銀河系側面像個凸透鏡


    首先,我們通過望遠鏡的觀察,很容易推測出銀河系的側面模樣。

    不過站在地球上,我們只能看到天空有一條銀色的飄帶,由於被大地擋住了視線,這並不是銀河系的整個側面,銀河側面完整的景象是望遠鏡升入太空後才觀察到的,那景象十分壯觀:整個天空就像一個大圓球包圍著我們,一條扁平細長的銀色條帶環繞整個天空,這道銀河把圓球形的天空一分兩半,每一半都是個半球!這容易理解,我們身在「河」中,就會看到四周都被「河」環繞。假如我們到了岸邊,就不是這景象了,就只會看到河是我們身旁的一條飄帶,我們的另一側就沒有飄帶環繞了。

  由此可知,銀河系側面是扁平的,根據這條帶中間有些鼓的情況,可以推測,銀河系的側面應該是扁平而中間鼓凸的形象,很像一個凸透鏡的側面。


橢圓?漩渦?還是透鏡?

    僅僅知道銀河系的側面是凸透鏡形狀,還只是很粗淺的認識。

    我們觀察其他的星系會發現,有的是橢圓形狀的,叫做「橢圓星系」,橢圓星系的側面一般還是橢圓形,就像一枚鴨蛋一樣,側面從哪個方向看都是橢圓形,而銀河系側面是扁平的,因此銀河系應該不是橢圓星系。

    有的星系是漩渦形狀的,叫做「漩渦星系」,漩渦星系的側面就像個凸透鏡,扁平而中間鼓凸,與銀河系的側面一樣,由此,科學家猜測,銀河系很可能是漩渦星系。

    但是側面具有這種形象的星系還有其他情況,例如「透鏡星系」,整個星系看上去就像個凸透鏡,側面也是扁平而中間鼓凸,但正面卻像橢圓星系,是個圓盤或橢圓,看不出有旋臂。除了透鏡星系,還有一些罕見的星系,側面也與銀河系相似,但也不是漩渦星系,例如圓環星系,其正面則是一個大圓環環繞著中心的圓亮斑。但罕見星系太稀少了,因此科學家認為,銀河系即使不是漩渦星系,也是透鏡星系,不太可能是罕見星系。

    另外,有很多漩渦星系或透鏡星系的中心還有個兩頭稍尖的棒子,銀河系的中心會不會也有根棒子呢?雖然關於星系中心的棒子,科學家不知道是怎麼形成的,但是星系中心的棒子卻很常見。

    看來,要確定銀河繫到底是漩渦還是透鏡,主要是看有沒有旋臂。

銀河系旋臂在哪兒,氫知道


    如何才能知道銀河系有沒有旋臂呢?所謂旋臂,就是恆星密集的地方。科學家早就發現,恆星密集的地方往往也是氣體雲密集的地方,通過探測其他星系,科學家觀察到的漩渦星系的旋臂與那個星系的氫氣體雲的分布圖差不多,漩渦星系的旋臂所在之處也是氣體雲集中的地方。那麼如果探測出銀河系的氫氣體雲分布,不就可以知道銀河系中恆星的分布情況了嗎?不就可以知道銀河系有沒有旋臂了嗎?

那麼,如何探測銀河系的氫氣體雲呢?

    氫會在較高的溫度下發射一種波長為21釐米的光波,這是因為氫原子電子自轉方向變化時,從與原子核自轉同向,變成與原子核自轉反向後,就會釋放出波長為21釐米的紅外光。只有氫原子會放出這種波長的光,因此,通過這種光,就可以看到氫氣體雲。

    但是這樣,望遠鏡也只能看到氫氣體雲在側面的分布情況,無法看到它在銀河盤面上分布的情況。

    科學家自有辦法。因為銀河盤在自轉,盤面上不同部位的氫氣體雲轉動情況,在地球上看來,方向和速度肯定不同,物理學上有個「都卜勒效應」,說的是一種波的波長會因為波源與觀察者之間的相對運動而改變。那麼根據氫氣體雲中波長的變化情況,科學家可以測出所觀察到的氫氣體雲相對於地球運動的速度和方向。

    就像我們站在一個轉動的轉盤上時,轉盤上不同部位的物體的運動速度和方向相對於我們都不同。反過來,通過不同物體的不同速度,我們也可以推測出轉盤上的物體位於轉盤的什麼位置,但前提需要知道人站在轉盤上的位置。

    因此,要想通過氫氣體雲的速度和方向推測出它們在銀河盤上的位置,還需要知道地球在銀河盤上的位置。

銀河系盤面上哪一點是我們?

    根據銀河飄帶把天空分為兩個半球,我們首先可以知道,地球和太陽系位於銀河盤面內,而不是在銀河盤面的上方或下方。因為如果地球在銀河盤面的上方或下方的話,望遠鏡看到的銀河應該是橢圓形的,也不會正好把天空分為相等的兩半了,銀河會偏向一側,兩側的天空不一樣大。

    這容易理解,就像我們看一個盤子,如果從側面去看,看到的是扁平的截面,但是若在盤子的上方或下方看的話,看到的是橢圓。在正上方看的話就是個圓了。銀河系也是這樣,我們若在銀河系上方看,就會看到下面的天空被銀河系擋住了,而上面的天空又一覽無餘,或者是下面的天空大部分被銀河系擋住了,所以我們應該在銀河系的盤裡面。

可是我們具體是在銀河盤的哪個部位呢?

    對於這個問題,100年前就有人思考過了。當時的科學家想,如果我們是在銀河盤的邊緣部位,那麼看到的星星分布,肯定是一側比另一側密集;如果我們是在銀河的中心部位,那麼環顧四周,星星的分布密度肯定差不多。這就像我們身在樹林中,如果位於樹林的邊緣地帶,那麼朝四周看,一邊看到的可能也就是幾顆樹,而朝另一個方向看,看到的是密密麻麻的樹木。

    這個想法沒有錯,但是當時的科學家不知道銀河盤內還布滿了大量的氣體和塵埃,它們會對星光產生遮擋,使得我們無法看到銀河盤中遠方更多的星星,看到的只是一條星星分布密度差不多的銀河條帶包圍著地球,於是,根據上述樹林的例子來推測,100年前的科學家認為,地球是在銀河系的中心部位!

    後來科學家才發現,銀河盤內還分布著大量氣體和塵埃。我們位於銀河中心的說法也就不可靠了。那麼到底銀河盤上的哪一點是太陽系呢?只觀察銀河的側面,我們是無法知道的。

銀河系中心的光暈有奧秘

    一種神奇的星體幫了天文學家大忙,它們就是亮度發生周期性變化的造父變星。通過觀察造父變星的情況,可以測出銀河系周圍的各個星系所處的位置。之後,天文學家通過觀察一種特殊的星團即球狀星團的運動,獲知了銀河中心到底在哪裡。

    我們向銀河盤兩側看,可以發現圍繞銀河中心的銀河暈,這個銀河暈是球狀星團組成的,球狀星團的運動與銀河盤內的星星運動根本不同,它們各有各的軌道,各有各的運動方向,銀河盤內的星星只是在水平的銀河盤內圍繞一個中心旋轉,而這些星團會上下運動、側向運動,什麼樣的軌道都有,但不管它們如何各自為政,運動如何沒有規律,卻能看出它們都在圍繞一個點旋轉。

    而且越靠近這個點,球狀星團的密度越大,數量越多,於是在它們圍繞的那個點周圍形成了一個球形的光暈,叫「銀暈」。 一般的星系中心都有一個球狀星團組成的光暈包圍著。很顯然,這些球狀星團圍繞的那個點,就是球形光暈的中心,就是銀河中心!

    因為那裡是引力中心,一個星系的中心肯定是這個星系的引力中心。就像原子周圍的電子們運動也好像沒有規律,但卻都是以原子核為中心,也就是電子云有個中心,這中心就是原子核。

    而這個中心距離地球的位置可以計算出來。首先銀河中心上方的某個星團與地球的距離可以用造父變星測出,之後根據三角關係就可以算出銀河中心與地球間的距離了。這樣,我們總算知道了地球所處的太陽系位於銀河盤面內,距離銀河中心大約2.6萬到2.8萬光年。

    科學家還根據銀暈中垂直於盤面運動的球狀星團來作為參照,算出太陽系圍繞銀河中心旋轉的速度。因為這些球狀星團是垂直於盤面運動的,可以看作是豎在銀河盤面的一根標杆,從而可以算出太陽系圍繞銀河中心的速度大約是220千米/秒,也就是太陽系圍繞銀河中心轉一圈需要2.3億年。

銀河系棒子攪動的漩渦

    知道了地球相對於銀河系中心的位置和運動情況後,根據氫氣體雲相對於地球的速度,就可以算出這些氫氣體雲相對於銀河中心的位置了。於是氫氣體雲在銀河盤面上的分布就呈現在科學家面前了:4條較粗大的旋臂在盤面上,大旋臂之間還夾雜著小的旋臂,太陽系則位於一條小旋臂上。於是,人類終於可以肯定地說,銀河系是漩渦星系。

    但銀河中心有沒有棒子呢?通過上面的分析還無法知道。因此2005年之前的銀河系全貌圖所繪製的銀河系中心都是沒有棒子的。

    直到2005年,斯皮策紅外望遠鏡升空兩年後,探測到了銀河系在紅外光下的形象。由於紅外線更容易透過氣體和塵埃,因此銀河中心的景象就展現在斯皮策望遠鏡中,給出了銀河系更真實的側面形狀,通過這個形象,科學家可以看出,銀河中心還真有個棒子形狀的星系棒,銀河系其實是漩渦星系中的一類——棒旋星系。而中心有棒子的星系一般只有兩個較大的旋臂,於是,科學家認為,他們根據氫氣體雲計算出的旋臂數量有誤差,之後他們重新宣布,銀河系其實是只有兩個大旋臂的棒旋星系。

    銀河系的面容就這麼被推測出來了。當然,要想確定銀河系更細節的真容實貌,最好等人類跳出銀河系回頭看的那一天。

相關焦點

  • 銀河系中間最亮的地方都是什麼?銀河系大漩渦的中心點是什麼?
    夜晚,我們在地球上仰望天空,看到銀河系中間最亮的地方就是銀心,大漩渦中心點又是什麼?讓我們去詳細了解一下吧。銀河系是一個巨型棒旋星系,是由無數顆星星聚集所形成的,也是漩渦星系的一種,它像是橢圓形的大盤子,總質量大約是太陽質量的1.5萬億倍,銀河系看上去有四條旋臂,它們之間的距離差不多4500光年,太陽在銀河的一個支臂本地臂上,到銀心大約要2.6萬光年,太陽繞銀心一圈大約要2.5億年。
  • 銀河系出現聖誕樹狀的雲團?近期銀河系黑洞中的奇異事實
    2019年10月,銀河系的中心黑洞 射手座A星然變亮,它看起來像是一個巨大的休眠火山,一個沉睡的怪物。在這個時空沉睡的區域,引力是如此之強,以至於它內部的任何物質都不會逃出來。天文學家表示,這種爆發可能是由高達100,000倍太陽質量的大型氫雲狀物質落到靠近中心黑洞的渦旋盤上引起的,在銀河平面的上方和下方噴射出巨大的紫外線輻射錐,並進入太空。2020年12月,天文學家在一場報告中描述,他們又發現了兩個巨大的斑點狀雲團,它們內部充滿了熱等離子體,宇宙射線和磁性物質。
  • 人類身處銀河系中,我們又是如何知道銀河系是螺旋星系呢?
    所以想當然的認為那是一條天河,並命名為銀河,人們編織出牛郎織女在銀河上搭建鵲橋相會這樣美麗的神話故事來表達對銀河的讚頌。從而,我們也可以知道它沒有一個巨大的中心核,因為當我們沿著銀河在天空上看的時候,我們沒有從上部或者下部看到任何能巨大的「光球」,我們只能在銀河系的中心看到一個非常不顯眼的中心核。通過我們對河外星系的研究,我們知道星系大致可以分為螺旋形、橢圓形、透鏡狀和不規則形,基於此,我們很容易得出結論,它一定是一個有微型中心核的螺旋型星系的一個版本。
  • 銀河系的照片是怎麼拍出來的?
    銀河系的照片是怎麼拍出來的?看到這個問題我不禁想到了一句話「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人類所在的地球身處銀河系中,是不可能將整個銀河系拍攝出來的。我們看到的銀河系的全景照片那是科學家們通過對銀河系的不斷觀測,通過計算機模擬出來的。
  • 銀河系中間最亮的一團是什麼,是不是銀河系的一個大太陽?
    幾乎每一個星系的中心都是最亮的,銀河系的中心也不例外。 這是因為那裡的恆星密度非常高,幾乎是無數個像太陽這樣的恆星,擠成一團。這就是所謂的球狀星團,球狀星團的中心往往是一個大黑洞。
  • 英在銀河系深處找到「化石星系」
    科技日報訊 (記者劉霞)英國科學家在近期《皇家天文學會月刊》上撰文稱,他們利用斯隆數字巡天項目(SDSS)的星系演化實驗(APOGEE)提供的數據,發現了一個隱藏在銀河系深處的「化石星系」。這一發現可能會刷新我們對銀河系演化歷史的認知。
  • 銀河系中間最亮的地方是什麼?銀河系大漩渦的中心點是什麼?
    太陽距離銀河系的中心有25000至28000光年,就像地球繞著太陽公轉一樣,太陽繞著銀河公轉一圈大約需要2.5億年的時間。銀河系的最中心是銀河系的自轉軸與銀道面的交點,我們可以用赤經和赤緯來表示。
  • 太陽系圍繞銀河系運動,銀河系圍繞什麼運動?宇宙有沒有中心?
    太陽系圍繞銀河系運動,銀河系圍繞什麼運動?宇宙有沒有中心?人類對宇宙的認知正處於持續改進的過程中。起初,人類相信託勒密的「地球中心」,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所有的恆星圍繞地球旋轉;後來哥白尼提出了「天上的心」,人們認為太陽是宇宙的中心。後來,人們發現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
  • 在南半球看到一顆明亮的恆星,揭示了銀河系發生的古老碰撞!
    " 點擊「國家空間科學中心」關注我們吧 " 從南半球可以看到星群中的一顆明亮恆星,揭示了我們銀河系在歷史早期與另一個較小的矮星系蓋亞-恩克拉多斯(Gaia-Enceladus)發生古老碰撞的新見解。
  • 銀河系簡直小的可憐,對比宇宙最大星系,銀河系只是小螞蟻
    銀河系(英語:The Milky Way,別名銀漢、天河、銀河、星河、天漢等),是太陽系所在的棒旋星系,包括1000~4000億顆恆星和大量的星團
  • 北鬥星告訴我們:太陽系根本沒有繞著銀河系中心而做運動
    太陽系根本沒有繞著銀河系中心而做運動,而只是在銀河系內的很小空間中做有規律的運動。現在,人們都認為:地球在太陽系內,按一定的軌道繞太陽而做運動;太陽則在銀河系內,按一定的軌道繞著銀河中心而做運動。(參見短文《地球繞著太陽轉,太陽系繞著銀河系轉,那銀河系繞著什麼轉呢?》)假如把太陽系視為0空間層次,那麼,地球等太陽內的行星,就是太陽系的下空間層次,或稱一1空間層次;銀河系則是太陽系的上空間層次,或稱-1空間層次。
  • 太陽環繞銀河系中心旋轉一圈要多久?
    在銀河系中,分布著超過1000億顆恆星,如果恆星沒有公轉運動,銀河系早就亂成一鍋粥。不過,太陽以及其他恆星的公轉運動比較不同,不是繞著某個天體旋轉。因為銀河系的質量非常大,沒有什麼天體有足夠大的引力來束縛住整個星系。銀河系中的所有天體產生了一個共同的引力中心,它就位於銀河系中心,這也是銀心之所以為銀心的緣故。太陽以及其他恆星都是繞著銀河系的引力中心旋轉。
  • 隱藏銀河系歷史的化石碎片驚現 重新定義銀河系凸起形成認識
    銀河系中心球面成分(又稱凸起)的形成和演化過程仍不清楚,凸起中是否存在年輕恆星一度引發爭議。近日,國際天體物理學家小組在銀河系中心周圍塵埃雲中發現了從未見過的原始氣體和恆星團。他們將這類新的由大量原始物體「遺蹟」組成的恆星系統命名為「凸起的化石碎片」,這些原始物體在120億年前誕生了銀河系。研究結果發表於14日的英國《自然·天文學》雜誌。
  • 天文學家探測到巨大的X射線氣泡在銀河系平面上方和下方膨脹
    X射線對天空的一項新調查揭示了銀河系中以前隱藏的結構,發現了來自銀河系中心的X射線的巨大氣泡,在銀河系平面的上方和下方膨脹延伸了很大的距離。銀河平面上方和下方的銀河系的光暈是從銀河系中心尋找過去惡作劇的證據的絕佳場所。與銀河系的盤相比,它的物質相對較少,因此來自星系中心的任何高能活動都可能被檢測為星際介質中的震動和噴射結構。天文學家就是這樣解釋費米泡沫的。
  • 地球繞太陽一周就有四季的變化,那太陽系繞銀河系是否也有變化?
    肯定有影響。但銀河系的自轉是定型自轉還是正在生長的自轉?這兩種自轉大不一樣。定型自轉比較有規律,這在地質構造上應有反映。而生長自轉則表現為旋臂的延伸以及銀心自轉造成的與旋臂運轉角速度差異。 何夕的《天年》了解下,我覺得裡面的觀點比較有意思,地球繞太陽一圈,就是地球一年,會有不同四季,年代表結束也是開始。
  • 太陽系圍著銀河系轉,那你知道銀河系正在繞什麼旋轉嗎?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比銀河系更大的結構本星系群,它的引力中心區域位於銀河系和仙女座星系之間,該範圍內的星系均會直接亦或是間接的環繞引力中心區域運動,比本星系群更大的結構是本超星系團,人們將其稱為室女座超星系團,人類之所以稱本超星系團為室女座超星系團是因為本星系群中的另外幾十個星系乃至銀河系皆環繞著室女座超星系團中心區域的引力進行運動,也令不少小夥伴們感到十分好奇,銀河系繞行一圈的時間究竟是多久呢
  • 銀河系按比例縮小到地球大小,那麼太陽會有多大?
    宇宙有多大無人知道,宇宙中有著無數的星系和無數的星球,我們生活的小星系是太陽系,太陽系僅是銀河系的一部分。
  • 【巴巴吉】銀河系的守護者
    意味著現在銀河系,所有天體和這些世界中的生命,地球依舊是被嵌入的,會協調於最終的動態,會為此做好準備,會為了「銀河系的分揀」熟悉他們的任務 地球出處於揚升的中心,而指定的光戰士體驗到自己是一個伴隨著所有靈魂面向的意識。
  • 地球繞太陽轉,太陽繞銀河系中心轉,銀河系繞著什麼轉?
    太陽離銀河系中心約為2.6萬光年,繞行速度為每秒230公裡,每2.3億年繞行銀心一圈,這意味著太陽誕生至今轉了大約20圈。由於太陽帶著地球一起在銀河系中穿行,所以地球在銀河系中的運動軌跡看起來是螺旋形的。每次繞太陽公轉一圈之後,地球並沒有回到原來的銀河系空間,太陽已經帶著地球在銀河系中前進了一段距離。
  • 銀河系比你想像的更大!
    (當然,我們早已知道銀河不是王母娘娘金簪化成,銀河只是銀河系主體投影在天球上的亮帶)或者你會覺得哪顆遙遠星球上也有智慧生命體與你隔光年相望?人類對於宇宙的遐想和探索從未停止過。8月7日,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在北京舉行了郭守敬天文望遠鏡一期巡天科學成果新聞發布會,宣布為期5年的一期光譜巡天觀測已圓滿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