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

2021-01-19 東方網

&nbsp&nbsp&nbsp&nbsp9月29日,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活動新聞中心舉辦的「提升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發布會上,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幹傑與生態環境部副部長黃潤秋、翟青介紹了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取得的歷史性成就,並回應了公眾關心的熱點問題。

&nbsp&nbsp&nbsp&nbsp斐然成績背後的經驗與做法

&nbsp&nbsp&nbsp&nbsp新中國成立70年來,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生態文明建設領域成績斐然,在此過程中探索和積累了許多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好經驗、好做法。李幹傑認為,其中比較突出的是: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一崗雙責、黨政同責;堅持以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堅持「六個做到」;堅持不斷加強能力建設。

&nbsp&nbsp&nbsp&nbsp何為「六個做到」?李幹傑將其解釋為:一是做到穩中求進,既打攻堅戰又打持久戰,既要有堅定的決心和信心,又要有歷史的耐心和恆心;二是做到統籌兼顧,既追求好的環境效益,又追求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三是做到綜合施策,既運用好行政和法治手段,同時運用好市場經濟和技術手段;四是做到兩手發力,既抓好宏觀,做好頂層設計、面上的推動,也要抓好微觀,傳遞壓力、抓好落實;五是做到點面結合,既整體推進又突出重點,通過重點突破帶動面上的工作;六是做到求真務實,既要妥善解決好歷史遺留問題,又要夯實基礎,為未來創造更好的條件。

&nbsp&nbsp&nbsp&nbsp「這些寶貴的經驗和好的做法,應該在後續工作中繼續堅持發揚並不斷豐富完善,讓它們在汙染防治攻堅戰以及整個生態環境保護、生態文明建設中發揮更大、更好的作用。」李幹傑強調。

&nbsp&nbsp&nbsp&nbsp自然生態保護扮美綠色家園

&nbsp&nbsp&nbsp&nbsp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秉承生態為民、生態利民、生態惠民理念,不斷加大自然生態保護和修復力度,在許多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生態保護的理念實現從跟隨到引領的歷史性飛躍,生態治理體系實現由粗放到嚴密的歷史性轉變;自然生態保護實現由弱到強的歷史性跨越;生態狀況實現由局部改善到總體改善的歷史性轉折。」黃潤秋如此概括道。

&nbsp&nbsp&nbsp&nbsp而黃潤秋列舉的一組數據,則更加強有力地印證了我們的家園如何變綠變美——70年來,我國建立各類自然保護地11029處,總面積佔陸域國土面積的18%,提前實現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提出的「到2020年保護地面積達到17%」的目標;全國森林覆蓋率由新中國成立之初的約8%提高到22.96%;近20年我國新增植被覆蓋面積約佔全球新增總量的25%,居全球首位。

&nbsp&nbsp&nbsp&nbsp據黃潤秋介紹,今後我國將加快建立完善生態保護監管體系,守住守好生態保護紅線,持續深入推進自然保護地強化監督,不斷強化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大力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示範試點,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建設美麗中國提供堅實的保障。

&nbsp&nbsp&nbsp&nbsp中央生態環保督察成為「實招」和「硬招」

&nbsp&nbsp&nbsp&nbsp中央生態環保督察是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一項重大制度安排。據翟青介紹,從2015年年底試點到2017年,這項工作實現了全國所有省份的全覆蓋,並於2018年對20個省份的整改情況進行了「回頭看」。今年上半年,中央生態環保督察組已經開始對6個省份和2家中央企業進行新一輪例行督察。

&nbsp&nbsp&nbsp&nbsp翟青認為,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取得的顯著成效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nbsp&nbsp&nbsp&nbsp一是各地各部門對生態環境保護的思想認識發生了根本性變化。「當前,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入人心,『黨政同責、一崗雙責』的工作責任體系初步建立,全國各地湧現出一批『環保書記』和『環保市長』。在思想認識上發生的這些根本性變化,是做好生態環保工作的重要基礎。」

&nbsp&nbsp&nbsp&nbsp二是工作作風實現重大轉變。「督察的過程實際上也是生態環保領域正風肅紀的過程,通過嚴肅查處一些表面整改、敷衍整改甚至假裝整改的突出問題和典型案例,推動生態環保工作求真務實、真抓實幹。我們把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全面從嚴治黨的各項要求貫穿於全過程、各環節,確保督察工作成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實招和硬招。」

&nbsp&nbsp&nbsp&nbsp三是推動解決了一大批生態環境問題。「第一輪督察及『回頭看』累計解決超過15萬個群眾身邊的生態環境問題,取得了中央肯定、地方支持、百姓點讚的良好效果。」

&nbsp&nbsp&nbsp&nbsp翟青表示,接下來將深化新一輪中央生態環保督察,繼續堅持問題導向,敢於動真碰硬;繼續堅持群眾路線,大力推動解決群眾身邊突出的生態環境問題;繼續堅持徹底的信息公開,保障群眾的環境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光明日報全媒體張蕾)

相關焦點

  • 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人民要論·「十三五...
    面對錯綜複雜的國際形勢、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嚴重衝擊,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砥礪前行、開拓創新,推動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成就。
  • 周晉峰:從文明的興衰,看東方文明引領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歷史性...
    周晉峰:從文明的興衰,看東方文明引領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歷史性契機 2020-12-03 20: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
    國家發展改革委日前印發《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改革舉措和經驗做法推廣清單》,此舉標誌著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已取得階段性成果,將極大地促進各地區進一步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對「十四五」時期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要意義。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持續推進生態文明頂層設計和制度體系建設。
  • 國家生態文明示範區建設取得良好成效
    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莊國泰(徐想 攝)  12月22日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莊國泰在回答記者提問時介紹,截至目前,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已命名了262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已命名了87個,探索一個地區結合自身特點,找到綠色發展的途徑和模式。開展了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建設,並取得良好成效。  第一,極大推動了生態經濟體系建設。
  • 長江經濟帶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
    1月5日,國家發改委就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五周年取得的成效舉行專題新聞發布會,國家發改委基礎司司長羅國三表示,5年來,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髮生了轉折性變化,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歷史性成就。5年來,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深入人心並轉化為實踐,2020年首次實現消除劣Ⅴ類水體,城鎮生活汙水垃圾處理能力顯著提升,長江「十年禁漁」全面實施,生物多樣性退化趨勢初步得到遏制。
  • 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歷史性偉大成就
    原標題: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歷史性偉大成就(人民觀點) 發展無止境,改革無窮期。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全面深化改革進程氣勢如虹、波瀾壯闊,取得了歷史性偉大成就。今後,我們在改革道路上還有許多硬骨頭要啃,還有許多難關要攻克。
  • ...建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與中國傳統生態智慧,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
    央視網消息: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深深根植於中華文明豐富生態智慧的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生生不息的生態文明實踐中不斷發展、豐富,有力指導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取得歷史性成就和變革。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蘊含著怎樣的哲學基礎?又對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生態智慧有著怎樣的升華與發展?
  • 70年,七個歷史性的成就!甘孜藏族自治州成立70周年主題新聞發布會...
    肖友才用「七個歷史性的成就」向媒體記者簡要介紹了我州70年來在黨的民族政策光輝照耀下,在新時代黨的執政方略的正確引領下,甘孜州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和取得的輝煌成就。他說,一是經濟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經濟發展實現了從一窮二白到邁向高速度與高質量並重發展的歷史性跨越。二是產業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
  • 生態文明,描繪美麗畫卷(人民觀點)
    從雲南楚雄到江蘇宜興,從黑龍江漠河到廣西東興,越來越多的地方登上生態文明建設「光榮榜」,共同描繪出一幅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的美麗中國畫卷,彰顯了「十三五」時期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巨大成就。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態環境質量很關鍵。」
  • 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歷史性偉大成就(人民觀點)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全面深化改革進程氣勢如虹、波瀾壯闊,取得了歷史性偉大成就。今後,我們在改革道路上還有許多硬骨頭要啃,還有許多難關要攻克。本版今起推出系列評論,與讀者一起探討如何推動新發展階段改革取得更大突破、展現更大作為。
  • 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全面開啟生態文明建設新徵程
    我們要把學習貫徹全會精神作為重大政治任務,抓緊編制「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深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加快建設美麗中國。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刻把握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及生態環境形勢,著眼美麗中國建設目標,立足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為新時代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  一是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夯實生態環境保護的政治責任。
  • 西藏日喀則「十三五」各項事業取得全方位進步歷史性成就
    12月17日,西藏自治區政府新聞辦召開日喀則市「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成就新聞發布會。日喀則市副市長鄧江陵通報了相關情況。鄧江陵介紹,五年來,日喀則市各項事業取得全方位進步、歷史性成就。建成246個搬遷安置點,16881戶、70045名易地搬遷貧困群眾搬出了「窮窩」、住進了新家、過上了好日子;新建覆蓋1159個村居的雙語幼兒園158所,師資隊伍建設不斷加強,中小學教學質量明顯提升;市人民醫院、市藏醫院成功創「三甲」,15家縣級醫院創建二級醫院,縣域內就診率達到80%;貧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8380.22元,年均增長47.4%,高於全市平均水平34.17個百分點。
  • 徐州市生態文明建設獲中央預算內投資7985萬元
    徐州市生態文明建設獲中央預算內投資7985萬元 發布日期:2020-12-04 11:06 來源:徐州市政府辦公室 字體:[大 中 小] 近日,省發展改革委轉下達2020年生態文明建設專項中央預算內投資計劃,徐州市獲得生態文明建設專項中央預算內投資7985萬元,實現歷史性突破。
  • ...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 加快建設天藍地綠水秀的美麗河北
    原標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 加快建設天藍地綠水秀的美麗河北   8月7日下午,河北省委書記、省生態文明建設領導小組組長王東峰主持召開領導小組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黨中央決策部署,聽取我省生態文明建設工作情況匯報,審議《河北省生態文明建設領導小組工作規則》等文件稿,安排部署下一階段任務。
  • 中國能源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
    白皮書說,中國堅定不移推進能源革命,能源生產和利用方式發生重大變革,能源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能源生產和消費結構不斷優化,能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生產生活用能條件明顯改善,能源安全保障能力持續增強,為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打贏脫貧攻堅戰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重要支撐。
  • 吹盡黃沙始到金——如何看待黨的十八大以來的歷史性成就和歷史性...
    這次展覽共分10個展區,通過圖片文字、視頻演示、實物模型等多種形式,全景式立體化展示了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各方面取得的歷史性成就。3個多月的展期,現場參觀人數超過260萬,網上展館瀏覽量超過2200萬。許多人觀展後紛紛留言:「厲害了,我的國!」 歲月銘刻奮鬥的艱辛,時代印證鏗鏘的腳步。黨的十八大以來的5年,是黨和國家發展進程中極不平凡的5年。
  • 新中國七十年黨領導社會主義建設的基本規律與偉大成就
    內容提要: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波瀾壯闊的社會主義建設,取得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探索了社會主義建設的基本規律,主要包括:社會主義建設必須堅持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必須用好改革開放關鍵一招
  • 中國交通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 加快向交通強國邁進
    12月22日,交通運輸部副部長劉小明在國新辦發布會上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交通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已經建成了交通大國,正加快向交通強國邁進。中國交通進入了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劉小明指出,交通的可持續發展與全球可持續發展息息相關。在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中,全部17項可持續發展目標都與交通相關。
  • 讓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真正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學習時報採訪組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的總體布局並取得歷史性成就。習近平總書記站在全局和戰略的高度,對生態文明建設親自謀劃、親自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論斷新要求,深刻回答了「為什麼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什麼樣的生態文明」「怎樣建設生態文明」等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形成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這一思想,是馬克思主義生態觀的最新發展,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指導新時代新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的科學指南和根本遵循。
  •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成就
    奮鬥奠基未來,成就鼓舞人心。自治區黨委十一屆九次全體(擴大)會議審議通過的《建議》,實事求是地總結了「十三五」時期我區在攻堅克難中取得的重大成就,進一步堅定了全區上下建設壯美廣西、共圓復興夢想,奮力奪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勝利的信心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