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來中印第九輪軍長級談判沒有進展。此時此刻,印度陸軍參謀長來到印中邊界衝突的最前線,視察班公湖南岸的熱欽山口和附近的前沿哨所,評估前線戰備狀況,激勵士氣,最近時離解放軍營地只有200米左右,這是出於什麼目的?如今,大約有50,000名印度士兵被部署在這些寒冷的高地上。但印度官員透露,對面的解放軍也部署了同樣數量的兵力進行對抗。
在邊境問題上,印度顛倒黑白,把自己裝扮成受害者,瘋狂煽動公眾情緒。其實在近年來的中印邊界衝突中,我國從來沒有越過邊界,而是印度經常超越。莫迪將「製造邊境摩擦」作為轉移國內矛盾的策略。但直到今年,莫迪才發現我國的邊防士兵不是能隨意挑釁,不像以前挑釁過後可以從容離開。由此可見,雙方交火的可能性越來越大,戰爭的可能性越來越大。雙方高層領導人都清楚,兩國實力懸殊,衝突對峙還能裝裝樣子,真開打印度註定慘敗,因此,印度雖然在邊境部署了數萬軍隊,但也一直控制著衝突規模,不敢越雷池一步。
事實上,印方也在期待著與中國談判,希望儘快達成共識,找到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辦法,確保所有衝突點完全脫離接觸,儘快恢復和平安寧。從今年新冠疫情爆發開始,印度精英就一直對中國抱有敵意,錯誤地認為中國會內外交困,因此給了印度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來取代中國。
為了超越中國,印度不顧一切地追隨美國西方,通過疫情問題來抹黑中國,推動在經濟上脫鉤,在中印邊界上肆無忌憚地侵犯和幹涉中方。然而,莫迪政府的如意算盤再次落空。中國不但成功控制住了疾病爆發,也成為欠缺唯一實現經濟增長的主要經濟體。而且印度原本試圖承接從中國轉移產業的嘗試也沒有成功。
再者,在塵埃落定的美國大選之後,未來的拜登政府會不會像川普政府一樣毫無理性地反華?對於這一問題的答案,印度心中總有七上八下。除美國繼續反華外,印度自身也在不斷釋放對華強硬信號,如邊境增兵,建立直升機停機坪,不斷有高級軍官視察前線等等。與此同時,中國電信供應商也在受到印度審查,封殺有中國企業背景的 APP,減少對中國產品的依賴等。所有這些,都只能是滿足印度民族主義的心理,難以為印度在邊界談判中的訴求增加籌碼。
有時,印度會高估自己的實力,特別是其戰略實力。關鍵是莫迪政府淨出昏招,即使有美國的支持,印度也不是中國的對手。還是要現實一點,和中國睦鄰相處,這才是可行之道。不管怎樣,中國一再強調,儘管有邊界衝突,但其對印政策並未改變。(文/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