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45歲的林先生患脂肪肝多年,他認為這是「富貴病」,與自己身體偏胖有關,並沒有重視。最近,林先生感覺非常疲憊,偶爾還會有噁心、反胃,去醫院檢查後被確診為肝癌。
脂肪肝是如何發展成肝癌的呢?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疾病科副主任醫師徐京杭解釋稱,在脂肪肝的基礎上可能發展為肝炎和纖維化。其中,反覆肝炎意味著肝臟反覆受傷,反覆修復時,有些肝臟的細胞生長失去控制,長此以往就會發展成肝癌。
肝臟纖維化也容易發展為肝癌,因此定期檢查顯得尤為重要。徐京杭表示,肝纖維化早期一般不會表現出明顯的不舒服,需要去醫院檢查才能看清楚。檢查的方式很多,最準確的是肝臟穿刺活檢,把肝臟組織放在顯微鏡下觀察,看看到底有沒有肝纖維化。「這個方法是有創傷的操作,可能會導致出血等危險情況,因此不是每個人都會做。臨床更常見的肝纖維化評估是無創性的,如肝臟彈性測定(類似B超的儀器),還比如說根據轉氨酶、年齡、血小板計數等數值進行計算得出纖維化等評分等。」
徐京杭提醒,當出現食欲不振,體力下降,皮膚發黃,眼睛發黃,尿色明顯加深,牙齦出血,腹部不適,腹脹等情況時應警惕脂肪肝已經出現了惡化,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脂肪肝不加幹預,任其發展不僅可導致肝硬化、肝癌,還可誘發動脈硬化、高血壓等疾病,降低人體免疫功能。徐京杭指出,早期、輕中度脂肪肝比較容易被逆轉,脂肪肝患者應積極調整生活方式、去除脂肪肝病因等來避免疾病的進一步惡化,如戒酒,合理減重,尤其是減脂,減腹圍;科學飲食,避免攝入過多脂類、糖類,而蔬菜、蛋白質食物不能少;科學運動,多做有氧運動;還應避免勞累、熬夜、負面情緒等傷肝因素。
《中國脂肪肝防治指南(科普版)》顯示,我國成人脂肪肝患病率達12.5%-35.4%,脂肪肝已成為我國第一大肝臟疾病。儘管脂肪肝在生活中越來越「常見」,但很多人對脂肪肝仍存在誤區。只有正確認識脂肪肝,才能更好地預防和遠離脂肪肝。
誤區1:只有胖人才會得脂肪肝
即便總體上體重不超標,算不上肥胖,但可能存在肝臟內脂肪過度堆積的情況,從而表現為脂肪肝。迅速減肥、營養不良、長期大量飲酒、不愛運動、濫用藥物、遺傳代謝問題等都是瘦人患上脂肪肝的常見原因。
誤區2:長期吃素不會患脂肪肝
肝臟在代謝脂肪時需要多種物質參與,比如需要一些蛋白質運輸脂肪,長期素食者會導致體內蛋白質缺乏。蛋白質不足時,肝臟代謝脂肪的能力受損,無法把脂肪及時排出,就會讓脂肪大量沉積於肝臟,形成脂肪肝。
誤區3:患上脂肪肝不需要治療
很多人都認為脂肪肝是大魚大肉吃多了,控制一下就可以,無須檢查治療。事實上,即使是單純性脂肪肝,都比正常肝臟脆弱,更容易受到藥物、酒精及病毒感染的傷害,從而導致其他類型肝病發生率增高,因此需要治療。
新京報記者 劉旭
校對 陳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