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6 07:52 來源:溫州日報甌網 編輯:單暉 瀏覽:1381
昨日下午,溫州市「垃圾分類 全城助力」公益行動走進新田園四組團,吸引眾多市民和學生參與。 劉偉 攝
溫州日報記者 瞿含張 卓揚
昨天,溫州市「垃圾分類 全城助力」大型公益行動第二場,走進鹿城區濱江街道新田園社區聚英家園。來自新田園小學會展校區的50名溫州日報小記者手執「任務書」來到現場,熱熱鬧鬧地「玩」起了垃圾分類,同時採訪了新田園社區在垃圾分類方面的「金點子」。
拿著「任務書」找線索 小記者現場玩轉「尋寶遊戲」
「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努力實現生活垃圾從源頭減量,共同建設我們賴以生存的美好家園!」本次活動上,溫州日報小記者、新田園小學會展校區五(4)班的陳家楷作為小記者代表,再次向全市人民發出倡議。
為更好地「寓教於樂」,讓小記者們以「玩中學」的方式,讓垃圾分類知識、理念入腦入心,溫州日報小記者俱樂部給每位小記者發放了 「四分小魔盒」大闖關任務書 。帶著任務書,他們要在溫州日報特別設計製作的「四分小魔盒——垃圾分類科學館」中,進行遊戲項目的闖關,開啟垃圾分類知識探索。
「請跟著小魔盒一起念咒語——」在垃圾分類督導員的引領下,小記者們念出朗朗上口的垃圾分類口訣:「藍色回收又能賣,紅色有毒又有害,綠色剩菜瓜果皮,灰色桶裡放其他。」在完成垃圾分類測評機上的「電子考試」之後,徐恩希對垃圾分類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垃圾分類,就是讓每個垃圾都找對自己的家,讓我們的生活環境變得更美好。」
闖關活動之後,許多小記者都在任務書上寫下了滿滿的感想。「在小魔盒裡,我看到了許多垃圾的降解時間,有的居然要幾百萬年。所以我們更應該實行垃圾分類,並以垃圾分類模範要求自己。」陳家楷和小組成員共同寫下了這樣的感受。
本場公益活動共吸引近500名市民來到現場,除了參觀垃圾分類科學館,他們還觀看了垃圾分類文藝節目,並參與了垃圾分類知識問答。
從「一米菜園」到「紅色管家」
新田園「金點子」引人注目
新田園社區是溫州市第一批垃圾分類示範小區、第一批全智能投放試點小區和第一個易腐垃圾就地處理試點小區。目前,已經創成5個省級垃圾分類示範小區。作為本場活動的舉辦地,新田園社區在垃圾分類方面的新亮點,也引發了小記者的極大興趣。
如何讓垃圾分類的理念更深入人心,並讓大家積極參與到垃圾分類工作中來?以小帶大無疑是最好的方式。在新田園社區裡,一些小區購置堆肥設備、提供種子,建成多個「親子一米菜園」,將廚餘垃圾變成肥料養肥小菜園。看見自己的「菜園」豐收了,孩子們有了成就感,家長們也自然參與到垃圾分類中來了。
事實上,這只是新田園社區垃圾分類各亮點的一個縮影。組建居委會、業委會和物業服務企業聯動的「紅色管家」向社區居民開展宣傳;成立督導隊,分班定點值守、檢查、積分打卡;在小區電子顯示屏設置垃圾分類「紅黑榜」,引導居民參與到垃圾分類工作中來……在採訪中,小記者們發現這裡隨處可見「金點子」。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社區又專門增設了居民廢棄口罩分類投放桶,實施專車收運,使垃圾分類的理念逐步內化於心。
在前不久新田園小學九周年校慶活動上,學校與濱江街道合作設置垃圾分類攤位,通過遊戲方式讓學生學習垃圾分類知識,樹立垃圾分類意識。會展校區相關負責人介紹,為了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垃圾分類的知識,學校還通過晨會、班會、班級黑板報、手抄報等方式對學生進行宣傳和主題教育,並在每層教學樓、每個班級設置分類垃圾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