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一種社會性的動物,每個人都不能孤立地存在,都需要生活在群體之中,必須互相分工協作,才能讓群體中每個個體生存得更好。
因此,從我們一出生,就要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與人打交道,就難免有合群的,有不合群的,每個人都希望能夠獲得良好的社會關係,想要與別人相處得融洽自然,在自己有困難的時候,會有人伸出援助之手。
從小處說,能夠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吃喝玩樂,生活過得開心愉悅;從大處說,能夠有朋友幫助我們事業成功,人生順達;我們把這些人生中遇到的和我們有交集的人稱之為人脈。
要想廣泛積累人脈,我們就需要一些為人處世之道,懂得一些人情世故。那麼如何能夠達到我們的期望,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呢?我認為,大道至簡!就幾個詞,誠信、謙和、豁達,包容。
在分析這幾個詞的具體含義之前,我要跟大家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青山易改,本性難移,一個人的性格幾乎是從生下來就定下來的,有句話,叫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我們要明白,天生我才必有用,無論我們自身是什麼性格,對於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對於交到真朋友,效果都是一樣的,我們只要堅持做自己就好。
我們還要明白,無論我們做得多麼優秀,總會有人出來反對我們,我們不能想要交下全天下的所有人,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不必過分強求,一切順其自然就好。
誠信,一個人說話辦事的重要原則
我們每一個人,受到家庭環境的影響,最重要的是遺傳自父母的基因影響,天生性格不同,有外向的,有內向的,有善於交際的,和別人有說不完的話,嘮不完的嗑,可謂誇誇其談,滔滔不絕。
有的人天性內斂,少言寡語,和人交往不知道如何找話題,不知道跟人如何交流,有好一點的,別人拋出個話題,還能順著杆子往上爬,跟著談論一翻,總不至於冷場,有差一點的,乾脆無話可說,只能被人認為十分無趣,交談不了了之,一次拉近和別人關係的機會就這樣失去了。
可見,能說會道的人,對於建立良好的社會關係是很有優勢的,但是,有一個問題大家不能忽視,那就是言多必失,一個人話多,有利於維護表面上的人際關係,但是如果想要交真朋友,那就不一定見效了,想要交志同道合的真朋友,首要的問題就是誠信,就是要說真話,辦實事。
儘量不說假話,空話,忽悠人的話,因為你這一忽悠不要緊,別人會信以為真,如果你沒有辦到,對方就會認為你這個人信口開河,毫無誠信,不值得深交,辦事也是,你答應別人的事情,就要盡心盡力,要當成自己的事情來辦,爭取辦到最好,不能答應人家了,然後糊弄一下,草草了事,辜負了別人對你的信任和期望。
那麼我們每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什麼事都能辦,什麼事都能做好,怎麼辦?那就要明白一個重要的原則,對於說話,要說就說真話,假如涉及隱私而不能說,那就一個字都不要提,千萬別說假話,因為只要是謊言,終有被揭穿的一天,如果有人知道你騙了他,對你的好感就會蕩然無存。
對於辦事,能辦且辦得好,則答應,不能辦,超出了自己能力範圍的事,不要許諾。言必信,行必果。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獲得別人的信任,這是建立起良好人際關係的前提。
謙和,為人處世的不二法門
中國古代的一本奇書《周易》之中,蘊含了人世間所有的道理和智慧,是中華民族思想文化的源頭;裡面有六十四個卦象,濃縮了人世間的道理;按照《周易》的說法,唯一全部吉利的卦象就是謙卦;而謙卦,象徵一座大山被埋在土中,沒有露出頭來。
從中,我們能夠悟出一個道理,一個人,只要謙虛謹慎,虛懷若谷,不爭強好勝,辦什麼事情都能十分順利。我們社會生活中,也是如此,那些取得點成就的,就滿世界裡宣揚,咋咋呼呼,不可一世,仿佛地球都裝不下他了,這樣的人,我們肯定不喜歡。
再看那些在某些領域取得重要成就的人,卻行為低調,平易近人,比如,在這次疫情中,鍾南山因重大貢獻,獲得了「共和國勳章」,取得了如此的成就,為國家做出了如此重要的貢獻。
在他接受採訪時,他說他不過是一個看病的大夫,作為共和國的脊梁,卻如此謙虛謹慎,我們是不是對他肅然起敬呢?所以,我們對人要謙和,真誠待人,充分肯定他人,自己即使取得再大的成就,也不要沾沾自喜,而要不斷努力,爭取取得更大的成就。
豁達,一個人平安快樂的秘訣
我們生活在人世之間,每個人都想要得到別人的讚美,不喜歡別人批評自己,或者我們都想要獲得一份榮譽,一些利益,這是人之常情。但是事情往往不以我們的意志為轉移,不會每個人都喜歡我們,對於遇到的一些批評,我們首先要從自身反省,看看自己做沒做錯,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那麼,如果我們沒有錯誤,而是其他人出於嫉妒或者偏見,對我們妄加指責,那我們就要學會豁達一點,不要過於在意,當然完全不當回事是不可能的,但我們可以儘量開導自己,看開這些事情,因為我們要明白,我們不能管住別人的嘴,我們卻可以管住自己的心,讓自己一笑了之,不受影響。
對於那些我們沒有得到的榮譽和利益,我們也要看淡一些,錢財乃身外之物,無論我們多麼努力,也不會得盡天下之財,人生難得糊塗,只要自己努力了,問心無愧就好。
對於與周圍的同事、朋友,我們也要有一顆豁達之心,不要因為別人一句無意之言,或者所做的事情不對自己心思,就心生不滿,挑人家的理,因為一個人心裡怎麼想的,就會體現在他的面色表情,言談舉止上,就會被人感覺到,長久下去,肯定不利於人際關係的維護。
包容,正確對待身邊的人和事
我們身邊每天都會發生許多的事情,會遇見各種形形色色的人,每一個人的行為秉性都不一樣,處事習慣和想法和我們都不同,我們面對這一切,要學會理解包容,不要因為別人在一件事情上的想法和做法與我們不同,我們就去從心裡排斥人家
俗話說,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君子和而不同,對這些事情,我們可以不贊同,可以不去做,但是要做到可以理解,能夠包容;這樣才不會為自己和別人的相處上蒙上陰影。
結尾
以上談的這些,都是結合自己多年的經歷,自己一些感悟。我也明白,我說的這些都是一些人情世故的基本道理,是正道,但是正道往往見效很慢,需要長期的潛移默化,無欲無求者才能泰然處之。
而對於那些急功近利者,想要迫切通過一些技巧的東西達到自己利益最大化的人,以上這些道理是不能切實解決問題的,那只有用一些世俗的辦法,說白了也很簡單,那就是利益交換,你要想得到一個利益,那你本身要有那個價值與人交換。
要麼你能夠給人金錢,要麼你能夠讓人愉悅,要麼你能夠幫人辦事等等。所以根本不需要懂得什麼人情世故,只要你努力提高自己,讓自己有利用價值,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大家看了這篇文章,或多或少會有些啟示,但是幾乎沒有卵用,大家仍然會按照原來的行事方式生活,那麼,這篇文章是否就沒有意義了呢?
我覺得還是有意義的,起碼讓我和大家通過這些文字進行了一下交流,希望能夠帶給大家一些啟示,哪怕我的文字對大家有丁點的幫助,那也是極好的,我將不勝榮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