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帝溥儀的佩刀驚現

2021-02-23 見山博物

宣統皇帝  溥儀照

說到溥儀,人們自然會想到他是中國末代皇帝,而皇帝的佩刀更會令人感到神秘而又罕見。

中國刀劍發展到清代是一個高峰,而清朝刀劍中,皇家的刀劍最具歷史價值和經濟價值。

清代皇家刀劍為數眾多,製作精良,集中國古代之精華,繼承和發揚了我國傳統兵器的製造技術,並帶有強烈的時代特徵。而作為宣統皇帝的溥儀在紫禁城時為他製作的佩刀尚未見到,這可能是因為清朝很快就煙消雲散了,年紀幼小的溥儀只是一個「關門皇帝」。

但其後在日本侵略者的扶持下,溥儀充任了偽滿洲國的「康德皇帝」,在一些影像資料中,展現出在不同的場合,身著不同制式服裝的溥儀佩帶著樣式各異的佩刀,當然,此時溥儀的佩刀和清代皇帝的佩帶有著根本區別。

清朝皇帝的佩刀的制式、尺寸、紋樣、顏色等都是根據《皇朝禮器圖式》的法律規定,由清內務府造辦處鍛造,是傳統的中國工藝。而溥儀的「御用佩刀」則是由日本工匠鍛造的日式刀。但作為溥儀的「御用佩刀」,仍有著重要的歷史價值和研究價值,它折射出作為康德皇帝的溥儀在日本卵翼下的傀儡生涯。

偽滿州國皇帝溥儀軍裝照


長春偽滿皇宮博物院長 王志強(左)、副院長 趙繼敏(中)、研究員 王文峰(右)等驗收「溥儀蘭花御紋章佩刀」展覽照



此刀的款式非常接近「十九式」軍刀

大清王朝以武功奪天下,其歷代皇帝無一不以刀劍彰顯他們至高無上的皇權。

這把「民國 溥儀「蘭花御紋章」佩刀」拍品,為日本天皇裕仁為了給這位「康德皇帝」打氣鼓勁,以祝賀溥儀登極偽滿洲國皇帝的名義,特意從日本皇宮收藏中選出了5把佩刀和其它禮品一起贈給了溥儀。

其中就包含這把「運壽是一」精鍛的佩刀,又特製了嵌有五三梧桐紋飾和櫻花纏枝紋及蘭花御紋章。更多閱讀關注微信公眾號 JSBWZZ 見山博物。另外4把御用佩刀已無跡可尋,始終未出現,也只是在相關史料照片中看到。

此佩刀為目前市場上首現唯一一把公認為溥儀在偽滿時期充當傀儡皇帝時的「御用佩刀」。

溥儀身著禮裝照,手握本件拍品「蘭花御紋章」佩刀



「蘭花御紋章」佩刀鑑析



鑑賞人:王文鋒

偽滿皇宮博物院研究館員

長春溥儀研究會副秘書長

「蘭花御紋章」佩刀鑑析

多年來,溥儀在偽滿時期「御用佩刀」始終未出現,也只是在相關的照片中看到,但均是未睹其真容。直到前不久,方有幸地看到了溥儀這把蘭花御紋章佩刀。經過認真仔細的鑑定,比對相關資料,得出的結論是:此刀保存完整,品相如新,確為溥儀在偽滿時期充當傀儡皇帝時的「御用佩刀」無疑。

溥儀「蘭花御紋章」佩刀組裝圖

此刀長約95公分,刀鞘為鋼鍍鎳,內襯軟木,刀柄為大粒珍珠魚皮包裹,金絲纏繞,背金純銅製,鏨重金,鏨刻有日本政府象徵的五三梧桐紋飾18枚和櫻花纏枝紋三枚,一枚金制的偽滿國皇帝專用的蘭花御紋章鑲嵌其中,整體做工極其精美,金絲編制葫蘆形刀緒,皮製刀掛完整,刀條柄處刻有「石堂運壽是一精鍛作、安政三年二月日」的字樣。

溥儀「蘭花御紋章」佩刀銘款

此刀的鍛造時間是安政三年二月,也就是1857年8月。日本刀劍鍛造,一般均是在每年的2月或8月出成品,故在刀劍的落款時間或為2月或為8月。八月之後的「日字」,更多閱讀關注微信公眾號 JSBWZZ 見山博物。原以為是前面遣漏了具體的時間,其實不然,這是日本鍛造刀劍的一個傳統的習慣做法,在「月」之後,均有這個「日」字。而「運壽是一」為日本近現代歷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刀匠。

溥儀「蘭花御紋章」佩刀銘款


「運壽是一」是日本鑄刀大師長運齋綱俊的外甥,名政太郎,文政三年出生(1820年)六代石堂是一的養子,天保十二年(1842年)繼承了石堂是一七代名號。石堂一派的名匠,有著極高的知名度,在當時受到巨大的歡迎,六代石堂為德川的親用刀匠,七代開始為皇室打造刀劍,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皇家御用刀匠,皇家打造佩刀。

在刀炳背金中間最明顯處的「蘭花御紋章」則是確定此刀所屬的主要依據。所以還要先交待一下「蘭花御紋章」的來龍去脈。

日本侵佔中國東北後,扶植建成了傀儡政權——滿洲國。日本的許多傳統文化亦隨之而來,並且直接滲透到東北的各個方面,徽章的大量使用,也是這一時期的重要特徵之一。

徽記是標識的符號,亦為當時用於集團部落間相互區別的標誌。中國的標識使用要遠遠早於日本,但使用並不像日本那樣普通。

溥儀「蘭花御紋章」佩刀刀柄處五三梧桐紋飾

日本國國徽即是天皇家族菊紋族徽,其圖案為十六瓣菊,據說其設計思想可能來自太陽的形狀而非菊花,如同花瓣的圖案其實代表太陽的光線。1871年日本實行明治維新之後,頒布了一道法令禁止使用任何類似皇室紋章的家紋,同時還規定了皇室紋章的使用範圍:「十六瓣菊紋只能為天皇所獨有,紋章中間的小圓圈表示花蕊,即從正面看到的菊花。皇室的公主(內親王)可以使用十四瓣的菊紋,但是紋章中間的標誌代表花萼,表明這是從底部看到的菊花」。更多閱讀關注微信公眾號 JSBWZZ 見山博物。象徵著攝政者的「五三桐」紋章原為豐臣秀吉的家紋,天皇賜予末代足利將軍,足利將軍把其給了織田信長,最後織田又轉賜予秀吉,所以五三桐就成了豐臣家的家紋。經過幾次轉手,這個紋章最後成為攝政者的象徵,明治維新後用於內閣總理大臣,也就是代表政府。「五三桐」又附會上了中國「鳳棲梧桐」的傳說,成為吉祥象徵。

溥儀「蘭花御紋章」佩刀刀柄處嵌金「蘭花御紋章」

而「蘭花御紋章」則完全是效仿日本的「菊花御紋章」即作為偽滿洲國皇帝的皇室徽,同時亦是「滿洲帝國國徽」,是偽滿州國的國家標誌。「大滿洲帝國」是當時的法定名稱,1934年3月1日,偽滿洲國實施帝制時所頒布的《組織法》中規定:「滿洲帝國由皇帝進行統治」,①當然,事實並非如此,但卻說明「滿洲帝國」是「皇帝」的家天下,「皇帝」的「皇室徽」成為「國徽」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了。

關於「蘭花御紋章」溥儀於1934年4月28日以「帝室令第11號」予以公布:「朕經諮詢參議府裁可御用蘭花紋章式著即公布。制定御用蘭花紋章式如另圖。本令自公布之日起施行。」②該帝室令的附圖中對「蘭花御紋章」的樣式規格,比例等做出了詳盡的規定。

溥儀「蘭花御紋章」佩刀刀擋處櫻花纏枝紋

蘭花御紋章是以蘭花作為核心圖案,一朵金黃色的蘭花橫截面,向外延伸五根花蕊和五片花瓣,其意義就是象徵偽滿洲國的皇權高高在上,預示著國泰民安。

另外,從花瓣、花莖到花蕊數目均為「五」還有寓意「五族協和」之意,這和紅、蘭、白、黑滿地黃的偽滿國旗寓意是一致的。日本人所以準許選擇蘭花作為溥儀的「皇室徽」,是想通過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金蘭之交」來象徵日本帝國同「滿洲帝國」肝膽相照,日本天皇同溥儀同心同德。

溥儀「蘭花御紋章」佩刀刀柄處櫻花紋

《滿宮殘照記》的作者秦翰才先生,在書中對1945年底到偽滿皇宮時所見到的蘭花御紋章有一段描述:「嘉樂殿上下,各有一個房間,曾經火燒,門楣地板焦痕宛然。各殿御座都已撤毀,只剩門屏上蘭花國徽(按以蘭花為國徽,取義於「同心之言,其嗅如蘭」也就是什麼所謂日滿兩國的攜手合作)。③

其實,秦老先生關於蘭花的取義是出自《周易·繫辭》:「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嗅如蘭」句,這是對「金蘭之交」的最精典描述,以此來比喻朋友之間的堅固友誼,如同蘭花芬芳一樣泌人心田。

溥儀「蘭花御紋章」佩刀刀刃局部圖

當年的偽滿皇宮蘭花御紋章是比比皆是,舉目可見,從萊薰門、保康門到同德殿,從室內的裝飾物到宮中的各類器皿,這麼說吧,只要和「皇帝」或「皇室」有關聯的物品,都必須有「蘭花御紋章」的標記。

以皇帝名義頒布的詔書,法令乃至紀念物品均可見到。所以說「蘭花御紋章」有著偽滿「皇帝」或「皇室」以及偽滿政府的雙重標識作用。

「蘭花御紋章」佩刀的來源、散失及流傳

這把「蘭花御紋章佩刀」是1857年由日本天皇著名刀匠運壽是一鍛造的精品,並已收藏在日本皇宮中,怎麼會成為溥儀的佩刀呢?

1933年初,日本侵略者為了適應殖民統治的需要,將其拼湊的偽滿洲國,打扮成所謂的「王道國家」。為使其更富有欺騙性,決定改革政體,由執政政治變為君主立憲制。

1934年3月,日本將所謂的「滿洲國」改為「滿洲帝國」,溥儀由「執政」變成了「皇帝」。圖為傀儡皇帝與正在的統治者關東軍司令菱刈隆(左五)等合影

同年10月,日本關東軍司令菱刈隆正式轉達日本政府的允諾,承認溥儀為「滿洲帝國皇帝」。這對於日思夜想「恢復祖業,還政於清」的偽滿執政溥儀來說,確是件頭等欣喜若狂的大事。的確,「我得到這一消息,簡直樂得心花怒放」。④重登皇帝寶座是溥儀夢寐縈繞之夙願,因而對於登極前的各種準備當然要留心去做了。

儘管溥儀做的是傀儡國家的「兒皇帝」但日本侵略者也要堂而皇之地實行「假戲真做」,將「滿洲國」打扮成「獨立國家」的樣子。在日本軍方的直接授意下,偽滿洲國上下提前幾個月就開始準備,對這次登極大典的每一程序及環節都做了周密的安排。

1932年溥儀訪日和裕仁同坐一輛馬車

日本天皇裕仁為了給這位「康德皇帝」打氣鼓勁,以祝賀溥儀登極的名義,還特意從日本皇宮收藏中選出了運壽是一精鍛的這把刀,又特製了嵌有五三梧桐紋飾和櫻花纏枝紋及蘭花御紋章的刀裝具和其它禮品一起賞賜給了溥儀。

溥儀對裕仁的賞賜愛寵若驚,特別是對這把「蘭花御紋章」佩刀,尤為重視,視為珍品。

偽滿時期溥儀的親信隨侍嚴桐江負責管理、收藏溥儀的宮中物品,在後來的交待材料中,列出了「當年偽宮內所存的各類物品表」詳細準確,一目了然,有品名、數量、存放地點,附記等欄,包括手卷、冊頁、宋版書、殿版書、瓷器等。

在品名為槍械、刀具欄中,註明:輕機槍3支,佩刀5把,存放地點為緝熙樓溥儀客廳內,附記一欄中記:「刀為溥儀所用。」⑤

溥儀「蘭花御紋章」佩刀局部圖

這樣,基本可以確定,這把蘭花御紋章佩刀和溥儀的其它「御用佩刀」的存放地點為溥儀的寢宮溥儀的客廳內,從存放的地點亦可看出溥儀對「御用佩刀」的重視程度,因為還有許多貴重的物品都存放在緝熙樓東側的木板倉庫內。

溥儀與皇后婉容等人在偽滿皇宮輯熙樓前合影

這把「蘭花御紋章」佩刀,只是在溥儀去重要的場合才佩帶,一般都是在溥儀寢宮中的客廳珍藏,一直到偽滿垮臺。

1945年8月,偽滿垮臺前,當溥儀匆匆逃離長春偽滿皇宮時,不可能帶走全部財物,其中大部分還是在偽滿皇宮中散失的,逃跑之前,溥儀的隨侍嚴桐江將放在緝熙樓客廳內的手卷冊頁、掛軸帳8本,連同其它書目帳本等30多本交給留守的溥紹、毓恩等人,留下帳本又有何用,各類物品都亂糟糟的散放在各處。

溥儀出逃,偽滿皇宮徒有空殼,它和它的主人一樣已是風雨飄搖,守衛偽滿皇宮的禁衛軍、近衛軍和宮內人員此時感到時機已到,捷足先登,首先進行了一番洗劫,把溥儀未來得及帶走的宮中寶物盡情搶掠,什麼好拿什麼,更多閱讀關注微信公眾號 JSBWZZ 見山博物。什麼貴拿什麼,禁衛軍中一位姓孔的,僅手卷、字畫就劫走了一皮箱,30幾件其中有唐寅、趙孟頫、董其昌、文徵明、嚴嵩等人的作品,1982年吉林省博物館在吉林市徵集到蘇東坡傳世的著名墨跡「洞庭春色」,「中山松醪」二賦卷,就是按一個姓劉的禁衛軍連長帶出偽滿皇宮的。

溥儀「蘭花御紋章」佩刀金絲編制葫蘆形刀緒

隨後,從亡國奴生活中解放出來的長春老百姓也紛紛闖進皇宮,他們懷著好奇心鬥膽到這昔日不敢看的地方逛上一逛,有的人也順便拿去了宮內的東西,而一些不為人所重視的珍貴文獻書籍倒保留下來一些。

「偽宮之宋元明善本書,自八一五後,下落不明,甚為國人所關懷,茲悉國軍第一次入長時,張主委嘉璈甚為注意,囑董彥平至偽皇宮查驗,共裝數十木箱,並存於某處,後因國軍退出長春,即由董彥平揀重要書籍13箱運返瀋陽,存入中央銀行,後已查點竣事,送交瀋陽圖書館保存,共有宋元明善本書92種,1449冊,其中宋版佔二分之一」。⑥

蘇軍接管長春後,又將偽滿皇宮中所剩笨重的家俱,物品等來了一次拍賣,至此,偽宮內物品全部散失貽盡。

溥儀的這把「蘭花御紋章」佩刀,就是在偽滿垮臺前的偽滿皇宮中這場大浩劫中流出宮外的。

據採訪歷史當事人的相關的回憶資料綜合分析可知,搶劫偽滿皇宮的珍寶,首先是從禁衛軍開始,他們的目光是鎖定在書法名畫、宮中的珍寶上,其中有一些人也順手牽羊地搶出了一些刀具和槍械,一位黑龍江籍姓張的禁衛軍就拿出去幾把「皇帝的日本刀」。

因當時黑龍江等地已經解放了,所以他不敢冒然攜帶所搶物品回老家,就一直滯留長春,迫於生活就出售手中的東西。偽滿垮臺後,偽滿皇宮門前的光復路等街路一度是舊物市場,大量的宮中流散文物在此出售,有人就曾見過帶有「麻古」(老百姓通常對蘭花御紋章的稱謂)的日本刀,但其後就不知去向了。

據此可知,數把溥儀的「蘭花御紋章」佩刀被搶出偽滿皇宮後,曾在市面上流傳,理應亦包括這把佩刀。

相比於偽滿皇宮中流散出文物珍寶,蘭花御紋章佩刀算不上珍貴,賣上不好的價錢,尚未引人注目,但也有幾經轉手的可能,已無跡可循。

溥儀「蘭花御紋章」佩刀

溥儀作為傀儡皇帝時所留存下的佩飾物品十分有限,難得一見。「蘭花御紋章」佩刀的出現,作為歷史的見證物尤顯彌足珍貴,特別是在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4周年和建國70周年的今天,更有其深遠的歷史意義和重要的現實意義。

注釋

1滿洲國史刊行會編:《滿洲國史》分論(上)第2頁,東北淪陷十四年史吉林編寫組譯,1990年出版。

2滿洲國政府編:《滿洲國法令輯覽·官制篇》第三章「帝室」第一款「帝室儀式」第1頁。

3秦翰才:《滿宮殘照記》第106頁,嶽麓出版社,1986年出版。

4愛新覺羅·溥儀:《我的前半生》第336頁,群眾出版社1964年版。

5嚴桐江檔案《揭發大漢奸溥儀的罪行》。

61945年8月22日《新生報》。

偽滿州國皇帝溥儀軍裝照

溥儀軍裝照

溥儀軍裝照

溥儀身著禮裝照,手握本件拍品「蘭花御紋章」佩刀

有一張「康德皇帝」站立式的標準照,畫面非常清晰,只見溥儀身著陸軍式御服通常禮裝,胸前佩帶著蘭花大綬章正章,右手執軍帽和白手套,左手就握著這把「蘭花御紋章」佩刀,這就形象直觀真實地為此刀做出了權威的認定。

1935年4月2日,溥儀為答謝裕仁胞弟秩父宮雍仁的來訪,由關東軍安排,前往日本訪問。圖為溥儀在隨侍的陪伴下,從長春火車站出發,乘火車赴大連時的情景。

民國 溥儀「蘭花御紋章」佩刀

溥儀「蘭花御紋章」佩刀局部圖

使用圖片及參考素材

中鴻信國際拍賣資料照片

《溥儀研究》,偽滿皇宮博物院、長春溥儀研究會主辦,2015年第一期,頁56--64。

《文物天地》,國家文物局主管,中國文物報社主辦,2015年9月,總第291期,頁102-103。

電視臺媒體:2015年7月7日長春電視臺《長春新聞》播出。

警惕高端酒店陷阱

早晚要出事  上海素凱泰屢遭投訴


未經書面同意  請勿轉載

THE   END

完稿小編:趙見見    選題老編:潘瑩斌

專稿作者:戴慧成   左  傳   丁子懿

出品商:見山營銷策劃有限公司

關於我們:見山博物 公眾號 JSBWZZ

出版時間:周一、三、五 20:00--22:00 時

商務聯繫:P28252     (接頭暗號:99)


 重案回顧 目錄帖 2018年 點擊此處

【2014.8.28——2017.8.27】

見山博物第一年目錄 請直接點擊此處

見山博物第二年目錄 請直接點擊此處

見山博物第三年目錄 請直接點擊此處


©見山營銷策劃有限公司  2014

相關焦點

  • 一把佩刀見證一段屈辱史
    、佩戴各式各樣的佩刀,溥儀作為偽滿洲國「康德皇帝」期間,佩戴的刀是什麼樣的呢?王文峰是偽滿皇宮的研究員,但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也只是從照片上看到過溥儀在偽滿時期的御用佩刀,直到前不久,在長春民間收藏家宋春海處才目睹了溥儀佩刀的真容。
  • 溥儀復國後為何叫滿洲國而不是大清國
    1932年3月9日,在日本軍隊的攛掇下,末代皇帝溥儀,從天津秘密潛逃至東北,在長春成立了傀儡政權--偽滿洲國(日本語:まんしゅうこく)。1932年9月15日,日本關東軍司令官兼駐滿全權大使武藤信義和偽滿洲國總理鄭孝胥在長春籤訂《日滿議定書》,日本正式承認偽滿洲國。
  • 歷史老照片:直擊末代皇帝溥儀從九五至尊到普通老百姓的一生
    愛新覺羅·溥儀是清朝的最後一位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皇帝。也稱清廢帝或宣統帝。溥儀一生經歷太多變故和坎坷,經歷了時代的變遷和動蕩,是一個歷史性的悲劇人物。圖為溥儀兩歲時候的照片。圖為溥儀和弟弟妹妹們在天津張園時所拍攝的照片,溥儀坐在中間,非常有氣質。溥儀的妹妹們顏值和氣質都非常高,絲毫不輸現在的當紅女星。
  • 清西陵風景賞析之(番外篇):溥儀墓
    清朝末代皇帝、前全國政協委員愛新覺羅·溥儀於1967年10月17日凌晨2時30分逝世後,骨灰安放於八寶山革命公墓。1980年5月29日,即溥儀去世13年後,黨和政府為溥儀舉行了追悼會。在1995年的1月26日,溥儀的骨灰入葬華龍皇家陵園。
  • 1912年,清朝末代皇帝溥儀(宣統)宣布退位
    愛新覺羅·溥儀(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清朝末代皇帝,字曜之,號浩然。也稱清廢帝或宣統帝。是道光帝旻寧的曾孫、醇賢親王奕譞之孫、攝政王載灃長子,母親蘇完瓜爾佳·幼蘭。1908年到1912年、1917年7月1日到1917年7月12日兩次在位。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2月12日被迫退位,清朝統治結束。
  • 偽滿洲國「亡國」時:溥儀磕頭自打嘴巴,大臣無一人自殺
    圖:偽滿洲國皇帝溥儀8月13日夜,大雨滂沱。溥儀攜皇妃和近親,以及宮內府、政府、參議府的要人和家屬,冒雨丟棄了新京(即長春,偽滿洲國的首都)的皇宮,乘火車於第二天秘密逃到了通化的大慄子溝。大慄子溝有個日本的礦業會社,日本會長的住宅變成了臨時宮殿。溥儀和追隨者都茫然不知所措:關東軍自身難保,日本搖搖欲墜,自己未來的命運在何方?
  • 末代皇帝溥儀兄弟姐妹名單照片,最後一個兄弟溥任2015年去世
    "愛新覺羅·溥儀(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字耀之,號浩然。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皇帝。也稱清廢帝或宣統帝。醇親王奕譞之孫,載灃長子,母親蘇完瓜爾佳·幼蘭。1967年10月17日,溥儀因腎癌在北京逝世,享年61歲。先葬於八寶山,後遷於清西陵內崇陵(光緒陵)附近的華龍皇家陵園。
  • 十大「溥儀」扮演者排名, 誰才是無法逾越的經典?
    中國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稱皇帝以降,到1912年宣統皇帝退位,歷經2132年,溥儀不僅是清朝最後一位皇帝,而且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皇帝。其獨特的富有戲劇性的人生經歷,多次被改編成影視作品,今天,小編為大家整理了曾飾演過溥儀的十位扮演者,不知哪位的演繹最像你心中的「溥儀」?李亞鵬版溥儀
  • 溥儀等公交車時,一幫滿清遺老突然大喊皇上,他的回應滿是心酸
    大概沒有與末代皇帝溥儀的經歷相比,更難熬的了。由封建制度到新中國,由萬人之上到普通民眾,溥儀的身份轉變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所幸的是,這位廢帝思想開放,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極強,晚年成為普通公民後,生活比以前當皇帝時更加安逸。實際上,溥儀接受新身份如此之好,與他的成長經歷也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繫。
  • 吉林老人自稱溥儀兒子!聲稱握有「鐵證」,專家看後哭笑不得!
    近年來,總有很多人喜歡稱自己是名人後代,動不動就說自己先祖是某朝的大詩人、大官,更有人會誇耀自己是皇族後裔,有著帝王的血統;曾經就有一位吉林老人,自稱是溥儀的兒子,還說握有鐵證,
  • 末代皇帝溥儀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於是新聞吵得沸沸揚揚,說胡適竟然進宮覲見了廢帝溥儀,倒是胡適很坦然,他在報紙上刊文寫了一篇文章《宣統與胡適》:「一個人去看一個人,本也沒有什麼稀奇。清宮裡這一位十七歲的少年,處境是很寂寞的,很可憐的;他在這寂寞之中,想尋一個比較也可算得是一個少年的人來談談:這也是人情上很平常的一件事。不料中國人腦筋裡的帝王思想,還不曾洗刷乾淨。
  • 老照片:圖1溥儀和妻子的恩愛影像,圖6冒充皇帝納六個妃子的農民
    溥儀和妻子李淑賢。1962年,37歲的李淑賢經人介紹認識了56歲的溥儀,作為護士的李淑賢與溥儀再次結婚,一起走過了五個春秋。圖:唐怡瑩,姓他他拉氏,又名唐石霞,隸屬於滿洲鑲紅旗,是珍妃和瑾妃的兄弟志錡之女,珍妃和瑾妃是唐怡瑩的姑姑。
  • 末代皇后婉容:人靚氣質美,生下一女兒卻被溥儀扔進鍋爐
    然而,就是這麼一個綜合國力遠勝於漢唐的清王朝,在鴉片戰爭後,國力逐漸衰退,最終在1912年2月12日,最後一位大清皇帝溥儀頒布了"清帝退位詔書",存在了近三百年的大清王朝滅亡了。溥儀,清朝末代皇帝,字曜之,號浩然。也稱清廢帝或宣統帝。在其兩歲時,便被慈禧立為皇儲。三歲時,溥儀登基稱帝,成為執掌天下牛兒的君王。
  • 醇親王的嫡福晉、末代皇帝溥儀的生母,為什麼吞鴉片自盡?
    瓜爾佳氏。 據溥儀回憶,兩位太監為了討他開心,為他送上民國將領的大禮服,他樂呵呵地穿上過了把癮。不料這事被端康太妃得悉,她大為光火,把兩個太監分別打了二百大板,並趕到打掃處做苦役。此舉其實就是殺雞儆猴,敲打溥儀服從她的約束。 事後,端康太妃還派親信太監到溥儀身邊,監視他的言談舉動。
  • 溥儀被特赦後,希望從事這個職業,總理一口否決:不行
    溥儀是清朝的末代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皇帝。關於他身上的故事,可以說是真的很多,我們也在往期的故事中做過不少關於溥儀的故事,如果您已經忘記了,小編這就給您送上傳送門,點擊連結就可以回看溥儀的故事啦!回顧完之前的故事,小編今天還得接著說說這個溥儀了。咱們都知道,偽滿洲國是日本佔領中國東北三省後,所扶植的一個傀儡偽政權。
  • 1967年溥儀因病離世,妻子李淑賢為獨吞丈夫遺產,打了10年官司
    溥儀1908年稱帝時才兩歲,1912年被迫退位時也才6歲,接著又被負著光復清朝的壓力在皇宮裡生活12年。1924年,溥儀被趕出皇宮的時候也才18歲,連成人禮都沒來得及舉辦,就又成為了他人的傀儡。  為了早已滅亡的清朝,溥儀竟然天真地選擇了投靠日本,成立了偽滿洲國。儘管最後,他也意識到了自己的無知,但是已經來不及了。1945年,中國擊退日軍後,溥儀就被前蘇聯抓了去,勞動了5年才被放回國。
  • 維基精選:【溥儀】
    溥儀正式登基時年僅3歲,其實權由父親攝政王載灃掌握。辛亥革命以後,溥儀被袁世凱強逼退位,故亦有「清遜帝」或「清廢帝」之稱。 1917年,溥儀在張勳等人的支持和幫助下,曾短暫復闢但最終失敗。1934年,溥儀在日本支持和幫助下登基成為滿洲國皇帝,年號「康德」,故又得名「康德皇帝」。
  • 孫殿英羞辱慈禧屍體,溥儀得知後是什麼態度?
    她的屍體被盜墓者——孫殿英瘋狂羞辱,溥儀得知後對天起誓:「此仇若是不報,枉為愛新覺羅的子孫!」溥儀短暫的皇帝生涯愛新覺羅溥儀是清朝末代的皇帝,字耀之,號浩然。一談到溥儀人們就想到了溥儀短暫的皇帝生涯,他是清王朝在位年數最少的皇帝,1909年到1912年、1917年7月1日到1917年7月12日兩次在位,這兩次在位時間加起來不到四年。
  • 南朝宋廢帝與永光錢
    宋廢帝,又稱前廢帝,即劉子業(449—466),小字法師,宋孝武帝劉駿長子,母文穆皇后王憲嫄,南朝宋第六位皇帝。453年,被立為皇太子。464年,宋孝武帝去世,劉子業即位,改元永光,大赦天下。劉子業在位時,兇殘暴虐,濫殺大臣,與親屬亂倫,是歷史上出名的荒淫無道帝王之一,在位僅一年不到,便被叔叔劉彧弒殺。
  • 溥儀東北復國,為什麼不叫大清而叫滿洲國?主要有三個原因
    但我們今天不討論這些歷史虛無主義,只是聊一聊溥儀退位之後的故事。 溥儀退位後根據《皇室優待條例》規定,他自己可以在紫禁城裡擁有自己的衛隊和小朝廷,而且民國還會給溥儀等人每年大約400萬兩白銀的生活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