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宋末元初,茶陵成為當時湖南的三大印刷中心之一

2021-02-15 微茶陵

印刷術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宋末元初,茶陵成為當時湖南的三大印刷中心之一。茶陵、醴陵、攸縣、炎陵都有自己的印刷產業和作坊。

到元代,茶陵人陳仁子創辦東山書院。書院以刻印出名,成為當時湖廣三家私刻書中最著名的一家。700多年前,其整理刻印《夢溪筆談》二十六卷,是我國現存最早版本,現藏於中國國家圖書館。而曾經聞名遐邇的東山書院歷經戰火的摧殘與歲月的侵蝕,已不復存在,舊址變民房。


早在宋末元初,

茶陵成為當時湖南三大印刷中心之一。

圖為現在的茶陵縣城(茶陵縣委宣傳部供圖)

株洲的印刷業小史與

「株洲造」稀世珍本《夢溪筆談》

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之一就有印刷術。印刷術經歷了雕版印刷、活字印刷(泥字、木字、鉛字)以及現代照版印刷幾個階段。

北宋祥符年間(1008—1016),茶陵就刊行了《圖經》(地方志)。宋末元初,茶陵縣與潭洲(長沙)、寶慶(邵陽)成為當時湖南三大印刷中心。


雕版印刷

元大德八年(1304),茶陵縣進士陳仁子在東山(今腰陂鄉)創建「東山書院」,常年僱用刻工數十人。所刻印的書籍傳世和存目的有13種600餘卷。

活字印刷


石印機

民國初期,茶陵有徐文光、文光堂、亞南、元和、下水坊等印刷、書紙鋪。攸縣有徐博文書紙印刷局及大堂隆、經國堂、益大昌等印刷作坊,均從事木印、石印業務。抗日戰爭時期,湖南省辦的《開明日報》為避日軍騷擾,從長沙遷至茶陵。茶陵縣此時期也先後創辦了《茶陵民報》、《洣江日報》、《自治周刊》、《雅言報》等。


鉛印機

解放後,株洲的印刷業逐步發展壯大。50年代初期,市區及各縣先後建立地方國營印刷廠,但基礎薄弱,規模較小。在社會主義改造中,一些私營印刷廠、店都併入國營印刷廠。1957—1959年《株洲日報》、《醴陵報》、《茶陵報》、《攸縣報》、《酃縣報》、《株洲郊區報》先後創刊,各地國營印刷廠均改為報社印刷廠,實行「以廠養報」。以後,市區及各縣另建起市(縣)屬國營印刷廠,主要承擔本地印刷業務。再後來,這些印刷廠的設備、技術不斷提高,並逐步開展彩色印刷業務。


東山書院刻印的《夢溪筆談》

株洲的印刷史上曾有過令株洲人驕傲的一頁。

由北宋科學家、政治家沈括(1031—1095)撰寫《夢溪筆談》,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國自然科學、工藝技術及社會歷史現象的綜合性筆記體著作。該書在國際亦受重視,英國科學史家李約瑟評價為中國科學史上的裡程碑。大家不一定都知道,我國現存最早版本的《夢溪筆談》元大德年刻本,就是我們「株洲造」。


《夢溪筆談》

元大德九年(1305),茶陵進士陳仁子創辦的「東山書院」所刻印的沈括《夢溪筆談》二十六卷為我國現存最早版本。該元大德刊本曾藏於元宮中,明太祖朱元璋滅元後得到,並贈送給太子朱標,後又歸宮中「文淵閣」(書中鈐有「東宮書府」、「文淵閣」等印)。清代,元大德刊本從宮中流出,為清藏書家汪士鍾(字閬源,1786~?)所得,收入其聞名中外的藏書樓「藝芸精舍」。接著,該書又被松江韓氏收藏。最後被民國著名藏書家陳清華(字澄中,1894—1987,邵陽人,曾任民國政府中央銀行總稽查師)收入囊中。解放前夕,陳清華移居香港。1965年,陳清華有意將包括這部《夢溪筆談》在內的一批珍貴善本出讓。時任國務院總理周恩來為了避免珍貴文物外流,親自過問、關懷,責成文化部指派專人前往香港洽辦,花巨資購回。

這部「株洲造」稀世珍本——《夢溪筆談》元大德刊本,現收藏於中國國家圖書館。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株洲發布」


相關焦點

  • 【微茶陵】 茶陵的名人
    茶陵縣,湖南省東部縣份之一,因中華民族始祖炎帝神農氏「崩葬於茶鄉之尾」而得名。1949年屬衡陽專區,1952年屬湘潭專區,1983年,茶陵改屬株洲市,面積2500平方公裡,人口58萬,轄24個鄉鎮、農場。茶陵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權的重要革命根據地。人物 茶陵人傑地靈,「農勤於耕,士勤於學」,曾出過宰相,狀元,進士125名。
  • 建陽麻沙曾是全國著名的三大刻書印刷中心之一,其中餘氏最為著名
    建陽麻沙,書坊刻書,歷經宋、元、明三代,是全國著名的三大刻書印刷中心之一,稱為圖書之府。從事刻書印刷業中,以餘氏為著。餘氏遠祖餘珍成於東晉永昌(322— 323年)時,由下邳渡江。梁中大通二年(530年)餘青為建陽令,避侯景之亂,在閩落戶,傳至十四代遷至建陽,以刻書為業。
  • 【茶陵百事通】茶陵:細品茗香遊古城
    茶陵,一座有意蘊的古城,值得你放慢腳步,手把茶壺,品味茗香,細細端倪。  厚重茶陵:觸摸最美縣委大院  5000多年前,炎帝神農氏崩葬於「茶鄉之陰」,史上初有「茶陵」一地。公元前202年,項羽兵敗垓下,這一年,茶陵置縣。1300多年後,南宋縣令劉子邁鑄鐵犀鎮河妖,因此又稱「犀城」。
  • 【茶陵百事通】茶陵:國飲之源,湘菜之源
    湘菜、茶山茶俗,皆始於此  2009年,湖南省政府通過省文化廳和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公示了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單,在公布的大量湘菜傳統菜式中,茶陵譚延闓祖庵家菜佔很大分量。  很多人都知道湘菜是中國八大菜系之一,但是只有為數不多的人知道,曾為地方政要大員的譚延闓,是「湘菜鼻祖」,茶陵也被稱為湘菜發源地。
  • 元末明初"血洗茶陵、攸縣"?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元末明初,因戰爭動亂,湘東地區的茶陵、攸縣、醴陵、湘潭確實發生過血腥屠殺。元元貞元年(1295),攸縣民戶在3萬戶以上,由縣升為中等州。經曆元末明初兵禍後,攸縣居民僅存18姓(見新市石橋傅氏族譜)。據《攸醴符氏六修族譜》載,康熙五十八年(1719),聶應銓撰《扶竹大祠記》稱:「明祖鼎定,攸遭友諒殺戮,符姓一人,匿居壠砦獲免,其今之德馨公也。」
  • 湖南茶陵譚氏始祖—可奕公
    眾所周知,湖南譚氏始祖是譚可奕,字彥明,生於唐憲宗元和一年(公元806年)三月十八日子時,中和三年癸卯(公元883年)三月十三日歿,葬二十七都,地名竹子田。龍形。配伍氏、李氏、左氏夫人,子三:守福,守祿,守壽。
  • 【文史】茶陵祖庵菜帶湘菜走出湖南~
    但湘菜走出湖南、走向世界確實是得益於譚延闓及祖庵菜。譚延闓譚延闓從小好("hào",湖南方言,意喜歡、貪)吃。年少時便對家中不好吃的菜有意見,其父便請當地最會做菜的人來家當廚師。譚延闓發跡後,身邊常帶有私廚。創辦於1826年的長沙"火神廟"(火宮殿的前身),當時也就是一些小吃攤點。1895年,翰林出身的黃姓官員在長沙開了一家"曲園"酒樓,是長沙最早的酒樓。
  • 【羽場文化】 湖南茶陵監獄羽毛球隊風採 (推薦:蘇民)
    【羽場文化】  湖南茶陵監獄羽毛球隊風採  (
  • 明代凌濛初推動套版印刷不斷創新
    古籍《琵琶記》內文近日,遼寧省圖書館開展古籍品鑑活動,向讀者推介館藏精品《琵琶記》——這本古籍是明代文學家凌濛初刻印套版書的代表作。興起於元代的套版印刷在明代後期得以迅速發展,離不開一個關鍵人物——凌濛初,他帶動凌氏家族投身套版印刷,與同鄉閔齊伋比拼競爭,不斷創新,精美圖書迭出,推動套版印刷術的發展,成為後世美談。
  • 長沙是如何成為湖南省會的?
    長沙與湖南的關係,有點複雜。早在周初,便有長沙之名,在唐代晚期,便有湖南之名。當時的長沙屬楚國的黔中郡,那時的郡治,在湘西的沅陵,秦滅楚後,設洞庭郡,郡治在臨湘縣,就是今天的長沙城南,長沙從此走上了區域中心城市的發展之路。長沙的身份在歷史上變來變去,郡治、府治、國都、省會,各種角色都充當過。
  • 約戰茶陵,祖庵家菜掃地僧再現江湖!
    在茶陵,在祖庵家菜這個風起雲湧的江湖中,也有無數的傳說。江湖流傳最廣的傳說,乃是祖庵菜的創始人譚延闓及其家廚曹藎臣的故事。祖庵魚翅是譚延闓最喜愛的一道菜。組委會通過消費者評選、專家評選、大眾評選產生優秀示範企業,獲得由茶陵縣人民政府和湖南都市頻道共同頒發的「祖庵家菜示範店」榮譽稱號和證書並獲得相關禮品贈送。
  • 江蘇無錫成為世界跆拳道聯盟三大中心之一
    牽手跆拳道,無錫有一套(體育大看臺)  已連續舉辦3屆世界跆拳道大滿貫賽,體育產業發展找到了抓手  核心閱讀  跆拳道大滿貫賽在無錫永久舉辦,世錦賽也將在此舉行,無錫已經成為世界跆拳道聯盟的三大中心之一。知名選手、頂級賽事、奧運資格……跆拳道成為這座城市體育產業發展的一張名片。
  • 湖南舉行中國紅色旅遊博覽會新聞發布會
    定於11月14日至16日,在湖南國際會展中心舉行,分為線下和線上舉辦。  湖南經視記者:  請問,本屆紅博會瀏陽分會場的活動安排是怎樣的?  瀏陽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周明:  瀏陽是著名的革命老區,是湘鄂贛蘇區中心區域、新中國十大將軍縣之一,同時也是湘贛邊區域性中心城市。
  • 茶陵譚氏、馬家河羅氏、百井袁氏...株洲有這些名門望族
    圖源「株洲發布」茶陵譚氏「三進十八宏」茶陵譚氏始祖譚可奕,父親由河南遷徒到江西泰和縣,可奕生守祿,可奕攜守祿遷入茶陵十五都鄧塘,後居十三都堯水(今嚴塘鎮)。守祿生武興,武興生三子。長子譚進峰,官居左領將軍,次子譚進鴻,授信勇校尉、司馬朝奉大夫,三子譚進頗,官拜武功大夫、金吾左殿鎮國將軍。
  • 湖南羅氏源流考(上)
    漢代湖南人梁國相羅懷,成為公認的古代羅氏代表人物。晉代耒陽人羅含,才華橫溢,清廉稱著,有「湘中琳琅」,「荊楚之材」和「江左之秀」諸雅號,官至廷尉、長沙相。南北朝及唐初,唐初留存的開唐羅氏將軍墓志銘中,確認有許多羅氏奉羅含為先祖,1700年來,羅含子孫,派衍省內外許多地區。   因為湖南早為羅國故地,羅姓人乃湖南大族,羅姓人口眾多,僅次於四川、廣東而成為全國羅姓第三大省。
  • 湖南為什麼會比江西「優秀」?不管是人才方面,還是文化方面
    (湖南字牌)其實最初的湖南人並非湖南人,也不是漢人,據考古學家考證,湖南這個地方早在1.2萬年前就有了人類生活的足跡,而5000年前才發現有初民在湖南定居,也就說,在這個中間,存在著其他少數民族生活的痕跡
  • 胡波檢察長到茶陵監獄調研監獄檢察工作|第103期
    12月10日上午,株洲市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胡波到新建成投入使用的茶陵監獄調研監獄檢察工作,並參加了駐茶陵監獄檢察室新辦公區揭牌儀式。市院黨組成員、雲龍地區院黨組書記、檢察長丁子明,雲龍地區院黨組成員、副檢察長陳毅清、範琳,黨組成員、政治部主任陳偉,茶陵縣院黨組書記、檢察長徐衛剛,茶陵監獄黨委書記、監獄長唐建,政委顏開等領導陪同調研。胡波檢察長一行參觀了茶陵監獄新辦公大樓和視頻監控指揮中心,並觀看了監獄宣傳片。
  • 茶陵竟有如此長廊,文化氣息真是嘆為觀止啊!
    石碑之上刻有茶陵自唐宋元明清以來127位進士的生平及名錄詩文,內容之豐富,形式之樣多,可謂是湖南地區少有。原來這是目前湖南全省唯一以介紹進士生平、佳句為內容的茶陵進士長廊,令人嘆為觀止。茶陵「自唐至清,中進士者百廿七人,遙居湘各郡縣之首」,其中狀元2名,榜眼2名,大學士4名,俗有「進士縣」之美譽。 「昔日江湖散客,今朝我國名臣。借問誰家之子?
  • 200多個行業協會助力2021粵港澳大灣區(深圳)國際包裝印刷展覽會
    展會屆時將邀請深圳製藥業學會、深圳食品飲料協會、深圳包裝協會、廣東飲料製品協會、廣東包裝商協會、惠州包裝協會及廣州、東莞、惠州、汕頭、潮州、中山、佛山、珠海、江門、香港、澳門、福建、浙江、山東、湖南、湖北、河南等200多個涵蓋食品、包裝、標籤、食品飲料、酒、日化、醫藥、塑料製品、鞋服、玩具及相關協會組團參加,近60000專業買家蒞臨深圳參觀交流!
  • 打通三體,你將成為宇宙的中心!
    我們假定這個「路」或「露」指的就是以露嶺為中心的潞水鎮,這些記載也就暗示著衰落了的炎帝神農氏氏族部落在榆罔的領導下,已經南遷到湖南茶陵這個地方了。至於說黃帝軒轅氏封榆罔於潞水的露嶺,似乎只是一個有名無實的順水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