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旬老農因熱愛數學,花40年推導兩套公式,專家卻說:早已過時

2020-12-26 臆說歷史

人類進步需要不斷的探索實驗。——題記

人類的發展是通過不斷更新的科學技術進行的,而研究科學最不可缺少的便是鍥而不捨的求知精神,因此有些事情我們不僅要注重結果,也不能忽視過程。

眾所周知,居裡夫婦發現了鐳,對化學界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是誰又記得他們為了證實這個猜想,耗費了500噸煤炭呢?著名發明家愛迪生一生之中有2000多個發明,給人類的生活帶來了無比重要的便利,但是誰又知道他為了完成一次次發明,而將自己關在實驗室裡不停地接受到失敗的痛楚呢?

由此可見,科學的發展與進步離不開這些科學家們孜孜不倦、刻苦認真、敢于堅持真理的精神。

其實不僅是這些實踐性的科學家會面臨無數次失敗的問題,那些理論性的科學家也是如此。每一個最後能夠成功得出正確理論的科學家,都是經歷過無數次演算得來的。不僅是世界公證了的科學家,就連民間的一些科學愛好者,如果想要做出一番成就,更離不開這樣的精神。

比如90歲的農民黃錦雲,他也有這樣的精神,耗費了四十年的光陰才推出了兩套屬於自己的公式。很多慕名而來的專家都對他進行了好評,認為他這樣的人放在古代,就是祖衝之級別的數學家。

理論科學同樣重要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裡,形成了一個實踐科學比理論科學更為重要的錯誤認知。不知道讀者有沒有這樣一種認知,在我們孩提時代剛接觸函數,幾何時候,往往會產生一種學這種能幹什麼的錯覺。

在我們的認知中,日常生活好像能夠使用到的數學知識無非就是一些加減乘除,更高一點的就是解方程這樣的實踐性數學。那些更高層次的數列,幾何,函數,微積分又有什麼實踐作用呢?

當今世界上數學界有一個十分重要的猜想,哥德巴赫猜想,一直以來都是各位數學家亟待攻克的難題之一。

1966年陳景潤證明了"1+2"成立,放在內行人看來就是他證明了一個任一充分大的偶數都可以表示成二個素數的和,或是一個素數和一個半素數的和的道理,但是在外行人看來就是一個「1+2」還需要證明的疑問。

其實就連這個「1+2」陳景潤也是花了無數個日夜演算得來的,科學界就是需要像他們這樣鍥而不捨精神的奉獻者,才能推動社會進步。比如現代力學的高階推進很多都是基於牛頓的萬有引力的基礎演變而來,才有後面的實踐。

將理論用於實際

說道科學家的理論用於實踐未免太過遙遠,但是黃錦雲的實踐離我們就近了,並且還格外的「接地氣」。

黃錦雲1930年出生於浙江,從小就熱愛學習尤其是數學,而且成績還特別優異,高中畢業之後就在村上幹起了會計這份職業,也算是沒有丟下他熱愛的事業。

他這個人特別愛專研,我們學成之後一般過個幾年便會將所學的知識全部還給老師,而他正好相反,不僅沒有還,還將知識發揚光大了。

當時的他負責村上水稻的培育任務,眾所周知糧食一直以來都是關係到民生的重中之重,黃錦雲接到這個任務之後更是十分重視。在那個還沒有雜交水稻的年代裡,如何提高水稻產量就成了一個亟待解決的難題,黃錦雲自然也是這個想法。

於是他將自己所學的數學應用到水稻種植上面,經常到水田裡採取數據,利用自己所學知識推導出了畝產面積固定的情況下需要多少稻苗。

如今看來這個方法也許有點死板複雜,但是黃錦雲出來的數據卻十分有用,不僅獲得了村民的好評還減少了糧食浪費的現象。

有了這個成功事例之後,黃錦雲在十裡八鄉也出名了。許多人都找上門來向他取經,如何才能做到本行業的不浪費,其中就有一個工匠,他做的是老祖宗留下的手藝,卻存在材料浪費的現象。黃錦雲得知對方訴求之後,便開始了自己推導公式的道路,這一堅持便是40年。

祖衝之一般的人物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時間彈指間便流逝了。黃錦雲在推導公式期間,一邊務農一邊演算,憑著愚公移山鍥而不捨的精神,終於推導出了兩套屬於自己的公式。

為了求得這一公式,黃錦雲也從一個中老年人正式步入老年人行業,他本來就是想做一名實踐科學家,因此結論一出來就迫不及待將公式公之於眾,希望有人能看到自己的成果,並且使用它。不過一開始他的成果並沒有激起水花,直到有一家報社知道並報導了他的事情,才吸引了社會上許多眼光

黃錦雲這時不僅在普通百姓之中出名了,權威機構的數學專家也注意到了這個老人,他們特地將黃錦雲的公式拿來仔細推導論證了一番,發現他的公式確實是正確的,只是放在當今社會稍微有點過時,不過專家們卻認為,黃錦雲這番成就放在古代的話,那一定是祖衝之一般的人物。

這樣高級的評價不僅是對黃錦雲公式的認可,更是對他孜孜不倦的科研精神的一種認同。就像專家們對黃錦雲敬佩的態度一樣,這位如今已經90歲的老人,做出來的事確實令人肅然起敬!

小結:

雖然黃錦雲推導出來的公式並沒有早社會上大幅使用,但是他給後輩們留下的科研精神卻有著十分積極的影響。他作為一個沒有經歷過專業培訓的僅僅是學習過高中課本的農民,能夠做出這番成就實在是令人驚嘆!

人生能有幾個四十年,四十年裡又有誰能夠堅持一件事永不放棄。都說成功的人往往都有一個充滿毅力的特點,從黃錦雲身上確實體現出來了。

四十年的風風雨雨,一萬四千多個日日夜夜,黃錦雲就如一頭老黃牛一般兢兢業業,認認真真的對待自己的夢想,並且為之付出了四十年的光陰,不論結局如何,光是這份堅持就值得我們學習。

科學不是說說而已,有道是光說不練假把式。只有做好理論基礎,再進行科學實踐,將兩者完美結合起來,人類才會一直不停的前進。

相關焦點

  • 90歲農民花40年推導數學公式,專家:模仿祖衝之,早已過時
    推導兩套公式老黃所在的村子有豐富的木材資源,村民們有祖祖輩輩傳下來的木工手藝,很多人依靠做木工賺錢。木工們在選用木料時,也都依靠經驗來判斷,由於木材的形狀一般都比較複雜,這種不科學的選料方式,自然會造成大量的浪費。
  • 浙江9旬農民用40年推導數學公式,專家卻說:類似祖衝之,已過時
    2019年的冬天,錢江晚報受到了一疊厚厚的,全部都是數學公式的手稿。晚報的編輯部幾十號編輯,都沒怎麼能看懂這些手稿。雖說看不懂,但是通過上面的數字可以看出,書寫這些公式的人,一定是一個嚴謹又認真地人。因為黃錦雲將近40年的時間,都在和兩套數學公式打著交道,而他的學歷,僅有高中。不要小看了高中,黃錦雲是1949年的高中畢業生。那時候,他的學歷在當年,可是周圍人中間最高的。當有記者下去採訪黃錦雲的時候,他說「我這一生中,本有兩次可以可以上大學的機會,但因為種種原因,都沒有去成。這是我最遺憾的事情了。」
  • 90歲老農用40年推導數學公式,專家卻說:類似祖衝之,可惜已過時
    例如本文要聊到的一個案例就是如此,一個90歲的老農民用了40年的時間推導數學公式,可以說他的推理,沒有任何問題,非常科學,而且做事非常的執著認真。但可惜的是,他的科學理念卻已過時了,因此不合時宜。那麼這又是怎麼回事呢?一、民間有高人網上一直有一種說法,那就是高手在民間。
  • 淺析最美數學公式——歐拉公式之推導歸納
    本文是基於作者在高等數學和複變函數這兩門課程教學過程中的一些思考, 整理並總結了有關於大家熟知的歐拉公式在不同數學分支裡的詳細推導方法和推導過程, 以便為相關學者提供參考和借鑑。學習過高等數學的的人都學過歐拉公式, 還知道歐拉公式是指以歐拉命名的諸多公式之一。其一般形式如下 :
  • 2021年中考數學知識點之和差化積公式推導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中考數學知識點之和差化積公式推導,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和差化積公式推導   首先,我們知道sin(a+b)=sina*cosb+cosa*sinb,sin(a-b)=sina*cosb-cosa*sinb   我們把兩式相加就得到sin(a+b)+sin(a-b)=2sina*cosb   所以,sina*cosb=(sin(a+b)+sin(a-b))/2
  • 2021初中八年級數學三角函數公式:推導公式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初中八年級數學三角函數公式:推導公式,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4cosacos(60°-a)[-cos(60°+a)]   =4cosacos(60°-a)cos(60°+a)   上述兩式相比可得   tan3a=tanatan(60°-a)tan(60°+a) 關注中考網微信公眾號  每日推送中考知識點,應試技巧 助你迎接2021年中考
  • 高中數學三角函數公式輕鬆記:正切餘切兩角和差公式的推導與記憶
    如果沒有具體掌握正切和餘切如上公式的話,可以採用上文介紹的正弦和餘弦同組記的方式進行。「切」可以形象地理解成「切割」,也就是分開,在數學中「分」一般就是用分號表示,也就是「÷」之意。因此正切和餘切公式對應的就是一個分式,上為分子,下為分母。
  • 手推公式:LSTM單元梯度的詳細的數學推導
    我們將首先簡要討論這些部分的使用,然後深入討論數學部分。忘記門顧名思義,這部分負責決定在最後一步中扔掉或保留哪些信息。這是由第一個s型層完成的。狀態的計算公式輸出門最後,LSTM單元必須給出一些輸出。從上面得到的單元狀態通過一個叫做tanh的雙曲函數,因此單元狀態值在-1和1之間過濾。LSTM單元的基本單元結構已經介紹完成,繼續推導在實現中使用的方程。
  • 2021年中考數學知識點之三倍角公式推導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中考數學知識點之三倍角公式推導,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α)-cosα+(2cosα-2cos^3(α))   =4cos^3(α)-3cosα   即   sin3α=3sinα-4sin^3(α)   cos3α=4cos^3(α)-3cosα   相關推薦:   2021年全國各省市中考報名時間匯總
  • 初中數學公式:方差公式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初中數學公式:方差公式,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一.方差的概念與計算公式   例1兩人的5次測驗成績如下:   X:50,100,100,60,50E(X)=72;   Y:73,70,75,72,70E(Y)=72。
  • 很詳細的弧長公式推導過程,一看就明白
    為了消除△x的誤差,我們用微元(數學中的數學名詞),微元很小很小,要多小有多小,此時這個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為了方便理解上圖和下圖都對弧長畫大了,其實很小),我們知道直角三角形的計算公式,從而得出ds=dx+dy.這裡有人要問△x和dx究竟怎麼看,我個人理解這裡的dx是一個微元更加精確。
  • 三角形面積公式推導
    大家都知道長方形的面積=長 * 寬,三角形的面積公式是什麼?有的人可能一下子記不起來了,不記得了也沒關係,其實很多規則圖形面積公式都是可以由長方形的面積公式推導出來的,比如三角形面積公式就可以由長方形的面積公式推導出來:因為AB平分長方形EBFA, 所以三角形ABF的面積=長方形EBFA /2AC平分長方形AFCD,所以三角形AFC的面積=長方形AFCD /2
  • 最迷人的數學公式——斐波那契數列公式(推導)
    斐波納契數列是數學中最迷人的東西之一。它們在幾乎所有數學家的心中都佔有特殊的地位。縱觀歷史,人們圍繞這些數列做了很多研究,結果發現了很多有趣的事實。讓我們看看他們是什麼樣子這個數列中的任何數都是前兩個數的和,這個模式在數學上可以寫成其中n是一個大於1的正整數,F(n)是第n個斐波納契數F(0)= 0和F(1)= 1。
  • 初中數學的一大攔路虎,教你妙招分分鐘降伏,韋達定理的詳細推導
    數學大師介紹:弗朗索瓦·韋達(Franois Viète,1540-1603)1540年生於法國的普瓦圖。1603年12月13日卒於巴黎。年輕時學習法律當過律師,後從事政治活動,當過議會的議員,在對西班牙的戰爭中曾為政府破譯敵軍的密碼。韋達還致力於數學研究,第一個有意識地和系統地使用字母來表示已知數、未知數及其乘冪,帶來了代數學理論研究的重大進步。
  • 牛頓的數學成就——廣義二項式展開(牛頓推導過程)
    伍爾索普莊園,艾薩克·牛頓的出生地艾薩克·牛頓(1642-1727年)是有史以來最有影響力的思想家之一。他對科學的最重要貢獻是他於1687年出版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一書,在那裡他制定了著名的三個運動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它們統治了科學界200多年。
  • 高中數學,背熟公式是重點——高考數學必背公式與知識點過關檢測
    其實數學並沒有那麼難,歸根究底,是因為大家沒有學習數學正確的方法。學會運用一些高中數學必背的公式定理解題,不論多麼難的題型,其實都是可以輕鬆解決的。無論你是理科生還是文科生,數學公式,你必須掌握。做數學題時,把用到的公式、基礎知識寫在題目旁邊,題做了,基礎知識也重新鞏固了!
  • 一起推導自然數平方、立方甚至更高次方的前n項和公式
    自然數平方的前n項和 那麼通項公式如下形式的自然數平方的數列,其前n項和如何求解呢? 那麼我們就可得到自然數平方數列的前n項和公式 我們通過一系列等式相加、錯位相消,得到自然數平方的前n項和、自然數前n項和的關係,從而計算出自然數平方的前
  • 大氣壓強新公式的推導
    上一章介紹了可用p=ρRT/M和P = 1/2n^2ρυ^2這兩個公式來計算大氣壓強,本文要看看這兩個公式有什麼樣的關係,探索它們之間的推導過程。由於p = ρRT/M這個公式是已知的,所以我們就研究如何用它推導出P =1/2n^2ρυ^2這個壓強公式的。空氣分子平均運動速度υ= [8RT/(π*M)]^(0.5),因此我們要把P = ρRT/M變形,出現[8RT/(π*M)]^(0.5)這個式子就可以了。
  • 一種簡單推導球體積公式的方法
    現在推導球體積公式,幾乎都是利用重積分。把球中心點作為坐標原點o,周圍一個動點p,由o點指向p點的矢徑R的長度不變,方向變化,繞一周所形成的圓周平面後,又在圓周平面垂直方向旋轉一周,這樣形成了球體。在推導球體積公式中,選定一個體積元素,經過累次積分,可以推導出球體積公式。
  • 吳大正教材拉氏變換公式的推導
    推導基本公式是很好的學習方法,我曾把吳大正教材後面附錄的變換對全部推導了一遍。這是我推導的拉氏變換表,是三四年前推導的,記得花了我整整一下午。由荊小凡同學錄入,荊小凡同學目前在天津工大讀研究生一年級。——王仕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