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銀瑞信是如何達至南朝劉勰在《文心雕龍·原道》中提及的「夫子繼聖,獨秀前哲」的境界?背後都有哪些核心要素可進行歸因分析?
《投資時報》記者 鄧妍
「非比尋常」,用這四個字來形容今年資本市場前三季度的整體表現,或許再合適不過。
2020年前三季,受新冠疫情等突發性因素影響,全球範圍內各類資產大幅震蕩,A股市場亦震蕩起伏,上證綜指上漲5.51%,深圳成指上漲23.74%。然而,如此紛繁複雜的背景下,公募基金整體跑贏市場,再次展現出值得信賴的專業投資能力。根據銀河證券統計,今年前三季度,標準股票型、混合偏股型基金分別實現35.50%、38.32%的漲幅。
《投資時報》記者從眾多數據統計中注意到,工銀瑞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工銀瑞信)旗下權益類基金表現搶眼,在全市場主動管理型基金業績前20強中,工銀瑞信獨佔4席,旗下多達25隻主動權益基金收益超50%,數量為全行業第二。更值得提及的是,工銀瑞信旗下有3隻基金收益率超過80%,顯著跑贏同類平均水平。
工銀瑞信是如何達至南朝劉勰在《文心雕龍·原道》中提及的「夫子繼聖,獨秀前哲」的境界?背後都有哪些核心要素可進行歸因分析?
記者綜合了解到,今年以來工銀瑞信投資業績的出色表現,與其持續苦練內功、不斷夯實投資基礎分不開,全面領先的成績,凸顯了該公司不斷完善的多元投資格局及全面優勝的投資管理能力。經過15年的砥礪前行,工銀瑞信現已發展成為一家公司治理科學、業務資質全面、產品體系豐富、投資業績良好、風險控制嚴格的資管總規模近1.3萬億元的全能型資產管理公司。
「超A」業績彰顯整體實力
伴隨三季度結束,公募基金最新的階段性投資成績單業已出爐。在今年震蕩分化的行情中,綜合管理能力出眾的基金公司表現出了良好的抗風險能力,業績整體穩健領先。《投資時報》記者注意到,作為銀行系旗艦基金公司,工銀瑞信用「超A」的業績成績單,彰顯出自身持續提升、全面優勝的投研實力。
根據銀河證券數據,前三季度,工銀瑞信共有25隻基金位居同類前十,涵蓋股票、混合、債券、ETF、QDII等各類基金產品,其中6隻為分類冠軍,包括5隻主動權益基金及1隻養老目標基金,另有4隻為亞軍、3隻為季軍,展現出多元化、全面領先的投資實力。
在各類型基金中,工銀瑞信權益類基金尤為搶眼。Wind 數據顯示,截至9月30日,前三季度全市場主動權益類基金的算術平均收益率為31.16%,工銀瑞信這一數據為41.16%,在規模前十大基金公司中,排名高居第一;海通證券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工銀瑞信旗下主動權益基金全部跑贏業績比較基準,平均超額收益率達33.09%,公司旗下主動權益類基金以47.06%的平均回報居行業前十,在權益類規模前十五的大型基金公司中居首位;而在Wind數據股票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兩個類型的業績前十中,工銀瑞信各有三隻基金進入,這一表現,亦在全行業基金公司中排名首位。
值得關注的還有,工銀瑞信旗下有多達25隻主動權益類基金收益率超過50%,基金只數在規模前十大基金公司中同樣排名第一,在全行業基金公司中排名第二。其中,工銀戰略轉型主題、工銀戰略新興產業A和C等三隻基金收益率更超80%,而前三季全市場開放式基金中,僅16隻基金超過80%。
投資大師彼得·林奇曾坦言,「我投資組合最好的公司往往是購股三五年才利潤大增,而不在三五個星期之後」,這句名言,部分揭示了中長期投資的時間魅力。一直以來,中長期投資馬拉松賽跑的成績,亦是衡量基金等機構投資者專業能力高下的另一個重要指標。
《投資時報》記者綜合各項中長期時間段數據了解到,工銀瑞信不僅今年前三季度表現出色,在更長的馬拉松賽跑中,也保持著同樣亮眼的業績。
銀河證券數據顯示,全市場各類型基金過去一年業績排名中,工銀瑞信旗下基金佔據5個分類冠軍席位,合計有16隻基金位列各類型前十;過去三年,工銀瑞信有17隻基金躋身各類產品同類前十。從收益率看,過去三年,工銀瑞信旗下8隻主動權益基金收益翻倍;過去五年,高達15隻主動權益基金收益翻倍。
海通證券數據顯示,過去三年、兩年、一年工銀瑞信主動權益基金規模加權業績表現均位居全行業前20%,其中最近一年已躋身行業前10%,權益投資能力繼續穩步提升。
這些亮麗的業績將工銀瑞信優秀的長期投資能力展現無遺,同時,工銀瑞信一直以來秉持專業紮實的投研作風,旗下各類產品穩紮穩打,也持續為投資者創造了良好回報。記者注意到,今年恰逢工銀瑞信成立15周年,根據銀河證券統計,截至今年上半年末,工銀瑞信自成立以來已累計為持有人創造1424億元利潤,位居行業前列,利潤總額持續位列銀行系公司首位。
歷經15年打磨核心能力
為何工銀瑞信能夠為投資人創造良好的長期持續回報?短跑及中長跑業績皆為優秀的背後,都有哪些因素使然?
《投資時報》記者抽絲剝繭後發現,全面優勝的業績背後,是工銀瑞信歷經15年打磨而成的領先的投研體系和雄厚的投資管理實力。工銀瑞信基金黨委書記、總經理王海璐最近的一段表述,詳細揭示出身為領跑者的核心要義—工銀瑞信成立以來始終堅持「投資者利益至上」的受託文化和經營理念,忠實履行受託義務,並傳導到每一位投研人員,引導形成「價值投資、穩健投資、長期投資」的投資觀,培養成熟、健康的投資文化,處理好發展觀、業績觀和風險觀三者的關係。
在上述思想和觀念的指導下,工銀瑞信堅持以研究驅動投資,通過持續完善投研體系及精細化分工提升整體投研實力。
記者了解到,工銀瑞信基於業務特點和投資團隊成員能力綜合評估分析,設立了15個能力中心和4大研究板塊。通過全方位引入國內外優秀人才,組建了一支風格穩健、誠信敬業、創新進取、團結協作的專業團隊,公司自己培養的基金經理佔投資團隊總人數的比例超過50%,投資人員平均司齡5年以上,顯著高於行業平均水平。
作為行業主題投資引領者,工銀瑞信近年來更以行業基金為銜接,持續促進投研深度融合,形成了上遊組、中遊組、能源設施組、大消費組、醫療保健組、TMT組、金融地產組、宏觀策略組,各研究團隊經驗豐富,每個團隊由資深研究人員擔任小組組長,進行研究指導。
「既要兼顧價值,又要兼顧成長」—這是記者自工銀瑞信基金經理處聽到得最多的投資理念。正是這樣一種理念,讓他們在追求穩健收益的基礎上,力爭較好回報,並使得整個風格表現更加均衡,更加強調控制回撤和波動率,從而最大可能地為投資者創造滿滿的幸福。
醫藥消費科技三大主題輝映
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投資時報》記者在最近一兩年採訪多家基金公司的多位基金經理時注意到,他們對工銀瑞信評價時,多會提及該公司在行業主題投資方面的引領者特質,其中,近年來尤以醫藥、消費、科技三大行業的投資表現最搶眼。
今年前三季度,資本市場主題行情突出,相關醫藥主題基金業績霸榜,工銀瑞信旗下醫藥主題基金更是綻放異彩,工銀前沿醫療、工銀醫藥健康A和C、工銀養老產業、工銀醫療保健等「醫藥四傑」收益率分別達76.80%、73.96%、73.18%、68.85%,均超60%,超額回報分別達43.08%、41.67%、40.89%、48.9%。
拉長時間線看,過去一年,工銀醫藥健康、工銀前沿醫療分別以90.53%、90.08%的收益率在22隻醫藥醫療股票型基金中列冠亞軍;過去三年,工銀前沿醫療、工銀養老產業累計回報分別為159.05%和121.15%,居同類前五;由譚冬寒與趙蓓管理的工銀醫療保健自2018年7月成立以來,年化收益率高達60.54%,在同類可比的319隻基金中排名第一。
消費主題基金方面,今年以來,工銀文體產業收益率達55.19%;工銀生態環境收益率達61.94%,工銀農業產業、工銀新金融、工銀美麗城鎮等基金收益率均超50%。科技基金方面,工銀戰略新興產業A、C年內收益率分別達81.32%、80.78%,工銀高端製造行業、工銀信息產業收益率均超70%。
長期業績看,銀河證券數據顯示,截至9月30日,工銀文體產業最近三年穩居同類亞軍,自2015年末成立以來總回報達224.31%,年化回報達28.07%;成立於2013年11月的工銀信息產業同樣持續領先,過去一年、三年、五年均穩居同類首位,成立6年多來年化收益率達22.06%,長期業績持續領跑,並獲得銀河三年期五星評級。《投資時報》記者獲知,業績的提升,一方面得益於投研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得益於前瞻性布局把握住了市場機會。
以工銀瑞信醫藥主題基金為例研究可見,業績的爆發並非無源之水,工銀瑞信是業內較早組建專門的醫療保健研究團隊的公司,由5名擁有醫藥行業相關背景專業人士組成,他們熟悉且專注於醫藥行業,致力於深入研究行業、捕捉投資機會、挖掘潛力標的。
公開資料顯示,工銀瑞信醫藥研究團隊負責人趙蓓,擁有12年行業從業經驗,現任工銀瑞信研究部副總監,具有本科醫藥專業加研究生金融專業的雙專業背景;另一位基金經理譚冬寒是清華大學北京協和醫學院臨床醫學博士,曾經歷嚴苛的臨床醫學培訓。他擁有9年證券行業從業經驗,曾在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擔任行業研究員,醫藥和研究雙重頂尖經驗積累,令其對醫療服務體系、藥品和器械產品及相關臨床應用都有深刻見解。行業主題及基金對投資者的要求比較高,要求投資者本身具備產品配置和行業選擇的能力,全市場基金則可以由專業的基金公司和基金經理進行行業分析,從風險和收益的角度來實現一定的優化配置。工銀瑞信發揮其在醫藥、消費、科技等優勢賽道的投研優勢,整合投研團隊專業能力,順勢推出又一重磅新品,擬由譚冬寒擔任基金經理的工銀瑞信健康生活混合(A類:010393;C類:010394)將於10月23日正式發行,該基金將聚焦居民生活質量全面提升的核心賽道,重點覆蓋醫藥、消費、科技等領域,助力投資者更好、更全面地把握市場機會。
「中國目前階段有兩個主導的因素,即產業升級和消費升級。醫藥行業和消費行業中均能找到這兩個重要的邏輯,而且不管是收益率還是回撤,都是風險收益非常好的賽道。」 譚冬寒表示,將堅持一以貫之的投資理念,即選擇行業內具備長期競爭力的優質公司。「這一直是我們獲取alpha的來源,換言之,我們期望我們精選的個股能夠在上漲時候比市場漲得多,而下跌時候比市場跌得少,依靠個股選擇獲取alpha而不是去擇時和判斷市場風格來獲得超額收益。投資需要與時間做朋友,與優質公司共成長。」
「當你持有好公司的時候,時間就是最大的趨勢,而你已經站在了趨勢的一邊。」彼得·林奇另一句金言,或許從另一個角度進一步闡釋了譚冬寒做「時間的朋友」的至真至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