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英雄弗拉德蛻變至吸血鬼德古拉,西方人為何對吸血鬼痴迷不已?

2020-12-14 小舞菌有毒

西方的影視作品似乎對吸血鬼元素有著莫名的執著和痴迷,最近重溫《德古拉元年》,便突然對西方文化鍾愛吸血鬼題材的行為感到疑惑,在很多影視和文學著作中,我們都可以看到西方吸血鬼的影子,同時在日本的很多動漫中,也能看到以吸血鬼為創作元素的作品。

吸血鬼這一充滿神秘、恐怖色彩的元素成為了眾多影視、文學作品的素材來源,而它的發展也十分古老而神秘,充滿了黑暗與神秘的色彩。

淺識與《德古拉元年》類似的「吸血鬼」題材的作品

首先我們講《德古拉元年》,它的故事背景設定在15世紀,主人公德古拉的人物原型是瓦拉幾亞著名的「穿刺公」——弗拉德三世·採佩什。

在劇中,德古拉被塑造成羅馬尼亞的民族英雄,親自率兵抵抗強大的土耳其軍隊。

在雙方交戰中,敵軍兵分兩路,一路與德古拉正面交戰,一路偷渡進入城堡,迫使德古拉的妻子從城堡墜落,命懸一線。德古拉在妻子的要求下,喝下了妻子伊莉莎白的鮮血,化身成為真正不死的吸血鬼,一舉戰勝敵軍,最後卻與自己的國民一同自殺。

這是一部從根本上講述吸血鬼誕生的電影,從這部影片中,吸血鬼的形象不再單純嗜血兇殘,而是充滿正直、勇敢和大義,更多的塑造了一個血性方剛,霸氣又溫情的吸血鬼形象。

不管你看沒看過《德古拉元年》,這部電影都是較為經典的吸血鬼影視作品。

除此之外,《暮光之城》《精靈旅社》等影視作品也都選用的是吸血鬼作為題材。

不僅如此,以吸血鬼為題材的小說也十分繁多,像早期柯勒律治所著的《克裡斯特貝爾》、濟慈寫的《無情的美人》,謝裡丹·勒·法努創作的《卡米拉》,以及以真實人物為原型創作的《卡米拉》,都是以吸血鬼為題材的文學作品。

但在這些文學作品中,布拉姆·斯託克在1897年出版的《德拉庫拉》堪稱吸血鬼題材小說的經典之作,書中的吸血鬼也是以弗拉德三世·採佩什作為原型,描繪了一個貴族吸血鬼的悲劇故事。

從很多吸血鬼作品中都可以窺見,弗拉德三世·採佩什受到很多吸血鬼創作者和愛好者的追捧和喜愛,這大概因為他本身的特質與人們心中的吸血鬼設定十分契合。

首先,他的身份尊貴,是瓦拉幾亞大公,很符合吸血鬼優雅的貴族身份。其次他勇猛無比,常年奔赴戰場。特別是作為「領主」,敢於對抗當時極其強大的奧斯曼帝國,這對抑制奧斯曼帝國繼續擴張,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因此被認定為國家的英雄,是勇猛戰士的化身。

同時,他還極度嗜血和殘暴,見血就發狂。不僅對罪人、戰俘的刑法十分殘忍,對自己國家的貴族、百姓也毫不手軟,酷愛將人釘在尖樁上,利用殘暴的穿刺之刑鞏固權威。他的這些特徵使得他成為很多作家心中最合適的吸血鬼人物原型,他強大、勇猛卻又嗜血殘暴。

布拉姆·斯託克寫作吸血鬼的時間還不是吸血鬼文化最盛行的年代,吸血鬼文化最盛行的時期應當是18世紀。

18世紀,啟蒙運動下使理性主義取得勝利,在理性至上的年代,任何威脅到理性主義的因素都不被允許,特別是各種迷信元素和思想。

在極端理性的社會環境下,人們感到十分壓抑和枯燥,從而逐漸渴望擁有更多人文主義的東西。

於是,許多作者開始了以吸血鬼為題材的文學創作,通過吸血鬼串聯故事,為文學作品注入一些人文主義的思想血液。

而人們也可以從吸血鬼題材的小說中找到一些關於人性的懷念和想像,使常年處在極端理性主義下的思想得以喘息。

在以吸血鬼為題材的作品中,很多作者都選擇將故事背景設置在中世紀,不僅是出於對於中世紀歷史的幻想,也由於中世紀總是給黑暗、恐怖、神秘的歷史印象。

中世紀黑暗,其實是因為那段時期的歐洲沒有統一的政權來統領,各國封建割據不斷爆發戰爭,科技和生產都無限停滯,百姓整日活在戰爭與死亡的陰影中,苦不堪言。

戰爭對於統治者而言,意味著更多的權力和財富,而對於老百姓來說,戰爭只能帶來死亡和災難,因此,只要提及歐洲的中世紀,大多數人們都覺得這是一個十分黑暗的時期。

戰爭已經帶來足夠的黑暗和恐懼,可黑暗遠不止於此,與之相伴的還有無聲肆虐的瘟疫。

14世紀的歐洲還曾爆發過大面積的瘟疫,這個時期的歐洲,醫學、科學並不發達,人們面對肆虐的瘟疫毫無辦法。

「死亡、蒼白、傳染」這幾個詞構成了14世紀人們對於世界的認知,吸血鬼的傳說也逐漸在歐洲蔓延。

到了1710年,瘟疫再度肆虐歐洲,這次的瘟疫直接將吸血鬼文化推向了另一個高潮。

東普魯士也深受瘟疫荼毒而毫無辦法,為了消除人民的恐懼,他們採用了許多駭人聽聞的手段,讓人們相信造成這場災難的是吸血鬼。

暴露在瘟疫下又飽受恐懼的人們,也逐漸接受了這一荒誕的解釋,吸血鬼的傳說也在這個時期席捲歐洲。

事實上,後來醫學和科學得到發展後,有人專門做了相應研究,並給出了一個相對認可度高的解釋:吸血鬼實際上是患有卟啉病(紫質症)的患者。

卟啉病患病原因是由於人體缺乏合成血紅素之酵素,從而造成「卟啉(porphyrin)「的積累所引起的代謝性疾病。這類患者在受到陽光照射後會皮膚會潰爛、結痂甚至大面積黑色素沉著等症狀,因此他們都十分懼怕陽光。

這些症狀與人們口口相傳的「吸血鬼」所持有的特徵十分相似,很符合人們對於吸血鬼的幻想。

在醫學極度不發達的年代,常年的戰爭和奇特的病理症狀,加重了人們對於疾病、死亡的恐懼,因此各種關於吸血鬼的傳說也被杜撰出來。

拋開時局動蕩和瘟疫橫行外,宗教文化也對吸血鬼文化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人們可以追溯最早的吸血鬼原型應當是聖經中的女魔利利絲和亞當之子該隱。

利利絲是希臘神話中食嬰兒並飲其血的女魔頭,在《舊約》中,利利絲被描述成亞當的第一任妻子,因為不滿亞當,而離開了伊甸園,到達了血之海,以血液為食。

在中世紀的傳說中,利利絲有時會被認為是吸血鬼的鼻祖。

而該隱,則是亞當的第一個兒子。因為嫉妒殺死自己的弟弟亞伯,從而受到上帝懲罰,從此以後在黑暗中流浪生活,永遠不死,只能以吸血為生。

除此之外,比較久遠的一個人物應當是耶穌之徒猶大。

猶大作為耶穌的十二門徒因為耶穌的責備感到羞憤,於是將耶穌出賣給他的敵人,最後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

耶穌死後,猶大又為此感到後悔,遂自殺。但上帝不能原諒猶大的行為,讓他在死後在夜間變成吸血鬼,不能見陽光,以懲罰他的背叛。

這些都是早期宗教中與吸血鬼相關的原型人物而已,要說確切的影響,還在於他們利用宣揚吸血鬼來達到宗教的統治目的。

中世紀的宗教文學曾利用虛構的吸血鬼的故事,來宣揚人與王國因為欲望和邪惡產生的罪惡,從而要求人們禁慾苦修,這一行為也為吸血鬼增添了一抹神秘的恐怖色彩。 

而對吸血鬼文化起到奠基作用的宗教文化卻是在18世紀。

這個時期的人們生活在極度理性的啟蒙運動中,情感得不到宣洩,吸血鬼文化的傳說和文學作品層出不窮,吸血鬼文化得到空前發展,然而作為教會,不能對人們荒誕的吸血鬼話題視而不見。

於是,卡梅爾作為塞農修道院的院長不得不做出實際的行動來駁斥這些荒誕的思想和傳說,因此在1746出版了《論匈牙利、摩爾達維亞等地的附體鬼魂、被開除教籍人、吸血鬼及活屍》。

可這一書籍的出版並沒有對吸血鬼文化起到任何抑制作用,反而加強了人們對於吸血鬼的討論,從而奠定了吸血鬼在人們心中的地位,「Vampire」=吸血鬼這個詞也在這個過程中被固定了下來。

小結:吸血鬼文化一路走來也是幾經波折,而作為經典的吸血鬼人物原型之一的弗拉德三世·採佩什也從瓦拉幾亞的國民英雄蛻變為高貴又狡猾的吸血鬼,這其中所包含的,不僅是人們對吸血鬼文化的痴迷,也滿含著西方人對於人性的解讀與思考。

當邪惡與良善、殘暴和溫和等極端相反的特質在一個人身上不斷碰撞的時候,人最終會選擇哪一種屬性繼續存活?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看西方的作品,總覺得他們的故事不像中國的經典故事那樣情節恢宏,沒有家國利益高於一切的思想,反而更關注個人的善惡分明和思想鬥爭的原因吧。

想看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關注我們喲。

(文:原創。圖: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吸血鬼傳奇揭秘:弗拉德三世從羅馬尼亞英雄到「吸血鬼」的蛻變
    真實的吸血鬼城堡雖然如今的城堡主人,不再是貴族,已「淪落」為「城堡管理員」。但當地山民談起他時,還是用蹩腳的英語成其為「SIR」,顯得十分恭敬。這樣的神情,是從心而發的,已然不是給當地帶來的那些「旅遊價值」所引發的。「我所希望的,是你在城堡裡看到一個偉大的英雄的一生,而不是那些小說裡的故事」。當地旅館老闆是這樣跟我講的。
  • 英劇BBC又一神作,神探夏洛克團隊監製,女主是吸血鬼的剋星
    西瓜視頻最近上線的英劇德古拉一經開播就獲得高分好評,片中劇情更是跌宕起伏,故事的開頭要從一個活死人哈克的講述說起,與他對話的是一名叫做海辛的修女,這個女人膽子非常大指著吸血鬼德古拉罵街了近10分鐘。今天我們就來深扒一下修女範海辛。
  • 吸血鬼的原型弗拉德三世,愛用木刺從下往上穿過人體,是真是假?
    在十五世紀的時候,羅馬尼亞的城邦出現了一位暴君,因為他的殘忍,其形象逐漸被妖魔化,他就是弗拉德三世,人送綽號「穿刺公」。在他死後,一個叫布萊姆的人在寫小說的時候想到了這個人,並以他的形象創作了一個經典形象,而這個經典的形象就是德古拉伯爵。
  • 奧斯卡影帝拉塞爾-克勞有望扮演吸血鬼德古拉
    奧斯卡影帝拉塞爾-克勞有望扮演吸血鬼德古拉   搜狐娛樂訊 奧斯卡影帝拉塞爾-克勞,在《悲慘世界》《鋼鐵之軀》殺青之後,即將投入一部名為《哈克》(Harker)的吸血鬼電影中,他將在片中扮演著名的吸血鬼德古拉(Dracula
  • 吸血鬼系列電影:盤點十部令人印象深刻的吸血鬼電影,鮮血即永恆
    圖片來源於網絡 劇情簡介:《暮光之城》在國內深受不少人的喜愛,這部電影是根據同名小說所改變,影片講述了愛德華·卡倫作為吸血鬼和人類女子伊莎貝拉·斯旺相識相愛的過程
  • 羅馬尼亞人為啥把一個吸血鬼當做國家的英雄?
    ▲ 並不是說汪曾祺先生們的作品藝術性不高,而是臉譜化的高大上形象,看多了難免會有審美疲勞▲ 於是,略帶憂鬱的斯特凡大公,便展現了另一種英雄的形象——原來,英雄也不需要總是紅光滿面可惜,對摩爾多瓦人來說,這兩部電影都是羅馬尼亞拍攝的,斯特凡大公和米哈伊都是羅馬尼亞的民族英雄——古代摩爾達維亞王國的版圖,如今是被羅馬尼亞和摩爾多瓦以普魯特河為界分割的,羅馬尼亞人這樣描述也符合邏輯。
  • 蝙蝠是如何入侵吸血鬼世界的?
    我認識一個小朋友,覺得蝙蝠是靠著病毒一夜躥紅、讓人害怕的。然而,人類知道病毒的存在不過191年,但對蝙蝠的恐懼幻想,卻從上古時代就開始了。最有力的證明,就是在西方世界,蝙蝠成為吸血鬼的象徵之一。然而,全世界已知的962種蝙蝠中,只有3種是吸血的,又都在美洲。
  • 為何西方人會將蝙蝠當成惡魔?吸血鬼傳說是怎麼出現的?
    在東西方人的眼中,蝙蝠的形象有很大的差別,雖然馮夢龍《笑府》有一短文《蝙蝠》根據蝙蝠的身體特徵將其比喻卑鄙無恥的人,諷刺他們沒有立場,經常根據需要而改換身份,但大多數情況下,蝙蝠還是以吉祥的身份存在,比如年畫《五福臨門》就有幾隻蝙蝠,取「蝠」、「福」諧音來象徵幸福,不過在西方人眼中
  • 羅馬尼亞的布朗城堡與「吸血鬼」丨弘語堂
    所以剛來羅馬尼亞的時候,我一直有顧慮,畢竟「吸血鬼」是個邪惡的形象,跟他們聊這個會不會不太好,可他們倒是無所謂,一個學生還問我:「老師,你們國家有吸血鬼嗎?」「沒有。」我答道。「為什麼?」「可能大部分中國人都喜歡大蒜吧」(據說吸血鬼怕大蒜)「……」不知道這樣的回答他是否滿意,因為我實在不知道該怎麼對一群零基礎的初學者解釋這樣古怪刁鑽的問題,只好一笑了之。後來才覺得,大概《聊齋志異》中會有相似的鬼怪精靈吧,不過我們中國的大多喜歡吃肉或者吸人陽氣,吸血的好像真沒有。(老師,楊潔版《西遊記》裡的白骨精不是嘛?)
  • 《劍與遠徵》吸血鬼是哪個 吸血鬼怎麼樣
    劍與遠徵中吸血鬼是亡靈軍團的一位英雄,這個英雄比較的難打,那麼他到底是誰,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來進行揭秘,希望能幫助到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但這個儀式需要持續不斷的人類鮮血作為媒介,通過血之儀式,韋旦男爵終於完成了他夢寐以求的蛻變,之後他帶著那對孤兒姐妹離開了他那豪華的宅邸。沒人知道他們去了哪裡,但每當夜空中盤旋著血色的蝠群時,曾發生在帝都的血案就會再次上演。 「啊!鮮血,多麼芬芳誘人的味道!」
  • BBC再創魔幻神劇,吸血狂魔來襲,不死不滅!
    他作為一個文學角色,開創了吸血鬼題材的序幕,而且經過多年的發展拓寬,已經發展為吸血鬼類型電影裡不可或缺的一個人物。儼然已經有西方吸血鬼發源者的架勢。現實層面上,德古拉是一個有存在原型的人物。他的原型取自於古代羅馬尼亞名將弗拉德三世。
  • 北緯講異事「西方的神秘家族-吸血鬼」
    今天來說說西方的吸血鬼的事。在百度百科中能查到:吸血鬼(英語:Vampire)是西方傳說中的超自然生物。通過飲用人類或其它生物的血液,能夠令自身長久生存下去。吸血鬼的傳說起源於巴爾幹半島和東歐斯拉夫人的民間傳說。在這些傳說中,吸血鬼指從墳墓中爬起來吸食人血的亡者屍體。但近一百多年來隨著小說、電影、流行文化的不斷改編,吸血鬼的共通形象也已經逐漸演變為一類必須以吸血來保持生命力、在夜間活動、具有超自然力量的奇幻生物吸血鬼是西方宗教故事裡面的一種生物。傳說吸血鬼是高貴的歐洲王室後裔。吸血鬼的始祖是該隱。
  • LOL中能吸血、吸抗性,為何沒有「吸藍」英雄?拳頭的設定很聰明
    LOL中能吸血、吸抗性,為何沒有「吸藍」英雄?,我是灰哥,今天要跟大家探討一個關於「吸收機制」的問題,所謂「吸收」,顧名思義就是從敵人身上吸取屬性並加持到自己身上,而在LOL中使用最為廣泛的吸收機制便是吸血,像吸血鬼、塞拉斯、稻草人等英雄都可以直接用技能來吸血,其他一些沒有吸血技能的英雄也可以通過出飲血劍、死亡之舞、科技槍等吸血裝來補充吸血屬性,再不濟還可以選擇帶有吸血屬性的符文,可以說只要你想,玩任何英雄都能夠吸血。
  • 吸血鬼神劇又來一部!《神探夏洛克》製作團隊打造,開闢新河之作
    講述了維多利亞時代,吸血鬼德古拉渴望鮮血去襲擊倫敦的旅途中與宿敵範海辛鬥爭的故事。此次出演吸血鬼德古拉的是坎城電影節最佳影片《方形》的主演克拉斯邦。作為吸血鬼題材的電視劇,就是要將恐怖元素與吸血鬼亦正亦邪的魅力給觀眾融為一體。這部新版的《德古拉》更像是一個懸疑喜劇片,也算是給吸血鬼題材的影視劇又開闢了新的先河,總之,喜愛相關元素的朋友可以嘗試看看。
  • 作為西方的殭屍,風靡遊戲界的血族,究竟起源自哪裡?
    血族(吸血鬼)作為西方版本的殭屍一直是電視、電影以及ACG(動漫遊戲)的熱門題材,在一些影視作品中,血族還成為了劇中最為亮眼的存在,抑或成為敵對的一方。血族(吸血鬼)能成為這麼熱門的題材,它究竟有怎樣的魅力,又起源於哪裡?
  • 千古奇冤的歐洲「吸血鬼」比中國竇娥還冤的「德古拉」吸血鬼城堡
    就如疫情蔓延全球之際,米國甩鍋給咱中國一樣,其實在歐洲歷史上同樣出現了一位被甩鍋人,他就是「吸血鬼」德古拉。今天我將用鏡頭帶領大家走進吸血鬼城堡,一定會顛覆你對這個吸血鬼的認知。吸血鬼城堡又名德古拉城堡,它位於羅馬尼亞的中部,如果你恰巧來到羅馬尼亞布拉索夫,那一定要到這裡看看,因為吸血鬼城堡距布拉索夫僅30公裡。城堡始建於1377年,1382年完工,距今已有630多年的歷史了。
  • 保羅·韋斯利:出演《吸血鬼日記》一夜成名,綽號「吸血鬼王子」
    保羅·韋斯利:出演《吸血鬼日記》一夜成名,綽號」吸血鬼王子「保羅·韋斯利主演的《殺手電影》,一個電視真人秀的劇組正在一個偏遠的北方小鎮上進行拍攝工作,沒想到卻遇到了極為糟糕的事情:一個殺手潛伏在旁邊,將劇組人員一個接著一個地殺害……保羅·韋斯利主演的《墮落天使》,飾
  • 上單吸血鬼橫行霸道?選對英雄就能克制
    不過當時的吸血鬼更像是一個半前排定位,在團戰中負責補充部分傷害和吸收傷害。不過由於當時的版本中鱷魚和瑞雯等上單戰士橫行,吸血鬼的登場略微尷尬。但是在如今的比賽場上,由於工資裝吸血鬼套路的出現,讓吸血鬼上單又看到了春天。即使前期對線被壓制,吸血鬼依然可以通過工資裝不斷偷錢發育來讓自己裝備提前成型參團。那麼,在RANK中如果遇到了吸血鬼該怎麼應對?本文來分析一下一些克制英雄和應對方法。
  • 中國的「狐狸精」和西方的「蝙蝠吸血鬼」
    但在西方,狐狸只是一種普通的犬科動物,英國甚至有獵狐的傳統。在西方,有一種動物和狐狸在中國一樣詭異,那就是蝙蝠(bat)。西方恐怖傳說中,蝙蝠是吸血鬼的化身,所以蝙蝠一直以鬼魅般形象植根於西方靈異故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