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聯會去年底受政府委託承辦寄藥給內地港人的行動,工聯會副理事長曾志文接受《大公報》訪問表示,兩地醫療體制及藥物註冊有差異,港人對服用香港註冊藥物較有信心,政府應考慮讓身在大灣區內地城市有香港永久居民身份的港人,繼續享有香港公立醫院的醫療服務。
身兼香港工聯會大灣區服務社總幹事的曾志文表示,在內地居住超過半年的港澳臺人士可申請居住證,有居住證便可注射新冠疫苗及可購買醫保,支付大部分醫療費,但大灣區九城市並未一致開放予有居住證人士購買醫保,港人到內地工作或居住應購買涵蓋內地的醫療保險,加強保障。
工聯會有協助港人參加港大深圳醫院覆診支援服務,曾志文說,病人若已很久未覆診,便需進行覆診前驗血、驗小便等基本檢查,每次600至800元人民幣,加上藥費,患有多種病的長者,可能一次已耗盡資助金額。
若日後政府容許醫管局跨境採購醫療服務,她建議就糖尿、血壓等問題,可讓病人在內地的二級醫院就醫,專科問題則可在優秀水平的三甲醫院處理,而一般非專科或輕微病情的覆診,可在普通科門診診治。
曾志文說,內地付款普遍已經電子化,若落實本港公院病人跨境醫治或檢查,醫管局或政府需考慮醫療費用支付方式,掛單後兩地貨幣折算「埋單計數」 問題,以及資助額是否足夠等。假如醫管局承包或購買內地醫療服務,甚或在內地建醫院,應參考港大深圳醫院引入香港管理模式,提供香港公院醫療水平,將有利深圳其他醫院與國際接軌,同時對港人融入灣區生活有促進作用。
除醫療外,她希望,政府應作出整體福利規劃,考慮到更多位置便利港人的地區購買安老院舍宿位,方便長者子女探訪。
請看原文請按「閱讀原文」連結
資料來源:大公報
相關報導:
http://www.takungpao.com/news/232109/2021/0915/631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