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界》裡剿總與我軍和談「和平解放北平」,蔣介石為什麼不阻攔?

2020-12-16 騰訊網

《新世界》裡剿總與我軍和談「和平解放北平」,蔣介石為什麼不阻攔?

由孫紅雷等人主演的《新世界》正在熱播中,該劇雖然是虛構的故事,但也是在「和平解放北平」的歷史背景下進行的。「和平解放北平」發生在解放戰爭平津戰役時期,「和平解放北平」也是平津戰役的結局,最終人民解放軍取得勝利。

當時時間點在1949年1月底,那時國民黨還未全部投降,那麼當剿總(剿匪總司令)傅作義派副總司令鄧寶珊等人談判籤約時,蔣介石為何沒有阻攔他們談判和籤約呢?

當時的戰爭背景下,1948年11月初,人民解放軍在東北戰場上打贏了遼瀋戰役,殲滅國民黨軍東北「剿匪」總司令部47.2萬人,東北全境被解放成功。遼瀋戰役的勝利使全國軍事形勢發生了的轉折,原本處於劣勢的人民解放軍轉為優勢,總兵力從120餘萬人上升至300萬人。而國民黨軍則從430萬人下降到290萬人,從優勢轉為劣勢。

遼瀋戰役打贏後,人民解放軍便開始圍殲國民黨軍徐州「剿匪」總司令部,打響了淮海戰役。華北剿匪總司令傅作義司令部面臨重重危險。

當時蔣介石與傅作義對華北作戰有不同的打算,蔣介石在遼瀋戰役接近失敗之時,就想過要放棄北平、天津等地。要傅作義率部南撤,以確保長江防線。但由於擔心南撤後產生不利的政治影響所以一直徘徊不前。而傅作義是長期活動於綏遠地區的實力派,他不主張南撤,最後蔣介石在與傅作義商談後,最終決定暫守北平、天津地區。

雖然兩人統一方針守住平津,但其實都想好了萬一有不利的戰局時,蔣介石向南撤,傅作義向西撤的打算。而後來蔣介石對人民解放軍開戰的時間預估錯誤,最終人民解放軍成功打贏了淮海戰役。蔣介石南撤,而解放軍當時已經將北平給全部包圍起來了。

當時,國民黨軍連連敗退,傅作義對蔣介石的統治也慢慢失去了信心。所以在1948年底,傅作義開始主張議和,準備和平解放北平。當時北平市長何思源也早有這樣的想法,於是主動組織人員要與解放軍談判和平解放北平的事宜。

可這件事被蔣介石知道後,蔣介石非常生氣。他派人要殺了何思源,於是就找人在何思源家的屋頂上裝了炸彈。結果將何思源的小女炸死,何思源傷了一條手臂。蔣介石的做法讓何思源更加堅定了和平解放北平的想法,他不顧傷痛再次積極的聯絡解放軍主張談判。

那時,蔣介石早已經失去了北平、天津的控制權。剿匪總司令傅作義都主張議和,他也無可奈何更加無法阻止北平解放的事情了。最終傅作義派人與我軍談判了三次,在第三次確定和平解放北平的條款。

1949年1月31日,北平被和平解放,人民解放軍進城接管北平管轄權。

相關焦點

  • 蘇靜:只打過一次仗的開國中將,北平和談立下大功
    傅作義:看似三條路可走,實際別無選擇1949年1月中旬,人民解放軍兵臨北平城下,華北「剿總」司令傅作義如坐針氈,因為他接到了兩條不好的消息:一是他的嫡系部隊35軍在新保安被全殲;二是隔壁的天津城29個小時就被攻破了。以上事實意味著他再也沒有跟解放軍討價還價的資本了。
  • 《新世界》裡「剿總」是個什麼單位?四大「剿總」總司令分別是誰?
    《新世界》裡「剿總」是個什麼單位?四大「剿總」總司令分別是誰? 在《新世界》中,一直被沈世昌、馮青波、金海、鐵林與田丹提到的「剿總」從來沒有出現過,那麼劇中這個「剿總」到底是何許人也?剿總又有多厲害呢?
  • 電視劇《新世界》背後:和平解放前夕的北平什麼樣?
    由於戰爭,東北難民大量湧入北平。圖為臨時安置難民的帳篷。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成為新舊世界的分界線。最近熱播的電視劇《新世界》就以此為背景,講述了新世界來臨前夕北平金海、徐天、鐵林三個小人物的故事,三兄弟本來相約一起去南方躲避,因為意外,三人決定留下。
  • 傅作義回憶解放北平:跟隨多年的參謀竟不願打仗,副司令欺人太甚
    這就讓北平和平解放,成為一種可能。有一天,徐悲鴻、周炳琳、朱光潛等二十多位社會進步人士,受邀參加了傅作義的座談會。在會上,眾位大家爭先恐後,侃侃而談,為傅作義提供了不少新思想。據《傅作義傳》中記載:「一位歷史學教授情緒激動地說:『內戰已經把人民推入水火之中,不能再把我們國家上千年的文化遺產,付之一炬。
  • 和平解放前夜的北平,與電視劇新世界同期,真實的老北京生活
    【京城街頭,人們在閱讀《華北日報》刊登的新聞。】民國十八年(1929年),國民黨中央直屬的《華北日報》於北平創刊。抗戰勝利後,該報復刊並增出晚刊。1949年1月31日,原華北日報社(位於王府井)被接管,人民日報(北平版)編輯部同時成立。
  • 和平解放,暗潮洶湧,北平一網打盡12個潛伏特務組織
    原標題:北平和平解放,十二個潛伏特務組織全軍覆沒 剛剛解放的北平城,普通老百姓歡天喜地、慶祝投入新生活,而從東北、華北、西北撤下來的特務,紛紛聚集在北平,潛伏下來的各種特務組織正千方百計地試圖破壞新生政權。
  • 《新世界》裡最神秘的單位不是剿總,也不是華北城工部,而是它!
    在這個居家防疫的日子裡,既不能聚眾娛樂,也不能外出串門,看電視劇大概是最經濟的休閒活動之一了吧。而電視劇《新世界》,因為劇集夠長、節奏夠慢、演員夠大牌、場面夠氣派,從而成為許多人打發時間的追蹤劇目之一。
  • 新世界故事內容歷史背景介紹 新世界劇情發生在什麼時候
    新世界故事內容歷史背景介紹  劇集一開始就有黑底白字的重要信息提示,「一九四九年一月,解放軍兵臨北平城下,為保古都民生,中國共產黨與華北國民黨守軍和談,爭取和平解放北平。  1949年1月,中國的大片土地已經解放,國民黨的敗局已定。
  • 北平和平解放後的國共最後一次談判
    所以,蔣介石發表的和談聲明,完全是虛偽的。  但是,中國人民需要真和平,中國共產黨也願意實現真和平。蔣介石又在耍手腕,他表面上宣布「下野」,退居家鄉溪口,但南京國民黨政府的一切實權仍掌握在他的手中。1月22日,北平和平解放協議籤訂的當天,李宗仁發表文告稱:自此以後,「政府工作目標在集中於爭取和平之實現。」「中共方面所提八項條件,政府願即開始商談。」
  • 傅冬菊為和平解放北平立下了怎樣的功勞?你知道嗎?
    那麼傅冬菊是如何促進北平和平解放的?她在建國後又是何命運呢? 讓我們從「北平和平解放」的歷史背景說起! 據《第二次國共內戰》所載,「北平和平解放」是解放戰爭時期平津戰役的尾聲,當時遼瀋戰役已經勝利結束,平津戰役也已經打響,我軍東北野戰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入關作戰,一舉殲滅傅作義布置在天津的守軍,華北野戰軍楊成武兵團也包圍了張家口,傅作義命令其主力部隊35軍從張家口突圍回防北京,然而35軍剛剛突圍就被華北野戰軍包圍在新保安,經過幾十天的激戰,35軍於1949年1月初被我軍殲滅
  • 國民黨東北剿總司令衛立煌,於1955年回到大陸,後來是什麼結局?
    在解放戰爭時期,國民黨方面為了調集軍隊打內戰,曾經在重要戰略區域設置了剿總司令部,而國民黨東北剿總司令部就是其中之一。國民黨東北剿總司令部成立於1948年1月,擔任司令官的是衛立煌,到了遼瀋戰役前夕,衛立煌控制的國民黨東北剿總序列下,一共有四個兵團,分別是駐守在長春的鄭洞國第一兵團、駐守在瀋陽的周福成第八兵團、廖耀湘第九兵團,以及駐守在錦州的盧浚泉第六兵團,總兵力大約在五十五萬人上下。
  • 傅冬菊:潛伏在國民黨父親身邊,身份暴露後,傅作義聽她勸說和談
    這對父女,一位是國民黨的高級將領,一位優秀的共產黨員,他們雖然走的道路不同,卻在北平和平解放的關鍵時刻,一起為人民的解放事業做出了特殊的貢獻。北平和平解放老照片可以說,傅作義將軍最終下定決心與我軍和談,離不開他的女兒傅冬菊這位巾幗英雄的牽橋搭線。
  • 檔案揭秘:1949,北平—北京(上)
    歷經多年戰亂,此時的北平民生凋敝,滿目瘡痍,以何種方式保護好這座千年古都,完成政權更替,市民們拭目以待。1948年歲末,濟南戰役和遼瀋戰役相繼取得勝利後,淮海戰役也勝券在握,人民解放軍以破竹之勢,向華北挺進,北平解放指日可待。當時駐紮在北平的國民黨華北「剿總」,並不是蔣介石嫡系,面對人民解放軍一路挺進的強大攻勢,軍心動搖,已陷入孤立和混亂境地。
  • 下定決心和談,傅作義籤訂協議,是大義之舉還是手中無牌?
    在人們平常的認知中,一提到傅作義,大家就可能想到他是一位三星上將,堂堂華北"剿總",在政治方面,似乎少有建樹。試問,如果他只是單純的一介武夫,只懂得帶兵打仗、衝鋒陷陣,那如何能在國民黨軍官中脫穎而出,被蔣介石任用為華北"剿總",從而使他成為"華北王",掌管一方天地的呢。
  • 《新世界》田丹出場時間雖不多卻精彩,但三兄弟都圍繞著她轉
    背景整個故事發生在北平和平解放前夕,共產黨與剿總和談過程中發生的故事,故事的細節就是如何取得聯繫,和談曲折的過程,這其中三兄弟與一位女共產黨員的故事。徐天與田丹線這條線應該是整部劇的核心線,一個小警察如何進步成一個共產黨員,協助田丹完成北平和平解放的事業。
  • 傅作義智鬥蔣介石,取得華北「剿總」全權
    蔣介石對傅作義的軍事能力頗為看重,決定委以重任。1947年11月,華北"剿總"成立,蔣介石將華北五省兩市的軍政大權都交給了傅作義,想利用他來打擊共產黨軍隊。傅作義深知與蔣介石打交道,必須時刻保持警惕,避免在不知不覺中就被蔣介石算計利用。
  • 傅作義的女兒,曾為和平解放北平立下了大功,建國後結局如何?
    「傅作義的前半生,出身於黑暗的舊中國,在這潭汙水裡遊泳,像一簇開放的荷花一樣,挺拔鮮豔,出淤泥而不被汙染。」這是範良忱先生在《愛國主義旗幟——傅作義將軍》中對傅作義的評價。在解放戰爭時期他又率部起義,為北平的和平解放以及綏遠的「九·一九」起義立下了大功。在傅作義將軍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以及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解放戰爭時期,他雖然曾經一度與我軍之間兵戎相見,但是在一旦認識到走錯了路之後,他即幡然悔悟,並促成了千年古都北平的和平解放以及綏遠起義。而這所有這一切,無不是其愛國愛民思想的具體體現!
  • 他是原國民黨中級別最高的起義將領,我軍授銜後,他為何沒有軍銜
    解放戰爭期間,許多討厭內戰、熱愛和平的國民黨將領都選擇站在人民一邊,率領軍隊發動起義,為解放戰爭的勝利做出了應有的貢獻,當時時任國民黨華北剿總總司令的傅作義在這些國民黨起義將領之中是級別最高的。傅作義於1895年在山西臨猗出生,畢業於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五期。
  • 北平解放前,胡適充當美國掮客遊說傅作義,遭斥:你是中國人嗎?
    1948年,解放軍進入反攻階段,9到10月山東、東北先後解放,下一個目標自然是華北。雖然此時華北「剿總」司令傅作義有50餘萬部隊擺在平綏線和平津線上,但華北平原無險可依,不是一個可以固守的地方,即使有「守城名將」之稱的傅作義內心也毫無把握。 此時,傅作義的去向成了各方關注的焦點。
  • 傅作義自以為很能打,於是老人家命令林總迅速入關,這下他死心了
    而傅作義並不願意這麼做,傅作義是閻錫山晉軍出身,抗戰時去綏遠獨立發展。與國民黨中央軍嫡系不同,傅部有著相當的獨立性。傅作義擔任華北剿總司令後,出於軍閥的本能,也一直將保存實力放在第一位。他和蔣介石一直貌合神離,這麼多年來也算是深知國民黨不同派系之間互相壓榨的伎倆和手段,真聽蔣介石的話跑到江南去,想來以後會變成無根之木,時間一長,他的部隊肯定會被消化吞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