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今天發布《北京市深化工程技術人才職稱制度改革實施辦法》,按照「幹什麼、評什麼」,分層、分類為工程技術人才量身定製了清晰的職稱評價標準,提出了職稱評審代表作清單,完善了正高級工程師直通車評價機制,進一步規範了評價方式。
據了解,工程系列是29個職稱系列的重要組成部分,涉及專業領域廣,涵蓋信息技術、電子電氣、機械製造、生物醫藥、建築施工、水利水務、環境保護、成果轉化等重點領域的100多個評價專業;覆蓋人群範圍大,目前全市每年有5萬餘人申報,均為北京市各類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中的工程技術人才。
工程技術人才實行職稱社會化評價
《實施辦法》明確,工程技術系列職稱設置正高級、副高級、中級、初級四個層級,採取「個人自主申報、社會統一評價、單位擇優聘任」的社會化評價方式,為本市國有企業事業單位、民營企業、社會組織中的工程技術人才提供評價服務,滿足各領域、各梯次人才的職業發展需要。
同時,本市還將圍繞《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2035)》,聚焦新技術、新能源、新基建、新工藝、新裝備、新材料、新產品、科技服務等領域,動態調整工程系列職稱專業,持續滿足高精尖產業等重點領域工程技術人才的評價需求。
首次實行工程技術人才分類評價
《實施辦法》首次將工程技術人才分為研究設計型、應用實踐型和成果轉化服務型3類,按照「幹什麼、評什麼」,分層、分類制定評價標準條件。
對研究設計類人才,重點評價其解決關鍵核心技術難題,在新產品新技術研發、產品技術標準制定、學術科研方面的能力和業績,以及取得的經濟社會效益;
對應用實踐類人才,重點評價其在解決生產中實際問題、技術改革、技術應用、設備調試運維等方面的能力和業績,以及實踐結果的示範性;
對成果轉化服務類人才,重點評價其在技術轉移轉化服務等方面的能力和業績,以及轉移轉化的效果效益。
同時,人才可自主選擇專利成果、技術報告、設計文件、技術標準、行業工法、技術轉移轉化服務合同、專業論文等最能體現自己能力水平的代表性成果,提交答辯評審。
突出貢獻人才可破格申報
《實施辦法》明確,本市將進一步完善高層次工程技術人才職稱申報綠色渠道。取得國家級人才表彰獎勵、獲得國家級科技獎項、擔任國家級重大科技項目負責人以及在自主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取得突出成績的工程技術人才,不受學歷、資歷等條件限制,可申報北京市高端領軍人才正高級工程師直通車評審。對取得關鍵核心技術突破、解決「卡脖子」重大工程技術難題、做出重大貢獻的工程技術人才,放寬學歷、資歷等條件限制,可破格申報高級職稱評審。
同時,本市著力搭建高技能人才與工程技術人才成長立交橋。對於獲得中華技能大獎、全國技術能手等榮譽稱號,擔任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負責人,獲得世界技能大賽優勝獎及以上名次,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高技能人才,可破格申報高級工程師職稱。
持續推進職稱評價便利化改革
《實施辦法》明確,工程系列將採用考試、評審、面試答辯、業績展示、認定等多種方式進行評價,並嚴格評委會和評審專家管理,加強評審監督,確保職稱評價公平、公正。
本市還將不斷優化評審工作流程,進一步減少申報材料和證明事項,強化大數據應用,突出工作單位推薦意見,推行職稱網上申報、網上審核、網上繳費、網上查詢驗證等便利服務,不斷提升申報人的體驗感和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