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面藍色小字 關注"道宏禪院"
「卍」字——佛的標誌
佛教中的「卍」字不僅是佛陀的「三十二相」之一,稱為「吉祥海雲相」,而且還是佛教建築或器物上常用的裝飾圖案。從一定意義上說,卍字已經成了佛教的一種象徵。
卍字在梵文中作Srivatsalaksana,音譯為「室利靺蹉洛剎曩」。北魏菩提流支在所譯《十地經論》卷十二中,譯此語為「萬」字;而鳩摩羅什和玄奘都譯為「德」字,取萬德莊嚴之意。武則天長壽二年(公元六九三年)制定卍讀「萬」音,在宋朝人編的《翻譯名義集》卷六中說「主上(武則天)制此文,著於天樞,音之為萬,謂吉祥萬德所集也。」印度以右旋為吉祥,如禮敬佛或塔,要求右繞三匝;佛眉間白毫右旋婉轉等。因此有人認為古來寫作「卍」形有誤,如《楞嚴經》卷一就有「即時如來,從胸卍字,湧出寶光」,而唐代慧琳《一切經音義》卷二十一卻認為應以「卍」為準。
從廣義來看,卍是古代的一種符咒、護符或宗教標誌。通常被認為是太陽或火的象徵,在古代印度、波斯、希臘等國家中都有出現,婆羅門教、佛教、耆那教等都使用。那麼,中國古代是否也出現過卍字圖案呢?
一九八O年在青海民和縣出土了一件新石器時期的彩陶卍字紋長頸壺。壺的周圍有四個卍字形的圖案,線條圓熟,勾畫清晰。圖案的空間位置分布均勻,不類草創之作。據一部反映我國觀察彗星歷史的科教影片的介紹,在一座戰國時期的古墓中刻有星座的標座,其中彗星的標誌即作卍字形狀。
根據資料判斷,早在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遺址中,就有卍字形的圖案出現。出土這種圖案的地區十分遼闊,包括甘肅、青海、廣東、內蒙等省區在內,說明在遠古時代我國先民對這一神聖的符號並不陌生。中國卍字符號的出現不僅早於佛教的傳入年代,而且早於佛教在印度的起源年代。卍字是我國先民自己創造的一種代表某種崇拜對象的符號,並非伴隨佛教而來,也不是武則天製造的。至於近代德國的納粹黨即「國家社會黨」的黨徽「卐」字,由於「國家」和「社會黨」的德文字頭均為兩S交錯而成「卐」形。希特勒認為「卐」字象徵「爭取雅利安人勝利的鬥爭的使命」,因而於一九二○年用作納粹黨黨徽。應該指出的是,這與上述佛教的意旨沒有絲毫的關係,要加以嚴格區別。
聖僧圖(防火輪圖):由海水、蓮花、鳥、經書、寶劍等組成。系薩迦班智達創繪,意在不忘先賢的功德。
雍仲:符號為「萬」字。吉祥如意的象徵。
十象圖(九住心圖):由一僧人、大象、猴子、兔子和輔助圖案組成。比喻學習佛法的九個階段。
財神牽象圖(阿孜熱牽象圖):由阿孜熱牽一頭大象在前引路。象徵招財進寶、生意興隆。
八吉祥物(八瑞物):由明鏡、酪、長壽草、木瓜、右旋海螺、牛黃、黃丹、白芥子組成。
十相自在:由10個符號(3個圖形和7個梵文字母)組成。具有最高的神聖意義與無比巨大的神秘力量。
八瑞相(八吉祥徽或藏八寶):傳統吉祥圖。有吉祥結、妙蓮、寶傘、右旋海螺、金輪、金幢、寶瓶、金魚組成。象徵吉祥、圓滿、幸福等。
八寶吉祥:藏語稱「扎西達傑」,又稱八吉祥徽,指吉祥結、妙蓮、寶傘、右旋海螺、金輪、勝利幢、寶瓶、金魚,是藏族繪畫中最常見而又賦予深刻內涵的一種組合式的裝飾精品,多在壁畫、飾品等中出現。
吉祥結:藏語稱「白比武」。據藏傳佛教的解釋,它象徵著有關宇宙的所有理論和哲學的《梵網經》,它還象徵著佛陀之意,如果跟隨佛陀—達磨之網,就有能力從生存的海洋中打撈起智慧珍珠和覺悟珠寶;
妙蓮:藏語稱「白瑪」,它有出汙泥而不染的品質,被視為開悟煩惱的菩薩德性的象徵。藏傳佛教一般認為妙蓮象徵著最終的目標,即修成正果,它還代表佛陀的舌;
寶傘:藏語稱「鬥」。據《西藏佛教密法》傘原指印度,後來引申為避免陽光直接照射,而被使用的遮陽物,當時也作為權威的象徵。藏傳佛教認為它象徵著佛陀教誨的權威,也代表佛陀之頭;
右旋白海螺:藏語稱「東嘎」,又稱法螺貝,佛教中以釋尊說法聲聞四方,如海螺之音。在西藏右旋海螺視作名聲遠揚三千世界之象徵,也就是說它象徵達磨迴蕩不息的聲音,也代表佛陀之語,故法會之際常吹鳴海螺;
金輪:藏語稱「闊羅」,又名。據《西藏佛教密法》輪是古代印度的一種殺傷力很強的武器,後來被佛陀用作一種象徵物,意味著佛陀有關教法,即真理之訓誡。藏傳佛教認為,它象徵著佛陀教義的傳播;
勝利幢:藏語稱「堅參」。據《西藏佛教密法》勝利幢是古代印度的一種軍旗,後為佛教用作對治煩惱得勝利之象徵。藏傳佛教認為它象徵對治11種煩惱,修成正果的勝利,也代表佛陀之身;
寶瓶:藏語稱「崩巴」,藏傳佛教認為它象徵著阿彌陀佛或花密,因而也象徵著靈魂的永生不死,也代表佛陀之喉嚨;
金魚:藏語稱「塞聶」,藏傳佛教畫中常以雌雄金魚一對象徵解脫的境地,又象徵著復甦、永生、再生等。金魚還可以認為是慧眼的象徵,因為魚的眼睛可以透視混濁的泥水。金魚還代表佛陀的眼睛。
六長壽:傳統吉祥畫。由巖石、河水、柏樹、老壽星、仙鶴和鹿組成。意為長壽、幸福。
妙翅鳥(鵬):由人、鳥和牛等多種動物結合而成。表示到達智慧彼岸。
祥麟法-輪:由法-輪和兩隻臥地麟組成。人們見此心中會生起慈悲之心而樂於佛法之事。
法-輪:圓形。分為裝飾託法-輪和無裝飾託法-輪兩種,象徵佛法傳播永不停息。
壇城(曼荼羅):有圓形、稜形、八角形等圖案,有木質、銅質、土質的立體壇城。即請佛、菩薩、聖者所居之所。
智慧寶劍和經帙:組畫。或寶劍在上經帙在下,或寶劍在左經帙在右。寶劍代表智慧,經帙代表佛法。
日月寶焰圖:由太陽、月亮、火焰苗組成。太陽象徵法身、月亮象徵色身、寶焰象徵雙運。
異勝圖:由雪獅、虎、龍、妙翅鳥組成。象徵能夠戰勝四面八方的所有敵人。
和氣四瑞圖(敬長圖):由大象、猴子、山兔、白松雞(或鷓鴣鳥)和一棵古樹組成。以表祥和、幸福。
生死流轉圖(六道輪迴圖):中央為三惡象徵物,第二層為六道輪迴,第三層為十二因緣苦行。描繪了人生過程中的種種行為,以示於教徒。
斯巴霍圖(九宮八卦圖):由上、中、下、左、右和文字六部分組成。視為吉祥伏妖、避除不潔的壓勝之物。
國政七寶(輪王七寶):指金輪寶、白象寶、紺馬寶、神珠寶、女王寶、主藏臣寶和主兵寶。為一種藝術品,繪於寺院等。金輪寶表示法-輪,白象寶表示佛法遠揚,紺馬寶表示吉祥,神珠寶表示智慧,女王寶表淨樂,主藏臣表佛法如寶藏,主兵保護持佛法。
五妙欲供圖:由銅鏡、琵琶、香水、果實、綾綢組成。為供養佛的色、聲、香、味、觸。
七近寶(七珍):指的是寶劍、蛇皮褥、林苑、衣服、靴履、宮室、臥具,是輪王所用之物。
火焰寶(噴焰末尼):由火和寶物組成。象徵消災、吉祥。
六靈捧座(六拿具):由上下兩部分組成。上部即靠背、有妙翅鳥1、龍女2、神鯨2、孩童2、祥麟一對、巨象;下部即坐墊。由銅、木、泥塑等幾種。
六舁座:是供奉佛像的寶座。座基上有獅子、大象、寶馬、孔雀、共命鳥和力神。
熬魚:由五種動物組成。見於寺廟建築、壁畫、唐卡、法器、雕塑中。
吉廓:寺院和佛殿門頭上的裝飾物(有頭沒手)。象徵「避邪、禦敵、招佛」。
八寶塔(八舍利塔):指的是善逝塔、菩提塔、吉祥塔、神變塔、天降塔、和好塔和涅磐塔。
瑪尼堆:指刻有經文的石堆。見於山頭、山口、路邊、村口、神樹旁、寺廟周圍。
中柱:指佛塔和佛像中的中心柱,藏語稱「索興」。用料以紫擅最佳。
五佛冠:由五塊塔狀的木或紙、金屬薄片製成,每片繪有一佛像或寫有代表五佛的種子字。主要用於宗教法事。
缽(缽盂):比丘乞食用的。石制或鐵製,色黑如鴉晴,形如半截禽卵。
供水杯(敬水碗):多用銅、銀製作,還有鋁、玻璃、我銻和不鏽鋼製品。為7個一組,分別代表水、水、華、香、燈、茶、飯,是供佛的供品。
顱骨碗(嘎巴拉):密宗法器之一。只供於護法神殿和密宗師的禪房或密室內。系大成就的頭蓋骨所制。
脛谷號:系人的脛骨製成。在密宗活動中使用。末學專門搜集一些佛教特藏文獻,歡迎師兄們分享
護身符:分為園、方、橢圓、菱形等。內有小佛像、經咒卷、聖藥、高僧照片等。
長柄鼓(法鼓):法器之一。設於大殿中央左右兩排。直徑約70釐米,鼓柄長約80釐米。
神鼓:敬供佛的法器之一。置於殿頂平臺。直徑大小不一,以1.5 米的居多。法會之前和用茶時擊鼓。
長號(大發號):用銅合金製成。通長3米左右,直徑約25釐米。一般在法會時吹奏。號聲渾厚、低沉、有力,可傳數裡。
嗩吶:法器之一。在法事活動中使用。
曼札:見於佛像前的供桌之上。象徵須彌山,飾有各種金屬和珍珠。在法會中使用。
轉經筒(轉經輪):分為手搖轉經筒、水力轉經筒、風力轉經筒和木製轉經筒等幾種。轉動時必須從左至右。
天杖:密宗本尊手持之杖。長1.5—1.7米,用紫檀、黑柳木製成。分為上下兩端。
禪杖(錫杖):出家弟子防身的工具。用鐵和木棍製成。上端有4股或2股,並有鉤有輪。
鈸(銅鈸):法器之一。直徑約40釐米,為黃銅和其他金屬混合而成。在大會中使用。有獨特的打擊法。
鐃鈸(扁鈸):法器之一。銅製。在法會、誦經中使用。
佛珠(數珠):法器之一。由108粒大珠子和20粒進位記數小珠構成。用柏木、檀木、玉等製成。
金剛杵:密宗法器之一。用金、銀、銅、鐵、檀木製作,長8~20指。頭有獨股、三股、五股、九股不等。代表佛智,有不空、真如、智慧等含義。
十字金剛杵:密宗法器之一。用於法臺桌帷、靈塔、寺廟建築、法器和繪畫之中。
碰鈴:法器之一。分為藏碰鈴、霍碰鈴、印度碰鈴、尼泊爾碰鈴四種。銅製。藏碰鈴分為單、雙碰鈴。單碰鈴再午間使用,雙碰鈴用於早上得朵瑪法事。
月刀:密宗法器之一。刀刃狀如彎月,刀身有精美圖案,刀炳為金剛杵。用銅、銀、象牙、檀木等製作。只用於密法中。
斧鉞:密宗法器之一。與月刀不同處是有長柄,柄位金剛橛。象徵意義是斬斷各種煩惱,守持修法,脫離輪迴。
避邪銅鏡(護身鏡):直徑約5釐米,厚約3毫米,呈凸凹鏡狀。為避邪護身之物。
金綱鈴:密宗法器之一。口徑一般為9~10釐米,柄長9~10釐米,鈴高8釐米。一般為鑄鈴,上乘的為金、銀、銅合金鑄成,以銅鈴居多。
金剛橛:密宗法器之一。分為銅、銀、木、象牙、泥等幾種。長10~50釐米。橛頭為一尖三刃。橛柄雕刻有觀音、明王等圖案。意表忿怒、降服魔怪。
囊鼓:密宗法器之一。為雙面小鼓,形狀像「蝴蝶」,大鼓直徑20釐米,小鼓8~10釐米。分為圓、橢圓、蓮花形等,以圓形居多。其鼓梆由木質、骨質和玉石質。
犛纛:幡的一種。用黑色呢縫製,插於寺廟牆頭,也用於法事活動。
福運幡(風幡):見於寺廟周圍、神樹、聖山、塔、聖跡等處。由紅、綠、黃、白、藍五色,懸掛於門前、牆頭,以示招來福運。上印經文、真言咒語、俊馬、龍、獅、虎和妙翅鳥、佛像等。拴掛福運幡就是祈禱萬事如意、福星高照。
擦擦:用模型印製的小泥塔、小佛像。大者盈尺、小者方寸。題材有佛、菩提、度母、天王、金剛、高僧、塔等,十分精緻。可用來做護神佛或願供物等。
成就者腳印:製成就者在石頭上留下的腳印。相傳能傳遞成就者的信息,具有無窮的加持力,頂禮膜拜,能走好運,消災滅難。
六字真言:指「唵、嘛、呢、叭、咪、吽、」六字。直譯為:具足佛身、佛智的觀音菩薩觀照!看門人將它翻譯為:祈禱內心的蓮花盛開!用佛經的觀點來講,蓮花具有五種德行:
第一個就是清淨,出汙泥而不染。
第二個叫做細膩,蓮花很細膩,蓮花的花瓣很細膩,摸起來就像很高級的絲絨那樣。所以蓮花有細膩的品質。
第三個叫做柔軟,蓮花有一個梗,但是他的梗是沒有骨頭的。
雖然很柔軟,但是他不會折斷,所以第四個品質叫做堅韌,蓮花很堅韌。
第五個品質叫做芳香,一靠近蓮花就可以聞到蓮花的芳香。因為菩薩的心和蓮花的心是一樣的,所以菩薩才會坐在蓮花的上面。藏民認為念誦多少萬、億遍後能積功德,得到解脫。
哈達:分為內庫、阿喜和索南哈達三種。這是藏族人民表示友好、祝願的一種標誌,在節日、婚禮、慶賀、宗教等活動中廣泛使用。
格薩爾藝人帽:用白氈縫製,高35~40釐米,頂尖下圓,頂插孔雀翎和雁絨毛,或插9面彩旗。正面有日月圖案。系說(格爾薩王傳)藝人的專用帽。
犛牛頭:隨處可見刻有六字真言和日月的犛牛頭。成了一種藏文化的象徵。裝飾或供奉犛牛頭,可消災避邪。
吉祥鬥(卓松切瑪):用木質的廣口鬥式器具,主要在藏曆年時使用。其大小不一,大者長60釐米,高25釐米;小者長35釐米,高20 釐米。上繪有花鳥圖案,或雕刻由龍鳳圖案等。藏曆年時端吉祥鬥,到鄰居家或長輩家祝福新年。
達覺旗:插於居民房頂德小旗。旗杆長約2米,幹頂有三叉矛。旗為白色方形,邊有藍邊浮角。一年一換,藏曆新年時更換。
綠松石介紹
又名綠寶石,松石,因其色、形似碧綠的松果而得名,是世界上稀有的貴寶石品種之一,因其通過土耳其輸入歐洲各國,故有「土耳其玉」之稱,亦稱「突厥玉」。
綠松石製品現已成為重要的收藏品,是一種次生礦物,由含銅、鋁、磷的地下水在早期花崗巖石中淋濾而成,在近地表的礦脈中沉澱形成結核,被巖脈的基質所包裹。綠松石是最早用作飾物的礦物品種。
硬度為6,比重2.6~2.8,具有柔和的蠟狀光澤。在塊體中有鐵質「黑線」的稱為「鐵線綠松石」,在國外則稱「藍縞松石」。我國以鄂西北所產最為著名,陝西、新疆、安徽、河南等地也出產。綠松石是我國古老的傳統玉石之一,早在新石器時代,就與青玉、瑪瑙等玉石一起用作裝飾品。從新石器時代晚期的齊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遺址到南北朝時代的墓葬中,均發現過綠松石裝飾品。
作為飾物,人們喜愛綠松石的綠色和紋理。在古代人們把它與宗教、迷信聯繫在一起。我國西藏對綠松石格外崇敬,至今仍是神聖的裝飾用品,用於宗教儀式。美國的印第安人認為綠松石是大海和藍天的精靈,是神力的象徵。多數文明古國都崇尚綠松石,如埃及、波斯、阿茲臺克(墨西哥印第安人古國)等。綠松石因所含元素的不同,顏色有差異,含銅的氧化物時呈藍色,含鐵的氧化物時呈綠色,色彩是影響綠松石質量的重要因素。綠松石產地主要有美國的南部各州,伊朗的東北部,埃及的西奈半島。中國、澳大利亞、智利、阿富汗、俄羅斯也出產少量的綠松石。
目前世界最大的一塊綠松石寶石,產於湖北鄖縣海拔1200多米的雲蓋山上。這塊綠松石長82釐米,高、寬各29釐米,重達66公斤,呈藍、綠色,結構完整,質地細膩。湖北鄖陽地區被稱為東方的綠寶石之鄉,盛產的綠松石料質純淨,色澤豔麗,燦爛奪目,顏色多為天藍、碧綠、灰藍、粉綠,極為罕見。鄖縣雲蓋山綠松石礦出產的綠松石品位最佳,最為珍貴。
綠松石屬優質玉材,我國清代稱之為天國寶石,視為吉祥幸福的聖物,只有皇帝和太后的官帽才能用綠松石鑲頂子。綠松石以天藍色的瓷松,尤如上釉的瓷器為最優。如有不規則的鐵線,則其品質就較差了。白色的綠松石(寶玉石行業中也稱白松石,其風化的程度較高。)的價值較之藍、綠色的要低。
關於藏銀
藏銀是西藏、尼泊爾生產一種含銀較少的合金,主要成份包括鎳、銅等。
純銀即標準純銀,一種含92.5%的銀與銅或其它金屬的合金,市面上有很多925銀飾品,即是指其92.5%的含量。
純銀飾品做工來看,確實比藏銀飾品要精緻一些,且鑲的石頭大都是真正的松石、紅珊瑚等,石頭的品質較好,其亮度也比藏銀要強一些,藏銀相較之下,更顯古樸原始一些,純銀飾品當然也比藏銀貴很多啦。
手鐲、三色銅戒指是藏族同胞最喜愛的配飾之一,所謂三色銅,即指由白銅、黃銅、紅銅三種不同顏色的銅精心打制而成。
關於珊瑚
珊瑚,在西方素與珍珠和琥珀並列為三大有機寶石石(Organic Gems)。在東方,珊瑚在佛典中被列為七寶之一,自古即被視為祥瑞幸福之物,它代表高貴與權勢,是幸福與永恆的象徵,故其倍受尊寵和喜愛,不僅王侯巨賈多將其作裝飾用,許多西藏的喇嘛高僧亦多持珊瑚所制之念珠,而中國古代的王公大臣,上朝所穿戴的帽頂及朝珠亦多用珊瑚來做成。回教可蘭經亦有關珊瑚為避邪之物的記載。今日,夏威夷將珊瑚列為其州寶石 State Gemstone。
關於犛牛骨
在藏人的觀念中,犛牛與他們朝夕相處,是美好神聖的動物,犛牛骨雕自然原始,粗曠豪放,獨特而具個性,又蘊涵護身符的意義,是送愛人之佳物。
瑪尼是六字真言的簡稱,瑪尼石是指那些刻有經文的石塊,有的還塗飾著藏族文化特有的色彩,現在瑪尼石的意義已經延伸為:刻有瑪尼字樣或神佛形象的石塊。一般都刻有六字真言、慧眼、法器、神像、護法神等各種圖案。
幾乎在藏區各地都有瑪尼石的影子,有些地方還可以看到一堆堆的瑪尼石堆,更有一些地方能見到山一般高的「瑪尼山」,虔誠的藏族同胞總是以自己虔誠質樸的方式向世人傳達著一種神奇的藏文化力量。
神聖的瑪尼石堆是有靈氣的石堆,每到祈願獻供之日,藏人總會往瑪尼石堆上添加石子。他們一邊口中默念祈禱,一邊用額頭碰觸石塊,然後把含有內心祈願的石塊丟向瑪尼石堆,就是這樣不知有多少輩的藏人將一快快的瑪尼石愈壘愈高,終於壘成一座座神聖的「瑪尼山」,這裡凝結著世代藏人內心祈願的神秘能量。
編輯 製作:道宏禪院公眾號(轉載請註明出處)
微信掃一掃
關注道宏禪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