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很樸素的一首詩,寫冬至夜思念家人,寫盡了遊子漂泊的心酸

2020-12-22 何不秉燭遊矣

走得再遠,終究還是要回家。家鄉對於漂泊在外的遊子來說,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牽絆,中國人自古就想要的「落葉歸根」,就是源於這種牽絆。

特別是對於古代的遊子來說,那時候車馬不便,往往一次離別可能就得一年半載才能相見,於是這種離愁別緒在他們的筆下,就更為明顯了。

冬至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而在古代的這一天,有全家團聚的習俗。而我們的詩人白居易,此時卻只能寄居在邯鄲的一個驛站當中,其中離情,實在不忍卒讀。

《邯鄲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鄲驛裡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這首詩通過冬至夜作者在邯鄲驛站的所思所想,表達了他對親人的思念和家鄉的懷念,其中我們也可以看出中國古代遊子漂泊在外的心酸之情

中國古代的冬至這一天,往往象徵著全家團圓。等到夜晚,家人們都會圍坐一桌,歡度佳節。

但是我們的詩人白居易啊,在這個原本團圓的日子裡,卻遠在邯鄲,無法歸家。於是原本家人團聚的日子,他卻只能在邯鄲驛站,獨自一人過此佳節。

這一句,詩人通過幻想中的家人團聚,而逐漸落到現實:他遠在他鄉,只能獨自抱膝坐於燈前,其中落寞,可想而知。而那種孤獨寂寞的情感和思念家鄉的情緒,都在這一兩句中,盡數可知。

後面兩句,詩人並沒有直接寫自己如何思念家鄉和親人,反而是在邯鄲驛站中開始想像家鄉那邊,家人們在冬至夜深時分,圍坐燈前,談論自己這個遠行之人的畫面,通過這一個畫面,就把詩人那些思念的情感,通通都表現出來了。

這種樸素而真實的情感,是最不能欺騙人的,也是最真摯的。冬至原本就是團圓的節日,可「我」卻因為遠行而不能在家人身邊團圓,那麼這個團圓節,家人定然也是過得不開心的。

此時此刻,說不定他們都在擔憂「我」這一路的境遇,害怕我出事,又或者期盼我能夠在今夜趕回家中,享受團圓。

但這顯然是不可能的,所以詩人抱膝坐在燈下,他的心情也是低落而孤獨的。就在這一刻,他似乎和遠方的家人共情了,於是那種思念,更加深切。

縱觀全詩,大家會發現,其實白居易的這首《邯鄲冬至夜思家》,並沒有什麼華麗的語言,也沒有高深的寫作手法,只不過,字裡行間透露出來的,都是最樸素而真實的情感,雖然全詩沒有一個字在寫思念,但詩中那些對於家鄉的懷念、親人的思念都表現得十分真摯。

於是我們又想到了古代交通不便的事實,遊子們每一次的外出,是否都是帶著極大的眷戀和不舍,離開家鄉,建功立業?當他們漂泊在外的時候,又是否會後悔外出打拼呢?

這首詩其實也讓小矣想到了我們這個時代的打工者,當他們為了生活背井離鄉,選擇在外漂泊的時候,他們的心裡是怎麼想的?是否會有那麼一刻,為自己而感到心酸?

生活不易,致敬每一位努力向上的人。

相關焦點

  • 冬至日白居易寫了一首詩,短短28個字,表達了濃濃的思念之情
    每逢佳節倍思親,冬至是24節氣之一,在古代這一天有全家團聚的習俗,對於遠在他鄉的遊子,總是渴望回家團聚,落葉歸根,每當寒冷的冬天,特別是冬至本應該闔家團圓的時候,這種離愁別緒為明顯。公元804年歲末冬至日這一天,唐代詩人白居易宦遊在外,恰好客宿邯鄲一站,孤單寂寞之時中想起家中熱鬧的場景,一家人圍著燈火的樣子,思念之情油然而生,於是就寫了一首詩,全詩短短28個字,表達了濃濃的思念之情,至今讀來仍令人感動。《邯鄲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鄲驛裡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 白居易最孤獨的一首詩,一個人在孤獨的冬夜想念故鄉,道盡了相思
    白居易的一生也是時常漂泊不定,這種漂泊的生活,也讓他嘗盡了孤獨,公元804年(貞元二十年),當時年僅三十三歲的白居易,一個人夜宿於邯鄲驛館中,此時正值年關臨近,民間很熱鬧,人們都穿上新衣慶祝,年味很濃,可是白居易卻是一個人,身邊沒有親人,也沒有朋友,在邯鄲驛館孤身一個,這讓他思念起了故鄉
  • 冬至之夜,思家心切的白居易,寫下一首清新質樸的詩
    在中國,每逢冬至,一家人都要像過年一樣團聚在一起,吃一頓熱騰騰的餃子或者湯圓。在這個美好的日子,那些漂泊在外不能與家人團聚的遊子,自然會泛起思鄉的愁緒。在一個冬至夜,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獨坐旅館,思念起了家人,寫下了一首清新樸實的七絕。邯鄲冬至夜思家白居易(唐)邯鄲驛裡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 白居易在冬至夜想起初戀,寫下一首詩,短短20字道盡相思之苦
    夜未央,是誰在寂寂無聲中,輕觸著記憶的石碑?雪紛飛,是誰的思念,涼透了這一季的時光。千年前的一個冬夜,白居易想起了闊別多年的初戀,寫下一首詩,短短20字道盡相思之苦。在古代,冬至是闔家團圓的大節日,宦遊異鄉的白居易在冬至夜寫過很多首思念親人的詩歌,「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十一月中長至夜,三千裡外遠行人」……這首五絕同樣表達了深切的思念之情,只是思念的對象由家人變成了他一生都難以忘懷的初戀——湘靈。
  • 杜甫很悲涼的一首冬至詩,戳中了很多天涯遊子的心,讀完眼中含淚
    日影飛逝,落葉匆匆,時光就那樣老去,轉眼又是一年冬至。也許在現代很多人眼中,冬至不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然而在古代冬至卻是宴飲團圓的大日子,甚至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那時交通不便,許多漂泊異鄉的遊子根本無法在冬至那日趕回家中與親友相聚。
  • 白居易的一首冬至詩,通篇沒有一個「思」字,卻字裡行間都是深情
    所以說,冬至不僅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二個節氣,還是一個團圓的節日。而此刻,33歲的白居易卻獨居驛館,孤單寂寞冷,想起家中熱鬧的燈火,思念之情油然而生,於是就寫下了這首《邯鄲冬至夜思家》詩。邯鄲驛裡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 漂泊異鄉的葉紹翁思念故鄉,寫下一首悽美之作,引起旅人的鄉愁
    而且他的詩也是很特色,往往看似在寫尋常之物,只不過是那麼信手拈來,讀來卻又是令人讚嘆不已,寫得極為抒情。一首好的作品自然是有著獨特的美,還有就是能夠打動我們,引起情感上的共鳴,要是無法做到這一點的話,即使是有著再華麗的辭藻,最終也還是會淪為平庸之作。
  • 《全唐詩》裡很孤獨的一首詩,一個人獨自在外漂泊,身邊無依無靠
    《全唐詩》裡就有很多描寫孤獨的作品,不過公認最孤獨的作品是中唐詩人柳宗元的《江雪》,其實除了這一首之外,還有很多這種孤獨的作品;譬如盛唐詩人高適這首《除夜作》,那同樣寫得很傷感,整首詩意境悽美,寫得極為孤獨,短短的幾句,把自己在除夕夜獨自在外漂泊的心境描寫得淋漓盡致。《除夜作》唐代:高適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悽然。故鄉今夜思千裡,霜鬢明朝又一年。
  • 白居易思念弟弟的一首詩,夢見弟弟卻感嘆沒有寫出好詩
    親情令人溫暖,「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母親與燈前細密縫補衣衫的畫面最能撩動人心了;「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愛情就是這般如像鳥兒般比翼雙飛,如同連理樹,相互依存緊靠在一起;「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只要有朋友在,又何懼天涯海角呢。親情友情愛情都是那麼珍貴迷人,讓這個世界充滿酸甜苦辣各種滋味。今天給大家分享一首親情詩,《夢行簡》寫白居易思念弟弟行簡。
  • 賀知章86歲寫了一首詩,簡單直白,卻直戳遊子淚點
    遊子思鄉為主題的詩詞太多太多,最精彩的莫過於馬致遠的小令《天淨沙秋思》,那一句斷腸人在天涯,讓幾多遊子淚奔,還有王灣一首《次北固山下》,小船停泊在山下,看遠飛的大雁,心生所感,寫了一句」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又讓漂泊在外的遊子們心生幾多感懷與憂傷。
  • 裴度寫信給白居易,白居易調皮地寫了一首詩,千古流傳
    下面介紹的是裴度寫信給白居易,白居易調皮地寫了一首詩,千古流傳。兩人唱和之詩很快就傳到了宰相裴度那裡,他讀完詩,也很喜歡這對白鶴,於是就寫了一封信給白居易,其中還附了一首詩:白二十二侍郎有雙鶴留在洛下,予西園多野水長松可以棲息,遂以詩請之唐代:裴度聞君有雙鶴,羈旅洛城東。
  • 唐宣宗寫白居易的詩,浮雲不系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有何玄妙
    嚴格來說,這是一首悼亡詩。是唐宣宗悼念白居易的一首詩歌。我們先說說悼亡詩。一般認為悼亡詩都是寫自己的親人的,尤其是老婆的。歷史上寫悼亡詩寫的很好有幾個人,一個是魏晉時期的大帥哥潘安,一個是唐朝的花心詩人元稹,還有就是宋朝的蘇東坡和南宋的陸遊,他們無一例外都是寫給自己的老婆或者是前妻的(陸遊的那首黃藤酒)。
  • 柳眼眉腮,已覺春心動,冬至的前一天,杜甫寫了一首快樂的鄉愁詩
    ——唐.杜甫 《 小至》時光溯洄,千年前,漂泊異鄉的大詩人杜甫在冬至節的前一天寫下了這首《小至》的七律,詩人雖然在詩中感慨身世飄零時光易老,但卻沒有一絲一毫的頹廢之感,始終有一種積極樂觀的基調貫穿全篇,堪稱是一首快樂的鄉愁詩。
  • 冬至詩節丨晝最短,夜最長!今日宜思念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冬至,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這一天晝最短,夜最長,陽氣始至。古往今來,冬日總給人帶來無盡的遐思。在最長的夜,讓我們一同品讀關於冬至的詩詞!賞析:詩的首聯和頷聯寫眼前之景,言詩人旅居冬至的情形;頸聯和尾聯寫詩人由冬至而回憶起長安的冬至日情形。全詩由詩人一己的漂泊流浪聯想到朝廷,集中體現了杜甫憂國憂民的思想。律對嚴整,感情深摯,具有杜詩沉鬱頓挫的藝術風格。賞析:全詩語言質樸無華而韻味含蓄,構思精巧別致,運用想像等手法,表現出淡淡的思鄉之愁以及濃濃的懷親之意。
  • 獨自漂泊異鄉的韋莊,無時無刻不在思念故鄉,寫下了首很傷感的詩
    一個人離開了故鄉,離開了那片熟悉的土地,自然而然會思念故鄉,而關於故鄉的文學作品,那也是比比皆是,僅以唐詩來說,那裡面就有很多關於描寫故鄉的作品,一些經典的作品,更是達到了婦孺皆知的地步,例如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崔顥的《黃鶴樓》;杜甫的《春望》等等,那都是經典名篇,而且這些作品寫得極為憂愁,也很是傷感,把一位遊子對於故鄉的牽掛描繪得淋漓盡致。
  • 李商隱水平很高的一首詩,開篇的疊字句寫得很傷感,通篇充滿憂愁
    除了愛情詩之外,其實最值得一讀的還是他的思鄉之作,由於他常年在外擔任幕僚,無法陪伴在家人身邊,這也使得他悲痛不已,寫下過很多的思鄉之作,特別是這首《憶梅》,那就是一首難得的佳作,整首詩充滿了憂愁,讀來也是令人肝腸寸斷。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華。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 「冬至陽生春又來」冬至已至,春天還會遠嗎,冬至詩句你了解多少
    這句詩出自詩聖杜甫的《小至》,他流浪在夔州時,閒來無事,寫下的詩句。詩人感嘆時間消逝之快,轉眼間就到了冬至,冬至到了,那春天還會遠嗎?春天快到了,而作者還異處他鄉,不免泛出思念之情啊。如今無論我們身處何處,都會感慨一番,時間過去太快來不及說聲謝謝,來不及感恩,來不及回想曾經的一切。那就不要想了,好好珍惜現在,做想做的事,見想見的人,不要拖時間,你越拖你失去的就會更多。
  • 那年冬至,白居易在河北想家了
    冬至,吃餃子的時候,本應該是一家圍坐的時候。可是,總會有一些人,雖然也能吃上餃子,但是,他們卻無法與家人圍坐。還有一些人,他們可能會身在某地,孤獨一人,甚至連個餃子也吃不上。比如,那年的冬至,白居易在河北邯鄲。那一天,不知道他是不是能吃上餃子,可能不同時代有不同的冬至習俗吧。
  • 白居易很美的一首詩,通篇都是寫景,寫得生動有趣,美得令人驚豔
    其實白居易很多的詩都值得一讀,除了前面所介紹的那幾首之外,還有這首《暮江吟》也是一首難得的佳作,整首詩都是在寫景,而且寫得生動有趣,寥寥數語營造出了一種唯美的意境,美得令人驚豔。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 白居易一首20字小詩,溫暖親切,誰又讀懂了詩中的思念
    白居易的晚年是在洛陽度過的,除了和洛陽權貴、社會名流的交往讓他稍稍感到安慰以外,也會時時想起遠在他鄉的老友。他想起了劉十九。劉十九是劉禹錫的堂兄,名叫劉禹銅。那一天,洛陽城已經是隆冬臘月。兩鬢斑白的白居易想起在江州與劉十九一處同宿同飲的日子,是何等的快意。在白居易的詩中,只有兩次提到了劉十九,其中一首是寫在元和十年,白居易被貶江州,(那首膾炙人口的《琵琶行》就是寫在那個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