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赴香港訪高拔華截拳道

2021-02-28 實用截拳道

在我前兩篇採訪高拔華師父的文章裡,我向大家揭露了截拳道的理論上的概念,很多網友看了後想讓我披露具體操作的技術細節,於是為了滿足廣大需求我4月假期又去了趟香港拜訪高師父。

高師父的弟子訓練視頻,兩人都在最快時間內搶奪節奏節拍和頻率。彼此在鬥速度、鬥反應、鬥呼吸,鬥全身力量配合的時間。

這次和高師父學習,主要就是圍繞著核心內動系統。

高師父在黃錦銘面前示範無影拳。

關於核心動力這個之前在我的文章裡提到,很多網友表示不解,希望我能詳細披露點,其實關於這個內核動力系統。


好了,言歸正傳,因為十年前我對高師父的武功就有所耳聞和萬分欽佩。所以這次我去學習就更加虔誠,因此兩天的訓練也都是在和高師父學習的重點是核心訓練系統。

高師父問我在陸地上站立的動物裡速度最快的是什麼?我說獵豹。

高師父問我你看到獵豹身上有大塊肌肉嗎?我說沒有只是流線型的動力曲線。

高師父說我們截拳道就是像獵豹這樣開發自己身體潛力。

高師父說很多人看李小龍的《猛龍過江》以為李小龍只是顯示自己背闊肌的大,其實沒有注意到在和羅禮士角鬥場的熱身中李小龍已經披露了核心動力系統。

這不同於傳統武術的丹田訓練而是回歸哺乳動物的生物本能開發,所以當時猛龍過江旁邊會拍攝一隻小貓,意思就是像貓科動物一樣鍛鍊自己。這是截拳道的截拳道不是秘密的秘密:非傳統性。

高師父和黃匡中(黃淳梁之子)

而截拳道的啟蒙拳是詠春拳,相對來說詠春拳是傳統的武術。但是我感覺截拳道是在詠春拳基礎上的多維度提升。因為截拳道的構架本質還是在鉗羊馬基礎上的動態立體多維度升級。

詠春的鉗羊馬已經是很合理的力學構架了。

但是永春的力學構架還是在陣地戰的基礎上。截拳道可以說是獵豹!

 大家還記得李小龍在猛龍過江裡對戰韓國選手的片段,對方先出腿結果被李小龍遠距離突進爆頭。

仔細看李小龍的技術就是高速突進踢擊,因為在 踢之前他身體就處於整體蓄勢狀態。

而且他是核心帶動身體這樣身體運行速度更快。對方是站樁踢腿,上一步踢的,李小龍是整體通動。

雙手區別一般踢擊擺臂的是,李小龍的雙手就像走鋼絲一樣控制平衡。

我們再說回獵豹的特點是什麼,就是獵豹在高速奔跑和捕獵的時候,相對其他動物來說最大不同就是身體幾乎是騰空的,這樣與地面摩擦力最小,也就是滯空力。

這就像喬丹能比常人在空中多踏出一步一樣。

這種滯空力不是靜態的,事實上獵豹在高速滯空奔跑的時候還可以轉變方向和產生離心力。

但是無論獵豹形態如何改變,它的用力方式不會改變,本質還是核心動力系統,而截拳道的核心動力系統也是這個,是在鉗羊馬基礎上的動態多維度立體的衍生。

因為與地面摩擦小了,所以速度更加快衝擊力更加大,攻擊距離更遠,也因為他是滯空打擊,而很多格鬥都是一步步踩在地面的,這就好像空軍和陸軍的區別一樣。空軍的火力可以立體覆蓋陸軍又可以精準斬首,所以成為現代戰爭的先行主力。

也就是這種高速機動的滯空覆蓋攻擊,落點可以覆蓋對方全身,如果對方只是陣地打法,那就好像靜態面對動態一樣,只能被吊打。

形成這種高速動態能力的基礎,一個核心體系,另一個就是核心體系延伸的高速高頻的動態步伐。

這點也是我以前一直覺得拳擊泰拳的步伐是有問題的,泰拳是站樁步伐再出拳,出拳和步伐脫節的,我們以前練拳擊圈子基本看不起泰拳的。但是拳擊為了追求重擊往往很多時候也是重心落實了再出拳,其實本質也是樁步拳。樁步拳一步步邊走邊打的,這樣機動性也沒有。

樁步拳特點就是我重心落好了再出拳,這樣其實並沒有高速利用身體的攻擊力。樁步拳的另一個形式就是弓步拳。

弓步拳在上世紀90年代以前很常見,但是缺點也顯而易見就是打空回防來不及,所以在21世紀的歐美職業拳壇已經很少見到。

弓步拳確實可以利用弓步的三角構架形成撞擊力但是本質還是樁步拳,就是重心落地再打,現在還能看到樁步拳的典型代表就是墨西哥,日本,韓國,蒙古。都是喜歡拼拳型的拳手。

樁步拳這種一步步打肯定是緩慢的,和樁步拳相反的就是高速移動的機動拳。這種打法主要在業餘比賽的錦標賽技術中很常見。

再近代拳手中機動打法的典型代表人物就是阿里和倫納德等,上世紀八十年代,被喻為中量級四大天王的倫納德、赫恩斯、哈格勒及杜蘭,他們之間從次中量級到超中量級的相互對決,堪稱拳擊歷史上該級別的最鼎盛時期。杜蘭典型就是樁步出拳。

阿里的步伐就是無論前進後退都可以打重拳,這是超越了傳統樁步拳的,所以阿里鼎盛的時期基本吊打所有拳手,就連重炮著稱的福爾曼也敗於阿里。

樁步拳也不是說一無是處,但是職業拳擊是強調保持體能,不浪費多餘體能,步步為營分割拳臺,一拳就要有一拳的有效性,所以你很少看到職業拳擊還蹦蹦跳跳的。

鄒市明是錦標賽風格。但是他打職業拳擊體能就是問題,海盜式打法對體能消耗很大,四回合錦標賽還可以玩玩,進入職業賽場就沒法打。但是在三回合之內,錦標賽風格基本無敵,大家看過賀歲杯拳擊跨界交流比賽(職業拳擊vs錦標賽拳擊)呂斌無爭議勝熊朝忠,張家瑋壓制王興華,所以在三回合之內的比賽錦標賽拳擊基本吊打職業拳擊。所以我後來拳擊老師仙逝後我自己還去體院惡補錦標賽風格打法。

所以職業拳擊賽場,但凡錦標賽拳手轉職業拳擊的基本都是碾壓一片,從以前的德拉霍亞小梅到現在的洛馬琴科。 

好了我們現在再說截拳道,截拳道和拳擊不同的地方是,就是如果把下盤比作馬,那截拳道就是拳在馬前,或者腳在馬前。這也是截拳道前手都能打出巨大力量的關鍵。就是在腳步落地之前力量已經打進對方把重心一起壓進去了,踢腿也是,墊步落腳前就已經踢到對方了。也就是說無論樁步拳還是機動拳,都無法和截拳道的滯空步相比的。

而且現代拳擊有個致命的問題就是為了打靶子的流暢和美觀導致打擊落點不壓迫中線。那出拳的威脅和壓迫肯定沒法跟截拳道比的。

在學習高師父的核心動力體系的時候我發現他的訓練方法的出處都可以與李小龍留下來的照片或者視頻一一對應,讓我真的認識到高師父是真的還原了李小龍截拳道。不像很多外面截拳道師父沉迷於說手式的精彩的手法和攻防,或者要麼就是cosplay李小龍,一樣的髮型,減肥到骨瘦如柴,說話還大拇指抹鼻子,這些都不是真正的截拳道。高師父強調的是根本的核心發力。沒有發力沒有一切。

這點我也很認同無論什麼武術精髓都是發力!比如拳擊,很多人說拳擊的精髓是距離節奏等,其實職業拳擊因為要節省體能反而不會像業餘拳擊那麼強調步伐節奏,而是出拳的有效性和殺傷力。因此職業拳擊最後也是回歸近身和發力。

職業拳擊裡截拳道風格最代表的就是的帕奎奧和德拉霍亞!德拉霍亞他本身是左撇子,但是他不打左架子,而是傳統右架子,這樣強側置前,前手變成power hand,刺拳都變成重拳,所以他的比賽80%都是前手KO。他和岡薩雷斯的比賽,就是兩人刺拳對攻,最後岡薩雷斯輸了。

很多人說帕奎奧打拳蹦蹦跳跳感覺,腳都沒落地就出拳了,違反了正常拳擊的標準,其實帕奎奧基本是在拳臺完美演繹截拳道,本身他的營養師就是黃錦銘的弟子。

在國外拳擊屆,就已經早有定論說帕奎奧是截拳道式拳擊。我的師兄牛小強(打過武林風和武林傳奇)在國外和帕奎奧訓練過,評價他的拳很重很重。

在和高師父學習的時間裡我也問高師父對截拳道很多眼花繚亂的手法技術怎麼看的?

高師父說請勿單信手法上的精彩,睇嚇佢步法的穩定及平衡量!

這點確實是截拳道最強調的!高師傅一再強調也說了截拳道是高速運動下的平衡。

很多現在的截拳道從業者因為缺乏實戰經驗所以沉迷與繁瑣複雜的招式中,其實都是在用截拳道玩自己那一套,或者就是東拼西湊把各種武術的零零碎碎的招式拼在一起,根本就沒有貫徹李小龍的截拳道理念:精簡,直接,非傳統。

國內有的人宣稱截拳道是截拳道是街頭自衛的,上擂臺就是限制了截拳道。高師父說那如果截拳道就只有提檔插眼那就完了,高師父本身就是練拳擊泰拳出身,香港詠春高手楊永績在準備散打比賽前也和高師父深造過!

而且高師父是非常強調帶護具實戰的,基本每次訓練後半節課就是實戰PK。我有幸在香港訓練的時候也能參與其中。

有實戰經驗的人知道格鬥就是要面臨痛苦和恐怖 ,在這兩個高壓下任何過家家的複雜的招式 沒有用處 。

我一個驚訝的地方是高師父這裡的實戰訓練都是帶護齒的

用我以前拳擊老師的話說, 帶沒帶過護齒是不一樣的(現在別說格鬥了,就連籃球都帶護齒,所以上次丁浩對徐曉冬護齒都不帶也是挺奇怪的。) 

帶不帶護齒,對抗強度是不一樣,臉上沒疤沒坑的是理解不了格鬥的。這種臉上沒挨過揍,就意淫自己多能打的。多半是我看日本格鬥漫畫裡面的《腦內格鬥》男主角——精神格鬥家!

被揍了,知道疼了。知道打拳到底是怎麼回事了。不敢亂評論格鬥運動員如何如何了。想揍人,先挨揍,這個道理不是練抗擊打,而是練心理。不然,被人打破鼻子了。慌亂的跟個娘們一樣。

比如KO帕奎奧的馬奎茲,他本來並不是一個天賦很高的拳手,但是每次和帕奎奧死磕都越來越強,就因為心理素質提升。他為什麼明明在受到重擊的一瞬間卻還能同時重拳反擊?這是多年血戰積累的強悍訓練的心理素質。換普通選手立馬趴下!所以當他承受下來了也打敗了帕奎奧。這個過程其實也是不斷在和自己的懦弱的一面做鬥爭的心理過程。

所以 現代搏擊和傳統武術中間的這跨度距離——就是一個被打臉的距離,奈何現在老一輩不願意被打一打,所以淪落到跟拳混騙子為伍的處境。


所以我在香港的這幾天見識到高師父的真正截拳道:一個就是實戰,一個就是核心運力。這也是我覺得高師父的截拳道特別實在的地方。

相關焦點

  • 李小龍80周年誕|原始派截拳道高拔華師傅:截拳道不應拘泥招式
    (圖文轉自香港武備志)武備志撰文:賴家俊
  • 截拳道的發展現狀與前景_如何將截拳道推向世界?龍迷共勉
    第一節截拳道的發展現狀作為一位截拳道研究者,筆者從事截拳道的研習、教學、研究工作已達15年,耳聞目睹截拳道 運動發展中的種種變化,我深深感到:目前國內的截拳道發展事業已經取得了令人欣慰的可喜成 就。其次是截拳道走向社會企業,即有些截拳道組織已與一些企 業聯姻,以開創截拳道運動發展的新路子。再者,民間的截拳道運動開展相當廣泛,全國有上百萬人在研習截拳道,目前公辦、民辦、個體 截拳道武館、截拳道學校不斷湧現,遍布城區,在國內又一次掀起了一個截拳道大潮。
  • 既然李小龍這麼厲害,為什麼沒有人練他的截拳道?
    張安邦聊聊李小龍——提問的朋友說對了一半,問題中的前半句「李小龍這麼厲害」,是的,李小龍很厲害,放到很多領域,他都是神一般的存在;後半句有待商榷,「為什麼沒有人練他的截拳道」,其實是有的,您能發此一問,說明在您身邊看不到截拳道,是的,截拳道流行程度目前遠遠不如臨近友邦的韓國跆拳道
  • 論截拳道正宗?原始截拳道和截拳道概念?
    關於截拳道正宗其實之前已經有文章闡述過本話題了,大家可查找本官方號文章《正宗截拳道和誰學?怎麼判斷截拳道教練正宗不正宗》進行查閱。在文章中,強調是李小龍截拳道傳人的重要性,也就是說你的師父或者教練是不是李小龍截拳道傳人,往上推能不能推到李小龍,是很重要的,為什麼呢?
  • 截拳道
    截拳道,指的是不拘於形式,思想上成熟的覺悟,以水為本質而攻擊,反擊將一切化解於無形。「截拳道」意思就是阻擊對手來拳之法,或截擊對手來拳之道。截拳道倡導「搏擊的高度自由」。李小龍截拳道的本性是「拋棄傳統形式,忠誠地表達自我」。「以無法為有法,以無限為有限」是截拳道的綱領和要義。
  • 功夫巨星李小龍的「截拳道」,究竟是什麼意思?
    「截拳道」是功夫巨星、武術家李小龍創立的一種技擊術,在世界武壇上獨樹一幟,具有很大的影響。李小龍在洛杉磯唐人街時期,曾傳授多名弟子,聲名大振。截拳道目前在美國已經枝開葉散,廣受歡迎。那麼,什麼是截拳道呢?
  • 中華武術之截拳道
    道:就是老子的主要哲學理論的思想和動作的源泉,這裡的道主要源於古代先哲老子思想中的道。截拳道的最大優勢是以最短的出拳距離和最快的時間進行防守反擊、直接反擊、防禦和攻截的拳道實戰與搏擊。1962年4月,由李小龍在香港創立,90年代開始隨著引進李小龍的影片開始傳入內地。1962年4月,李小龍在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就讀大二,租用了校園的一個停車場角落,掛起了「振藩國術館」的牌子。他邊
  • 我與截拳道
    李小龍1972年寫於香港,原文曾刊登於當年其實,我並不想給我自己所領悟的國術取一個什麼名稱,但是,為了方便稱呼,我還是稱呼它「截拳道」,不過,我要強調的是,截拳道和其他門派的功夫並沒有明顯的區別,因為我強烈反對任何既定形式和理念,也更反對派別之見。截拳道是什麼?毫無疑問是中國武術!一個沒有門派之分,反對讓武術流於形式,從傳統模式中解放出來的中國武術。以智取勝武術最重要的是「中心思想」和「實際應用」。
  • 同樣是傳統武術,李小龍的截拳道還不如散打?專家:截拳道不實用
    李小龍還自創武術,集百家之所長創立了截拳道,並將其無數哲學融入其中,門徒遍及海內外。1973年7月20日,李小龍猝然離世,官方給出的解釋是「腦水腫」,但種種跡象顯示,李小龍之死恐怕另有原因,很多人都堅信他是被有預謀的殺害的,但由於缺乏證據,使得其死亡真因充滿了迷霧。
  • 詠春拳與截拳道
    李小龍先生到截拳道極具實戰力,但對初學者來說,困難重重,不知從何學起,會覺得他像是空中樓閣,難以攀越。確實,截拳道是高級的搏擊技術,適合具備一定武術功底到人士修煉。初學者往往會覺得自己不好上手,我覺得不妨先習練易上手的詠春拳開始。
  • 截拳道是一種武道思想
    今天我們一提起截拳道,可以說是眾人皆知。因為截拳道是功夫之王李小龍用他高超的技藝和偉大的思想創造的一種有思想的武道。李小龍在他短暫的一生中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在世人眼裡,他既是一代武術宗師、MMA之父、功夫影帝、又是截拳道創始人,好萊塢首位華人演員。
  • 有聲中日雙語 | 「網易赴香港「二次上市」,二次上市日語怎麼說
    米中対立の影響で米に上場する中國企業の「香港回帰」が加速している。據21日消息報導,已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中國遊戲巨頭公司網易(NETEASE)已向香港交易所提交上市申請,擬赴港二次上市。在美國上市的中國企業中,繼阿里巴巴集團於2019年在香港二次上市後,京東集團(JD.COM)也在香港申請上市。受中美對立的影響,在美國上市的中國企業正在加快「回港」的進程。
  • 紀念·視頻專訪|李愷師傅:我和李小龍師父公開示範截拳道的幕後故事
    左:1948年,李愷全運會拳擊冠軍拳王金照;右:1948年上海拳擊代表隊:前排蹲立者左起李愷、梁永貴、胡壽澄;後排左起費妙龍、周士彬、黃曾修 ·1952年,從臺灣赴美留學
  • 纏論與截拳道的相似之處及其發展是否實事求是、與時俱進
    但李小龍是出生在美國,按美國法律來說他是美國國籍,但出生後一直到青少年時期都是在老家廣東省佛山市長大,之後去美國讀高中和大學,然後回到香港,通過影視文化的方式推廣截拳道思想,但非常不幸的是1973年7月20日因病醫治無效去世,時年32歲,英年早逝,雖然李小龍在美國開設了武館,且也有一部分人得到親傳,但早期學習的是振藩國術,也就是早期的傳統武術比如詠春拳等,那個時候截拳道的思想體系還沒有形成和完善,加上後期回到香港發展時間上已經顧及不過來
  • 首次宣告截拳道誕生!1967年李小龍親自闡釋截拳道科學和哲學:美國黑帶雜誌對李小龍的首次專訪(上)
    當然,現在回放歷史來看,這也可以視為三年之後,李小龍回到香港,通過四部半功夫電影風靡世界,並贏得全球性聲譽的一次小小的成功熱身和預演。當然,翻譯並推薦本文,我們關注的不是加藤或青蜂俠,而是本文在武術,特別是截拳道史上的現實價值和歷史意義。
  • 赴美訪學 首屆研究生赴美訪學團紀實報導(三)
    7月23日,山師大首屆研究生赴美訪學團在美國老師的帶領下開始第一次文化體驗項目,今天的安排是觀看一場備受科羅拉多矚目的美國棒球聯賽
  • 李小龍截拳道的步法
    李小龍所獨創的截拳道基本上沿用了西洋拳擊的步法。截拳道步法的特點是步幅短小,快速突然,富有彈性。一、前進步(如圖7①、②、③)二、左側前進步(如圖8①、②、③)
  • 香港講手王詠春
    1958年11月,李小龍赴美讀書,攻讀哲學專業。隨後,在美創設泳拳館,主拍武術功夫片,開創截拳道,成了影壇矚目、武壇關注的新星。1973年,年僅32歲的李小龍不幸長辭人世,比他年長5歲的師兄黃淳樑,以其曾是李小龍追隨的拳搏實踐家,曾為李小龍的成功指點過迷律,拋灑過汗水的經歷,成了人們探索李小龍武術思想,了解李小龍拳道技藝的中心人物。由李小龍的崇拜者們組成的香港「李小龍會」,聘請黃淳樑擔任顧問。
  • 尚格·雲頓與香港導演的不解之緣
    上世紀90年代香港盛極必衰開始走下坡路,大批的導演,演員選擇去美國好萊塢發展。元奎也就是在這個時候來到美國。在1984年,好萊塢獨立片商「New World Pictures」與「思遠影業」進行了交涉,並表達了合作拍攝的意願 ,並將電影的拍攝工作交給了元奎。
  • 其實李小龍創截拳道,正是因為詠春高手比武大敗
    事實上,大家都知道,詠春在李小龍去拜師葉問的時候,葉問已經不親自授徒,而是給號稱詠春拳「講手王」的黃淳梁師兄親授,可以說,李小龍才是黃淳梁講授的,葉問那時近乎退休了,前邊的文章說過,黃淳梁在香港也算風雲人物,有人說「講手」就是用嘴說出招式,也就是文鬥打嘴架的意思,也有的說,「講手」就是實戰,講手王就是實戰王。