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方案出爐!我省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有了這些要求和任務~

2020-12-12 騰訊網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全國、全省教育大會精神,落實教育部《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強化課程育人功能,提升課程育人實效,著力構建符合人才成長規律、體現時代要求、彰顯浙江特色的課程思政體系,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近日,省教育廳制定並印發了《浙江省高校課程思政建設實施方案》

一起來看看都有哪些要求和任務吧~

總體要求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切實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決扛起「三地一窗口」的使命擔當,牢固確立人才培養的中心地位,堅持將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融為一體,緊緊抓住教師隊伍「主力軍」、課程建設「主戰場」、課堂教學「主渠道」,在所有高校、所有學科專業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促使課程思政的理念形成廣泛共識,廣大教師開展課程思政建設的意識和能力全面提升,協同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的體制機制基本健全。

五年內,培育一批課程思政示範課程,選樹一批課程思政基層教學組織和課程思政建設示範校,設立一批課程思政教學研究項目,建設一批課程思政教學資源庫和優秀案例,充分發揮示範典型的引領帶動作用,全面形成廣泛深入開展課程思政建設的良好氛圍。

主要任務

(一)科學設計全面覆蓋、類型豐富的教學體系,明確課程思政目標要求

堅持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人才培養體系。圍繞建設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結合學校發展定位和人才培養目標,有針對性地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切實落實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高職學校專業教學標準和研究生學位基本要求,從學科專業建設、課程體系建設、課堂教學建設、教師隊伍建設、實訓環境建設、校園文化建設、評價激勵機制等進行整體統籌和系統謀劃,課程思政建設覆蓋到所有院系、所有學科專業和所有教師,實現專業教育和思政教育有機融合,寓價值塑造於知識傳授、能力培養之中。

結合專業特點分類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準確理解和把握課程思政建設的目標要求和內容重點,完善課程思政內容體系,統籌規劃公共基礎課、專業教育課、實踐類課程的課程思政建設。要把專業課作為課程思政建設的重點,根據不同學科專業的課程建設要求,分類推進各學科專業的課程思政建設。進一步梳理各學科專業的價值引領元素,深度挖掘各類課程的育人元素,研究制定各類課程的課程思政教學規範及評價標準,明確課程思政融入課程教學的切入點,科學設計課程思政的具體實施路徑,通過潛移默化、春風化雨的方式,實現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和價值引領有機融合,使各個專業教學院系、各位專業課教師都能在課程思政建設工作中找到自己的「角色」、幹出自己的「特色」。

(二)著力打造育人特色鮮明的高水平課程,提升課程思政建設質量

課程思政是一流本科課程和職業教育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的重要內容。全面推進特色鮮明的課程思政建設,著力打造既具有高階性、創新性、挑戰度,又具有課程育人時代性、針對性、實效性的一流本科課程,打造既傳授職業知識和培養技術技能、又塑造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職業教育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突出課程的價值引領。加大一流本科課程和職業教育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省級認定及國家級推薦評審標準的「課程思政」權重。對已認定的省級課程開展年度質量抽檢工作,將課程思政建設納入抽檢工作的重要內容,建立課程質量預警及退出機制。

強化示範引領,培育一批以專業課為主體的課程思政示範課程,並優先從省級、國家級課程中遴選建設。鼓勵高校重點建設或聯合建設一批提高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人文素質、科學精神、勞動精神、憲法法治意識、國家安全意識和認知能力的公共基礎高水平課程,尤其要充分利用浙江歷史地理、政治經濟、人文資源等,建設好一批具有浙江特色、校本品牌的系列核心通識高水平課程或課程群。

(三)有機融入課堂教學全過程,創新課程思政教學

融入課堂教學建設。學校要將課程思政作為課程設置、教學大綱核准和教案評價的重要內容。任課教師要將課程思政建設融入課堂教學,落實到課程目標設計、教學大綱修訂、教材編審選用、教案課件編寫各方面,貫穿於課堂授課、教學研討、實驗實訓、課程考核各環節。

創新課堂教學模式。以學生發展為中心,推進現代信息技術在課程思政教學中的應用,通過教學改革促進學習革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深入思考,鼓勵採用案例式、互動式、探究式教學,大力推進智慧教室建設,構建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模式。

強化第二課堂育人實效。充分挖掘區域優質育人資源,形成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合力育人,組織開展「浙江人文大講堂」等系列講座,邀請一批地方知名專家學者、優秀企業家、勞動模範、工匠名師和抗疫英雄等為學生傳播浙江精神、中國精神。有效利用各類紅色基因場館、基地等,進行案例分析、實地考察、訪談探究等,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參與、體驗感悟。深入開展「青年紅色築夢之旅」「百萬師生大實踐」等社會實踐、志願服務、實習實訓和創新創業活動等,大力弘揚浙江精神,不斷拓展課程思政教學新途徑。

(四)建設具有浙江特色的課程資源,豐富課程思政內涵

建好用好課程思政教材。結合浙江省情省史,建設一批具有浙江特色的課程教材資源。要講好用好馬工程重點教材,在統一使用國家統編思政教材之外,建好用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浙江的實踐》《浙江精神與浙江發展》《紅船精神與浙江發展》《紅船精神與時代價值》等具有浙江特色的高等學校德育統編教材,使學生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夢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在浙江的實踐歷程、豐碩成果和偉大創造。要進一步擴大省規劃教材、新形態教材建設「課程思政類」項目立項,促進傳統教材的二次開發,做好課程思政類特色鮮明的規劃教材、新形態教材的編撰、遴選與立項建設工作。以優秀教材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紅船精神、大陳島精神等落地生根。

建立完善課程思政教學資源庫。充分利用浙江「三地一窗口」的優勢,建立課程思政優質教學資源庫。要編撰良渚遺址、紅船精神、「兩山」理論、新發展理念、「八八戰略」「楓橋經驗」、浙商文化等為代表的體現中華文明、浙江文化以及「三地一窗口」的案例庫,建設視頻、課件、習題、案例、實驗實訓(實踐)項目、數字教材、數據集等優秀教學資源庫,推動高校課程思政資源的開發與創新利用,使之成為激勵高校師生的思想庫、加油站。

建設課程思政資源信息化平臺。要注重「網際網路+」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與方式的創新利用,基於學生學情進行課程思政信息化平臺建設和在線課程資源的開發,滿足不同專業不同年級學生的學習需求,主動及時地提供集思想性、科學性、時代性於一體的課程思政網絡資源。探索建立全省高校課程思政教學資源共享平臺,實現各類優質資源的協同共享。

(五)提高教師課程思政教學意識和能力,確保課程思政落到實處

聚焦育人意識,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堅持把師德師風作為第一標準,堅決克服重科研輕教學、重教書輕育人、重理論輕實踐等現象,將師德師風納入課程思政考核評估首要要求,強化教師思想政治素質考察,落實新時代高校教師職業行為準則,健全教師榮譽制度,引導廣大教師教書育人和自我修養相結合,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更好擔當起學生健康成長指導者和引路人的責任。

聚焦能力培養,提高教師課程思政教學能力。加強對專業課教師的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引導教師提升政治理論修養和思政教學能力,拓展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優秀傳統文化和學校校史校情的認知。支持高校將課程思政納入教師崗前培訓、在崗培訓和教學能力提升等工作。依託高校教師網絡培訓中心、教師教學發展中心等,深入開展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法律職業倫理、工程倫理、醫學人文教育、大國工匠及勞模精神等專題培訓。在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大賽、課堂教學創新大賽及教師教學技能大賽等活動中強化課程思政導向,以賽促建、以賽促教。鼓勵高校搭建課程思政建設交流平臺,建立健全優質資源共享機制,分區域、分學科專業領域開展典型經驗交流、專題研討、現場教學觀摩、教學設計案例分享等活動,引導教師挖掘專業課程中的思政元素,自覺加強課程思政建設,不斷提升課程思政教學能力。

聚焦教學教研,構建課程思政研究體系。充分發揮教研室、教學團隊、課程組等基層教學組織作用,建立課程思政集體教研製度。鼓勵支持思政課教師與專業課教師合作教學教研,鼓勵支持高層次人才帶頭開展課程思政建設。加強課程思政建設重點、難點、前瞻性問題的研究。充分發揮高校課程思政教學研究中心、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發展中心、馬克思主義學院和相關學科專業教學組織的作用,構建多層次課程思政建設研究體系。

(六)建立評價激勵機制,提升課程思政實效性

抓機制建設,壓實主體責任。建立健全多維度的課程思政建設成效考核評價體系和監督檢查機制,在各類考核評估評價工作和深化高校教育教學改革中落細落實。落實高校黨委主體責任,省教育廳將學校課程思政改革推進情況納入高校本科教育和高職教育述職評議範圍,把課程思政建設成效作為本科教學分類評價、一流專業和一流課程(職業教育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建設、高職「雙高」建設及教學工作業績考核等的重要內容。高校要將院系課程思政建設質量、內容、成效等工作情況納入院系人才培養工作考核。

抓價值引領,優化評價體系。充分發揮各類專家組織作用,研究制訂科學多元的課程思政評價標準。在課程教學質量評價體系中突出價值引領,引導院系和教師將其融入每門課程目標和教學過程中,將學生的認知、情感、價值觀等內容作為課程教學效果的重要考量因素。通過學生評教、督導評課、同行和黨政領導聽課等方式,將客觀量化評價與主觀效度檢驗結合起來,綜合考量課程教學的融入度和對學生的影響度,以科學評價提升課程思政育人效果。

抓教學效果,健全激勵機制。建立課程思政示範課程建設激勵機制,把教師參與課程思政建設情況和教學效果作為教師考核評價、評優評先的重要內容。在教學成果獎、教材獎、教學名師等各類成果的表彰獎勵工作中,突出課程思政要求,加大對課程思政建設優秀成果的支持力度。

相關焦點

  • 教育部召開高校課程思政建設工作調研推進會
    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的重要舉措,也是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重要任務。  鍾登華指出,半多年以來,各地和高校認真落實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在整體規劃、教師育人能力、示範引領、保障機制等方面推出了一些有力舉措,形成了一系列好經驗好做法,取得明顯進展。
  • 高校課程思政建設工作調研推進會發言摘登
    今年8月,江蘇召開全省高校本科教學工作會議,主題就是「聚焦根本任務,強化課程思政」,要求各高校把思想政治教育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立德樹人的主渠道作用。9月,舉辦了《習近平總書記教育重要論述講義》學習研討班,加快推進《講義》的課程建設和教學隊伍建設。二、出臺省級政策文件,落實落細實施要求。
  • 2020年山東省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研討會召開
    會議邀請了山東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清華大學、湖南大學、華東理工大學、齊魯工業大學等高校的領導和老師就課程思政研究和建設進行經驗交流。會議採用線下與線上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參加線下會議的有來自全省高校的近300名代表,參加線上會議的超過2萬人。會議得到全省高校和教師的高度重視和積極響應,對山東高校的課程思政研究和建設發揮了重要的帶動作用。
  • ...財經類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研討會暨財經類高校課程思政聯盟成立會議
    徐青森首先代表高教司對研討會的召開和聯盟的成立表示熱烈祝賀,他指出,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是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和貫徹全國教育大會精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戰略舉措,也是構建更高水平的人才培養體系,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必然的要求。
  • 福建省堅持「四個抓好、四主合一」 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
    加強對課程思政建設的組織領導和整體設計,10位省委領導定期深入聯繫高校調研課程思政工作,推動高校建立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的課程思政建設工作機制。系統部署課程思政工作,出臺《關於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行動方案》《全面振興本科教育實施意見》,實施高校課程思政體系和教育教學創新計劃,將課程思政建設成效納入學校辦學績效考評內容,推動高校形成「一校一特色」的課程思政工作模式。莆田學院構建一個課程思政質量月、一組課程思政培訓、一批課程思政項目、一百場課程思政教研活動、一套課程思政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五個一」模式。
  • 打好課程思政建設組合拳
    近年來,江蘇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深入推動高校有效發揮各類課程與思政課協同育人作用,切實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取得初步成效。 一、不斷提高政治站位,聚焦根本形成共識。
  • 教育部出臺《綱要》對高校課程思政建設作出整體設計和全面部署——
    經廣泛調研、深入研究,教育部出臺《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對高校課程思政建設作出國家層面上的整體設計和全面部署。  「這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有效開展大學生思政工作的戰略一招、關鍵一招、管用一招。」
  • 中南大學實施「五個一工程」,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
    原標題:中南大學實施「五個一工程」,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近日,中南大學正式發布 《中南大學課程思政工作實施方案》,以「 五個一工程」為抓手,強力推進課程思政建設。該方案的出臺旨在貫徹落實教育部《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等文件精神,充分發揮課堂主渠道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有效推進學校課程思政工作深入開展,促進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教育、通識教育的有效融合,確保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實處、取得成效。
  • 廣東「新時代高校課程思政建設與改革研討會」在惠州舉辦
    原標題:廣東「新時代高校課程思政建設與改革研討會」在惠州舉辦12月5日,廣東「新時代高校課程思政建設與改革研討會」在惠州舉行。本次研討會由廣東省教育廳高等教育處指導,廣東省高等學校教學管理學會主辦,惠州學院承辦。
  • 浙江高校全面推進課程思政
    日前,浙江省教育廳發布高校課程思政建設實施方案,提出在所有高校、所有學科專業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五年內培育一批示範校、示範課程。  方案明確,要把專業課作為課程思政建設的重點,分類推進各學科專業的課程思政建設。
  • 山東體育學院召開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工作會議
    7月18日上午,山東體育學院在濟南校本部召開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工作會議。會議學習了《山東體育學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工作實施方案》,公布了山東體育學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名單,傳達了教育部召開的全國課程思政工作視頻會議精神,部署了推進課程思政工作任務。
  • 把握好高校課程思政建設三要素
    王文平 劉寧寧 習近平總書記在第17期《求是》雜誌發表重要文章強調,「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前不久,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提出高校各類課程與思政課程要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發揮各類課程的隱性思政教育功能,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 教師是做好高校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關鍵
    2017年,教育部印發《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要求大力推動以「課程思政」為目標的課堂教學改革。2018年起,各地高校均已全面啟動課程思政的理論研討和教學改革實踐。2019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要求「建成一批課程思政示範高校,推出一批課程思政示範課程,選樹一批課程思政教學名師和團隊,建設一批高校課程思政教學研究示範中心」。教師的育德意識與育德能力深刻影響著課程思政的教改效果,高校應該讓教師在課程思政教改中找到自信與從容,完善提升教師育德意識與育德能力的制度設計和政策供給。
  • 河海大學實施「五大工程」構建高質量課程思政體系
    河海大學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深入落實教育部關於課程思政建設的部署要求,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實施課程思政建設「五大工程」,加強統籌設計,注重分類指導,深化教學改革,實施專題培訓,開展成效評價,著力構建高質量課程思政體系,切實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實施體系設計工程。
  • 課程思政「三問」:課程思政是什麼?為什麼?怎麼幹?
    隨著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召開,近年來,實施課程思政逐步從部分高校在「點」上的探索發展為我國高等教育界在「面」上的共識。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理論工作者有必要從學理上明晰「課程思政是什麼?課程思政為什麼?課程思政怎麼幹?」這三個問題。課程思政是什麼?
  • 中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課程思政教學研究中心成立暨課程思政專題...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和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充分發揮課堂主渠道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有效推進學院課程思政工作深入開展,促進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教育有效融合,2020年12月9日,土木工程學院課程思政教學研究中心成立暨課程思政專題研討會在世紀樓
  • 推進課程思政建設 立德樹人潤物無聲
    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召開以來,「課程思政」從提出到寫進教育部文件,逐步成為高校落實立德樹人的重要舉措、推進「三全育人」工作的主要抓手。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全力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發揮好每門課程的育人作用,緊緊抓住教師隊伍「主力軍」、課程建設「主戰場」、課堂教學「主渠道」,讓所有教師、所有課程都承擔好育人責任,使各類課程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構建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
  • 課程思政的價值與建設方向
    在此基礎上,本文提出了關於「課程思政」的認識和理解,以期為深入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提供參考。其目標是通過「三全」育人,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本文在文獻梳理的基礎之上提出對「課程思政」的認識和理解,以求對「課程思政」的建設有所裨益。「課程思政」形成的背景與價值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的指導下,全國各個學校就「怎樣培養人」的問題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與思考。
  • 江蘇省本科高校教師課程思政能力提升首期培訓班在河海大學舉辦
    河海大學副校長董增川教授在致詞中對參會嘉賓和參訓老師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他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教育部門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部署,對高校課程思政建設作出一系列工作安排,將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作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戰略舉措和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一招。
  • 高校「課程思政」建設中的主要矛盾及解決思路
    「在複雜的事物的發展過程中,有許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種是主要矛盾,由於它的存在和發展規定或影響著其他矛盾的存在和發展。」[1]當前「課程思政」建設中的主要矛盾,是教師思想政治教育能力與課程要求之間的矛盾,是每一門專業課程教師對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與踐行,與「課程思政」教育具體要求之間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