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界》裡剿總與我軍和談「和平解放北平」,蔣介石為什麼不阻攔?
由孫紅雷等人主演的《新世界》正在熱播中,該劇雖然是虛構的故事,但也是在「和平解放北平」的歷史背景下進行的。「和平解放北平」發生在解放戰爭平津戰役時期,「和平解放北平」也是平津戰役的結局,最終人民解放軍取得勝利。
當時時間點在1949年1月底,那時國民黨還未全部投降,那麼當剿總(剿匪總司令)傅作義派副總司令鄧寶珊等人談判籤約時,蔣介石為何沒有阻攔他們談判和籤約呢?
當時的戰爭背景下,1948年11月初,人民解放軍在東北戰場上打贏了遼瀋戰役,殲滅國民黨軍東北「剿匪」總司令部47.2萬人,東北全境被解放成功。遼瀋戰役的勝利使全國軍事形勢發生了的轉折,原本處於劣勢的人民解放軍轉為優勢,總兵力從120餘萬人上升至300萬人。而國民黨軍則從430萬人下降到290萬人,從優勢轉為劣勢。
遼瀋戰役打贏後,人民解放軍便開始圍殲國民黨軍徐州「剿匪」總司令部,打響了淮海戰役。華北剿匪總司令傅作義司令部面臨重重危險。
當時蔣介石與傅作義對華北作戰有不同的打算,蔣介石在遼瀋戰役接近失敗之時,就想過要放棄北平、天津等地。要傅作義率部南撤,以確保長江防線。但由於擔心南撤後產生不利的政治影響所以一直徘徊不前。而傅作義是長期活動於綏遠地區的實力派,他不主張南撤,最後蔣介石在與傅作義商談後,最終決定暫守北平、天津地區。
雖然兩人統一方針守住平津,但其實都想好了萬一有不利的戰局時,蔣介石向南撤,傅作義向西撤的打算。而後來蔣介石對人民解放軍開戰的時間預估錯誤,最終人民解放軍成功打贏了淮海戰役。蔣介石南撤,而解放軍當時已經將北平給全部包圍起來了。
當時,國民黨軍連連敗退,傅作義對蔣介石的統治也慢慢失去了信心。所以在1948年底,傅作義開始主張議和,準備和平解放北平。當時北平市長何思源也早有這樣的想法,於是主動組織人員要與解放軍談判和平解放北平的事宜。
可這件事被蔣介石知道後,蔣介石非常生氣。他派人要殺了何思源,於是就找人在何思源家的屋頂上裝了炸彈。結果將何思源的小女炸死,何思源傷了一條手臂。蔣介石的做法讓何思源更加堅定了和平解放北平的想法,他不顧傷痛再次積極的聯絡解放軍主張談判。
那時,蔣介石早已經失去了北平、天津的控制權。剿匪總司令傅作義都主張議和,他也無可奈何更加無法阻止北平解放的事情了。最終傅作義派人與我軍談判了三次,在第三次確定和平解放北平的條款。
1949年1月31日,北平被和平解放,人民解放軍進城接管北平管轄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