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詩巖真好。剛剛過去的這個休賽期,山東男籃與遼寧男籃進行「交易」,用朱榮振換來了高詩巖。顯然,鞏曉彬希望高詩巖能緩解球隊後場人手不足的痼疾,提升球隊後場實力。山東男籃的球迷同樣對高詩巖充滿期待。高詩巖沒有令他們失望——新賽季前三戰,他場均能夠貢獻19分5.7籃板5.7助攻3.7搶斷,不僅在防守端足夠強硬,進攻端亦展現出了不俗的能力。
高詩巖也是真累。過去三場比賽,他每場比賽都打了超過40分鐘,場均出戰達到了42.6分鐘,僅次於孫銘徽、西熱力江,是整個CBA場均出場時間第三多的球員。對此,不少球迷頗感心疼:「每場打那麼久,並非長久之計,鞏指導是不是該讓高詩巖多歇歇?」
確實,如此滿負荷工作,高詩巖表現得有點吃不消。在對陣遼籃的比賽中,比賽最後時刻,高詩巖的場上效率明顯下降,賽後他也直言:「最後時刻,球隊體力出了問題。」當然,高詩巖如此受「重用」,也有客觀因素存在。一方面,揭幕戰過後,王汝恆受到傷病困擾,缺席了接下來的兩場比賽,這使得球隊後場人手較為緊張;另一方面,與北控、同曦這兩支全華班球隊的比賽,受限於外援使用規則,哈裡斯僅能出戰兩節比賽,這樣的情況下,球隊需要高詩巖在場上扮演play maker的角色。
事實上,除高詩巖外,山東男籃的另一位球員焦海龍也堪稱任勞任怨的「勞模」。前三戰,他場均出戰42.5分鐘,是整個CBA場均出場時間第四多的球員。與高詩巖類似,焦海龍不得不勉力為之,也是球隊內線人手不足這一客觀現狀使然。
但不管怎麼說,對鞏曉彬和他的教練團隊而言,接下來的比賽中,如何為高詩巖、焦海龍「減負」,都是需要著力解決的課題。新賽季賽程如此漫長,比賽又相當密集,這樣的情況下,進行主動輪換、擴展輪換人數,以保證場上球員的比賽效率,並儘可能地避免疲勞、傷病出現,可謂題中應有之義。相信鞏曉彬對此同樣心知肚明。但在休賽期短暫、備戰時間有限的情況下,如何進行輪換,才能收穫最佳效果,教練組顯然還需要通過比賽去摸索。
輪換,絕對是一門高深的學問。把哪些球員放進替補席?在比賽的什麼時間段進行輪換?輪換階段採用怎樣的人員組合、怎樣的戰術打法?這些都需要教練組花費一番心思。目前看來,山東男籃的首發陣容已經較為明確,但怎麼換、何時換這些問題,鞏曉彬仍在著手尋找最佳答案。
對陣同曦一役,此前兩戰出場時間較少的陳培東,進入球隊輪換陣容,在10分鐘的出場時間裡,貢獻了兩次搶斷,還在第三節比賽最後時刻,命中壓哨三分,為第四節球隊的反攻吹響了號角。這樣的表現,鞏曉彬看在眼裡,自然會記在心裡。未來,這名上賽季令山東男籃球迷眼前一亮的小將,或許會得到更多出場時間。而王汝恆傷愈復出後,也將分擔高詩巖身上的壓力。
在這一「過渡期」,高詩巖、焦海龍多打一點,並非不可理解。山東男籃的球迷不妨給球隊教練組多一點時間,去理清、理順輪換策略。當然,我們也期待著教練組能儘快完成輪換這一科目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