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央視
原標題:公安機關已立案!上市公司自曝員工私刻客戶印章!兩個交易日股價跌超30%...
近日,上市公司每日互動自曝公司員工私刻「蘿蔔章」,虛增銷售合同6600多萬元,引發投資者廣泛關注。公司公告該事件後深交所火速下發關注函,浙江證監局也對公司展開了現場調查,目前案件進展如何?
記者探訪「每日互動」公司假合同當事人已被採取措施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央視財經《正點財經》欄目視頻
記者 王曉霖:在浙江杭州的每日互動公司的總部,每日互動有十三個辦公樓層,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在自曝公司一位高級總監偽造客戶印章,虛增合同的事件後,公司的生產經營活動沒有受到影響,目前涉案當事人已經被公安機關採取刑事強制措施。
2020年12月14日,每日互動發布公告稱因員工虛增銷售合同造成上市公司2019年、2020年6604.7萬元的淨利損失,並且為了完成虛增合同中的服務內容,每日互動為此支付了近1972萬元的直接成本、費用和稅金支出。同期每日互動淨利潤為1.97億,虛增的利潤佔到三分之一。
每日互動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 章玉珍:在發現這件事情後第一時間向公安機關報案,並向有關部門提交了相關的所有資料。目前案件已經立案並在偵查過程中。公司會全力配合公安機關偵查工作,並採取一切措施挽回公司損失。如有相關進一步的進展,公司也會第一時間向公眾披露。
記者從公司相關負責人處了解到,該案件為當事人個人行為,公司層面並不知情,並且在虛增的合同中,公司的服務對象為已有合作的老客戶,當事人通過偽造客戶的公章,假冒客戶身份與公司籤訂合同,同時由於公司提供給客戶的數據服務難以量化,因此在服務進行過程中很難發現問題。
每日互動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章玉珍:當事人在公司真實合作客戶的基礎上進行了偽造和虛增,手段極其縝密、隱蔽性非常高,我們在催款過程中發現了問題,在第一時間向公安機關報案。本著對投資者負責的態度,我們也第一時間向公眾進行了披露。
每日互動自曝員工虛增合同後,深交所火速下發關注函,同時,浙江證監局也公告會在2020年12月對公司開展現場檢查。記者隨後也聯繫到了浙江證監局,他們表示,對每日互動的現場檢查已經結束,相關資料已經獲取,但目前案件仍在調查過程中,不便接受採訪。
五份假合同七千萬應收款 專家稱應加強內控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央視財經《正點財經》欄目視頻
每日互動在自曝員工虛增合同之後,股價隨即大跌,兩個交易日就跌去了33.5%,2020年12月15日至今天收盤,股價已經累計跌超40%。每日互動自曝的背後,涉嫌虛增合同的當事人將面臨怎麼樣的處罰?這起案件又暴露出了公司的哪些問題?
每日互動在給深交所關注函的回覆中披露,偽造客戶印章的當事人虛增的五份合同,截至2020年9月底,應收帳款餘額超過7000萬元,同時公司為此發生了近兩千萬元的空轉成本。法律人士認為,該起案件細節還未披露,需要詳細調查後才能確定當事人的罪名。
上海金融業聯合會金融法治專業委員會理事 江翔宇:首先當事人可能構成偽造企業公章的刑事犯罪。第二,他還有可能構成其它的罪名,如果公司已經為此支付了巨大的稅款。其次這件事情從公司的角度也是一個巨大的教訓,因為這件事情會對公司的聲譽造成巨大的損失。
按照每日互動在公告中所說,公司發現問題源於對應收帳款的催收。值得注意的是,每日互動的應收帳款問題一直受到市場關注,2019年底,公司因客戶破產造成7000萬元應收帳款無法收回。2019年底較2018年底應收帳款增長接近125%。此外,2017年底,每日互動的應收帳款周轉天數為59.71天,而2020年9月底,則增加到了158.88天。專業人士分析,此次應收帳款爆雷,也體現出公司的內部管控疏漏。
上海金澄律師事務所稅務合伙人 汪蔚青:它是因為金額大,應收帳款這麼大,過期了,已經逾期了,沒有收回才引起了警覺。在這個過程當中,它要是金額小一點可能可以隱藏很久。我覺得這個公司還需要自己好好再去做一下內部的檢查,是不是其他還有這樣類型的情況。
每日互動是一家成立於2010年的數據智能服務商,業務涉及移動開發、用戶增長、品牌營銷等領域的數據智能服務,2019年3月,在創業板掛牌上市。業內人士分析,數據服務不同於實體貨物的交付,基本在線上完成,虛造合同流程上難以被察覺,因此公司需要根據自身商業模式的差異對內控制度做出相應調整和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