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同舟五十春,相濡以沫愛如歌。10月1日,國慶、中秋喜相逢,在樂清市城南街道中心公園西區三禾文化俱樂部內,一場特殊的詩書畫展,吸引了樂清書畫界名人及各界知名人士前來參加。
胡鐵錚老師和夫人金筱霞。
原來,樂清知名山水畫家胡鐵錚偕夫人金筱霞在這裡舉辦《物我同春》——詩書畫慶金婚特殊活動,活動時間10月1日至6日,為期6天。
「物我同春」「豪氣肝膽兩相照 魂靈潤化水和山」「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琴瑟和鳴五十春 天作之合百年福」……詩書畫慶金婚活動得到全國各地許多詩書畫界朋友的支持,他們紛紛寄來賀畫、賀詩、賀聯。胡鐵錚的老師賈又福送來了「豪氣肝膽兩相照,靈魂潤化水和山」,96歲高齡的林曦明為他題寫了「物我同春」 。幾十幅名人及樂清知名人士的書畫,無不表達了眾人對胡鐵錚老師及其夫人金筱霞「金婚」美好祝福,同時頌揚了傳統美德、幸福婚姻。一本《物我同春》的金婚紀念冊更是向人們「講述」了一個美好動人的愛情故事。
詩書畫慶金婚現場,還舉辦了一個別開生面的座談會。
趙樂強先生為《物我同春》金婚紀念冊撰寫了前言。趙樂強先生說,今年是胡鐵錚先生的金婚之年,原以為畫家舉辦慶典自當以書畫打底,但他卻作了另一番設計。十來個小故事和幾幀舊照片,一一道來其中的歲月靜好、時代變遷和兒女情長、夫唱婦隨,親切自然、空靈美好。
前言裡還有一段話,古人云「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這是一種人生的好態度,但讀來總會冒出一絲如冬日般的惆悵。而鐵錚先生把老之將至塗上了一層濃鬱的喜慶色,則是一種高境界了。所以自己對他說:「年輕的時候你以畫筆和色彩顯露了自己的才華和才藝,古稀之年的從容和審美,展示的卻是自己的能量。」
趙樂強先生還說,鐵錚先生是一個充滿激情和活力的人,他六十歲後到北京拜師以求深造,他個性鮮明的「南山北態」畫風的形成,加上這個金婚慶典儀式,可謂夢尚年輕。人家是詩和遠方,他有畫和遠方。
施中旦先生為胡鐵錚夫婦金婚致賀:「相濡以沫賀金婚,同聚華堂笑語溫,玉樹臨風曾入夢,子孫承露共消魂,筆揮雁蕩千秋畫,月映閨房世代恩,白首百年雙美合,舉杯對飲醉芳樽。」現場,高公博、張炳勳、胡成虎以及多位樂清知名人士紛紛表達了祝賀。
胡先生曾多次對記者說,幾十年來,自己欠妻子金筱霞的太多了,現在想通過這場活動來報答她。他沒有去買黃金、寶石等名貴物件,而是以一場書畫展覽、文藝演出來「報答」夫人,這必將成為未來的故事。一本紀念冊也將會成了「傳家寶」,成為永遠的鄉愁。
孫平先生告訴記者,活動辦了一個畫展、出一本畫冊,還舉行了一臺文化演出。這樣的活動很有意義,一是把傳統孝文化與當代精神文明建設相結合;二是通過這場活動,引發好多人生思考;值得更多人去學習、借鑑。
相濡以沫半輩子,甜甜蜜蜜五十春。陳華榮先生特地以「金婚之緣」為主題,作國學一分鐘「第162期」 。通過國學一分鐘,講述了胡鐵錚畫家偕夫人金筱霞老師從相識到相知、到相戀,再到相濡以沫半輩子的愛情故事。
孔子曰:「君子同,之道,造端乎夫婦。」陳華榮說,胡鐵錚先生如今能集詩、書、畫「三絕」之大家,這與他倆的金婚之緣不無相關。
國學一分鐘還通過分析現代婚姻相關數據,對婚姻保鮮提出了相關建議和舉措。羅定陽、高公博、陳俊賢、金龍江、吳金漢等參與「國學一分鐘」討論。
出生於柳市的胡鐵錚,1963年進入溫州師範讀書,他回憶,當年一節體育課,教室中只留下自己和妻子二人。他右腿骨折未愈,金筱霞雙手嚴重凍瘡,故不能參加單槓、雙槓訓練。交談中,得知金筱霞是樂清翁垟人。她長得眉清目秀,一張瓜子臉,一頭烏黑頭髮,腰身纖細,皮膚潔白,說話輕聲細語,單純善良,讓自己一見鍾情。心想:若得此女為妻,終生有幸。一個美好的念想,夢想成真,爾後,在漫長的50年中,一對夫妻能夠做到不離不棄,相濡以沫,互敬互愛,攜手走過半個世紀,是一個家庭的幸福和驕傲,也是構建和諧社區的典型示範,更是社會的最大福祉。
來源:樂清日報全媒體記者 葉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