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莎貝拉一世是卡斯蒂利亞的女王

2021-01-08 非常的歷史

伊莎貝拉一世(西班牙語:Isabel I la Católica,1451年4月22日-1504年11月26日)是卡斯蒂利亞的女王。她及其丈夫費迪南二世(1452年3月10日-1516年1月23日)完成了收復失地運動,為日後他們的外孫查理五世統一西班牙奠定了基礎。

伊莎貝拉一世是一位是個精力充沛、才幹非凡的君主。她做出過一套完整的關鍵性決策,這些決策在好幾個世紀中都對西班牙和拉丁美洲有著深刻的影響,至今對更多的人仍有著間接的影響。她還是克里斯多福·哥倫布橫渡大西洋的資助人。

伊莎貝拉於1451年出生於卡斯提爾王國(現在是西班牙的一部分)的牧歌鎮。她小時候受過嚴格的宗教訓練,是一個非常虔誠的天主教教徒。

她的同父異母長兄亨利四世從1454年到1474年死去時一直就任卡斯提爾國王。那時候還沒有西班牙王國,而西班牙現在的領土主要分為幾個王國:卡斯提爾、亞拉岡、萊昂、格拉那達、那瓦爾等。卡斯提爾的面積最大,亞拉同位於今日西班牙東北部,格拉那達位於南部,那瓦爾在北方。

十五世紀六十年代末期,伊莎貝拉是繼承卡斯提爾王位的候選人,又是歐洲最富有的女子,因此許多王子都向她求愛。她的同父異母兄長亨利四世希望她嫁給葡萄牙國王。但是1469年年滿十八歲的伊莎貝拉逃出家門,不顧亨利國王的反對,與亞拉岡王位的繼承人裴迪南結了婚。伊莎貝拉這一違命舉動激怒了亨利,他於是便指定他的女兒胡安娜為他的繼承人。

但是1474年當亨利死去時,伊莎貝拉宣布登坐卡斯提爾王位,這遭到胡安娜支持者的反對,於是爆發了一場內戰。1479年2月,伊莎貝拉的武裝力量取得了勝利。同年亞拉岡國王約翰二世死去,裴迪南成為亞拉岡國王稱斐迪南二世。從此裴迪南和伊莎貝拉共同統治卡斯提利亞和阿拉貢的大片江山。

從表面上來看,亞拉岡和卡斯提爾兩個王國仍是各自獨立,兩國的大多行政機構也仍然各自保持獨立。但是實際上裴迪南二世和伊莎貝拉一世所有的決策都是倆人共同制定的,夫妻倆竭盡全力,默契配合,共當(西班牙)君主。

在他倆共同統治的二十五年中,其基本政策是要創建一個統一的西班牙王國,這個王國由一個強大的君主政體統治。他倆的首要目標之一是徵服格拉那達──伊伯利亞半島上仍受伊斯蘭教統治的唯一地區。

徵服戰於1481年開始,到1492年2月結束,裴迪南和伊莎貝拉取得了徹底勝利。徵服了格拉那達等國,西班牙佔據的領土就幾乎和它今日的領土一樣多。納瓦爾小王國在伊莎貝拉死後,於1521年被裴迪南吞併。

裴迪南和伊莎貝拉在其統治初期創建了西班牙宗教法庭。該法庭融法官、陪審團、起訴律師和警方調查人的權力為一體,以其刑罰手段兇暴殘忍和審理程序粗糙不平而臭名遠揚。嫌疑犯很少有機會或者根本沒有機會反駁對自己的控告。他們無法知道控告自己的全部證據,甚至連原告人的名字也無法知道。嫌疑犯若否認對自己的指控常常要遭到酷刑拷打,直到承認為止。根據一項保守的估計,至少有兩千人被燒死在火柱刑上,受到刑罰比這輕的人數要比這個數目多許多倍。

西班牙宗教法庭的頭目是一個極端狂熱的僧侶託馬斯·湯戈馬達,他是伊莎貝拉的私人仟悔神父。宗教法庭雖然得到了教皇的認可,但是實際上是在西班牙國王的控制之下,宗教法庭一是用來建立宗教統一,二是用來鎮壓國王的政敵。在英國,封建領主總是保持足夠的勢力以限制國王的權力。西班牙的封建主也曾經有權有勢;但是西班牙國王現在可以利用宗教法庭為武器來鎮壓公然反抗的封建主,由此來建立一個中央集權的專制君主國,也可以利用它來進一步控制西班牙牧師。

起初宗教法庭並沒有把矛頭指向那些把自己的信仰公開出來的猶太教徒,但是1492年在狂熱的湯戈馬達的極力主張下,裴迪南和伊莎貝拉籤署了一項布告,命令所有西班牙的猶太教徒如果不改信基督教,就在四個月內離開西班牙,並且不允許攜帶財產出境。這道驅逐令對大約二十萬猶太教徒是一個大災難,許多人未來得及找到一個安全的避難之所便橫遭殺身之禍。西班牙國中很大一部分最勤勞、最精明的商人和手藝人流離失所,因此西班牙在經濟上遭受了一次嚴重的打擊。但是宗教法庭的主要對象是在宗教上有離經叛道行徑的嫌疑分子,特別是一些猶太教徒和伊斯蘭教徒,他們名義上已經改信天主教,但在暗地裡卻在繼續奉行自己先前的宗教。

當拉格納達投降時,雙方籤訂的和平協議規定居住在西班牙的伊斯蘭教徒可以繼續奉行自己的宗教。但是在事實上,西班牙政府不久便踐踏了這項協議。因此摩爾人奮起反抗,但卻遭致失敗。1502年所有住在西班牙的伊斯蘭教徒都被迫做出選擇,不是改信基督教就是流亡國外,同樣的選擇在十年前就擺在了猶太教徒面前。

伊莎貝拉雖然是個虔誠的天主教徒,但是卻從來不允許讓她的正統觀念幹擾她的西班牙民族主義。為了確保西班牙天主教在西班牙君主制而不是教皇的控制之下,她和裴迪南努力鬥爭,取得了成功。這就是十六世紀的宗教改革在西班牙未取得任何進展的理由之一。

當然,在伊莎貝拉統治期間最著名的事件是克里斯多福·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這個事件也發生在極不平凡的1492年。哥倫布探險是由卡斯提爾王國資助的,但是有關伊莎貝拉不得不典當她的珠寶來資助這次探險的說法是不真實的。伊莎貝拉於1504年去世。她一生有四個女兒和一個兒子。兒子胡安於1479年早夭。

她的四個女兒中最著名的是胡安娜(瘋女胡安娜)。裴迪南和伊莎貝拉把胡安娜許配給菲利普一世(美男子),他是奧地利哈布斯堡皇帝之子,也是勃艮地王國的王位繼承人。這兩位不尋常的王朝聯姻,使得伊莎貝拉的外孫查爾斯五世皇帝繼承了歐洲歷史上最大帝國之一的帝位,他還被當選為神聖羅馬皇帝,是當時財富最多、勢力最大的歐洲帝王。他在名義上或實際上統治過的領土包括現今的(西班牙、德國、荷蘭、比利時、奧地利、瑞士、大部分義大利、部分法國、捷克斯洛伐克、波蘭、匈牙利和南斯拉夫),此外還有西半球的一個很大地區。

查爾斯五世和菲利普二世都是狂熱的天主教徒,他們在長年的統治期間,靠掠奪大陸的財富來資助反對北歐新教國家的戰爭。因此由裴迪南和伊莎貝拉一年安排的王朝聯姻幾乎在她倆死後一百年當中都對歐洲的歷史產生著影響。

現在我們來概括一下裴迪南和伊莎貝拉的成就和影響。他倆經過共同努力,成功地創建了一個統一的西班牙王國,其當時的邊界和西班牙在過去五個世紀中所保持的邊界基本上相同;他們在西班牙創建了一個中央集權君主專制政體;驅逐摩爾人和猶太人對被驅逐者及西班牙本身都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他倆持有的宗教偏見和創立的宗教法庭對西班牙整個未來的歷史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對上述最後一點應該加以討論。人們可能會十分簡單地認為宗教法庭給西班牙穿上了一件文化緊身夾克。在1492年以後的幾個世紀裡,大多數西歐國家出現了文化和科學技術高度繁榮昌盛的局面,但是西班牙卻並非如此。在一發表離經叛道思想就會遭到宗教法庭逮捕之險的社會裡,缺乏開拓和創造精神是不足為奇的;在其它歐洲國家中允許發表某些不同的言論。

在西班牙,宗教只允許一種完全正統的天主教存在。1700年和西歐其它國家相比,西班牙在思想文化方面是一潭死水,毫無生氣。雖然自從裴迪南和伊莎貝拉初建西班牙宗教法庭至今幾乎已有五個世紀了,雖然自從它被徹底消滅之日起至今也已有一百四十多年了,但是西班牙還沒有從它的影響下真正恢復過來。

進而言之,伊莎貝拉資助哥倫布探險,又使南美和中美大部分地區成了西班牙的殖民地。這意味著在西半球的一個廣大地區建立起來了西班牙的文化及其機構──包括宗教法庭。因此,如同西班牙在思想文化方面和多數西歐國家相比是落後的一樣,西班牙在南美的殖民地在思想文化方面也比英國在北美的殖民地落後,這不足為奇。

給伊莎貝拉在本冊中排名次,要考慮一個因素,那就是假如沒有她是否也會大體上出現同樣的事件。從實際情況來看,由於從伊斯蘭教徒手中收復伊伯利亞半島的長達七百年的鬥爭,西班牙已經有了很強的十字軍精神。但是當這場鬥爭在1492年勝利結束時,西班牙要朝著哪個方面發展有了一個選擇的機會。是裴迪南和伊莎貝拉──特別是伊莎貝拉──把西班牙引向了毫無妥協的宗教正統的方向。沒有她的影響,西班牙象是完全有可能一直都是一個通常有多宗教信仰的社會。

也許人們自然會把伊莎貝拉一世和更著名的英格蘭女王伊莉莎白一世相比較。至少伊莉莎白的才幹可以和伊莎貝拉相媲美;而且由於她的政策比較有仁愛和寬容精神,她似乎是一個更加令人羨慕的君主。但是她比伊莎貝拉缺乏開拓精神,她的事跡中沒有哪一個的影響有伊莎貝拉創建宗教法庭那樣深刻。雖然伊莎貝拉有些政策令人深惡痛絕,但是歷史上沒有幾個帝王的影響能像她那樣深遠。

相關焦點

  • 伊莎貝拉一世,締造西班牙殖民帝國的女性君主
    有主見的伊莎貝拉一世伊莎貝拉一世出生後第三年,老國王便去世,將王位傳給了恩裡克四世,伊莎貝拉一世即作為王國的公主一直錦衣玉食地長大。不惜代價取得王位嫁到阿拉貢王國未來君主之後,伊莎貝拉一世被恩裡克四世在儲君名單上刪除,他在後來去世後將王位傳位給了自己子嗣。但是伊莎貝拉一世的野心難以滿足,她希望統治卡斯蒂利亞王國的人是她伊莎貝拉一世。於是在阿拉貢王國勢力的支持下,和獲得繼承王位資格的胡安娜公主展開了對王位的爭奪。
  • 西班牙伊莎貝拉女王:3歲喪父,母有神經病,23歲自立為王終成霸業
    伊莎貝拉一世是卡斯蒂利亞女王,是位才幹非凡的君主,是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女性統治者之一。在《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上,作為帝王她名列前茅。簡單來說,我們最熟知的就是她資助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為西班牙成為世界霸主奠定了基礎。她的成就當然不止於此。
  • 伊莎貝拉女王兒女們的命運說明,過得好不好,不靠出身靠自己!
    伊莎貝拉女王的子女正是如此。伊莎貝拉女王有四女一子。她的兒女們,都沒有繼承母親那種強勢掌控命運的能力。伊莎貝拉女王的長女叫做阿拉貢的伊莎貝拉公主。伊莎貝拉公主嫁給了葡萄牙國王曼努埃爾一世。在伊莎貝拉公主懷孕期間,她的弟弟胡安王子去世。
  • 她是歐洲一個小王國的女王,實現西班牙統一,還完成一件歷史壯舉
    後來歷史選中了某個王國的某位君主,這才完成了今天的法國、德國、西班牙、義大利等歐洲國家的統一,其中1871年普魯士王國的國王威廉一世統一德國最為人熟知。與威廉一世統一德國相比,歐洲歷史上一個小王國的一位女王,她統一西班牙的時間要早好幾百年,被視為西班牙歷史上最偉大的君主之一。這位偉大的女王,就是卡斯蒂利亞王國的伊莎貝拉一世。
  • 抗疫宅家系列之~慢品西班牙王國17個自治區之~卡斯蒂利亞-萊昂自治區
    1469年王位繼承人伊莎貝拉一世同阿拉貢王國王子斐迪南二世結婚,奠定了西班牙成為統一王國的基礎。1516年卡斯蒂利亞女王胡安娜和王夫菲利普一世的兒子查理五世(西班牙文名:卡洛斯一世)以特拉斯塔馬拉家族的外孫資格繼承卡斯蒂利亞、萊昂、阿拉貢、華格納等國的王位,是為卡洛斯一世,建立了歐洲最早的統一中央王權的共主聯邦的國家。
  • 帶你認識歐洲最偉大的女王,伊莎貝拉一世女王!
    20年之內,一個敬畏的德國人就會宣稱:「這位西班牙女王,名叫伊莎貝拉,500年來,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能與她匹敵。」這並不是誇張。歐洲從未見過女性君主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即便她的丈夫費迪南德(Ferdinand Ferdinand)分享了她的功績——費迪南德將阿拉貢(Aragon)的小領地納入婚姻聯盟,締造了現代西班牙。
  • 作為瘋女胡安娜的丈夫,腓力一世是怎樣的一個人?
    胡安娜是卡斯蒂利亞王國的合法繼承人,當時的腓力一世為了取得王位,便贏取了胡安娜。但是胡安娜是個在精神上有問題的一個人,他們的婚後神話非常的不和諧,也不知道為什麼胡安娜就這麼瘋了。為了王位腓力一世一直忍受著。那麼腓力一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下。
  • 歐洲最慘的女王,被丈夫摧殘成「瘋女」,被兒子圈禁33年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卡斯蒂利亞女王胡安娜的故事。胡安娜胡安娜家庭背景胡安娜於1479年出生在卡斯蒂利亞王國的首都託萊多,她的母親是卡斯蒂利亞女王伊莎貝拉一世,父親是阿拉貢國王斐迪南二世。為了能讓胡安娜毫無意外地嫁入他國王室,伊莎貝拉一世和斐迪南二世讓胡安娜接受了教育和正規訓練。
  • 這位美貌女王完成了人類歷史上最成功的一次風險投資
    最終,卡斯蒂利亞女王伊莎貝拉成為哥倫布的主要支持者和贊助人,幫助哥倫布完成了此次壯舉。 終於,亨利四世英年早逝,公主抓住機會,在穿著喪服宣布兄長死訊後立即換上華裝,自行加冕為女王。此時斐迪南正在阿拉貢,他惱怒於伊莎貝拉沒有通知他就以一介女流身份登基——在他心裡他才應該是卡斯蒂利亞國王。女王后來為了照顧丈夫情緒,文件中始終署名以「國王和女王」,但這只不過是個形式,卡斯蒂利亞的大權自此牢牢為她掌握。
  • 被愛情降頭的女王 ——「瘋女」胡安娜的悲慘人生
    美麗的胡安娜在《塞戈維亞的鐘聲——西班牙「天主教雙王」的奮鬥》一篇中,曾經提到伊莎貝拉女王家族的基因中似乎有瘋狂、偏執的一面,在她的女兒「瘋女」胡安娜的一生中,就有鮮活的體現。西班牙「天主教雙王」伊莎貝拉女王和費爾南多國王一生育有五個子女:四個女兒、一個兒子,胡安娜是伊莎貝拉女王的二女兒,也是她最寵愛的女兒。
  • 卡斯蒂利亞王位繼承戰:和平談判的背後,是世界近代史的開端
    在15世紀70年代,伊比利亞半島被5個不同的王國統治,後卡斯蒂利亞王國的國王亨利四世病死,這種多國家統治半島的平衡被打破,從而爆發了卡斯蒂利亞王位繼承戰爭。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這場開啟了世界近代史的戰爭。
  • 《瘋女胡安娜》:被囚禁半個世紀的西班牙女王,一生為愛痴狂
    她的父親是阿拉貢國王斐迪南二世,母親是卡斯蒂利亞女王伊莎貝拉,兩人的結合形成了現代西班牙的雛形。阿拉貢:位於今西班牙東北部卡斯蒂利亞:位於今西班牙核心地區胡安娜的聯姻對象也同樣家世顯赫,他是神聖羅馬帝國國王,馬克西米連一世的兒子,美男子菲利普。
  • 「白衣女王」伊莎貝爾:鐵腕一統西班牙,資助哥倫布發現新大陸
    「白衣女王」伊莎貝爾:鐵腕一統西班牙,資助哥倫布發現新大陸 說來也奇怪,我國上下五千年只出過武則天一位女王,而歐洲歷史上的女王卻比比皆是。歷史上的歐洲戰亂不斷,經過了無數次的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才形成了如今國與國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