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強,則中國強。——《少年中國說》梁啓超
相信很多人都是因為5G認識了這個英雄少年申怡飛,出生於97年。他15歲考上了東南大學,21歲讀博士,22歲擔任5G核心研發者。他身上更是有三項發明專利,而他這三項專利技術的突破,讓歐美國家也難以望其項背。
這樣優秀的少年小時候是如何成長起來的呢?據說申怡飛小時候就很聰明,兩歲的時候會數數不說,還能認識商品、汽車、街道的名稱,而且4歲的申怡飛已經能自主閱讀了。在學習生涯中,更是一直如開掛一般。
當然這都是一些天賦異稟的故事,我還在申怡飛的經歷中發現了一個細節,就是申怡飛從小對於益智遊戲非常喜歡,喜歡圍棋、象棋、猜謎語等等益智類遊戲。這件事引發了我的思考,一些所謂的天才少年,究竟是因為聰明而喜歡益智遊戲,還是在益智遊戲的鍛鍊下越來越聰明呢?
於是我開始尋找那些擁有「最強大腦」的天才們,是不是大多喜歡玩益智遊戲。於是我開始刷起了《最強大腦》。不得不承認,那些在擁有強大腦力的孩子,似乎都有一個專注自己的益智遊戲。
拿12歲戰勝「數獨世界第一人」,15歲上北大的胡宇軒來說,他從小就喜歡玩數獨這種益智遊戲。13秒破了何猷君數字華容道紀錄的16歲少年婁雲皓,他是一個從小喜歡玩魔方這種益智遊戲的少年。
《最強大腦》中被稱為「全球腦王」陳智強,他的媽媽在與家長交流育兒經驗多 時候,就成陳智強並不是一個學習拔尖的孩子,學習在中上遊,但是愛玩遊戲。《最強大腦》中的孫奕東,小時候經常玩一些數學益智遊戲,比如九連環、數獨、金字塔。
智力就好像體力一樣,也是可以通過訓練越來越強大的。要知道智力組成的部分有,觀察力、記憶力、想像力、推理力、判斷力和想像力。其中任何一個能力的提升,都會讓智力上升一個等級。
而這些益智遊戲,恰恰是提升這些能力的好幫手,對於孩子來說遊戲是有趣的,能夠主動探索。其次這些遊戲多是需要配合觀察、想像、記憶、判斷、推理等多個方面的能力才能得出結論的。
日本數學家秋山仁博士就是非常推崇益智遊戲。他是日本東海大學的教授,也是著名的數學家、理學博士。他在圖論研究領域,處於日本的先驅地位,做出了很多重要的貢獻。
這麼一個優秀的人物,很多人都認為這會是一個學霸。而秋山仁博士小時候,卻是一個不愛學習,整天研究益智遊戲的角色。秋山仁博士曾經說到,那些從小擅長玩益智遊戲的人,後來大多從事設計類、發明創造領域的工作。
上課的時候為了不被老師發現,於是秋山仁博士和他的同學一起自製象棋。上課不認真聽講的他,也並沒有被耽誤成為一個數學家。秋山人博士後來回憶道,思考益智遊戲能夠啟發孩子的智力,具有更好的訓練效果。
而這位鍾愛益智遊戲的博士,不僅僅鼓勵孩子玩,而且鼓勵孩子自己動手做一些經典的益智玩具,通過動手的過程,能夠發現這些益智遊戲的原理,而這些益智遊戲的原理很容易發現數理原理。
秋山仁博士就曾經在一些經典的益智遊戲中,推演出了最前沿的數學定理。不得不說,是在讓人佩服,看看人家博士的玩和咱們普通人的玩就是不同。秋山仁博士更是將古今中外的益智遊戲整理成一套書《IQ益智遊戲大百科》。
這套益智書籍與普通益智書籍的不同之處,我個人認為有3點。第一點是都是經典的益智遊戲,有的已經流傳百年。比如七巧板、九連環、萊茵特紙草書、五連方、孔明棋、勞埃德大師的十五數字堆盤等等。
第二點是對於經典益智遊戲的百科普及,比如七巧板的發源地,發源於什麼時候,如何流行於世界各地!了解益智遊戲背後的故事,讓益智遊戲更具趣味性。第三點就是書中對於益智遊戲原理的詳細闡釋,並且還附帶了製作益智遊戲的步驟。
教你如何畫迷宮、如何製作七巧板、如何製造魯班鎖等等。可以說是一步動手、動腦兼具的益智遊戲,做到真正的開發智力。書中還有一些製作樣紙,讓孩子製作起來更容易,更好上手。
全冊書一共有5冊,將這些經典的益智遊戲分為不同的類型。裡面包含立體移動益智遊戲、迷宮冒險益智遊戲、圖畫照片益智遊戲、數字推理益智遊戲、平面拼圖益智遊戲。
如果有家長對這個書籍感興趣,可以給自己家的孩子玩一玩,記住這是為7-14歲孩子設計的哦,如果家裡寶寶太小就不適合了!
作為家長,我們總是希望給孩子吃好的、穿好地、用好的。想要孩子身體高高的、壯壯的,往往卻忽視了,讓孩子的腦力訓練。腦力越發達,孩子學習起來不痛苦,家長也不痛苦,最重要的是擁有超強的思維和智力,那麼未來無論是生活和工作,遇到問題的時候,都能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