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疫情期間的生產中,真正做到進口貨物隨到隨檢,幾乎都是『秒通關』!」GE醫療北京工廠相關負責人激動地說。位於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的GE醫療北京工廠,負責生產CT機等醫用設備,這些設備對於此次抗擊疫情有著重要作用。
北京海關關員在GE北京工廠對其進口的CT機散件進行快速檢驗 京關宣\攝
據了解,一臺CT設備需要6000多個零部件,涉及國內外近150家供應商。春節期間,GE醫療北京工廠組織生產,需要緊急協調數十家物料供應商,同時協調美國和日本的工廠資源。短短時間內如何調集眾多資源?GE醫療北京工廠相關負責人一時有點發愁。
「我們得知此情況後,立即想方設法採取多種監管模式,助力進口防疫物資,特別是醫用防護物資快速通關。」北京海關有關負責人表示,通過特色監管模式創新,海關採用了遠程監控、視頻查驗、追溯監管等多種方式,為企業提供「點對點」檢驗溝通服務,確保企業復工復產設備及原材料「零滯留」。
檢驗監管便利化措施也迅速跟進。記者了解到,對僅實施商品檢驗的進口汽車零部件產品,企業可直接提離至目的地,由目的地海關實施現場檢驗和抽樣檢測工作。
北京海關關員在北京燕山石化對進口設備實施檢驗 京關宣\攝
感受到秒通關、零滯留的,還有北京燕山石化公司。為解決市場對口罩等疫情防控物資的需求矛盾,北京燕山石化公司緊急從德國進口2套熔噴紡絲裝置,用於生產口罩的「心臟」——熔噴布。
防控物資的生產需要爭分奪秒。「我們在設備未到廠前就跟海關提前對接,進行預約檢驗。」負責此項工作的北京燕山石化公司相關人員介紹說。
「我們在接到企業的預約查驗申請後,也提前制定工作方案,協調專人對接,在設備到廠的第一時間,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時間、最便利的流程完成對進口設備的初步檢驗及後續監督管理。」北京海關有關負責人表示。
最終,該生產線的建設比原計劃提前48小時完成。
如今這條生產線可以使企業每天可生產6噸醫用平面口罩熔噴布,供600萬片醫用平面口罩使用,極大緩解了口罩市場壓力,對首都疫情防控起到了重要作用。
北京海關關員在北京燕山石化對進口設備實施檢驗 京關宣\攝
此外,北京海關還發揮採信優勢,主動對接重點企業,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對企業復工復產所需原材料,如風扇模塊、微型機用內存條及光纖模塊等,憑企業提供的質量保證自我聲明,免於實驗室檢測。
「這使得進口時間進一步縮短,以切實的優惠措施確保復工復產企業『零負擔』。」北京海關商品檢驗處負責人介紹說。記者了解到,北京海關還對涉及中國強制性認證的部分進口汽車零部件產品,在檢驗時採信認證認可部門認可的認證機構出具的認證證書,原則上不再實施抽樣送檢。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袁璐 通訊員 於雪梅
編輯:楊萌
流程編輯:郭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